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及国共的分合兴衰1925-1936

多难兴邦: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及国共的分合兴衰1925-19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胡汉民
  • 汪精卫
  • 蒋介石
  • 国共关系
  • 中国近代史
  • 政治人物
  • 历史传记
  • 民国史
  • 政治斗争
  • 20世纪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着记述国民政府1925年7月在广州成立,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十一年半的史实,中经北伐统一、中原大战、国共第一次内战,以胡、汪、蒋的分合为主脉,亦影响国民党的分合。

  本着以《事略稿本》为基础,与大陆方面出版档案等有关资料相映证,佐以学者研究的成果,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真相有多方面的了解。

  孙中山逝世后留给国民党什么样的遗产?蒋介石怎样从与汪精卫和胡汉民的领导权之争中出线?国民政府如何在共产苏联与日本军阀的进逼下,透过北伐与中原大战巩固势力?国民党又怎么会从容共、限共、清共、分共、反共,终致国共内战?

  本书收录了一九二五年七月国民政府在广州的成立至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这十一年半间的史实。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从政治、外交与军事史的面向,针对联俄容共、国府北伐、中原大战、国共第一次内战与安内攘外的抗战准备等史事进行剖析,并回顾了这段民国史的关键人物,特别聚焦于胡汉民、汪精卫和蒋介石三人的分合对政局之影响。全书以史事为体,人物为肢,亦叙亦议,功过是非,各有评论,并结合了作者对多达八十二册、千余万字的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的治史心得与两岸对民国史研究的成果,是对民国史、近现代史有兴趣的读者所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民国史家蒋永敬回顾六十余载史学研究的集大成史学论着。

  *特别收录:〈胡汉民传〉、〈汪精卫传〉、〈鲍罗廷传〉与〈大陆学界重评蒋介石历史地位〉等四篇着作。

  *中研院院士张玉法、民国史权威杨天石【专序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蒋永敬


  着名民国史专家,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硕士,原籍安徽定远,1949年定居台湾。曾任国民党党史会纂修、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退休后仍继续民国史的研究。迄有六十多年来多种着作及多篇论文发表。重要着作有:《鲍罗廷与武汉政权》、《胡志明在中国》、《胡汉民年谱》、《百年老店国民党沧桑史》、《抗战史论》、《孙中山与中国革命》、《国民党兴衰史》、《蒋介石与国共和战》(与刘维开合着)、《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蒋介石、毛泽东的谈打与决战》。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多难兴邦》导读/张玉法
推荐序  追求真相,老而弥笃―读《多难兴邦》感言/杨天石
自序

前言
一、国民政府从广州到南京
(一)胡汪蒋分合之时序
(二)廖案发生胡汪分裂
(三)胡被放逐莫斯科
(四)从中山舰事件到迎汪倒蒋

二、北伐统一后的南京国民政府
(一)从北伐统一到中原大战
(二)南京国民政府之困境
(三)约法之争与汤山事件
(四)汪蒋合作应变国难
(五)长城战役后的华北政局
(六)困守待援内部反弹

三、 国共第一次内战:围剿、反围剿、追剿与长征
(一)围剿前的朱毛红军
(二)第一次围剿
(三)第二次围剿
(四)第三次围剿
(五)第四次围剿
(六)第五次围剿
(七)追剿、长征与东征

四、安内成功攘外见效
(一)两广事件和平解决
(二)西安事变内战停止
(三)安内攘外之治本
结论

附录
一、胡汉民传
(一)家世及教学生涯
(二)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
(三)在南洋参与六次起义并与保皇派论战
(四)辛亥光复任广东都督及总统府秘书长
(五)从二次革命失败到护法

二、汪精卫传
(一)家世及求学
(二)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
(三)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四)调和南北成败互见
(五)参加护法不忘调和
(六)联俄容共由右而左
(七)由「反蒋」而「汪蒋合作」
(八)由「和平运动」到投日
(九)建立南京伪政权
(十)病殁名古屋

三、鲍罗廷传
(一)出使中国前的经历
(二)为国民党设计改组工作
(三)在广州的权势
(四)策划「迎汪倒蒋」
(五)在华使命的终结
(六)回俄以后

四、大陆学界重评蒋介石历史地位
(一)学术思想开放与市场经济开放同等重要
(二)重评蒋介石历史地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三)由绝对性转向相对性,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四)冲破禁区超离政治
(五) 重评历史地位证例之一:蒋与孙中山关系
    今昔不同
(六) 重评历史地位证例之二:蒋在抗战中的作用
    今是昨非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多难兴邦》张玉法


  蒋永敬先生近以新着《多难兴邦》书稿见示,颇惊其以九五高龄,尚皓首穷经,完成此学术论着,实为学界之光。永敬先生要我写序,实不敢当;最有资格写序者当为北京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杨天石先生。天石先生近年以蒋介石日记为本,研究蒋介石,成果丰硕,已出书多种。永敬先生此书以蒋介石的《事略稿本》为本,研究胡汉民(1879-1936)、汪精卫(1883-1944)、蒋介石(1887-1975)的关系,兼论有关史事,天石先生对这段历史当最熟悉。永敬先生说,近与天石先生联络上,也请天石先生为序。为了共襄盛举,愿写几段赘言,作为本书的导读。

  《多难兴邦》一书研究的时段,起于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止于1936年的西安事变落幕。书中的主角为胡汉民、汪精卫和蒋介石,历史的场景为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对孙中山所遗留下来的联俄容共政策之处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和清党、战后国民党各个军头或个别或联合的反蒋战争、国民党的剿共战争、以及日本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的侵略。从上述诸多历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出胡、汪、蒋三位国民党高层人物的权力斗争。三人有时分,有时合,分时易招外患,包括共党势力之扩张和日本之侵略;合时外患则易息止或减缓,包括共产党再度与国民党合作、以及日本对中国侵略之减缓。但当国共决定合作抗日时,日本怕日后使中国屈服无望,激使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但日本终被战败。

  胡、汪、蒋的关系,对1925年到1936年的国民党史之所以重要,涉及孙中山于1925年去世后国民党领导人的继承之争。胡比汪大四岁、比蒋大八岁,汪比蒋大四岁。就三人在国民党内的资历来看,似应以胡、汪、蒋为序。胡和汪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办《民报》时,即为《民报》的主笔,时为1905年,蒋尚不识孙中山。其后胡和汪一直协助孙中山推动革命,到民国建立后亦如此。蒋受孙中山的重视已迟至1913-1916年孙中山讨伐袁世凯时,蒋在国民党党中地位真正开始重要,更迟至1924年孙中山任命其为黄埔军官学校校长时。由于蒋建立党军有成,成为国民党推动革命的主要力量,乃成为孙中山的主要依靠。孙中山採行联俄容共政策时,汪反对,廖赞同,胡两可、有条件,蒋赞同、也反对。孙中山过世后,汪排胡,蒋以军制汪,开启三人的权力之争。此一权力之争,到1935年汪与蒋分道,1936年胡去世告一段落,但汪、蒋的斗争仍未已,最后汪自抗日阵营出走,与日本合作,此为后话。

  永敬先生对胡、汪、蒋的关系,早年即曾潜心研究过。近年由于有关胡、汪、蒋的史料开放日多,特别是蒋日记的开放和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的出版,使研究者对胡、汪、蒋的关系,从表面的观察进入到内心的了解。永敬先生所依据的主要史料《事略稿本》,系蒋介石的编年大事记,其中不仅大量引用蒋的日记,也引用了有关蒋的其他档案,是研究蒋介石最有系统、最接近一手资料的珍贵史料。永敬先生退休后事少心静,涵泳其间,深切体会,据以重新探讨胡、汪、蒋的分合关系及其影响,每能发前人所未发;撰写成书,以饷读者,尤能嘉惠学界。

  《多难兴邦》一书所探讨的,虽然以胡、汪、蒋的分合关系为重要脉络,对诸多历史现场的观察也能以简明的词句让读者了解。

  譬如永敬先生指出:对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对1933年日本侵略热河的战争,都是不战而逃;对1932年的日本侵略上海战争,是战而后和;对1933年日本进攻长城的战争和塘沽协定,是战而后屈;对1935年与日本所订的「何梅协定」,是不战而屈;对1936年日本侵略绥远的战争,是战而不屈。前此未见有学者如是比较、使读者一目了然者。永敬先生如是提示,只是帮助读者了解大要,实际情形如何,仍需读者细心阅读。

  匆忙读了永敬先生的这本书稿,对永敬先生的治学精神至为感佩。曾向永敬先生提出若干小意见,皆承永敬先生接纳。尝见史学界有人见到别人批评就恼怒,益觉永敬先生在史学界之所以能「大」,乃因其能「容」。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