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说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

仁波切说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藏传佛教
  • 二谛
  • 中观
  • 智慧
  • 空性
  • 仁波切
  • 知识宝藏
  • 哲学
  • 宗派
  • 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又智慧又有人味,又了义又接地气
  一只鸟,怎样才能在天地之间飞得又高又优雅?唯有双翼均衡!
  一位修行人,怎样才能在表相与实相之间,活得既甚深又实在?唯有二谛圆融!
  
  是的,真理有两种!一个让我们过好生活,一个让我们究竟解脱。

  一如鸟之双翼,当世俗与胜义、表相与实相、了义与不了义,这看似相对但从未分离的两边,圆满的相融,如双翼般均衡挥舞,我们就有机会又了义又接地气,又智慧又有人味。这是《仁波切说二谛》教我们学会的事。

  此外,明白「空」是一回事,禅修「空」又是一回事。如何融会这两件事,正是本书的目的。全书直指各佛教思想学派的不同重点见解,融贯当代的科学概念,结合即席问答和禅修指导练习,非常简洁轻巧地让你在空性中「解行合一」。

  不能再微小的存在

  分别说一切有部主张「不能再被分解的是实际存在的!」因此,物质的最小粒子和剎那间的心识,都是不可分解的。它们是实存的。一切都由他们架构而成。

  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把原子核之间的关联打破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叫原子能。社会变迁也证明,当牢固的集体意识被打乱时,混乱的力量取代了共识。

  独特与它叫什么名字无关

  经部主张抽象、代表通性的东西是表面,具有独特性质的东西才是真正存在。独特的性质,真正真实,真正存在,这三者是同义的。然而,一件独特的东西本来没有名称,它和我们为它取的名称毫不相干。

  无二分的自觉

  唯识宗认为,外境的显现只是我们自己习性迷惑的投射,正如梦中显现的外境。如果没有任何可觉知的对境、或任何外在的境,那么也不可能有能知者。因为如果有能感知者,一定得有被感知者。因此一切能感知者和所感知的境,都不过是不实的显相。真正真实存在的,是无二分的自觉,那即是心的本质。在这无二分的觉知中,没有能观者也没有所观境。这无二分的自觉是一切的根本。

  因缘和合的一场梦

  中观自续派认为,一切显相都是因缘条件成熟而显现,所以它们是如梦如幻的,这些显相都不真实。我们知道事实就是这样,因为当我们经验这一切时,我们什么都找不到,找到最后,发现一切都不存在,如同虚空一样,这就是真正实相的本性。
  
  说得出口的,就不是真理

  根据应成派观点,真正实相的本性是不能被思议、不能被描述、不能被表达的,而且它也远离了所有关于它是如何的概念造作。当我们用智慧来分析真正真实的本性时,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作为任何主张。真实本性超越主张、超越哲学论说, 因为实相是不可思议、难以言喻的。
  
  他空见之最速见

  如果以最容易的方式来理解他空见,那就是:无论念头在想什么,那些念头想像为存在的事物,都是遍计所执性,念头的对境是虚构遍计的;而念头本身是依他起性,因为它是依于心的习性而生起的;念头的真正本性是心的明光本质──圆成实性。
洞察世间万象的深度探索:一部关于哲学、历史与人类心智的宏伟著作 本书并非探讨佛学二谛的专门论著,而是以一种更为宏大和跨学科的视角,深入剖析人类认识世界、构建意义以及历史演变的核心机制。它聚焦于人类心智如何处理复杂信息、如何形成信念体系,以及这些体系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塑造了我们的社会结构与文明形态。 第一部:认知的迷宫与实在的边界 本书的开篇,便着手解构“实在”这一概念的脆弱性。作者首先从古希腊哲学对形式与实体的早期思辨入手,追溯至近代科学革命对经验主义的推崇,继而批判性地审视现代认知科学对感官局限性的揭示。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存在”的全部? 知识的结构化难题: 探讨知识体系的内在张力。作者认为,任何试图全面概括经验的理论框架,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自我设定的前提和无法被经验直接验证的“锚点”。书中详述了不同文明如何选择性地采纳或忽略某些信息片段,从而构建出彼此迥异的宇宙图景。例如,中世纪欧洲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吸收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深刻的文化重构。 意义的漂移与语言的陷阱: 深入分析语言在构建人类共识中的双重角色。语言既是沟通的桥梁,也是限制思维的藩篱。本书引用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结合后结构主义的视角,探讨词语的指涉对象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微妙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偏移。通过对几个关键历史术语(如“自由”、“正义”、“进步”)的词源学和语义学考证,揭示了政治和社会话语中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 第二部:历史的非线性叙事与“决定论”的谬误 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历史编纂,本书将历史视为一个由无数局部、非同步事件构成的复杂系统。作者挑战了“历史必然性”的宏大叙事,主张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微小的偶然事件(“蝴蝶效应”)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技术、社会形态与非连续性: 细致考察了技术革新对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但强调这种影响并非单向的决定论。例如,印刷术的发明在加速知识传播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审查机制和思想控制模式。作者通过对比工业革命前后不同地区对时间、劳动和财产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阐述了技术媒介如何重塑了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帝国的兴衰与权力模式的循环: 选取了几个关键的古代和近现代帝国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维持一个庞大、多元化政治实体的内在张力。关注点在于精英阶层如何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资源分配的调控以及对信息流的控制来维持其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当这些机制因内部腐化或外部压力而失效时,权力真空如何被新的、往往是更具破坏性的力量所填补。 第三部:人性的幽暗面与道德的演化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对人类道德基础的探究,试图理解在缺乏绝对超验权威的情况下,社会规范是如何被协商、内化和强制执行的。 同理心与群体认同的悖论: 探讨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强大同理心能力,如何被局限于特定的群体范围。社会心理学实验和人类学案例被用来解释“我们”与“他们”的界限是如何被划定的,以及这种界限在战争、冲突和文化清洗中扮演的角色。作者指出,对群体忠诚的极端化往往是个人道德判断被压制的温床。 法律、惩罚与社会秩序的建构: 审视了刑罚制度的历史演变,从早期的报复性惩罚到现代的矫正与威慑理论。书中批判性地分析了法律条文背后的阶级偏见,以及法律系统在维护现有权力结构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公共审判”和“秘密警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控制工具,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个体心理施加的独特压力。 艺术与反思:超越日常经验的出口: 讨论了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在挑战既有世界观方面的独特功能。艺术作品常常是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投射,也是对僵化现实进行有效解构的工具。通过对特定时期(如浪漫主义运动、现代主义先锋派)艺术作品的分析,揭示了艺术家如何试图在被既定规范束缚的经验之外,开辟新的感知维度。 结论:在不确定性中航行 全书的结论并非提供一套新的“终极真理”,而是强调理解复杂性和认识论上的谦卑。作者总结道,人类历史与心智的探索,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对不确定性的管理。真正的智慧在于接受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掌握“实在”的全貌,从而保持批判性的审视和开放的对话精神。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强健的分析工具,用以解构自身所处的时代语境,并以更审慎的态度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宏大叙事。

著者信息

释论作者简介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Khenpo Tsültrim Gyamtso Rinpoche )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的上师之一,噶举派大手印传承持有者、瑜伽行成就者,同时也是当代着名的学者、诗人。

  1934年出生于藏东「囊千」。父亲在仁波切2岁时去世,母亲是位精进的女修行者,带着幼年的他和小姊姊,千里行脚,朝圣、闭关。长大后,早年堪布仁波切也在山林崖洞、坟场静处修苦行,后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直指心性,得证大手印。

  缘于母亲的生命经验,仁波切特别了解女修行人的特质和困境,因此一生特别注重对女众的照顾和教育,在尼泊尔、不丹、西藏都成立了尼众寺院和闭关中心,训练女众成为独当一面的法器。 1975年起,仁波切在根本上师第十六世法王的加持下,开始前往西方弘法,直到2006年起进入半闭关的状态。

  30多载悠悠岁月,仁波切行脚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澳洲五大洲的虚空中,像一位游方瑜伽士,终年居无定所,四处弘法,以幽默而严厉的风格,教导弟子从金刚歌中了悟自心。

  在堪布仁波切的课堂上,总是回响着歌声。歌声来自帝洛巴、那洛巴、马尔巴、密勒日巴、历代大宝法王、噶举传承成就圣者,以及堪布仁波切的证悟心流中,源源不绝的加持力量。透过传唱金刚歌,他教导弟子禅修口诀,调伏习气、直指心性,举世闻名,更被誉为「当代密勒日巴」。

  相关着作:
  《空.大自在的微笑》张老师出版社
  《大愿王》众生文化
  《为什么看不见》众生文化
  《座垫上昇起的繁星》众生文化

译者简介

释论译者:陈履安


  1937年生,浙江青田人。美国纽约大学数学博士,历任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父亲是已故副总统陈诚。曾经,许多辉煌的世间经历、灿烂的标签加诸自身。现在只是一个「学佛的人」。过去是以公职,陪伴台湾走过从清贫到富裕的年代,现在则发愿用余生「帮法王做事」,发愿翻译上师的着作,让更多有缘华人开始走上慈悲与智慧之路。发愿在法王、竹清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教导下,老老实实,放下万缘,做一位「向佛陀学习的人」。

原典译者:施心慧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曾于剧场、电影、美编、撰稿、电视广告制作等领域流转多年,现专事佛法教学和英、藏文佛法翻译,译作有:《大宝法王:千年一愿》、《噶玛巴九百年》、《为什么看不见》、《座垫上昇起的繁星》、《崇高之心》、《明现本来性》、《直指明光心》、《了义海》等。
 

图书目录

法王噶玛巴序…9
创古仁波切序…11
中译序 狼牙棒战士赤子心…13
英文版序 开一条理性之路…17

原典:二谛(知识宝藏‧思维发起增上慧品〉
一、鑑明所阐释之主题的引言…22
二、分五个部份来实际阐释二谛…23
(一)二谛的本质…24
(二)二谛的语源…27
(三)二谛的定义和同义词…30
(四)彻底辨别二谛…33
1. 二谛之间的区别…34
(1)二谛间的一般性区别…34
(2)二谛各自的详细区别…35
2. 区分二谛的原因…41
3. 确信二谛的存在…42
4. 二谛是相同的,还是相异的?…43
5. 各个宗派如何辨别二谛…46
(五)了知二谛的目的…61

释论:释二谛
第一章、思想宗派简介:无数概念无数乘…66
降伏内心的不同车乘…67
四大思想宗派…69
第二章、分别说一切有部:符合科学,更超越科学…72
投下炸弹之后…73
有部认为的真实…76
不可再被分割的粒子与心识…77
第三章、经部:具有特性即真实…80
火到底是什么?…82
水牛与本尊观…84
无上无下的地球…86
无可名状的东西…89
禅修练习…91
问答…92
第四章、唯识宗:无二的自明自觉…108
二分与无二…109
禅修是要减少迷惑…111
习性的录影机…111
经部与唯识的自觉…113
如果小狗名叫「狮子」…114
没有敌人的将军…116
研究一下「研究者」…118
一切都是心的作用…119
禅修练习…121
问答…122
第五章、中观自续派:非一非多本性空…124
一切缘起如梦…126
是一?是多?…127
正因三相…129
正世俗与倒世俗…131
禅修练习…133
问答…134
第六章、中观应成派:没有主张并非主张…138
超越存在与不存在…139
假假真,真真假…142
禅修练习…144
问答…146
第七章、他空见:本即圆满的自心本性…150
他空与唯识…151
他空与自空…153
心的本质即是明光…154
禅修练习…155
问答…156
第八章、总结:现在是研究的时代…160
第九章、回向:愿成广大众生利…166
附录
一、关于作者: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的外在行仪…170
二、主要词汇…176
三、英译本参考书目…192
四、词汇英中/中英对照…198
 

图书序言

法王噶玛巴序

  在堪布仁波切竹清嘉措所开示的二谛中,以令行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宣说了四部宗派对二谛的不同主张、修持方法与问答等,此书更代表了堪布仁波切的中心思想与经验。

  我本人对此书有很大的信心,也祝愿本书能利益诸位行者与法友。

创古仁波切序

  在这个艰苦且常有压力的时代里,许多具有聪明才智的人开始对研读佛法感兴趣。因此之故,有清楚讲解空性见地及其他主题的论着,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佛法的道路,亦是非常基础的需要。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噶举传承的根本上师之一,他是一位学养很好的上师,也是一位伟大的禅修者,对于空性见地的表述,他非常善巧,在解释证悟者至尊密勒日巴的伟大道歌上亦是如此。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的教授,将是所有寻求了解殊胜见地者很重要的一本书。祈愿所有阅读此书及实修此教法的人都能获益。

前监察院院长陈履安序

狼牙棒战士赤子心

  佛法或者是大家熟知的「佛教」,并不等同于宗教。佛法是一种研究心灵、宇宙和生命的科学,是教导我们如何开发自心本具智慧的一门学问。这是一门实证的学问,需要用我们的身心来做实验,而其必要条件是我们得先开发出慈悲心,去除贪念、私心与我执,如此,自心的根本智慧才能生起。

  最近十多年来,西方科学家开始发现佛教不仅是宗教、哲学,而是一门非常科学的宇宙、生命之学!科学家们开始认识到佛陀的教育,可能藴含许多科学家正在探讨研究的问题的答案;甚至有西方学者明确指出,西方文化中,从来没有「觉性」这个观念。

  现代人在社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对于「人心」少有认识。虽然大家都明了许多事情的发生,其根本就是人心的问题,但大家却不知该如何去研究它、改变它。

  佛法就是「心法」,是探讨人心的根本。如果你想对佛教哲理的殊胜见地有些认识,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一般凡夫、科学家、外道对世间一切的认知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真实,如果你想知道怎样依照佛教的哲理来实际禅修,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把佛陀的教理及实修方法分成几个次第来说明。仁波切以慈悲幽默的开示,由浅入深,将我们世俗一般的相对情况的见解次第,导入真实的绝对境界的殊胜见地,并且在解说每一个次第之后,都教导我们禅修的方法。

  25年前,如是我闻「二谛」

  犹记25年前,堪布竹清仁波切第一次到台湾,我们40多位学子,挤在一个教室中,席地而坐,我坐在法座的正对面,等待仁波切为我们开示。

  仁波切从左前方门走进来,第一个印象,是眼前呈现一个好似饱经风霜的粗旷猎人。他眼睛睁得大大的,祥和温暖地看着我们,当下感受到天生无邪孩子般的眼神。

  仁波切光着脚,面带惊喜的表情,摇晃着身体走向法座。他一步跨上法座,轻松自在地站在法座上,童稚欢喜地看着大家。一会儿,他自自在在地盘腿坐下,一切自在自然,开始讲「二谛」,就是这样。

  当时因为没有找到能够将藏文直接口译成中文的译者,我们请了一位德国女士,先将藏文先译为英文。担任英译中的是广东人,他不仅说国语乡音很重,并且不太听得懂那位女士的德国腔英文!因此仁波切一小时的开示,透过他们两位翻译,加上他们彼此间沟通确认,三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学子们都钦佩仁波切的学识和欢喜仁波切的纯真,大家专注认真地聆听仁波切的开示,场景和氛围,令人难忘!

  讲桌上的橡皮小蜥蜴

  堪布竹清仁波切是一位大禅师,也是大学者,他经常在世界各地讲授佛陀教育的真谛和教导禅修。仁波切在外国授课时,时常在讲桌上放一个橡皮小蜥蜴,手指一按就会发出哔哔声。每当学员提出不怎么上道的问题,仁波切就按几下小蜥蜴,用哔哔声来回答。发问者听到哔哔声,就知道自己可能问得有点离谱,每次哔哔声响起,就会引起哄堂大笑。

  我在仁波切身边,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大有学问的人,请教仁波切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仁波切听后会瞪着大眼,看着他说:「我不知道!」

  多年前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陪仁波切散步,我问:「平时在生活中禅修,最要记得的是什么?」

  仁波切说:「一切一切都是梦!」

  仁波切是一位外貌似手握狼牙棒的战士,他详和又略带孩子惊讶的表情,却能立刻溶化每一个人的心!

  他是一位成就的禅师和学识渊博的大学者,更是一位令人感动而心生欢喜的导师!

  近数十年来,大量的藏文佛教经论及上师的开示被翻译成英文,此书是经过仁波切的允许,由履安将英文译成中文。这次众生出版社根据新的资料,将大师的言教重新整理出版,我谨略缀数语,以表达感谢恩师的心。

前言

愿力与加持的所在


  很高兴我能代表「智慧出版社」(Zhyisil Chokyi Gyatsal),首次刊印伟大诗人与瑜伽士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的法教。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是噶举传承最高上师之一,他受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之请,培育下一代的噶举转世祖古。不论是教授东方或西方的弟子,他是一位从不厌倦的上师。除了他的大悲心与学识渊博之外,有很多年的时间,他是一位游方的瑜伽士,因而开展出内在自然流露的智慧。所以,他的教学是以他的实际证悟为基础,因此非常清晰、实用且有益。

  身为一个佛法的修持者,我们的目的是要成就大手印(Mahamudra),那是世尊高深法教的精髓。大手印的内涵,不是一般普通人可以轻易理解,而能直接去修持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方法和道路,才能发展、开启我们的心,才能感受它的殊胜与离戏。现代的人很会分析、很会问问题,所以,为了让现代人获益,得以运用这些特质,使我们理解佛法,并在修行的道路上获得进步。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此给我们的是一条理性之路。他为我们开示不同的思想宗派中阐述的两种真实(真理),引领我们由对真相一般性的了解,到对真相细微的理解,乃至于达到超越的智慧。

  透过这条道路,我们就能发展出非常清晰的理解。我个人亦祈愿,大家能追随这个殊胜的法教,发愿利益所有的众生,起心动念皆不离真正的大悲心。

  以此功德,回向给伟大的上师,愿他们的生命与佛行事业皆源远流长乃至数劫,以利益无边的众生。
 
噶玛谢竹确吉森给噶通喇嘛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仁波切說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深度,而且“知识宝藏”这个词,瞬间就勾起了我的求知欲。我对佛学中关于“真理”的概念一直很着迷,尤其是“二谛”这种区分,感觉像是对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双重视角”。有时候,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不就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忽略了更深层的实相吗?这本书以仁波切的口吻来阐释,我相信一定会包含很多宝贵的见解和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更清晰地认识“世俗的真实”和“绝对的真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特别希望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些实用性的方法,让我能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面对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还是个人的情绪起伏,都能运用二谛的智慧来处理,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定。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仁波切说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就让人觉得有份量,一听就知道是那种可以让人慢慢品味、深入思考的佛学著作。我一直对佛法中的“二谛”概念颇感兴趣,总觉得它解释了我们看待世界、认识真相的两种不同面向。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二谛的视角下,可能就有了全新的解读。这本书,感觉就是对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一次非常细致且深入的剖析,希望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佛教的世界观。我期待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点醒我的句子,也许会像书中“知识宝藏”这个副标题一样,为我的佛法学习之旅打开一扇新门,让我能更清晰地辨别什么是现象、什么是实相,避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

聽到《仁波切說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這本書,我立刻就聯想到佛法中最核心、也最常被提及的“二諦”概念。作為一個對佛法有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佛法,就必須要弄懂“世俗谛”與“勝義諦”這兩個面向。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產生執著、痛苦,就是因為我們混淆了這兩者,將虛幻的表象當成了真實的存在。這本書由仁波切親自釋論,我非常期待它能以清晰、透徹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二諦的義理,並且能結合《知识宝藏》這部原典,讓我們能更完整地掌握這門深刻的學問。我希望閱讀這本書後,能提升我對事物的洞察力,不被五光十色的表象所蒙蔽,進而培養出更為穩定、自在的心境。

评分

老实说,我第一次接觸到“仁波切”這個稱謂,就覺得它帶著一種崇敬和神聖感,彷彿是一種智慧的傳承。這次聽說有《仁波切說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這本書,我更是充滿了好奇。我之前也讀過一些佛學書籍,但總覺得有些地方解釋得不夠透徹,或者說,對於初學者來說,門檻有點高。這本書以仁波切的視角來闡釋“二谛”,我猜想,它應該會用更貼近生活、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引導我們進入佛法的殿堂。我特別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將二諦的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當我遇到挫折、不如意的時候,我能不能用勝義諦的智慧來看待,而不會被世俗谛的表象所困擾?這本書的“释论”二字,也暗示著它會針對《知识宝藏》這部原典進行詳盡的解釋,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二諦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可以省去不少自己摸索的時間。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仁波切說二谛:《知识宝藏.二谛》释论》聽起來就充滿了智慧的厚重感,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關於佛法中極為重要且根本的“二諦”概念。我一直對佛教如何解釋“真實”與“現象”之間的關係非常感興趣,而“二諦”正是一種精妙的詮釋。我猜想,這本書將由一位真正有修證的仁波切來引導,其講解必定會更加深刻、貼切,並且充滿慈悲。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面對衝突、誘惑,或是自我懷疑的時候,運用“二諦”的智慧來分辨,不被虛妄所轉,更能找到通往真正解脫的道路。如果它能像“知识宝藏”这个名字一样,提供丰富的见解,那绝对是我近期最想阅读的书籍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