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

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作文
  • 古诗文
  • 引用
  • 素材
  • 工具书
  • 初中
  • 高中
  • 写作
  • 参考
  • 百达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纳上至先秦下至清末,包括诗、词、曲、赋、杂剧等各类韵文题材作品中超过1400条名句,按照意义分为22大类,164小类,以供学生作文写作参考和鉴赏品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凡例   i
序   ii
前言   vi
事类索引   01
正文   001-359
音序索引   360

图书序言



  周奉真先生的大作《中国古代韵文名句类编》放在我书桌上很久了,因为此书即将由香港中华书局改为《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再版,先生嘱我写几句话在前面。我踌躇了很久,一直未能下笔。当代中国的学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梁启超所说的为读书而读书,为学术而学术的人;一类是为课题而读书,为项目而学术的人。周奉真先生属于第一类。先生长期在新闻媒体界工作,后来又担任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的领导。除了本职工作外,读书是他最大的乐趣,几十年手不释卷。他读书多,涉猎广博,且善于思考,对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有深入的体悟和研究,视野宏阔,眼界敏鋭,因此见解新颖。但他不是为了申报课题,不是为了晋升职称。我这样说,是由于和他多年的接触,又加之读他的作品,尤其是近两年几乎每周都可以读到他的诗词创作,知道他的行踪,他的思考,他内心世界的真诚。现在中国大陆的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先是围绕硕士、博士论文转,其后是围绕各类项目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者,最擅长选择研究题目。而选择题目的标准,主要看怎么样得到资助经费,而不完全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术兴趣和选题本身的学术价值。这样的学者,其研究往往是掘井式的。井掘得可能不浅,但井周边的山川地理,奇木香花,珍禽异兽,则知之甚少,更毋论平芜尽处的春山,春山之中的江河了。

  「古代韵文名句类编」,説来并不复杂,一是挑选名句,二是归类编辑。但「选择」和「分类」则是做学问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孔子当年作为教材的《尚书》就是古代文选,《诗经》更是从三千多首诗中精选出来的。至于司马迁的《史记》,全书始终贯穿着选择分类的方法:三千年的歴史,哪些人应当选入,哪些人应当详写,那些历史事件应当选入;全书如何分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摆到什么类型才合适,等等。这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识!所以其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的结构框架一旦建立,竟成为廿四史遵循的不桃模式。整理中国文化元典功绩最大的当属汉代的刘向,他的功缤就是对群书的整理和分类。在他的《别录》基础上形成的《七略》和《汉书申艺文志》,分类群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被奉为中国学术之圭臬。而真正意义上对大自然、对人类本身进行分类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是一部了不起的学术巨着。它把九千多个字按部首分为540类,过去学者多认为这是许氏文字学意义上的分部。我认为,其意义远不至此。如果纯粹是根据字形来分部,为什么540个部首中有一些零部首(又名空部首,只有部首,没有统辖的字)。而《说文》中很多字的解释(全书第一个字即如此),就根本不是文字学的解释,完全是汉人经学的说法。所以,作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后汉书》本传语),他是以经学家的身份研究文字结构的,他对文字的分类,其实是对万事万物的分类,反映的是汉代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样的道理,研究唐代文化,不参考《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等的分类,就有可能犯「执曹公之律令以案肃慎氏之不贡楛矢,丁零之盗苏武牛羊也」(余嘉钖《古书通例》语)一样的错误。

  这么说来,《中国古代韵文名句类编》把精选的1400多条韵文名句按内容分为22个大类,164个小类,确实是了不起的。没有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包罗万象的内容有深入系统的了解和体察,要想作出合理的分类,只能是庸人治丝,愈理愈乱。虽然古代的类书,现代的各种分类辞书可以参考。但周奉真先生的分类有自己的特点,他作为主体,宏观统摄古代韵文名句:这1400多条名句,都是任他驱遣的对象,都是表达他的思想情感的囊中之物,都是他眼中的天地山川、四时风光、草木花卉、鸟兽虫鱼;通过这些名言警句,表达他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他爱国忧民的情怀,书写他对政治兴亡、社会发展、自然物理、人生价值的看法,展示他对崇髙的人生修养和高贵品质的追求……

  我有一个观点,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着作,但古代中国并非没有文学史,古代中国的文学史有多种形态呈现,其中「选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文学史。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辞类纂》,再到《经史百家杂抄》,这些优秀的选本,就是通过选哪些文章,如何分类,如何排序,体现选家的文学观和文学发展观。同样的道理,奉真先生通过精选1400多条韵文名句,全面体现了他的政治观、人生观、文学观。至于先生对所选名句准确朴实的解释,读其书者自当体会,这里就不辞费了。

  奉真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是读书人的气质。他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上个月,他的老师去世了,他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千里奔丧,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喟。因他二十多年前读过我的小书《敦煌赋校注》,至今时常念及。乙未春,我移居巴蜀,先生经常微信问候。近日,我腰肌劳损,僵卧书斋,迎着春风涵咏先生选录的名言韵语,别是一番情趣。抱病始知生有涯,闭居更觉友谊赊!是为序。

伏俊琏
2017年4月10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引用古诗文可以如此“接地气”。在此之前,我的印象里,引用古诗文似乎是属于文学大家的专利,普通人写写,要么生搬硬套,显得突兀,要么词不达意,贻笑大方。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将大量的古诗文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非常有条理地将其按照不同的主题、情境、情感进行分类。比如,在描写友情时,书中会给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并详细讲解如何在朋友相聚、分别的场景下,用何种方式来恰当引用,让文字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反例”,指出哪些引用方式是不可取的,为什么会显得突兀,这比单纯地告诉你“怎么做”更有启发性。通过这些分析,我学会了如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古诗文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工具”,更教会我“方法”,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在任何写作场景下都能自信地运用古诗文。

评分

《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古人思想的对话。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恰恰蕴含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之中。然而,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自然地融入到现代的写作之中,却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难题。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和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解决了我的困惑。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个亲切的朋友,耐心地引导我走进诗歌的世界。书中对每一句诗文的引用,都配有详细的解读,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挖掘了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例如,在描写人生中的挫折时,书中会引导我去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与超脱,或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这些解读,让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用”古诗文,更让我开始“懂”古诗文,真正理解了古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智慧与情怀。这本书让我的写作,不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而是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

评分

我必须说,《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案头必备。作为一名长期需要撰写各种文案的职场人士,我深知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精准和生动。《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极大提升我文字表达能力的书籍。它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作文,对于我这样的成人读者,同样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书中的内容经过精心梳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围绕着各种常见的情感和主题,如思念、豪情、隐逸、乡愁等,提供了丰富的诗文选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如何避免“卖弄学问”的提示,非常中肯。它强调要“情景交融,恰到好处”,而不是为了引用而引用。比如,在需要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时,书中会引导我思考,是选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并根据具体的语境给出建议。这种细致的指导,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到文字想要传达的情感,让我的表达更加得体、有力,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工具书,它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作为一名长年与文字打交道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古诗文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将它们巧妙地融入现代作文,却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我尝试过不少同类书籍,大多要么晦涩难懂,要么仅仅罗列名句,缺乏实际指导。然而,《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百达通”,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书中的例子非常生动,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看到山景可以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是会详细分析,在何种语境下,如何将这句诗与你的所见所感结合,达到意境的升华。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意象迁移”的讲解,它教会我如何打破古诗文的原始语境,将其中的情感和意境灵活地运用到现代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让我的文字瞬间增添了几分古典的韵味和人文的底蕴。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文学宝库的任意门,让我能够自如地穿梭于古今之间,让我的表达更加丰富、深刻且富有诗意。

评分

《作文引用古诗文百达通》是一本让我感到“豁然开朗”的书。长久以来,我在写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我的文字不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而是能够触及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哲思,让我的文章更具“灵魂”。我曾尝试过阅读大量的古籍,试图从中寻觅灵感,但往往因为缺乏系统性的引导,收效甚微。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将海量的古诗文与现代写作需求相结合,例如,在描绘自然风光时,它会提供从描绘山川壮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描绘小桥流水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不同风格的诗句,并给出如何在不同语境下选择和运用的建议。书中对诗文的解析,并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深入到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情感表达,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心境,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自己的表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文字瞬间变得更加丰富、立体,也更有厚度,能够更好地传达我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不再是空洞的文字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