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复报告(II)

陈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复报告(I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陈澄波
  • 全集
  • 修复报告
  • 文物修复
  • 台湾史
  • 艺术史
  • 历史研究
  • 文化遗产
  • 档案
  • 文献
  • 研究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澄波,因二二八事件罹难,使他的名字一度成为禁忌;
其遗留下的作品与文物,家属为避免政府查禁,长期密藏于住家阁楼,
由于保存环境不佳,使作品与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
历经陈氏三代的守成保存,以及国内当代优秀的修复技术,
透过《陈澄波全集》第15~17卷「修复报告」的出版,
将陈澄波大量画作与文物资料,首次完整披露在读者面前。

  ★ 首次曝光,最完整的陈澄波作品修复及研究报告!
  
  台湾美术研究者、喜爱陈澄波的读者们不能错过的经典收藏!
   
  陈澄波是台湾接受西方绘画黎明期的代表,也是台湾接收现代艺术教育的先驱。在学院派的教育下,他跳脱群体化的艺术教育系统,以强烈而执着的个人特质,展现独特的风格与情操,被称为「学院中的素人画家」。
   
  《陈澄波全集》合计十八卷,第15至17卷为陈氏作品历年来的修复报告及材料分析,呈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物保存维护研究发展中心(文保中心)、正修科技大学文物修护中心,与台北文化财保存研究所这三个单位的修复成果。
   
  第15卷和第16卷前半部,为张元凤老师带领的文保中心纸质类作品、油画和文物的修复报告;第16卷下半部为林焕盛老师主持的台北文化财保存研究所的纸绢类作品修复报告;第17卷则收录李益成老师领导的正修科技大学文物修护中心的油画和纸质类作品修复报告。以三卷篇幅,将陈澄波作品的修复保存过程齐全收录。
   
  此次陈澄波作品与文物的大量修复实为国内创举,目前台湾还未见任何画家的文物及作品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在这三卷每个修复类别最后,并收入所有作品修复前后的对照图,让读者比对修复前后之差异。此外,15-17卷的内容也特以中、英文对照呈现,以期展现台湾优秀的修复技术。
   
  希望借由这批修复报告的付梓,将当时在艺术、教育、艺坛风潮与陈澄波心中的创作讯息,更完整的从各角度诠释他传奇而短暂的一生。是艺术修复及艺术史研究者必读的实用工具书,也是喜爱陈澄波的读者们不能错过的收藏好书!
《陈澄波全集》第十五卷:探索与革新——从巴黎到东京的艺术足迹 卷册概述: 《陈澄波全集》第十五卷,定名为《探索与革新——从巴黎到东京的艺术足迹》,是全集研究与展示陈澄波先生艺术生涯关键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本卷聚焦于陈澄波先生在1920年代中后期至1930年代初,其创作思想和技法经历深刻蜕变的关键阶段。此阶段,他不仅完成了从学院派写实到现代主义探索的跨越,更通过对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风景画”风格,为日后成为台湾乃至整个华人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容结构与核心主题: 本卷汇集了这一时期陈澄波的代表性油画、素描、水彩及部分未曾发表的草图与日记片段,并辅以详细的学术考证。全书结构围绕以下几个核心主题展开: 一、在异乡的沉潜与蜕变:留学后的艺术反思(约1927-1929年) 在从东京帝美术学校毕业后,陈澄波并未立即陷入既有风格的窠臼。本卷首先呈现了他在日本本土及短暂返回台湾期间的创作状态。 1. 学院主义的解构: 通过对这一时期肖像画和早期风景画的细致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陈澄波如何开始审视其所受的学院写实训练。例如,对光影处理和人体结构的处理,虽然依然严谨,但已开始出现对传统焦点透视的质疑和对画面平面化倾向的尝试。 2. 早期现代思潮的吸收: 这一阶段的作品显示出对后印象派色彩理论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塞尚(Cézanne)对形体结构的处理方式,开始影响他对自然景观的几何化重构。我们收录了几幅具有强烈结构感的《淡水河畔》系列早期尝试,这些作品是其风格过渡期的重要标志。 二、巴黎的洗礼与形式的解放(约1929-1930年) 陈澄波在巴黎的短暂逗留,虽然时间有限,却是其艺术观念发生质变的关键转折点。本卷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他如何迅速消化并转化了当时欧洲前卫艺术的精髓。 1. 立体主义与野兽派的色彩试验: 巴黎时期,陈澄波对色彩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近乎狂热的探索状态。本卷收录的几幅巴黎街景和室内静物,展现了对野兽派(Fauvism)大胆、非再现性色彩的借鉴,以及对立体主义(Cubism)多视点并置手法的初步运用。这些作品大胆的构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预示着他日后成熟风格的形成。 2. 回归“东方性”的现代表达: 令人瞩目的是,陈澄波并未盲目追随欧洲的潮流,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现代技法与自身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专家着重分析了他如何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气韵生动”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现代风景画中对空间韵律的处理,而非仅仅是题材上的简单挪用。 三、走向成熟:融合与定位(约1930-1933年) 此阶段的作品标志着陈澄波艺术风格的真正确立,即一种既根植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写实基础,又充满东方抒情色彩的“现代风景”。 1. 动态构图与空间营造: 本卷重点展示了陈澄波如何通过打破传统黄金分割的构图原则,利用斜线、对角线以及大胆的视觉引导线,创造出具有强烈动感和纵深感的画面。例如,《嘉义郊外》系列和一些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海景作品,均体现了这种对空间主动构建的能力。 2. 光影的抒情性运用: 这一时期的光线处理告别了早期对自然光线的精确描摹,转而成为表达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媒介。光影不再是纯粹的物理现象,而是渗透着诗意和氛围的元素。本卷的艺术评论部分详细探讨了陈澄波如何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对比来模拟热带地区特有的强烈光感。 四、艺术之外的记录:手稿与信件摘录 为了更全面地勾勒陈澄波的内心世界与艺术理念,本卷附录了大量珍贵的书信节选和展览评论的翻译件。这些文字材料揭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他对同辈艺术家的看法,以及他对台湾艺术环境变革的期盼。例如,其中几封与同乡画友的书信中,他坦诚地表达了对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坚持推行现代艺术理念的困惑与决心。 学术价值: 《陈澄波全集》第十五卷不仅是研究陈澄波个人艺术轨迹的关键环节,更是理解1920至30年代东亚现代艺术发展脉络的重要切入点。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如何在西方现代主义的浪潮中,成功地锚定自我文化根源,最终熔铸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本卷的出版,为深入分析陈澄波如何影响和塑造台湾“乡土写实”的早期风貌,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觉与文本依据。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荣誉董事长序........8
院长序........10
总主编序........12
澄波重现──简论陈澄波作品的保存与维护........16

油画作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物保存维护研究发展中心)
(一)专文........41
 .关于陈澄波的作品........42
 .从修复作品看陈澄波的绘画技法与作品再修复........54
 .陈澄波的油画──透过修复作品看绘画材料........70
 .陈澄波油画打底材料与现代油画材料中元素组成之比较........90
 .陈澄波的木板油画调查研究与修复........98
 .文保中心油画修复材料介绍与案例........114
(二)修复报告........127
(三)修复前后对照........181

文物(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物保存维护研究发展中心)
(一)修复报告........215
(二)修复前后对照........253

纸绢类作品(台北文化财保存研究所)
(一)修复报告........257
(二)修复前后对照........297

编后语........358

图书序言

总主编序
   
  作为台湾第一代西画家,陈澄波几乎可以和「台湾美术」划上等号。这原因,不仅仅因为他是台湾画家中入选「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的第一人,更由于他对艺术创作的投入与坚持,以及对台湾美术运动的推进与贡献。
   
  出生于乙未割台之年(1895)的陈澄波,父亲陈守愚先生是一位精通汉学的清末秀才;尽管童年的生活主要是由祖母照顾,但陈澄波仍从父亲身上传承了深厚的汉学基础与强烈的祖国意识。这些养分,日后都成为他艺术生命重要的动力。
   
  1917年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毕业,1918年陈澄波便与同乡的张捷女士结缡,并分发母校嘉义公学校服务,后调往郊区的水崛头公学校。未久,便因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慾望,在夫人的全力支持下,于1924年,服完六年义务教学后,毅然辞去人人称羡的安定教职,前往日本留学,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图画师范科。
   
  1926年,东京美校三年级,便以〈嘉义街外〉一作,入选第七回「帝展」,为台湾油画家入选之第一人,震动全岛。1927年,又以〈夏日街景〉再度入选。同年,本科结业,再入研究科深造。
   
  1928年,作品〈龙山寺〉也获第二届「台湾美术展览会」(简称「台展」)「特选」。隔年,东美毕业,即前往上海任教,先后担任「新华艺专」西画科主任教授,及「昌明艺专」、「艺苑研究所」等校西画教授及主任等职。此外,亦代表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同时入选全国十二代表画家。其间,作品持续多次入选「帝展」及「台展」,并于1929年获「台展」无鑑查展出资格。
   
  居沪期间,陈澄波教学相长、奋力创作,留下许多大幅力作,均呈现特殊的现代主义思维。同时,他也积极参与新派画家活动,如「决澜社」的多次筹备会议。他生性活泼、热力四射,与传统国画家和新派画家均有深厚交谊。唯1932年,爆发「一二八」上海事件,中日冲突,这位热爱祖国的台湾画家,竟被以「日侨」身份,遭受排挤,险遭不测,并被迫于1933年离沪返台。
   
  返台后的陈澄波,将全生命奉献给故乡,邀集同好,组成「台阳美术协会」,每年举办年展及全岛巡回展,全力推动美术提升及普及的工作,影响深远。个人创作亦于此时迈入高峰,色彩浓郁活泼,充份展现台湾林木蓊郁、地貌丰美、人群和善的特色。
   
  1945年,二次大战终了,台湾重回中国统治,他以兴奋的心情,号召众人学说「国语」,并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同时膺任第一届嘉义市参议会议员。1947年年初,爆发「二二八事件」,他代表市民前往水上机场协商、慰问,却遭扣留羁押;并于3月25日上午,被押往嘉义火车站前广场,枪决示众,热血流入他日夜描绘的故乡黄泥土地,留给后人无限怀思。
   
  陈澄波的遇难,成为战后台湾历史中的一项禁忌,有关他的生平、作品,也在许多后辈的心中逐渐模煳淡忘。尽管随着政治的逐渐解严,部分作品开始重新出土,并在国际拍卖场上屡创新高;但学界对他的生平、创作之理解,仍停留在有限的资料及作品上,对其独特的思维与风格,也难以一窥全貌,更遑论一般社会大众。
   
  以「政治受难者」的角色来认识陈澄波,对这位一生奉献给艺术的画家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历经三代人的含冤、忍辱、保存,陈澄波大量的资料、画作,首次披露在社会大众的面前,这当中还不包括那些因白蚁蛀蚀而毁坏的许多作品。
   
  个人有幸在1994年,陈澄波百年诞辰的「陈澄波.嘉义人学术研讨会」中,首次以「视觉恆常性」的角度,试图诠释陈氏那种极具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也得识陈澄波的长公子陈重光老师,得悉陈澄波的作品、资料,如何一路从夫人张捷女士的手中,交到重光老师的手上,那是一段沧桑而艰辛的历史。大约两年前(2010),重光老师的长子立栢先生,从职场退休,在东南亚成功的企业经营经验,让他面对祖父的这批文件、史料及作品时,迅速地知觉这是一批不仅属于家族,也是台湾社会,乃至近代历史的珍贵文化资产,必须要有一些积极的作为,进行永久性的保存与安置。于是大规模作品修复的工作迅速展开;2011年至2012年之际,两个大型的纪念展:「切切故乡情」与「行过江南」,也在高雄市立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先后且重叠地推出。众人才惊讶这位生命不幸中断的艺术家,竟然留下如此大批精采的画作,显然真正的「陈澄波研究」才刚要展开。
   
  基于为艺术家留下尽可能完整的生命记录,也基于为台湾历史文化保留一份长久被压缩、忽略的珍贵资产,《陈澄波全集》在众人的努力下,正式启动。这套全集,合计十八卷,前十卷为大八开的巨型精装图版画册,分别为:第一卷的油画,搜罗包括仅存黑白图版的作品,约近300余幅;第二卷为炭笔素描、水彩画、胶彩画、水墨画及书法等,合计约241件;第三卷为淡彩速写,约400余件,其中淡彩裸女占最大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精采力作;第四卷为速写(I),包括单张速写约1103件;第5卷为速写(II),分别出自38本素描簿中约1200余幅作品;第六、七卷为个人史料(I)、(II),分别包括陈氏家族照片、个人照片、书信、文书、史料等;第八、九卷为陈氏收藏,包括相当完整的「帝展」明信片,以及各式画册、图书;第十卷为相关文献资料,即他人对陈氏的研究、介绍、展览及相关周边产品。
   
  至于第十一至十八卷,为十六开本的软精装,以文字为主,分别包括:第十一卷的陈氏文稿及笔记;第十二、十三卷的评论集,即历来对陈氏作品研究的文章汇集;第十四卷的二二八相关史料,以和陈氏相关者为主;第十五至十七卷,为陈氏作品历年来的修复报告及材料分析;第十八卷则为陈氏年谱,试图立体化地呈现艺术家生命史。
   
  对台湾历史而言,陈澄波不只是个杰出且重要的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影响台湾深远(不论他的生或他的死)的历史人物。《陈澄波全集》由财团法人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和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共同发行出版,正是名实合一地呈现了这样的意义。
  
  感谢为《全集》各册尽心分劳的学界朋友们,也感谢执行编辑赖铃如、何冠仪两位小姐的辛劳;同时要谢谢艺术家出版社何政广社长,尤其他的得力助手美编柯美丽小姐不厌其烦的付出。当然《全集》的出版,背后最重要的推手,还是陈重光老师和他的长公子立栢夫妇,以及整个家族的支持。这件历史性的工程,将为台湾历史增添无限光采与荣耀。

《陈澄波全集》总主编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所教授
萧琼瑞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終於等到這本《陳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復報告(II)》出版了!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美術史的愛好者,每一次全集的問世都像是一場盛大的考古發現。陳澄波先生這位台灣現代藝術的巨擘,他的作品不僅是單純的繪畫,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與情感。這次的第十六卷,聚焦在「修復報告」,光聽名字就覺得意義非凡。我想,這絕對不只是一本技術性的報告書,它更像是為我們揭開了那些被時光塵封的畫作,如何透過現代科技與匠心獨運的修復師之手,重現其最初的生命力。 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一窺那些經典作品在修復前後的細微差異。例如,陳澄波筆下那些充滿熱情的陽光、飽滿的色彩,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後,可能會有褪色、龜裂的狀況。這本報告書,或許能讓我們看到,修復師是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去判斷顏料的成分、畫布的材質,甚至歷史上的修補痕跡,然後運用最適合的方法,溫柔地將畫作「喚醒」,讓那些原本模糊的筆觸重新清晰,讓那些黯淡的光影再次閃耀。這不僅是對藝術品本身的尊重,更是對藝術家創作精神的延續。我猜想,書中應該會附有大量的珍貴圖像,從修復前的慘狀,到修復過程的關鍵步驟,再到修復完成後令人驚豔的成果,讓讀者能夠親眼見證一場藝術的「重生」。

评分

身為一個從小就接觸陳澄波作品的台灣人,他的畫作對我來說,有一種近乎親切的熟悉感。每次看到那些鮮豔的色彩,尤其是那股強烈的光影對比,總能讓我感受到台灣特有的陽光和生命力。而這次的《陳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復報告(II)》,將重點放在「修復報告」,這讓我覺得非常新奇。我通常接觸到的藝術書籍,大多是介紹畫家的生平、創作理念,或是作品的藝術分析。但這本書,顯然是走了一條更為專業、更為技術性的路徑。 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技術細節充滿了好奇。例如,修復師是如何判斷畫布的材質和年代?他們會使用哪些特殊的工具和材料來進行修復?書中會不會有詳細的圖解,展示修復師如何一點一點地將畫作的瑕疵去除,又如何小心翼翼地填補缺失的部分?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展示修復的成果,更在於它背後所蘊含的科學知識和工匠精神。它讓我們看到,保護和延續藝術品,是一項多麼精細、多麼需要耐心和專業技能的工作。這不僅是對藝術的尊重,也是對歷史的傳承。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關注陳澄波先生的作品,覺得他的畫作充滿了台灣土地的氣息,以及那種屬於島嶼的熱情。這次看到《陳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復報告(II)》的出版,我感到非常興奮。從書名「修復報告」就能感受到,這本書將會帶我們進入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觀看角度,去理解陳澄波先生的藝術。這不再是僅僅停留在欣賞他畫布上的色彩與構圖,而是深入到這些珍貴畫作得以保存至今的背後,那群默默付出的修復師的努力。 我特別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呈現修復的過程。是否會透過大量的照片和圖表,來記錄每一件作品的損壞狀況,以及修復師所採用的獨特工藝?比如說,對於那些因為時間流逝而褪色的顏料,修復師會如何運用先進的技術,去盡可能地恢復其原有的色彩飽和度?又或者,對於那些可能經歷過戰亂或自然災害的畫作,書中又會如何描述它們的「重生」之旅?我認為,這不僅是一本技術報告,更是一本關於「時間」與「記憶」的深刻闡述。它讓我們知道,一件藝術品的生命,不僅在於它的創作瞬間,更在於它如何被呵護,如何被延續。

评分

這本《陳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復報告(II)》,聽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卷章。以往我們看到陳澄波先生的作品,多半是欣賞他獨特的色彩運用、構圖安排,以及他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深情描繪。但這次,聚焦在「修復報告」上,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將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陳澄波的藝術。它不再是單純的創作展示,而是關於這些畫作如何「活」了下來,如何克服了時間的考驗。 我猜想,書中應該會有很多關於化學、物理、材料學的專業知識,但同時也會有感人的故事。比如,某件作品可能曾經被嚴重破壞,幾乎面臨被遺忘的命運,但因為修復師的努力,它得以重現光彩,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這種「救贖」的故事,往往比單純的創作過程更加震撼人心。我特別期待能看到,在修復過程中,修復師如何與陳澄波先生的創作意圖「對話」,如何在不破壞原作精神的前提下,讓畫作重獲新生。這本書,或許更能讓我們理解,一件藝術品,它不僅僅是藝術家的作品,也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需要我們去細心呵護。

评分

對於陳澄波先生的作品,我一直以來都抱持著極為崇敬的心情。他筆下的嘉義街景、農村風光,那種樸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描繪,總是深深地打動我。每一次在美術館看到他的畫作,都彷彿能聽到海風的呼喚,聞到泥土的芬芳。而這次的《陳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復報告(II)》,聽說將聚焦於畫作的修復,這讓我更加期待。畢竟,藝術品的保存與修復,是一門極其艱深且需要高度專業的學問。 我對書中的修復案例非常感興趣,特別是那些被認為修復難度極高的作品。我想,書中應該會詳細介紹每一件作品的損壞狀況,以及修復師所採用的技術和理念。例如,是否會討論到如何處理因為環境因素造成的顏料變質,或是因為人為損壞而產生的裂痕?我特別好奇,在尊重藝術家原創性的前提下,修復師如何平衡「恢復原貌」與「最小干預」的原則。這種對細節的追求,對專業知識的鑽研,正是讓偉大藝術得以流傳後世的關鍵。我也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更多關於藝術品保存的知識,讓我對藝術品的欣賞,能夠更深一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