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镇澜宫现存清代水陆法会挂轴研究

大甲镇澜宫现存清代水陆法会挂轴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甲镇澜宫现存清代水陆法会挂轴研究》为大甲镇澜宫现藏清代时期留存下来的水陆法会图挂轴,内容有三宝佛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悟达国师、梁武帝、天府、三山五岳、水府、地府、十殿阎罗、典刑、十八罗汉等15幅,呈现了台湾民间信仰的需求,是台湾清代时期少数留存下来的重要水陆法会挂轴,于今日的台湾的文物资产而言,弥足珍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敦厚


  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国立中兴大学文学硕士、国立中兴大学文学博士。师承王静芝先生书法、南派山水画。台中市立大甲国中退休教师。

  现任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大甲妈祖教师研习团团长、社团法人台中县大甲镇保生大帝会理事长、侨光技术学院兼任讲师、财团法人裕珍馨文化基金会监事、馨世代编辑顾问。
 

图书目录

序文

大甲镇澜宫现存清代水陆法会挂轴研究
前言
镇澜宫简史与奉祀的神明
水陆法会挂轴的绘制、存放处与现况
水陆法会挂轴的制作年代与制作者
水陆法会挂轴于法会会场安排的空间结构
(A)三宝佛--中仙挂轴
(B)三宝佛--左尊挂轴
(C)三宝佛──右尊挂轴
(D)文殊菩萨挂轴
(E)普贤菩萨挂轴
略论三宝佛、普贤、文殊挂轴
(F)十八罗汉挂轴左一:
(G)十八罗汉挂轴右一
(H)梁武帝挂轴左二:
(I)悟达国师挂轴右二:
(J)天府挂轴左三:
(K)地府挂轴右三:
(L)水府挂轴左四:
(M)三山五岳挂轴右四
(N)十殿阎罗左五:
(O)典刑挂轴右五:
镇澜宫佛画挂轴所呈现的思维
结语
 

图书序言

前言
 
位于中台湾的大甲镇澜宫,揆其历史,相传始建小庙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至今民国一百零五年(2016),已经有二百八十余年的历史。自从干隆年间镇澜宫建成大庙以后,地方上的乡绅聘请漳州南山寺临济宗系统的和尚主持庙务,此后在庙内师徒法脉相承有九世之久,迄于日本时代大正十三年(1924)第八代住持因犯戒,被地方仕绅以台湾总督府寺社课的命令将他革出,镇澜宫改组为街庄民所有制。二次大战后,民生凋敝,对文物保存观念淡薄,加上镇澜宫于民国六十九年(1980)拆除清代大木结构的庙宇重建,庙中原有的文件、文物部份佚失,所幸过去僧人于农历七月办理水陆法会使用的挂轴一套,虽因年代久远,略有小损,然大体保存完整,为台湾清代时期少数留存下来的重要水陆法会挂轴,于今日的台湾的文物资产而言,实属弥足珍贵。
 
镇澜宫简史与奉祀的神明
 
相传清雍正八年(1730)福建省莆田县湄洲屿人氏林永兴,自湄洲祖庙朝天阁奉请天上圣母神像来台,抵大甲定居,当时移民笃信妈祖,纷纷前来参拜,圣蹟昭着。地方缙绅人士见香火鼎盛,征得林氏同意,择地于现址,于雍正十年(1732)兴建小祠奉祀。干隆三十五年(1770),林对丹捐建「天后宫」,干隆五十二年(1787)平埔族人献地,武举人台湾北路淡水营都司陈峰毫、士绅吴偏等人发起重建,始见载于台湾府淡水厅文献中,其间清廷平定林爽文之乱,镇澜宫为台湾中部海口庙宇,亦蒙干隆皇帝赐匾。道光年间大甲巡检宗觐廷发起献地重修、增建戏台,光绪十四年(1888)林凤仪扩建,始有今日「镇澜宫」的规模。日本时代大正三年(1914)重修将木结构的门面改为石质结构。大正十三年(1924)完成后,住持离庙,遂改为街庄民所有制。昭和九年(1934)重修。十一年(1936)十月十六日落成时,举行镇澜宫第二次「祈安清醮」大典。民国三十五年(1946)成立管理委员会,民国五十三年重修增建钟鼓楼,聘施振洋雕刻神龛六座,陈天乞整修屋顶剪粘。民国六十七年成立财团法人。六十九年拆除旧庙改建,七十七年落成,举行「五朝庆成祈安清醮」大典,同时举办各项民俗曲艺等文化活动。旧庙所有文物,部份保留新庙使用,余均妥善存放于民国九十年落成的文化大楼内,轮流展示,让人缅怀先人奉献妈祖之虔诚,发思古之幽情。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