具體描述
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
但現在纔瞭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瞭的淚水……
──歐文‧亞隆,85歲
當代知名存在主義心理學者歐文‧亞隆迴首自己的一生,固然有數不盡的甜美、榮耀、精彩,但這位拉拔無數徬徨心靈的治療師,卻也有難解的悔恨、遺憾、無助與恐懼。
這一切,都如實記錄在這本溫暖的迴憶錄裏。
生長在貧窮的猶太社區,亞隆努力掙脫環境枷鎖,一步步走上助人專業之路。他開創瞭團體心理治療的新視野,勤於探索生命存在的本質,並將之融入心理治療,以其獨特的風格扶助病人探問生死,更將診間風景化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散文與小說。
這本迴憶錄見證瞭亞隆思想與作品誕生的過程。讓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移民傢庭的愛恨與夢想,以及一段心理治療發展史的吉光片羽。他一貫的真摯,不管是對父母的遺憾、對妻子的愛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尷尬的旅行經驗、後悔寫下的小說……在在令人動容。他那不畏睏窘的分享,彷彿散盡人生最後的力量,也要以一己生命能量照亮眾人。亞隆一生所療癒的不單單是診間的病人,還有遍布全世界的讀者。他說:「我每天收到的信件提醒我,遙遠的國度有一個人,我對他是有幫助的。」
這一次,亞隆將書寫對象轉嚮他自己,記錄下他「成為自己」的曆程。對讀者而言,亞隆對生命與專業的反思是一種邀請,邀請你我跟著他的步伐探索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籍重點
★英國《衛報》(Guardian)二0一七年年度好書!
★亞馬遜網站五顆星評價!已售齣25國版權!
★存在主義治療巨匠歐文‧亞隆,晚年最真誠的自我迴顧。
★領略大師的人生,見證一門思想的誕生,以及一部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創作曆程!
感動推薦──
丁興祥 輔仁大學心理係教授
王浩威 作傢、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係教授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鬍因夢 身心靈導師
張達人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
張宏俊 桃園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德中 颱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陳登義 颱中仁愛之傢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曹中瑋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資深督導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係助理教授
黃龍傑 中崙諮商中心臨床心理師
楊 蓓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副教授
趙可式 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係名譽教授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蔡昌雄 南華大學生死學係助理教授
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鍾明勛 嘉南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蘇偉貞 作傢
「歐文‧亞隆的作品深思內省,說服力十足,喜歡他的讀者一定會愛上這本書:深入記錄瞭他的人生、感情,以及開啓充實人生的鑰匙。」── Kirkus評論(Kirkus Reviews)
「一如所有的讀者,我也常感到好奇,作者不僅能把工作與生活照顧得麵麵俱到,優遊其中,還能文思泉湧,著作等身,這樣一身神奇的本事究竟是如何練就的。終於,答案揭曉瞭。《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迴憶錄》一書齣版,其多采多姿、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作者的一生及他走過的年代盡在其中。絕佳好書!」──亞伯拉罕‧佛吉斯,醫學教授、暢銷作傢,《雙生石》作者(Abraham Verghese, auther of Cutting For Stone)
「在《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迴憶錄》的壓軸篇章,歐文‧亞隆宣稱自己是個「新手老人」,對於這一點,我有話要說:「拜託喔!──無論哪一方麵,你無不在行,這方麵的錶現同樣精彩。」說到人類心靈的探索,無論重要性或成就,舉世首推歐文‧亞隆,好一本無話不說、發人深省的迴憶錄!」──丹尼爾‧梅納剋爾,小說傢,電影《治療》原著作者(Daniel Menaker, author of The Treatment)
「歐文‧亞隆,一個精神科醫師,其思有如哲學傢,其文有如傑齣的小說傢。《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迴憶錄》不僅具體呈現瞭一位齣類拔萃人物精彩的一生,同時也閃耀著人生及生活智慧的光芒。」──蕾貝卡‧高德斯坦,作傢、哲學傢,《柏拉圖上Google:為何哲學總是在》作者(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author of Plato at Googleplex: Why Philosophy Won’t Go Away)
「身為歐文‧亞隆多年來的大粉絲,我尤愛《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迴憶錄》。這本書,他深入自己的人生走瞭一趟……記錄瞭他的和我們的時代,我們期待好久瞭,值得一讀再讀。」──傑伊‧帕裏尼,詩人與小說傢,電影《為愛起程》原著作者(Jay Parini, author of The Last Station)
「人生時時刻刻皆可為轉機。這本書娓娓道來,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一段往事、一些人際交往、一些人生的感悟及選擇,形塑瞭這本迴憶錄,也成就瞭亞隆的一生。」──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係教授
「對我來說,歐文‧亞隆的這一本迴憶錄其實是在寫著他如何麵對自己的死亡。」──王浩威,作傢、精神科醫師
「八十六高齡仍然看病、讀書、寫作的精神科醫師迴顧其多采多姿的一生,其纔華、智慧、達觀、不凡的際遇與成就,令人驚艷!難怪他瀟灑豪邁地說『這樣的人生何妨再來一趟!』」──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讀者在心理治療大師亞隆於遲暮之年寫就的這本自傳中,除瞭能看見他一貫坦誠與深度的特質外,也可以從他對自身重要關係的反思中,學習正視個人生命的存在課題。」──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所助理教授
「在《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一書亞隆教我們如何成為治療師,在這本書他教我們如何成為不平凡的治療師。」──張宏俊,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