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和生活书店

韬奋和生活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间上世纪白手起家的杂志社,如何在尚未电脑办公的年代,进行编辑、排版与印刷?
又是怎么受到数百万读者的热烈拥护,
进而缔造了遍及全中国56家分支书店的辉煌纪录?

  看三联书店前身的创办人──韬奋,
  如何在战火纷飞的艰难环境中,
  发挥兢兢业业的出版人精神及为民喉舌的救国热忱,
  撑起出版界的一片天!


  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取意「韬光养晦」和「奋斗」的意思,是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一生都在追求「办一份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做喉舌的刊物,办一个自由的、不受检查的报纸」,早在1927年主编《生活週刊》期间,便严守着自己的「报格」,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其后《生活週刊》日渐发达,销路扩至十五万份以上,为中国内外数十百万读者所拥护,之后另组合作社,于1932年七月成立了生活书店,创办人为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人。后来其业务发展到全国分支店达五十六所,前后出版书籍一千零五十余种。

  本书集结《韬奋和生活书店》、《韬奋先生的流亡生活》及《永在追念中的韬奋先生》三本书的精华,重新打字编排,其中主要谈到韬奋如何从白手起家接办生活週刊,至扩大到全中国56家生活书店的精彩过程。在坊间书店一间间关门的今天,透过中国最负盛名的三联书店前身创办人──邹韬奋的事蹟与理念,盼为不景气的现状注入一剂强心针,重新寻找书店出版人的精神。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三联书店前身的创办人──韬奋,如何从白手起家接办生活週刊,至扩大到全中国56家生活书店的精彩过程:


  *宛如孙悟空72变!一手包办多位编辑的趣谈
  *亲回数万封读者信函,甚至有专门拆信员工、代买衣鞋等服务
  *亲身至印刷厂,彻夜监督工人作业
  *民主化方式管理书店员工(缩短工时、普遍加薪等)
  *推广销路与设法拉广告
  *找寻场地与租金
  *书店历经查封、书报停办等风波

  ★盼为现今不景气的书店、出版界打气,重新寻找书店出版人的精神!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原着/邹韬奋(1895-1944)


  原名恩润,笔名「韬奋」,乃主编《生活》週刊时的笔名。1930年代创办生活书店(今三联书店前身)。用今天的标准评判,邹韬奋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愤青」。他一辈子只钟情于一件事:办好他的《生活》週刊。为了这个目标,他不畏权势,针锋相对地与国民政府抗争,几度流亡海外,经年身陷囹圄,但他痴心未改。抗战结束前抱病而逝,因其偏左意识形态与爱国情怀,中共建国后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的新闻奖项「韬奋奖」便是以他为名。今中国上海建有韬奋纪念馆。

主编/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制作及编剧《作家身影》纪录片,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着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色戒爱玲》、《鲁迅爱过的人》、《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读人阅史──从晚清到民国》、《叛国者与「亲日」文人》与《杨翠喜‧声色晚清》等十数本着作。
 

图书目录

编辑前言

序一 邹韬奋先生事略(沈钧儒)
序二 邹韬奋先生的生平、其思想及事业(张仲实)
序三 不屈不挠尽善尽美的作风(张仲实)

生活史话(韬奋)
生活史话补续(韬奋)
在香港的经历(韬奋)
韬奋先生的流亡生活(杨明)
他的出身和苦学时代(邹恩洵)
从平凡处追念他的伟大(王造时)
他怎样办刊物?办书店?(黄炎培)
好友评说韬奋(吴玉章、傅彬然、赵超构、渝文)

附录一 韬奋先生辞去国民参政员电
附录二 韬奋先生留致参政会各党派领袖书
附录三 对国事的唿吁─韬奋先生最后遗作
附录四 哀韬奋先生─郭沫若先生在重庆追悼会上的演讲词

 

图书序言

【生活史话】(节录)

▎生活书店的前身


生活书店的前身是生活週刊社。《生活週刊》是民国十四年十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当时职教社的主任是黄任之先生,副主任是杨卫玉先生,我以半天时间在该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持该社出版的《教育与职业》月刊,译着职业教育丛书,及编着英文年刊。大家鉴于《教育与职业》月刊要每一个月才刊行一次,而且是偏于研究职业教育理论的比较学术性的刊物,于是想再出版一种週刊,每星期就可以刊行一次,专门用来宣传职业教育及职业指导的消息和简要的言论。我记得在一天由黄先生做主席的社务会议上(等于我们现在的业务会议或店务会议,每星期开一次),大家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结果决定办。接着大家即在会议席上想一个好的报名,你提一个,他提一个,经过相当的讨论后,终于採用了杨卫玉先生所提出的「生活」两个字。主笔呢?原来应该由编辑股主任担任,但因为我太忙,所以公推新由美国学成回国的王志莘先生担任,每月送他薪水四十只大洋,其余的文章由职教社同人帮忙,发行的事情由当时还在职教社做练习生的徐伯昕先生兼任。「生活」两个字是由黄先生一挥而就的,也就是现在数十万读者所面熟的写得强劲的典型的「生活」两个字。最有趣的是后来办《生活日报》,请黄先生在日报两字之上,另写两个同样的字,他写来写去不像,还是靠有艺术天才的伯昕先生依样倣着写出。

生活书店的前身―《生活週刊》―便这样在距今十四年前简简单单地哌哌堕地了。

▎空手起家的《生活週刊》

生活书店的前身―《生活週刊》―可以说是空手起家的。这当然不是说毫无凭借,无中生有,例如创办的时候,虽只有主笔王志莘先生有数十元的薪水,其余的像徐先生和我只是帮忙,但是我们都是中华职教社的职员,所以也可以说《生活週刊》是揩着职教社的一部分的油起家的。可是它是苦出身,并没有一定的资金开头, 却是事实,所以说它是空手起家,也未尝完全没有理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