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唐代传奇:裴铏传奇

教你读唐代传奇:裴铏传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传奇
  • 裴铏
  • 文学研究
  • 古代文学
  • 唐代文学
  • 文本解读
  • 文化史
  • 文学史
  • 经典解读
  • 阅读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影响后世小说、戏剧的晚唐小说代表作!
神仙诙谲之事、奇人怪异之事、豪侠神祕之事,
借以窥看唐代民情风俗与社会风气的最佳读物。
研究与爱好唐代传奇之人必读经典。

  唐代乃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时期,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开创诗歌黄金盛世的唐诗;唐代词人并开启后世宋词的蓬勃。而唐代传奇则以文言文短篇小说的形式呈现,上承六朝志怪小说,始创于初唐,大盛于中唐,衰落于宋代,内容有爱情、志怪、侠义、历史四类。

  裴铏,唐朝人(约西元八六O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新唐书•艺文志》记裴铏着有《传奇》(后世亦称《裴铏传奇》)三卷,多记神仙诙谲之事。其中〈聂隐娘〉一篇,亦见袁郊《甘泽谣》及段成式《剑侠传》。

  裴铏的《传奇》对后世创作影响极鉅,宋元以后,多部戏剧、话本、拟话本小说皆取材于此:〈孙恪〉被元人郑廷玉改编为《孙恪遇猿》杂剧;明代戏曲家沈璟根据〈郑德璘〉创作出传奇《红蕖记》;取材于〈薛昭〉的有金院本《兰昌宫》、元代戏曲家庾天钖的《薛昭误入兰昌宫》,以及市人小说《兰昌幽会》。

  其中〈崑崙奴〉和〈聂隐娘〉更成为后来武侠小说、戏曲的滥觞。

本书特色

  √ 唐裴铏《传奇》是最早以「传奇」作为小说集之名,为后是将「传奇」标志为唐宋小说体裁名称的源头!其中〈崑崙奴〉与〈聂隐娘〉等名篇更成为后来武侠小说、戏曲的滥觞。

  √ 本书收录现存市面上最完整且可考的裴铏《传奇》,全三卷共三十一篇文章。主题丰富、内容新奇,反映当代喜谈玄志怪与因果轮回的社会风气,是透过文学了解唐代经济、外交、科举制度、崇道重佛等社会背景的最佳读物!

  √ 逐篇解析故事来由,详加註释难解词句,带你真正读懂唐代传奇!
 
《唐宋风华:市井百态与文人笔下的盛世图景》 一、引言:穿越时空的市井回响 本书《唐宋风华:市井百态与文人笔下的盛世图景》,并非聚焦于某一位作家的个人创作,而是旨在描摹一个宏大而细腻的历史侧面——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代社会生活的多维展现。我们试图通过搜集和梳理散见于当时的笔记、志怪、话本,以及部分文人雅士的酬唱和记述中,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的历史画卷。这里的“风华”,既指唐宋文化的高峰,更侧重于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日常与哀乐。 本书的叙事重心,在于“人”与“世”的交织。它不求深度剖析某一文学流派的理论建构,而是力图还原生活本身——那种在茶肆酒楼间流传的故事,在街巷深处发生的奇闻轶事,以及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坎坷中对世事的洞察与感怀。我们相信,最真实的时代精神,往往蕴藏在那些看似零碎的“闲笔”之中。 二、唐代:余韵悠长的开放与变革 虽然本书的主体聚焦于宋代,但唐代的余绪作为时代背景,同样不可或缺。唐代文学的恢弘大气与兼容并蓄,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将简要回顾唐中晚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发生微妙转变的现象。 1. 宗教与世俗的交锋: 我们将探讨佛教、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它们如何渗透到普通人的信仰体系中。不同于官方的制度性记载,本书关注的是民间对神佛故事的再创作与传播,例如那些在寺庙壁画和说书艺人口中流传的因果报应故事,它们如何规范或挑战着当时的道德伦理。 2. 边塞诗歌的“远方”想象: 虽然不深入探讨唐诗的艺术技巧,但我们会选取部分反映边塞生活、羁旅愁思的作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理和政治背景下考察。边塞题材不仅是军事的记录,更是当时社会对“远方”充满矛盾的向往与恐惧的投射。 3. 职业群体的侧写: 书中会涉及对唐代不同职业人群的侧写,例如行脚僧、乐工、胥吏(低级官吏)的生活片段。这些“边缘”人物的视角,往往能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史书的社会观察。 三、宋代:商业革命与市民文化的崛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商业的繁荣、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理学的兴起,共同塑造了一个既充满活力又略带压抑的时代氛围。本书将重点剖析这一转型期的社会图景。 1. 汴京与临安的“活态博物馆”: 我们将以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开封(汴京)和后来的杭州(临安)为核心,描绘其城市空间布局、夜市的繁荣以及“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的兴衰。通过对《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记载的细致解读,力图还原出城市生活的声光色味。这里的重点不是建筑学的分析,而是这些空间如何容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娱乐需求和经济往来。 2. 契约精神与民间金融: 宋代是中国最早出现成熟金融活动的时期之一。本书将侧重描述“飞钱”、“交子”、“会子”等早期纸币的出现对普通商业活动的影响。我们探究的是,在法律和官府信用尚未完全覆盖的领域,民间是如何发展出基于信任和契约的商业规则的。 3. 茶、酒与饮食文化的社会符号: 饮食在宋代不再仅仅是果腹之需,更成为身份、社交和文化品味的象征。我们将详细介绍宋人的饮茶风尚,从“点茶”的仪式感,到士人雅集的必备环节。同时,对宋代酒楼菜肴的描述,不仅是味觉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阶层分化和审美趣味变迁的观察。 4. 笔记中的“奇谈”与“人情”: 宋人的笔记,尤其是以沈括、欧阳修、洪迈等人留下的杂著,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闻、自然现象的记录以及对社会怪象的思考。本书将精选那些最具生活气息的片段,分析它们反映出的宋人对“不可知”世界的态度——是科学探索的萌芽,还是迷信观念的延续?我们着重于这些故事如何折射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验。 四、文人的“在场”:仕途的进退与情感的寄托 文人是解读时代的最佳向导,但他们的视角往往是精英的、带有局限性的。本书力求平衡这一点,考察文人在政治风云变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非严苛的学术研究层面)来安放自己的灵魂。 1. 朋党之争的日常生活影响: 北宋中后期,频繁的党争对官员的升迁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本书将展示,当一位官员被贬谪或外放时,他的生活、家庭乃至他所居住的城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迁如何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2. 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统一: 宋代的文人常常在积极入世与消极避世之间徘徊。我们将通过对一些书信和游记的解读,探究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无论是通过山水田园的描绘,还是通过对古人(如魏晋名士)的追慕,来应对现实的压力。 3. 爱情、婚姻与家庭伦理的细微之处: 基于宋代流传下来的部分家训、书信和少量话本,本书将尝试还原宋代家庭内部,特别是女性在婚姻和财产处置中的真实境况,力求超越传统道德叙事的片面化解读。 五、结语:历史的温度与人性的恒久 《唐宋风华》试图说明,一个时代的伟大,不在于帝王的功业,而在于构成其骨血的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教你读唐代传奇:裴铏传奇》聚焦于某一文人独特的志怪创作,《唐宋风华》则力求打开一扇更广阔的窗户,让读者得以一窥唐宋社会的全景——那是一个充满机遇、商业活力,也饱含着人情冷暖与时代迷茫的盛世。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理解古人在面对相似的生存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中的恒久魅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瑛


  字慢卿,一字尚鸿,笔名漫轻,江西南昌人。台大法学士,南斐大学哲学所博士班研究生。任职外交部四十年整,由荐任科长、简任司长,爬升至特任代表退休。平素爱好文史,兼爱写作,毕生研究唐代传奇。撰写之散文、小说、论文等常在报章杂志中刊出。退休后仍笔耕不休,不知老之将至。

  着有《俺是外交官》、《中华民国外交官列传》、《外交生涯四十年--外交干将刘瑛回忆录》、《论语的故事》、《大学的故事》、《中庸的故事》、《教你读唐代传奇1》、《教你读唐代传奇──博异志》、《教你读唐代传奇──聂隐娘》、《唐代传奇研究》、《唐代传奇研究续集》、《旅非散记》、《漫轻短篇小说集》等书。
 

图书目录

【自序】
【导读】

一、元柳二公
二、崔炜
三、陶尹二君
四、许栖巖
五、裴航
六、封陟
七、张云容
八、金刚仙
九、郑德璘
十、崑崙奴
十一、聂隐娘
十二、张无颇
十三、萧旷
十四、曾季衡
十五、赵合
十六、颜濬
十七、韦自东
十八、卢涵
十九、陈鸾凤
二十、江叟
二十一、周邯
二十二、五台山池
二十三、马拯
二十四、王居贞
二十五、宁茵
二十六、蒋武
二十七、孙恪
二十八、邓甲
二十九、高昱
三十、文萧
三十一、姚坤

 

图书序言

自序

  民国四十年三月,我正在台湾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唸二年级,看到《中央日报》刊登「中国文艺协会举办小说研究组」的消息,为了想实现我从小便爱好写作的梦,立即报名,并附上作品。经甄试录取了,三月十二日,国父逝世纪念日,小说研究组在台北市公园路女师附小开始始业式,每晚六时到九时上课。

  小说研究组由李辰冬博士和赵友培先生两位教授主持,研究为期六个月,正式课程两百五十小时,每週另有两个小时的分组写作指导,教授如潘仲规、高明、葛贤宁、陈纪滢、李曼瑰、张其昀、罗家伦、许君武、王梦鸥、何容、沈刚伯、刘狮、王绍清、梁实秋等,都是一时之选。后来,一、二两期结业的同学中,颇具文名的,如《紫色的爱》作者吴引漱(笔名「水束文」),散文名家王鼎钧、《野风》半月刊创办人施鲁生(笔名「师范」)、九歌出版社发行人蔡文甫、《归队》作者骆仁逸、文学理论家罗德湛(笔名「罗盘」)。其它如刘非烈、舒畅、楚茹、卢克彰、钟虹、周介尘、段彩华等,都曾有名于一时。我曾在民国四十一年十二月,以一篇中篇〈乱世家人〉,获得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一千四百五十元的奖金。当时,我读台大大三的学杂费,还不到台币一百元。而这篇小说,等于是我参加小说研究组的「毕业论文」。

  离开学校后进入外交部工作,虽然也有时写一两篇小说,但毕竟公务缠身,无法畅所欲写。民国六十年我在非洲工作,兴趣转到唐代传奇。写了好几篇论文在《中华文化复兴月刊》发表。而后陆续又写了好些篇,最后集成一书,于民国七十一年以《唐代传奇研究》为题,由正中书局印行。其后又写了续集,也由正中书局出版,两书二版则由联经发行,且已出至三版了。

  民国七十八年,我任驻泰王国代表时,虽然公务较忙,公余还是有时间,我把《唐代传奇研究》一书予以增订,其时初版已售罄,版权也已收回,于是将增订后的《唐代传奇研究》交请联经出版社于民国八十三年再版,页数增至四百七十六页,民国九十五年再增订为四百八十一页,由联经再版问世。此外,我又将「从传奇看唐代社会」论文数篇集成一书,由联经出版社以《唐代传奇研究续集》为书名,于九十五年出版。

  我七十岁时辞职退休,弄孙之余,时间较多,于是埋头古书中,搜寻唐代传奇的单篇和专集,先后由秀威资讯不计利益,但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毅然为我出版了《教你读唐代传奇1》为书名的三十个传奇单篇。包括〈古镜记〉、〈白猿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柳毅〉等名篇。之后,又出版了拙着《教你读唐代传奇─博异志》、《教你读唐代传奇─集异记》和《教你读唐代传奇─聂隐娘》。

  我继续蒐集到的传奇文章,如《玄怪录》、《续玄怪录》、《传奇》、《河东记》、《宣室志》、《三水小牍》、《甘泽谣》,也都经过整理、点校、註解,甚至语译,结集成书。将陆续由秀威资讯出版。

  目前与秀威资讯编辑辛秉学兄谈起,《唐代传奇研究》与《唐代传奇研究续集》二书,与联经出版社的合约早已到期,经取得该公司同意我收回版权。拟在有生之年,再将两书修订,交请秀威资讯再版,然后凑成唐代传奇一整套书,供学者翻阅、研究,辛兄表示支持。

  本书《玄怪录》,乃是传奇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本传奇集。笔者曾跑了好多图书馆,请教了好一些学者教授,读了不少书,花了整整一年功夫才完成,自知资质不佳、学识不足,诚盼高明不弃,予以指正,则幸甚矣。

  我今年九十整寿,内人胡富香女士也八十诞辰。我们结缡,正好六十週年。有了内人的鼓励与支持,我才能完成这些书的写作。本书的出版,正好拿来向内人致敬。谢谢她六十年来的爱护、扶持。

  虽然,九十是高龄,感谢上苍,仍让我耳聪目明,也无老人痴呆之症,是以,我最近仍在蒐集《纪闻》一书的篇章,以及有可读性的单篇,希望一年之内能交出成绩,届时又将麻烦秀威资讯了。

导读

  [一、前言]

  唐代文学,以诗歌与小说最为突出,早为学者所公认。而唐代诗歌与小说之所以发达,又和唐以诗文取士的科举考试有密切的关系。当时流行「投卷」,举人们把自己认为最得意的文章,投献给主司或名家,若得到欣赏,一旦成名,便很容易得到主考官的先入的印象,易于录取。用来作投卷的作品,又以传奇小说为最方便。因为一篇传奇之中,有叙事、有诗文、有议论。可充分发挥作者的史才、诗笔、和论说各方面的才华。史才、诗笔和论辩,也正是进士试所要试的。

  于是,作家如雨后春笋,承六朝志怪余绪,编写出许多不朽的故事。其中,裴铏的《传奇》(编按:原名为《传奇》,后人多称为《裴铏传奇》),汪国垣先生说:「其书盛传于赵宋之时。故宋人辄目唐人小说之涉及神仙诡谲之事者,概称之曰传奇。」(《唐人传奇小说‧传奇》)可见此书的广受欢迎。

  裴铏的《传奇》,我们认为:第一,他能幻设出非常动人的情节。如〈孙恪〉中之猿怪袁氏,恩爱夫妻十余载,「缘」尽裂衣化猿归深山。〈封陟〉三遇仙女而不顾,等等,都十分突出。而〈崑崙奴〉与〈聂隐娘〉,叙述剑客的飞檐走壁功夫,为后世剑侠故事提供了示范。第二,他创造出许多鬼、怪的诗歌。如〈卢涵〉中的「白杨风起陇头寒!」读起来只觉森森郁郁,的是鬼诗。第三,唐吏部试的「体、言、书、判」。判必用四六对句。裴铏于描写一种景色,或形容美人的姿态,常是用四六骈句,显示他的文彩。第四,他的鬼、狐故事,为后来作家铸了一个模子。总之,在史才、文笔、诗歌和议论各方面都树立了极好的范例。

  [二、《传奇》一书的内容]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载小说家类三十九家,四十一部、三百八卷。其中列有:「裴铏《传奇》三卷(高骈从事)」

  《宋史》卷二百六〈艺文〉五列:「裴铏《传奇》三卷。」没有註。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下〈小说类〉载:「传奇三卷。」其后註云:「右唐裴铏撰。铏、高骈客。故其书所记皆神仙怪谲事。骈之惑吕用之,未必非铏辈导谀所致。」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中说:「传奇六卷。」其后註云:「唐裴铏撰。高骈从事也。」唐志三卷,今六卷,皆后人以其卷帙多而分之也。

  明、清以后,书志中便见不到《传奇》书目。可能是南宋之后,其书已燬于兵灾,兼且北宋辑成的《太平广记》中有採入《传奇》二十余篇,遂无人再予典刊印行了。元明之际的陶宗仪《说郛》,多录唐人小说,独缺《传奇》。明人所辑《古今说海》,却要从《广记》中辑录《传奇》之文,且不着撰人姓氏。足证此书南宋后已失传了。

  唐志、宋志和晁公武之将《传奇》列为三卷,陈直斋列为六卷,都未说明有多少篇。原书究系三卷,还是六卷,都已无从考证了。

  我们现有的是台湾古新书局于民国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印行的《太平广记》点校本,乃是以明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无钖谈恺刻本为底本,用陈鳣所校宋本、明沈氏野竹斋钞本校勘,还参酌了明许自昌刻本和清黄晟刻本,加以整理出来的较完善的版本。我们依照台湾艺文印书馆由周次吉编的《太平广记人名书名索引》(民国六十二年元月初版),从《广记》中找出《传奇》中文字共二十九篇。又从《类说》中找出《广记》未收录的三篇,合共三十篇之多。另外,我们有世界书局世界文库四部刊要版的《传奇》、和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由吴曾祺编的《旧小说》(其第五册载有《传奇》十三篇。)互相参照,予以校录,并予分段,加上标点符号。为便于青年学子阅读,艰深辞句,并加註解。

  然而,此三十篇文字,是否即原书全貌,也很难说,但我们实在尽了最大的努力,相信去原书不远。

  〈元柳二公〉篇,《广记》註:「出《续仙传》。《类说》却将之归入《传奇》。王梦鸥先生《唐人小说研究》第一册考定其为《传奇》之文。〈张云容〉篇,《广记》註出《传记》。《类说》及《绀珠集》却都将之归入《传奇》,而题名「薛昭」。王梦鸥先生认为该文题旨与文字均与《传奇》相近,应属《传奇》之文。至于〈金刚仙〉、〈五台山池〉和〈王居贞〉三篇,其文窘质,不类他篇。王梦鸥先生认为系编者误植,颇有道理。

  [三、《传奇》的着者裴铏]

  裴铏的事蹟,史传不载。计有功《唐诗记事》卷六十七载:

  「干符(僖宗年号)五年(西元八七八年),铏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题石室诗曰:『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声。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欲蔼旧时青。人心未肯抛羶蚁,弟子依前学聚萤。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祇愿到沧溟。』时高骈为使。时乱矣。故铏诗有愿到沧溟之句。」

  又《全唐文》卷八百五录有裴铏文一篇。称:

  「铏咸通中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后官成都节度使副使,加御史大夫。」

  这便是裴铏全部生平可考的事蹟了。我们查《登科记考》、《唐会要》、和《唐尚书省郎官柱石题名考》诸书,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王梦鸥先生着《唐人小说研究》第一册〈传奇校补考释〉中说: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出于绛州闻喜。其世系中,中眷裴氏,于裴行俭之裔孙有裴鉷、裴镐、裴鋗、裴锷等,并从金旁取名,而年辈又与裴铏相当,是可略知其族系与里籍矣。」

  不无可能。惟裴氏在唐属关中郡姓。有唐一代,宰相三二八人,关中郡姓之韦、裴、柳、薛、杨、杜六姓佔六十一人,几乎是五分之一。六十一人中,裴氏十七人最多。看《登科记》和《郎官柱石题名考》中,姓裴的实在太多,裴铏是否是闻喜裴家的一份子,仍有待学者进一步的考证。

  [四、传奇的艺术价值]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惟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是宋代苏东坡的〈南歌子〉词后半阕。其中所引的蓝桥云英的典故,正是《传奇》中的〈裴航〉蓝桥获得佳侣云英姑娘的故事。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七载:

  「〈品汇〉,故台城妓一绝:『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昔日罗衣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此首颇有大历意。然是耿将军青衣,非台城妓也。」

  「耿将军青衣」,乃是《传奇》〈卢涵〉篇中卢涵所遇见的女鬼。元瑞言下之意,对此诗颇为欣赏。

  我们认为:传奇文章之所以发达,其因素之一,乃在进士一科,在唐特别为贵重。而进士试之内容,不外诗文、议论和叙述。《传奇》各篇,有诗歌者甚多。议论也在在都有。至于叙述,王梦鸥先生说:

  「崑崙奴、聂隐娘两篇,最为脍炙人口,亦为作者经意之作。然其中不循神仙服食修炼之功,但记之以见史笔。」

  「见史笔」,畅史才也。本人《唐代传奇研究》一书中论之甚详。《传奇》一书,着者正发挥了他在这三方面的才能。

  以现代短篇小说的要件来说:一篇好的小说,它必须:「有鲜明的主角、有动人的情节、以优美的散文叙事。」

  这几点,《传奇》中如〈聂隐娘〉、〈裴航〉、〈卢涵〉等等,几乎每一篇都作到了。所以,篇篇都是精彩的短篇小说。

  尤其〈聂隐娘〉、〈崑崙奴〉诸篇,为后来的武侠小说提供了鲜明的规模。〈孙恪〉、〈卢涵〉等,成了后世鬼怪小说的典范。还有许多篇为后世改编成戏剧搬演,影响不可谓不大。
 

图书试读

【十、崑崙奴❶】

唐大历中❷,有崔生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是时为千牛❸,其父使往省一品疾。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禀孤介❹,举止安详,发言清雅❺。一品命妓轴帘❻,召生入室。生拜传父命,一品欣然爱慕❼,命坐与语。

时三妓人,艳皆绝代,居前,以金瓯贮含桃❽而擘之,沃以甘酪而进❾。一品遂命衣红绡妓者,擎一瓯与生食。生少年赧妓辈,终不食❿。一品命红绡妓以匙而进之,生不得已而食,妓哂之。遂告辞而去。一品曰:「郎君闲暇必须一相访,无闲老夫也11。」命红绡送出院时,生回顾,妓立三指,又反三掌者,然后指胸前小镜子云:「记取!」余更无言。

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12,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怳然凝思,日不暇食13,但吟诗曰:「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左右莫能究其意。

时家中有崑崙奴磨勒,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报老奴!」

生曰:「汝辈何知,而问我襟怀间事!」

磨勒曰:「但言!当为郎君释解,远近必能成之。」

生骇其言异,遂具告知。

磨勒曰:「此小事耳,何不早言之,而自苦耶!」

生又白其隐语。

勒曰:「有何难会!立三指者,一品宅中有十院歌姬,此乃第三院耳。反掌三者,数十五指,以应十五日之数。胸前小镜子,十五夜月圆如镜,令郎来耶?」生大喜不自胜,谓磨勒曰:「何计而能导我郁结?」磨勒笑曰:「后夜乃十五夜,请深青绢两疋,为郎君制束身之衣。一品宅,有勐犬守歌妓院门,非常人不得辄入;入,必噬杀之。其警如神,其勐如虎,即曹州孟海14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今夕当为郎君挝杀之。」

遂宴犒以酒肉。至三更,携鍊椎15而往。食顷而回,曰:「犬已毙讫,固无障塞耳。」

是夜三更,与生衣青衣,遂负而逾十重垣,乃入歌妓院内。止第三门,绣户不扃,金釭16微明,惟闻妓长叹而坐,若有所俟。翠环初坠,红脸才舒,玉恨无妍,珠愁转莹17。但吟诗曰:「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碧云飘断音书绝,空倚玉萧愁凤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采用了水墨风格,远山近水,几笔勾勒出江南的朦胧美,中间点缀着几片落叶,古朴又带着些许诗意。光是看着封面,就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唐朝烟雨中发生的奇闻异事,那种既有神怪色彩又饱含人情世故的故事,总是让人读来欲罢不能。我平常就对唐代文学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充满想象力的“传奇”,读起来像是穿越回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适中,行距也刚刚好,看久了眼睛不会觉得累。纸质也很好,摸起来有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了,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唐朝世界,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和动人的故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细节的刻画。比如,在描写某个场景时,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而是会加入很多感官的描写,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像是微风吹过杨柳的声音,空气中飘散的淡淡香气,甚至是人物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细腻的笔触,让那些古老的故事仿佛拥有了生命,人物也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纸上的符号。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故事,主角的遭遇充满了戏剧性,但作者并没有煽情地去渲染,而是通过冷静的叙述,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一点点展现出来,反而更能触动人心。这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正是考验一个作者功力的地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典雅,读起来有种古韵,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很好地平衡了文学性和可读性。

评分

我一直觉得,唐代传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这本书虽然是“教你读”,但我感觉自己更像是跟随作者一起,重新品味了这些经典。故事里有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有阴险狡诈的权谋;有侠义精神的闪光,也有人性的黑暗面。作者在解读时,并没有简单地将故事讲一遍,而是会点出其中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的动机,甚至会探讨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我之前读这些故事,更多的是关注情节的曲折,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通过作者的引导,我才发现,这些看似虚构的传奇,其实都映射着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阅读过程就像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很有意义。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编排上做得非常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唐代传奇汇集在一起,而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读。比如,对于每一个传奇,都会有一个小引,介绍其背景和主要人物,然后在正文之后,还会附上作者的解读和赏析。这种结构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循序渐进,先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再深入去体会其中的妙处。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地指导学生一样,不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即使是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词语或者典故,作者都会进行解释,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对唐代文学有兴趣,但又不是专业研究者的大众读者。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呈现传统文化时的创新之处。它没有选择枯燥乏味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述。比如,在介绍某个故事时,作者会穿插一些相关的诗词、绘画,甚至是一些关于唐代社会风俗的趣闻,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解读,他能从一些细微的描写中,挖掘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鲜活生命。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会感觉自己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旁观者,看着故事在眼前一点点展开。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唐代传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非常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