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學

審美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審美學
  • 藝術哲學
  • 美學
  • 哲學
  • 藝術理論
  • 文化研究
  • 西方哲學
  • 康德
  • 黑格爾
  • 藝術批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探討「美」的問題,跳脫古老的概念性哲思論述,而以客觀、科學的方法研究。英文不以AESTHETICS,而創新命名Aesthetology,強調科技立場之論述。
  ◎「科學」隻是一套邏輯性的客觀「方法」,以此方法研究發展齣來的技術,是「科技」,以此方法去研究「美」的問題,就是「美學」。
  ◎「審美學」對於目前颱灣全民之生活美學運動為核心之文化建設,以及非常重要、但不容易實施的全民美育之推展,必定能成為一股前到性紮實之軟實力。
  ◎從美學史探討美學觀點,並以科學的角度解析「美」、「美感」、「美學」及「全民美育」。

  講座教授王鍊登先生將近60年的研究中,發現全世界美學都仍然停留在古老的思維中,沒有跟著科學走進現代。多年前,他驚覺全民的美育是國傢嚮上發展,從社會到産業,全麵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另一重點也就是在美學上,大眾對於美之真諦未能正確掌握做齣應有的選擇。

  至今普遍地有一個基本認知上的錯亂:那是「藝術等於美」的思維;這不是隻有一般大眾如此,連從事藝術工作者,甚至更重要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也都有這樣的迷失,這種情況影響國傢現代化文化建設之成敗頗钜。從十八世紀中葉以來,全世界就開始將「美學」當做一門獨立的知識在探討;但,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居多。尤其,王教授在本書闡述認為再也不能陷入古典美學之窠臼,應該帶著美學問題,跨入科學時代。

  探討「美」的問題,再也不要被古老的概念性哲思論述圈住,而以客觀的,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因此本書的特色以科學的方法探討「美」的問題,本著作定名為「審美學」(Aesthetology),原因就是朝此正確理念之追求。本書分為2大部分,第1部分介紹從古希臘迄今的美學史,涵蓋曆史上重要的美學論點,第2部分以科學的角度解析探討「美」、「美感」、「美學」及「全民美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鍊登


  接受德國政府奬學金於1969年畢業於埃森福剋旺造形學院,為颱灣留德工業設計第1人。
  憑著對颱灣的熱心,返颱投身教職,前後服務於師範大學、大葉大學及亞洲大學等,作育英纔無數,是颱灣設計界的先鋒。

  王教授帶迴德國理性、美感、邏輯且重視基礎的設計理念,應用於各式設計,例如首先於颱塑企業引進vis、設計北一女儀隊製服等。
  創辦國內第一傢設計事務所,舉凡工業設計、商業設計、室內設計、印刷品設計等,近年來為提昇颱灣設計競爭力,擔任颱灣科技美學發展協會理事長。
  3次代錶中華民國參加國際設計會議ICSID,並為颱灣館策展人。

  簡曆: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金智奬(工業設計大奬)評議委員
  中德技術閤作研究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工藝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兼國際交流委員會召集人
  中央標準局商標專利審查標準起草委員及審查委員
  教育部設計相關課程修訂審查委員
  文建會颱北燈會籌備總策畫
  考試院典試委員
  國立颱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顧問及評審委員
  颱北市立美術館、國立颱灣美術館及國立曆史博物館評審委員
 

圖書目錄

瀋國慶教授序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許耿修司長序
颱灣文化會館基金會蘇進強執行長序
自序

一、導論

二、美學史瀏覽
2.1古希臘美學之萌芽到古典後期
2.2中世紀經文藝復興至近世紀初期之美學.
2.3包姆加登及其後繼者之美學
2.418世紀之德意誌藝術評論
2.5批判主義之美學
2.6德意誌觀念論之美學
2.7實證論形式主義之美學
2.8從下而上之美學
2.9感情移入之美學
2.10藝術學
2.11新康德派之美學
2.12生命哲學之美學
2.13錶現學之美學
2.14現象學派之美學
2.15存在論之美學
2.16法蘭西之美學
2.17英美之美學
2.18蘇聯之美學

三、論美
3.1美學三層次
3.2美
3.3美感.
3.4美,美感層級之差異性
3.5美感經驗

四、藝術,設計與美學
4.1現代造形藝術與美
4.2現代設計之美
4.3科技與美學融閤之新思維

五、美育
5.1經由藝術之美育
5.2全民之美育
5.3專業人纔之美育
5.4數位化生活與美育

六、結論
6.1美學三層次之認知
6.2「美」之本質與「美感」
6.3「美」之原理與「美感」之特性
6.4「美感」內化後之演變
6.5移情作用
6.6科技與美學之融閤
6.7大眾生活環境與全民美育
6.8徹底推展生活美學運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吸引瞭我,那種簡約而不失質感的風格,搭配沉穩的色彩,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美學的深度探索。翻開書頁,躍入眼簾的是一係列精美的插圖,它們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承載著作者思想的載體。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在講述理論的同時,也穿插著生動的案例分析,仿佛將我帶入瞭一個個藝術的殿堂,讓我得以近距離感受那些偉大的作品。書中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觀念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讓我對“美”這個概念有瞭更宏觀、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一些抽象概念時,所使用的類比和比喻,它們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學思辨變得生動有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感知能力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對周圍的世界,尤其是藝術品,有瞭全新的視角去欣賞和品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引領我走進瞭審美的奇妙世界。

评分

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信息”的時代,但真正觸及心靈、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作品卻越來越少。《審美學》這本書,恰恰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一些非常微妙的審美體驗,他都能夠用精準的語言捕捉到。例如,他在分析一首詩歌的美感時,沒有簡單地羅列修辭手法,而是深入剖析瞭詞語的意境、節奏的韻律以及情感的共鳴,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詩歌的美,是如此多層次、多維度的。書中對於不同藝術門類的比較和融閤,也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我從未想過,音樂的鏇律和繪畫的色彩之間,竟然存在著如此深邃的聯係。作者通過大量的例證,將這些看似獨立的藝術形式串聯起來,構建瞭一個更加廣闊的審美圖景。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次對話,作者邀請我去思考,去感受,去質疑,去構建屬於自己的審美判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不高,以為又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理論著作。《審美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似乎並不急於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答案。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他提齣的問題,並嘗試用我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去迴應。書中對於“醜”的探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過去我總是傾嚮於將審美簡單地理解為對“美”的追求,而這本書卻告訴我,“醜”同樣是審美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它能夠引發更強烈的震撼和思考。作者在闡述這些觀點時,引用瞭許多哲學、心理學甚至社會學的理論,但這些理論的引用都恰到好處,並沒有喧賓奪主,反而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美”的理解不再是狹隘的,而是更加包容和開放瞭。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智識上的愉悅。《審美學》的作者似乎對人類的審美心理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我們在欣賞事物時,那些不易察覺的心理活動。他對於“共情”在審美體驗中的作用的論述,尤其讓我感到震撼。作者認為,當我們能夠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創作者的意圖,去感受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時,我們的審美體驗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巧妙,它並非按照傳統的理論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是將不同領域的審美現象融會貫通,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我發現,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學習審美理論,更是在進行一次自我認知和自我探索的旅程。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賞生活中的點滴之美,也讓我更加珍視那些能夠觸動我靈魂的藝術作品。

评分

我是一個對藝術充滿好奇,但又常常感到無從下手的人。《審美學》這本書,就像是我在藝術海洋中找到的一座燈塔。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他能夠將一些非常復雜的概念,用極其淺顯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我尤其欣賞他對“媒介”在審美體驗中作用的探討。過去我總以為,藝術作品的本質是內容,而錶現形式隻是附屬。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媒介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審美屬性,它能夠極大地影響我們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書中對各種媒介的案例分析,例如攝影、電影、建築等,都讓我印象深刻。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接觸過的各種藝術作品,發現原來它們在形式上的創新,也同樣是值得我們去關注和贊美的。這本書讓我擺脫瞭過去那種“隻看內容不問形式”的局限,打開瞭全新的藝術欣賞之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