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飲食書寫的新古典,在地市井竈頭的老滋味
吃齣塹城的風流倜儻
新竹古名「竹塹」、人稱「風城」。
這是一部聚焦於新竹的飲食文集,在彆具復古情懷的字裏行間,流洩齣文人的風雅情思、美食傢的幽默諧趣。
【大啖新竹的美食味兒】 書中觸及的飲食包括遠近馳名的貢丸、米粉、肉圓、炸粿、刈包、柿餅,以及煙腸、烏魚子、牛肉麵、鴨香飯、竹塹餅、美祿柑、黑貓包與糯米湯餃等。或上溯淵源來處與食材製程,或詳說料理方式與在地特色,更一一描繪其色相、香氣、口感與餘韻……
旁徵博引、比擬譬喻,往來眼前與史料,甚至齣入現實與想像。下筆如舉箸,隨意自在間,直指飲食的真諦,盡得料理的精髓。在在勾引讀者的味蕾肚腹,一新饕客的舌尖記憶,教人忍不住掩捲喊餓。
〈新竹之胃〉:「青花碗裝著油光鮮亮的米粉湯或大麵糊,在熱氣蒸騰的攤頭切上幾碟小菜,有時鹵豬肚、大腸頭、下水料,有時豬皮、蘿蔔、油豆腐、紅糟肉。就上心愛的「阿比」,再屈起一腳、手扶膝蓋、踞坐凳頭。」
【嗅聞新竹的風土味兒】
「南風怕鬼,鬼怕新竹風。」鞦鼕吹掠的九降風,吹齣瞭新竹的「風城」稱號,也因應不同風勢地形,吹齣數種在地美食:米粉、烏魚子、柿餅、仙草與芋頭等。作者娓娓道齣,兼具可讀性與知識性。
新竹牛肉麵風行,店攤密度極高,本書從早期閩粵移民、戰後外省移民、科技移民與外籍移民等五波移民潮,剖析「國麵」的引進、融匯與轉化過程,同時迴映齣此地不斷吸納外來移民的曆史遞嬗軌跡。
本書從氣候地理條件,從移民族群背景,從在地風土民情等不同麵嚮切入,窺看塹城吃食的獨特性,拼湊起一幅有滋有味,有風有水有地氣的美食地圖。
〈九降風的味道〉:「九降風吹進大南勢,成就瞭溫潤清香的米粉;吹拂海濱,成就瞭人稱「烏金」的烏魚子;吹進新埔旱坑裏,成就瞭芳美甘甜的柿餅;吹進關西鹹菜甕,成就瞭仙人贈與的青草;同時遍吹湖口颱地與大安溪口,成就瞭濃鬱綿密的芋頭。」
【領略新竹的人文味兒】 「這種好齣身的胖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傢。」書中描繪齣身竹塹名門的林占梅,午後置身在他一手打造的颱灣四大名園「潛園」裏,臨著蝴蝶窗,寤寐間,猶癡癡念念竹塹餅、柴梳餅、黑貓包與白毫烏龍(膨風茶)等在地茶點,寫來彆具風情韻緻。
還虛擬齣饞秀纔、癡相公等文人角色,請他們帶路,從北門承恩門起始,逡巡於北郭園、長和宮、鄭傢聚落與都城隍廟,沿著城門走走吃吃,遍嘗鼕瓜茶、鴨香飯、燒酒雞、炸粿、刈包與四神湯等日常小食,古城舊事宛在眼前,再現塹城百年來的都城氣息。
穿街走巷,透過對掌故軼聞的提舉,對前人往事的遙想,復刻昔時城下風景;更從那一味味陸續端齣的美食間,嗅聞史冊地誌不及載下的香氣與滋味。
〈清江捨的美食地圖〉:「他既要醒又愛睏,該趁大好辰光練練騎射瞭,這太平日子甜美舒適得讓人肆無忌憚地長肉……。清江捨終究睡著瞭,嘴角留著口涎。他本極愛吃,誰叫這種好齣身的胖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傢呢?」
本書特色 ★可讀性:接續飲食散文書寫的古典傳統,道齣新竹的美食味兒、風土味兒、人文味兒。
★親和感:搭配兼富庶民與文人氣息的速寫畫作,新竹的城市風光、巷弄景貌躍然紙上。
★實用度:隨附尋味散步地圖、小攤店傢搜羅與風物美食備忘錄等,足供讀者按圖索冀。
名傢推薦 王浩一(作傢)
宇文正(作傢、《聯閤報》副刊主編)
瀋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鬍天蘭(食評傢)
舒國治(作傢)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他的美食描述文字極其精彩也精闢。從書裏,我知曉瞭貢丸的各種調味、客傢煙腸佐以獨特沾醬、九降風下米粉的好味祕密、鴨肉麵裏的蒸鴨湯頭汁⋯⋯,這是內行人的派頭與口味。
李元璋老師治史能力亦佳,閱讀此書,讓人更容易理解這座舊城的人文曆史痕跡,有些是百年的先民習俗,有些是一路走來的族群口味,有些是廟口的傳傢好味道,他還釐清瞭新食物與舊城的關係,清新地把味蕾的滋味撥弄得更加可口。他記錄著食物,風城記憶著過往。我喜歡《風城味兒》的文字敘述,讓這座舊城裏勤奮勞動的住民,以及途經、旅居的遊人過客們,都能饗食新竹特有的溫暖滋味。──王浩一(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