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汉字语音的神秘面纱

揭开汉字语音的神秘面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汉字
  • 语音
  • 历史
  • 语言学
  • 文字学
  • 语音学
  • 汉语言
  • 教育
  • 文化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物古蹟可以考古,汉字语音也可以溯源,大家知道汉字是根据六书法则来创造的!作者邱从容前后花了十多年,做多面向的汉字语音溯源研究,在合乎逻辑合乎科学的情况下,确信找到了最源头最古老的汉语,也解开了中华文明形成之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邱从容


  西元1954年生,台湾新竹市香山人,家里务农。
  学历:亲民技术学院企管科毕
  经历:永兴影视公司负责人
  汉兴传播公司负责人
  客家电视节目制作人
  客家唱片制作人
  德生观光果园园长
  本土语言客座讲师
  社团:新竹市客家公共事务协会副会长、邱金墩客家童谣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
  相关出版作品:
  论文──唐朝官话的研究
  汉字语音溯源研究
  客家童谣选辑
  客语生态教学手册
  客家童谣专辑
  客家流行歌曲专辑
 

图书目录

前言 13
汉语文资料说明 17

第一章、文字的起源 19
一、汉字造字的法则 19
二、形声字呈现出的语音 20
三、汉字语音的结构 20
四、汉语的声调 21
五、汉语的拼音方式 22

第二章、利用形声字音来做汉字语音的溯源 24
一、从形声字音中快速找出能够把形声字音说得最生动的语言 24
◎表二、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形声音与客语说法之比较 25
(附互动光碟资料档)
◎表三、以汉语韵书检验客语的声韵 27
(以客语代入拼音用以还原古音)
◎表四、周边相关字音的拓展 29
◎表五、从形声字音中归纳出的古音声韵特征 30
◎表六、客语的形声字音跟闽南语粤语华语说法的比较 31
二、远古时代中原地区的语言发展过程 32
◎表七、例举客语跟ng音相关的语音及用语 36
◎表八、用韵书检验客语之ng音及相关字音的声韵 40
◎表九、客语ng音跟国语、粤语及闽南语的比较 45
◎表十、客语ng音跟国语、粤语及闽南语相对用语的比较 46
三、客语、闽南语、粤语形声字语音比较分析 47
(参考各语言的字典及实际用语)
◎表十一、客语、闽南语、粤语形声字语音之比较分析 48
四、小结 63

第三章、用提纲挈领之方式
做海内外主要语言古音声韵特征的比较与分析 64
一、-p韵的比较分析 65
◎表十二、古音韵-p韵的比较分析表 65
二、-t韵的比较分析 69
◎表十三、古音韵-t韵的比较分析表 69
三、-k韵的比较分析 74
◎表十四、古音韵-k韵的比较分析表 74
四、-m韵母的比较分析 80
◎表十五、古音韵-m韵比较分析表 80
五、ng-声母的比较分析 83
◎表十六、古音韵ng-声母的比较分析表 83
六、f-声母的比较分析 87
◎表十七、古音韵f-声母的比较分析表 87
七、v-声母的比较分析 92
◎表十八、古音韵v-声母的比较分析表 92
八、r-声母的比较分析 95
◎表十九、古音韵r-声母的比较分析表 95
◎表二十、以汉语韵书分析客语语音表 97
◎表二十一、古音韵r-韵进一步比较分析表 98
九、小结 102
◎表二十二、汉字语音古音声韵特征表 102

第四章、以闽南语和客语做比较 103
一、以一般闽南语i韵用字来和客语做比较 103
◎表二十三、闽、客语i韵比较表 103
二、以一般闽南语的-in韵字音(介于-i及-in之间的语音)
来和客语做比较 105
◎表二十四、闽、客语-in韵比较表 105
三、以一般闽南语-an韵来和客语做的比较(带有些微鼻音的部份) 107
◎表二十五、闽、客语-an韵比较表 107
四、以一般闽南语a韵来和客语做比较 108
◎表二十六、闽、客语a韵比较表 108
◎表二十七:闽、客语纯a韵比较表 111
五、以一般闽南语iun韵(略带有一点点-n鼻音尾的语音)
来和客语做比较 111
◎表二十八、闽、客语iun韵比较表 112
六、以一般闽南语ia韵来和客语做比较 112
◎表二十九、闽、客语ia韵比较表 112
七、以一般闽南语ian韵来和客语做比较 114
◎表三十、闽、客语ian韵比较表 114
八、以一般闽南语er韵来和客语做比较 115
◎表三十一、闽、客语er韵比较表 115
◎表三十二、闽、客语er韵白读、文读音比较表 117
九、以一般闽南语说-e韵字音和客语所做的比较 118
◎表三十三、闽、客语e韵比较表 118
十、例举闽南语的白读音、文读音和客语的比较 119
◎表三十四、闽南语白读音、文读音与客语比较表 119
十一、闽南语生活用语中无法直接用汉字写出的底层 130
◎表三十五、闽南语生活用语无法直接写出符合汉字声韵的底层语言 131
十二、近代台湾客语受闽南语底层语言影响的部份 142
◎表三十六、台湾地区客语受闽南语底层语言影响部份整理表 142
十三、从生活用语中来判断闽、客语汉字语音来源的先后 147
◎表三十七、以生活用语来判断闽、客语汉字语音来源的先后表 147
十四、小结 152

第五章、粤语、客语之比较 153
本章同样以底层语言、白读音及文读音之差异比较分析粤语与客语,
并从中比较出何者为较古老的汉语音。
一、粤语无法直接用汉字表达的底层语言(不含代字) 153
◎表三十八、例举语生活用语无法直接写出符合汉字声韵的底层语言 153
二、从粤语的文白读来辨别粤语和客语之关系 157
◎表三十九、粤语文、白读与客语之比较表 157

第六章、畬语跟客语闽南语福州语的比较 165
一、从畬族民歌曲调称唿来了解畬族的居住地带 165
二、分析畬语跟客语闽南语及福州语的关系 169
◎表四十、畬语跟客语的比较 170
◎表四十一、客语v-声母音字对应畬语的部分举例 171
◎表四十二、客语f-声母音字对应畬语的部分举例 172
三、从比较畬语跟福州语、闽南语、客语的比对中了解相互的关系 173
◎表四十三、畬语跟福州语、闽南语、客语的比对 174
(从比较中了解相互的关系)
◎表四十四、畬语跟福州语、闽南语、客语的比对 175
(从比较中了解相互的关系)
◎表四十五、畬语跟福州语、闽南语、客语的比对 175
(从比较中了解相互的关系)
◎表四十六、畬语跟福州语、闽南语、客语的比对 177
(从比较中了解相互的关系)
◎表四十七、以畬语中参杂的「-n」韵字语音跟客语、闽南语、福州语之比较
(后面是还原古音) 179
◎表四十八、以客语m韵字音跟畬语、福州语、闽南语之比较 180
(后面是还原古音)
◎表四十九、以客语-p韵字音语音跟畬语、闽南语、福州语之比较 181
(后面是还原古音)
◎表五十、以客语的ng-韵声母音跟畬语、闽南语、福州语字音之比较182
◎表五十一、各语言中的汉字语音古音声韵特征表 185
(2016年4月加闽东畬语)

第七章、沿海有畬族文化活动的地区 187
一、从畬族民歌曲调称唿来了解畬族的居住地带 187
二、广东东南潮汕地区所唱的歌谣也自称为「畬歌」 189
三、潮州凤凰山畬族招兵节―发源地 198
四、闽南地区的厦门钟宅湾也发现古老的畬族聚落 199
五、漳浦畬族蓝姓源流 200
六、小结 202

第八章、客家话生活用语是源自《周礼、前汉、尔雅、史记
、诗经、说文》等古书 203
◎表五十二、客家话中较特殊的生活用语之出处 203
◎表五十三、前表中手字部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48
◎表五十四、前表中火字部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49
◎表五十五、前表中水字部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0
◎表五十六、前表中肉部字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1
◎表五十七、前表中口字部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1
◎表五十八、前表中纟字部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2
◎表五十九、前表中刀字部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2
◎表六十、前表中目字部客语目部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3
◎表六十一、前表中足字部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3
◎表六十二、前表中竹部、米部客语的生活用语与国、闽、粤的比较 254
◎表六十三、客语中较特殊的生活用语跟闽南语、粤语用语习惯的比较 254
小结 256
总结 257
附录 260
一、汉人汉语名称的由来 261
二、汉语通用注音表 269
三、採用通用罗马拼音的缘由 272
四、解读国语、客语在满清时代的概况 274
五、京腔原本的用语 288
六、台湾教育部国语会答覆闽南语底层语言 296
七、闽南语-a加鼻音尾的字音跟客语的比较 299
八、闽南语er韵字音跟客语的比较 301
九、闽南土楼行与汉文化的探源 305
十、闽南语的分化现象 367
十一、粤语的底层语言 368
十二、客家话你我他人称的说法 378
十三、客语跟华语生活用语之比较 383
十四、客家客语名称出现的考证 390
十五、四县腔客语的r声母音 396
十六、所谓四海腔客语的比较 402
十七、客语中的ng-音字 411
十八、安徽歙县话跟客语的比较 414
十九、客语的形容词 417
二十、客家农谚 434
二十一、从畬族民歌曲调称唿来了解闽东畬族的居住地区 446
二十二、从《精选潮汕方言童谣》歌本中找到「畬歌畬语」 450
二十三、大厝钟宅 453
二十四、畬族招兵节 469
二十五、电脑打不出汉字之比较 485
二十六、象形文字语音的溯源 492
编后感言 518
 

图书序言



  笔者为了饮水思源,想了解中华文明到底是如何的形成,经多方请教语文界,然而由于语文学者所抱持的古音概念,却无法明确交代汉语汉字到底是源自何处,而且一直无法自圆其说。

  因此,笔者只得亲自去找寻答案,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搜集了许多的资料,做了多面向汉字语音的溯源研究。由于研究结果都指向共同的焦点,而且可清楚的看出汉字语音的来龙去脉,在合乎逻辑、合乎科学的情况下,显然是找到了最源头的汉语,也就是找到了缔造中华文明的语言,同时也揭开了汉字语音的神秘面纱,破解了古无轻唇音、入声音是中古音特征的迷失…。

  笔者原本想以一本「揭开汉字语音的神秘面纱」论文来出版,但是出版社总编依多年的出版经验,他说我的题目太大了,建议我最好分成「汉语溯源与客语关系研究」、「漫谈客家话溯源」二本论文出版,但我担心内容分散无力量,何况内容其实直接间接都有互相关连,考虑的结果仍把两本论文与附录做适当调整成一本《揭开汉字语音的神秘面纱》,让读者完整了解详细的内容。拙作也请大家鑑定论点是否确实,同时也给我多多批评和指教。

邱从容
于2017年12月 新竹市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感的融合,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索。我一直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每一个方块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一种智慧。这本书的标题,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之门。我想象着,通过阅读,我能够深入了解汉字的语音是如何形成的,那些古老的韵律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和变化的。它会不会带我走进甲骨文的世界,感受那些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远古呼唤?又或者,它会解析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音上的微妙差异,让我惊叹于语言演变的奇妙力量。我对书中所描绘的“神秘面纱”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揭示那些我从未触及过的汉字语音的奥秘,让我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启迪,更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学的读物,更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汉字世界。

评分

我是一名在文学创作领域不断探索的写作者,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文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汉字的语音,在我看来,是构成文学作品音乐性的重要基石。这本书的标题,“揭开汉字语音的神秘面纱”,让我感觉它能够为我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我想象着,书中会探讨古代诗人是如何运用汉字的声调变化来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的?又或者,不同时代的文人,他们是如何在语音层面进行文学创新的?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把握文字的发音特点,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更具感染力和节奏感的语言。这本书会不会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运用技巧,例如如何通过声律的配合来增强诗句的意境,或者如何在散文中运用语音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创作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汉字语音的广阔天地里,发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学魅力,让我的文字更加鲜活、更加动听。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汉字很神奇,但对于它的发音原理,我却知之甚少。每次看到一些古老的诗句,或者听一些古装剧里的对白,总觉得在发音上有些地方与现在的习惯不同,却又说不出所以然。这本书的标题,恰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汉字语音的奥秘讲解清楚。它会不会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声调讲起,然后逐渐深入到更复杂的语音演变规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对比一些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者解释一些古汉语中特有的发音现象。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加自信地去读古诗,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字词背后的语音信息。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汉字发音的百科全书”,我希望它能够解答我心中所有关于汉字语音的疑问,让我在领略汉字之美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敬意的传统家庭背景的读者,从小就接触过不少古籍,也听长辈们谈论过一些关于文字学的东西,但总觉得有些深奥,难以窥探全貌。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能够将我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温和而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带领我走进汉字语音的殿堂。我期待它能讲解一些关于汉字声韵流变的历程,例如从古音到今音,有哪些主要的演变规律?又或者,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的语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影响当时的文学和文化的?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同一个汉字的发音会有所不同,以及这些语音的变化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信息。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祖先智慧的致敬,一种对中华文化根脉的追溯。

评分

我是一名对古代历史非常着迷的爱好者,尤其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因为在我看来,汉字的语音与其说是语言学上的概念,不如说是承载着古代人们生活气息的媒介。我迫切地想知道,通过研究汉字的语音,是否能够还原出古人交流时的场景?是否能听到他们当时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比如,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在不同的朝代,它们被吟唱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地域差异,甚至是某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通过对古籍文献、考古发现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古代语音图景。我希望它能够打破枯燥的学术理论,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例子,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亲耳聆听汉字在时光中回响。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语言的解读,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触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