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佛所说 灭罪第一

是佛所说 灭罪第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净土宗
  • 念佛
  • 灭罪
  • 功德
  • 修行
  • 佛经
  • 经典
  • 忏悔
  • 礼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部简洁易懂的忏悔经典,仅仅触摸,便能消灭世人无量劫难!
几经佛教兴衰,历久弥新宝典――三十五佛忏。
虔诚忏悔,换来「不后悔」的人生,注定成就你想要的一切!

  如果你总揹负巨大压力,感觉快撑不下去了,
  「三十五佛忏」为你卸下重担,快乐、轻盈、勇敢再出发。

  如果你迷惘困惑,不知何去何从,
  「三十五佛忏」为你拨开迷雾,指出方向。

  如果你经常忧郁痛苦,找不到依靠和解药,
  「三十五佛忏」就是最佳庇护,佛会倾听你的心声,给予强大的安顿力量!

  如果你或亲友罹患身心重病,
  「三十五佛忏」清净业障功德第一,将带来绝处逢生的希望!

  许多焦虑、恐惧、不安、烦躁,来自以前曾犯的过错。
  透过「三十五佛忏」,重新正视自己,洗涤心灵。
  在宁静祈祷中,勇于和恶习决裂,清净负面能量。
  埋藏心底的遗憾与创伤,将获得弥补和疗癒。
  然后自信、舒坦、微笑,宛如新生!

本书特色

  一、收录 洛本天津仁波切开示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忏悔品〉,为深入修学《三十五佛忏》奠下基础。

  二、收录《总忏悔文》与《三十五佛忏》汉藏对照,以利唸诵。

  三、融合龙树菩萨《菩萨忏悔堕罪经注疏》、洽美仁波切《菩萨堕忏仪轨简疏》、勉东仓巴仁波切《菩萨忏悔堕罪释义――甘露水流》等注疏精华。

  四、详述三十五佛之妙相庄严,辅以噶玛噶居寺典藏精美唐卡,清晰对照,利于观想。

  五、三十五佛藏文名号,与历代汉译四种版本进行对照,以利会通。

名家盛赞

  洽美仁波切《菩萨堕忏仪轨简疏》记载:「教言曰:三十五佛尊号,即使仅仅入耳听闻,亦能清净一切恶业罪障,而生于不退转地。」

  勉东仓巴仁波切《菩萨忏悔堕罪释义――甘露水流》记载:「此堕忏法,是别解脱戒、菩萨戒、真言乘三昧耶戒等三者最殊胜之忏悔布萨法门。」「众生临命终时,若听闻此经,将能闭绝受生三恶道之门。」可见三十五佛忏之重要!

著者信息

审定者简介

洛本天津仁波切


  台南噶玛噶居寺,有媲美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典藏,更是众生心灵的靠山。寺主洛本天津仁波切,前世是西藏活佛。根据藏传佛教噶玛噶居传承第十四世夏玛巴仁波切的认证,在17、18世纪,洛本天津仁波切是西藏羊八井寺的第二十三任住持大堪布。后来转世到拉萨楚布寺,成为第十五世大宝法王座前的金刚上师。晚年闭关专修大手印,最后在禅定中以金刚跏趺坐姿圆寂(1880~1948)。1960年转世降生于台湾台南永康。
   
  1986年,仁波切开山创建噶玛噶居寺,构筑佛教艺术殿堂。1991年,被第十四世夏玛巴仁波切所寻获,认证为转世活佛,在印度钖金隆德寺举行坐床。1999年,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听列泰耶多杰驾临台湾噶玛寺,册封洛本天津仁波切为「赤巴」(法座持有者)。
   
  三十年来,致力于深耕本土藏传佛教。洛本天津仁波切说:「基于如虚空般的关爱,无论你与我只见过一次面、或只听闻过我的名字;当你忆念我时,我都会以最直接的方式利益你。」

图书目录

三十五佛圣像(36页彩色精美唐卡)
洛本天津仁波切序
圣三蕴经
总忏悔文

第一章 《入行论》忏悔品释要

第二章  概说

经名与缘起
净除恶业所依基础 
「胜义谛忏悔」与「世俗谛忏悔」
忏悔四力
观想三十五佛忏悔方法

第三章  三十五佛庄严与功德

第四章  经文逐句解释

一、所依对治力
二、厌患对治力
三、返回对治力
四、现行对治力

第五章  历代汉译佛典三十五佛尊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序言

  《菩萨忏悔堕罪经》(菩萨堕忏),又名《圣三蕴大乘经》、《三聚经》、《三十五佛名礼忏文》,简称《三十五佛忏》。除了收录于藏文甘珠尔之外(见于宝积部,德格版通帙第43,编号68《圣决定毗尼优波离所问大乘经》,胜友、智铠、天王菩提、智军所译),汉传大藏经历代有多种译本。

  三十五佛忏之殊胜

  寂天菩萨《入行论》第五品〈守护警觉〉云:「画夜各三次,读诵三聚经,依止佛菩萨,清净余堕罪。」《三聚经》之加持力,如唐‧ 不空三藏所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后记云:「能净业障重罪。现生所求禅定解脱、及诸地位皆能满足。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功德广多,文烦不能尽录。」

  即使犯下最严重之「无间罪」等五逆恶业,若能具足「忏悔四力」,以极度后悔心,历月经年连续不断,五体投地顶礼忏悔修持此法,直至瑞兆生起,可获得清净。罪业清净瑞兆,譬如梦见水中游泳、梦见根本上师⋯⋯等等。中等罪恶者,一个月中,每日修六座;下等轻微罪恶者,每日修三座,为期七天,则所犯罪恶将可清净。(忏悔所依四力:一、所依力。二、发露力。三、厌离力。四、真言力。)

  洽美仁波切《菩萨堕忏仪轨简疏》记载:「教言曰:三十五佛尊号,即使仅仅入耳听闻,亦能清净一切恶业罪障,而生于不退转地。」勉东仓巴仁波切《菩萨忏悔堕罪释义──甘露水流》记载:「此堕忏法,是别解脱戒、菩萨戒、真言乘三眛耶戒等三者最殊胜之忏悔布萨法门。」「众生临命终时,若听闻此经,将能闭绝受生三恶道之门。」可见三十五佛忏之不可思议功德与重要!

  确信因果 及时忏悔

  佛说:「众生业,虽历千百劫亦不灭。」譬如空中鸟,不见其影;非鸟无影,鸟终落地,影自显现。如是因、如是果,当知因果不昧。

  若不忏悔罪业,有朝一日业报苦果必然现前。忏悔必须明白,做错了什么?如何忏悔?发现自己的过失,是忏悔之首要根本。若不认为自己犯错,强辩、或自我宽恕,其罪非但不灭,反将增长无穷。(要求他人原谅自己,就是自我饶恕。)

  《宣说四法经》佛告诉弥勒,当依四力而忏悔:「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指鬘行者,在杀害九十九人之后,皈依佛陀、忏悔,证得阿罗汉果,即是四力忏悔的印证。无论过去造作多少恶业,犯下多严重罪行,只要从此刻开始,真正生起忏悔心,依忏悔之力,誓不贰过,恶业将可清净!然而,四力若不能一时具足,即徒具忏悔之名,而无忏悔之实。形式上的忏悔,屡忏履犯、屡犯屡忏,则失去忏悔的本义。切莫重蹈覆辙,否则将令自己陷入地狱,求出无期。

  何其有幸,我们得以皈依、受戒,精进于菩萨道,勇敢与自己的堕落邪恶拔河征战。「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则应在业因之上谨慎,事前慎思后果,而不要明知故犯,事后才忏悔补过。

  本书吾先阐释《入行论》〈忏悔品〉作为深入《三十五佛忏》之基础,思惟不忏悔之过患、正视死亡的恐怖、与堕地狱三恶道之悲惨,了解皈依与忏悔之必要,体认立即精进忏悔之迫切,应当发愿务必在无常来临前忏悔清净。如何忏悔呢?如寂天菩萨所云,勤修《三聚经》!

  为利读者修诵之便,殊胜的《总忏悔文》连同《三十五佛忏》汉藏对照,一併恭录于卷首,砥砺精进。

  三十五佛忏略释 编译说明

  《菩萨忏悔堕罪经注疏》龙树菩萨造,印度堪布贤达拉熙达与西藏译师涅氏谍哇果夏传译、校正而审定。收录于西藏大藏经丹珠尔,德格版「经疏部」编号4005。(以下简称「龙树菩萨注疏」)

  龙树菩萨注疏,详载三十五佛每尊佛之颜色、手征、方位、净土、以及佛名意义。然而由于各传承祖师定中所见三十五佛之示现,不尽然相同,因此身相庄严,亦有不同记载。当莫生分别质疑想才是。

  三十五佛每尊佛之特殊功德(譬如顶礼释迦牟尼佛,「造作三毒之异熟果,囚禁于地狱炽熔无门铁屋之苦」将得解脱,并清净一万劫恶业),详见于勉东仓巴仁波切注疏。这部注疏,荟萃洽美仁波切等多位尊者之教言精华,且谦称是为如己般下等根器而撰造,对我们凡夫众生而言备极珍贵!本书即以龙树菩萨注疏为本,并引用勉东仓巴仁波切注疏若干重点摘译而成。

  《圣三蕴经》本寺藏译中版,三十五佛名号沿用菩提流志所译《大宝积经‧优波离会》。此经汉传最早译本见于西晋‧炖煌三藏竺法护(公元239-316)译《佛说决定毗尼经》(《大正藏》No.325)。后起之唐‧菩提流志(公元572-727)译《大宝积经‧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卷第九十(《大正藏》No.310),三十五佛名号,几乎沿用炖煌三藏所译。而更晚期的唐‧不空三藏(公元705-774)于《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大正藏》No.326)重译这段经文,若干佛名译法与菩提流志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却与藏文版(比汉传版较晚译出)更为接近。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汉地历代盛行的「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宋朝梵僧不动三藏法师编纂),其中五十三佛出自《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三十五佛即出自《大宝积经》,可见炖煌三藏与菩提流志前后所译三十五佛名影响之深远!为了便于读者会通、衔接汉传藏传法教,是本书採用菩提流志译法的原因之一。

  另,选辑噶玛噶居寺所绘的三十五佛唐卡,以利读者观想。此唐卡系以藏文典籍《画师必备‧见即获益》为所本;与龙树菩萨注疏,略有出入,然大同小异。差异处,详见第三章註释。然,令人惊讶的是,根据《画师必备‧见即获益》恭绘之三十五佛,其手征法器,竟然与清代康熙《龙藏经》、干隆《满文大藏经》所画图像高度接近。其间之风格源流与交互影响,是相当值得研究的艺术史课题,对此本书就不多着墨了。

  深心祝祷

  祈愿本书有缘读者勤加修诵礼忏,获得无上法益。祈愿一切佛子,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所犯均得忏悔清净,灭除无始罪业,三学增上,证悟空性,开显智慧功德,勇勐自利利他!祈愿一切众生,从汲汲营营造恶中醒悟、安住寂静;从浪迹轮回的疲惫与伤病中,获得心性休息和疗癒;早日越渡生死苦海,究竟成佛!

洛本天津
序于2017.11.19
噶玛寺开山三十週年吉祥日

图书试读

第二章 概说
 
经名与缘起
 
所谓「三蕴经」(另译「三聚经」)之「三蕴」,即「忏悔罪业」(或顶礼、忏悔二支,合称「礼忏」)、「随喜」、「回向」三部分聚合而成;或安立为「忏悔罪业、随喜、祈请」,或「顶礼、忏悔、回向」等三支,有诸多解释。由于「顶礼」、「忏悔」、「善业回向大菩提」,圆满具足了「积聚资粮」、「清净罪业」、「增长功德」等三部分,此乃获证佛果之妙因,利益、福德无量,故名为「三蕴经」。
   
此经若称为《三蕴经》大器略不足,宜名《菩萨忏悔堕罪经》(一般称为「菩萨堕忏」)为庄严。「菩提」指「佛果位」,志求佛果、实修者,即是「菩提萨埵」(菩萨)。未见性菩萨若犯堕罪,一旦忏悔清净,将可成就佛果。
   
此经历史典故是,有名为「谍莫间」等初机新学菩萨三十五人,前往王舍城(二转法轮圣地,大乘般若经说法处)托钵,因故导致卖酒妇之子死亡。为忏悔堕罪,这三十五位新学菩萨敦请圣优婆离尊者祈求释迦牟尼佛,此乃「三十五佛忏悔文」之说法因缘。
   
彼时,优婆离向释尊禀告祈求,于是释迦牟尼佛为利益这三十五位新学菩萨,放光至十方,迎请三十四佛等众多诸佛现前安住虚空(与释尊共三十五佛)。三十五位新学菩萨深怀忧悔,对三十五佛等诸佛供养、发菩提心、皈依求庇护、顶礼、忏悔恶业等等,如是仅只一次,立即清净所有恶业,并顿时登上初地。
   
另一讲法是:王舍城之婆罗门(梵志)名叫「康巴给」,指路误导三十五名渔夫,而将有变成「三十五个鱼头者」之恶果,(请求释尊开示忏罪清净法),而有《大宝积部》三十五佛忏。总之,有多种缘起典故说法。
   
然而,往昔先哲菩萨无有堕罪之过患,真实不虚;为了利益未来可能犯下堕罪的众生,而有此《菩萨忏悔堕罪经》之出,进而成为后学者修持波罗蜜多乘道的一部分。《菩萨忏悔堕罪经》所指的「菩萨」,系指初机新学菩萨,安住于信解行,而非初地菩萨以上。
 
净除恶业所依基础
   
佛陀世尊金口玉言:「罪障可以忏除清净,此乃罪障之功德。」厉力忏悔,不可能不得清净。何以故?因为佛法主张因缘和合缘起论,强调无常,所以往昔造作恶因、恶缘和合,而有罪障。反之,依「缘起论」真谛,如今在其他因缘聚合之下,借由忏悔可净除罪障。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