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要義

通識要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通識教育
  • 人文社科
  • 知識體係
  • 思維方式
  • 學習方法
  • 自我提升
  • 文化素養
  • 終身學習
  • 跨學科
  • 基礎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培養學生成為完人是通識教育的最主要目的,這種教育需要參入多項教育的內容,使學生經由學習而能增進認識與關懷。
  
  本書將通識要義界定在下列這四大領域的知識(一)人生哲學,(二)社會經濟的現象與問題,(三)人文關懷,(四)科學的性質。選擇重要議題作較淺顯平實的討論,避免深奧艱難,使能供學習者當為實踐完人的具體途徑。
  
  本書主要功用在可供給通識教育學界的師生上課用的教本,也可供給未正式選課但想瞭解者自修之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宏進

 
  現職:國立颱灣大學名譽教授
  亞洲大學榮譽教授

  學曆: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農村社會經濟研究所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農業經濟係學士

  經曆:國立颱灣大學農業推廣學係暨研究所 主任、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美國東西中心研究員
  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人
  澳洲文化中心暨墨爾本大學訪問學人
  加拿大駐颱貿易辦事處贊助訪加研究學人
  國立颱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颱灣大學農業陳列館館長
  颱灣社會學社理事長
  颱灣人口學會理事長
  颱灣鄉村社會學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鄉村發展學會名譽理事
  中華農村規劃學會理事、常務理事
  亞洲鄉村社會學會理事
  世界人口學會會員
  美國鄉村社會學會會員
  颱德社會經濟協會理事
  自立晚報特約撰述
  颱灣時報專欄
  颱灣公論報主筆
  Taiwan News 主筆
  聯經齣版公司編輯
  現代學術基金會研究員
 
  【蔡宏進重要著作】
 
  專書共四十餘冊,包括《颱灣社會的警訊》、《社會良心論》、《管理學概論》、《颱灣鄉村的新齣路》、《颱灣農村與社會建設的檢討》、《每日生活社會學》、《應用社會學》、《追憶失落的颱灣農業與農傢生活》、《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鄉村旅遊》、《人口學》、《社區工作》、《休閑遊憩概論》、《颱灣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颱灣農會改革與鄉村重建》、《社會組織原理》、《經濟學》、《社會學》、《颱灣人口與人力研究》、《休閑社會學》、《平凡與尊嚴》、《颱灣新鄉村社會學》、《鄉村社會發展理論與應用》、《人民外移現狀與問題之探討》(閤著)、《人口學》(閤著)、《颱灣農業與農村生活的變遷》、《颱灣社會的發展與問題》、《鄉村社會學》、《我國引進外籍勞工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閤著)、《人口與傢庭》、《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颱灣基層農民組織的原理與實務》、《社區原理》、《我國農業發展的迴顧與展望》(閤著)、《颱灣社會的發展與問題》、《颱灣不同類型鄉村社區發展指標之研究》、《農民與農業》、《鄉村與社會》、《颱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in Taiwan I, II、The Study of Population in Taiwan I, II、Current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Taiwan、The Impact of Internal Migration on Changes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in Taiwan、及The Implic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ory on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actice-Taiwan I-Liao Case 等。發錶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共四百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篇緒論
1․也學通識2
2․閱讀《大學通識教育典例》一書7
3․探討國內通識教育刊物與其性質12
 
第二篇人生哲學
1․人生的觀察與體會16
2․年青人的想法與做法21
3․老人的心態26
4․言論中肯31
5․鄉土一生37
6․記自然厚道樸實44
7․勤儉持傢48
8․幽默哲學54
9․享受負責的快樂60
10․落日餘暉65
11․人生的際遇與感受70
 
第三篇社會經濟現象與問題
1․拚經濟76
2․社會安全81
3․活絡農村經濟帶動産業産值86
4․旅遊村發展的前瞻92
5․新南嚮政策示範農業園區的目標與方法98
6․農業缺工103
7․與前監委吳豐山鄉親論由二次土改解決三農問題 110
8․預算的編列與審核 112
9․頭等船票與消費行為117
10․縣市政大計 122
11․故鄉近事散記127
 
第四篇人文關懷
1․倫理學概要134
2․西方倫理學簡史與啓示139
3․食物倫理麵麵觀147
4․關心兒孫的課業與教養153
5․關懷弱勢158
6․培育創新青年農民創造智慧農業163
7․認識在地關懷社區 168
8․鄉民信仰神明對其生活的意義173
9․為神明專書寫序及瞭解寺廟管理177
10․棄書情懷183
11․照護老少的一項計畫190
 
第五篇科學的性質
1․科學的要義與性質198
2․自然科學概要204
3․工程學概要209
4․社會科學概要214
5․人文學概要220
6․資訊科技産業225
7․生物科技産業230
8․農村循環經濟之發展235
9․農業與生物産業 244
10․一個學係改名後的檢討249
11․認識在地的花草與樹木254
 

圖書序言

自序
 
  颱灣大專學校實施通識教育已有三十餘年,實施的成果毀譽參半,但此種教育的本意崇高,自不必多疑,目標在培養通纔,造就完人。其主要基礎學問是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曆史學、人文學、自然科學等。我服膺這種教育的精神與理念,一生雖然無緣教授這門學科,但認同它的重要,且充滿興趣,乃興起撰寫這本《通識要義》的教科書,主要目的是供給修讀通識課程的大學生使用。
  
  參閱過去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常從基礎學問中選擇某一方麵,自由發揮,結果百傢爭鳴,百花齊放,各唱各的調,但卻較缺乏一緻性的共識範圍,未有範本教科書可供學習者參考、依據。學習者或許可隨不同的師風學得成為完人的一方道理,卻難能學得較完整的輪廓。我乃從另一方麵思考,將各傢論述加以整閤,構成較完整的輪廓,供學生較容易獲得要義,即使在學習之後也還可能難於變成完人,但可較為接近。考量讀者需要認知的通識內容,將通識要義界定包含四大領域:(一)人生哲學,(二)社會經濟的現象與問題,(三)人文關懷,(四)科學的性質。書中就這四大領域的知識選擇重要議題作較淺顯平實的討論,避免深奧艱難,使能供學習者當為實踐完人的具體途徑。
  
  哲學常被通識教育理論傢認為應該立基的根本學問之一,這種學問容易被想成很深奧,其實其本意是對很普通和很基本的問題之研究,關切的範圍包括存在、知識、價值、態度、信仰、概念、心靈與語言等。人生哲學是哲學範疇內最受人重視的一環,主要的意念在探討人生的意義、看法、價值、目的、態度、走嚮與問題等。通識教育的實踐者從建立人生哲學去接閤哲學,就更能使人理解與接受通識源自哲學的重要性與閤理性。
  
  社會學與經濟學也被通識教育的理論傢認為是通識教育的另外兩種基礎學問,這兩種學問是社會科學之本,也是人類生活最必備者,兩者的性質很接近,常用社經學(socioeconomics)一辭加以串聯。平常人對於社會經濟的意涵,也最能從其現象與問題的觀感與理解獲得。
  
  培養學生成為完人是通識教育的最主要目的,這種教育需要參入人文教育的內容,使學生經由學習而能增進關懷。曆史學、文學、藝術等人文學是最能培養學生人文態度與素養的課程,具有人文學背景的學生普遍都較有關懷人類幸福的情操與氣質。對於主修自然、生物與工程科學的學生,也必要兼具人文知識,使能更加認識與瞭解人類社會的意義與性質,可減少受製於自然與物質條件,能多關注一些科學對人類的意義,將可用所學知識對人類多盡一些貢獻。
  
  培養主修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生具有自然、生物與工程科學的知識,也是通識教育的重要目的。這種自然、生物與工程等基礎科學的通識教育內容不能太深奧,否則學習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生難以吸收,也會缺乏興趣。本書在這方麵論說的內容取嚮淺顯,除因上述的顧慮,也因為筆者主修背景是社會科學,隻在大學時代就讀農業經濟學係時對於農業的生物性質稍作涉獵,但未有較高深的理解,是一大遺憾。
  
  上述這些基礎學問是追求完人所必備,但隻由學習較有完整範圍的通識,尚且不足成為完人,但不學或學習的範圍較狹窄就更難。
  
  此書的主要功用在可供給通識教育學界的師生上課用的教本,也可供給未正式選課但想瞭解者自修之用。重要的用途除瞭宣揚上述學術邏輯理念,也為能彌補至今通識教育學界內容普遍分歧與各聚焦在某特定方麵的缺失。教師們多半依照自己的理念自編教材,雖然各有所專,但也有所偏。我乃不辭淺陋,以自己的看法提供一冊範圍較廣泛周全,綱目與內容較有規範性的教本,與通識學界共襄盛舉,或許有助通識的教學與研究能朝嚮較明確的方嚮與範圍發展。

 

圖書試讀

〈探討國內通識教育刊物與其性質〉
 
一、刊物與理念的發展
 
社會上發行的刊物種類很多,每種刊物的性質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在提供最新知識與訊息,以及宣揚並發展中心理念。刊物有學術性與非學術性的分野,學術性刊物都較具專門性,且將學術往深處探究與發展,非學術性刊物種類龐雜,有以流通消息引發及吸引顧客的商業性刊物,也有推廣理念的較一般性與大眾化的半學術性刊物。國內有關通識教育的刊物都屬於第一類與第三類性質,目的都在宣揚與發展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傳播相關訊息。先就搜尋到的兩種全國性通識教育刊物的性質略作介紹,再列舉一些校際的通識教育刊物,供學習通識教育的學生及對這種學問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二、通識教育學刊
 
(一)源起與演變
 
這項學刊是一種學術性的刊物,緣起於1994年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創設的通識教育季刊,供為國內關心通識教育的學者專傢發錶論文相互交流的園地。為能深化研究的基石擴大研究成果,於2009年改名為《通識教育學刊》,由全國通識學會及中原大學閤辦,也改為半年刊性質發行。至2016年5月起再改由颱灣大學接辦發行。
 
(二)學術特性
 
這項刊物在演變的簡史過程中呈現幾樣重要的學術特性:第一,此一學刊定位在全國性學術性的刊物,以探討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提升通識教育品質為宗旨,強調論文的原創性學術研究。第二,也接受英文論文,成為國內外華人及外國人士都方便參閱與引用。第三,具有嚴格的審稿規定與過程,提升論文的學術水準。第四,自2014年起獲科技部列為評比審定的教育學門專業類刊物。可見在過去多年來,期刊的學術水準與地位不斷提升,也逐漸與國際性刊物接軌。但此一刊物經過多年的演變與發展,至今仍有缺失,理論性論述文章略嫌不足。
 
三、通識在綫
 
這是另一種通行全國有關通識教育的刊物,被定位為非學術性。

用戶評價

评分

《通識要義》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知識的價值”。我以前總覺得,學習是為瞭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為瞭提高自己的收入。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發現,知識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作者在書中,對“終身學習”的理念進行瞭深刻的闡述。他認為,學習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他鼓勵我們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未知,去豐富自己的人生。這讓我覺得,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评分

老實說,我是一個比較“實用主義”的人,總覺得讀書就是要學以緻用。《通識要義》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個需求。作者在書中,將很多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閤。 他關於“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論述,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他提齣瞭一套係統性的解決問題的框架,並且通過各種案例進行演示。我嘗試著運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效果確實不錯。這本書讓我覺得,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生活。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對於“跨學科思考”的強調。以前我總覺得,數學就是數學,曆史就是曆史,物理就是物理,各自分明,界限清晰。但《通識要義》的作者卻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不同學科之間的聯係展現齣來。他會用物理學的原理來解釋經濟學現象,或者用藝術史的視角來解讀社會變遷。這種“破壁”式的思考方式,讓我大開眼界。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 interconnected(相互連接)的世界。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作者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讀者如何去思考。他鼓勵我們不要輕易接受現有的觀點,而是要學會質疑、分析、比較,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書中設計瞭一些引人深思的小練習,雖然我沒有全部完成,但光是讀一遍,就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被激活瞭。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评分

《通識要義》這本書,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本知識的寶庫,不如說是一份思維的啓濛。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學習可以這麼有趣,原來理解世界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角度。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非常善於運用類比和故事,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比如,他講到概率論的時候,不是直接給齣公式,而是用擲骰子、抽牌這樣生活化的例子來講解,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奧秘。 書中關於“科學的本質”的那一部分,讓我對科學的認識有瞭更深刻的改變。我以前總覺得科學就是關於發現真理、揭示規律,但作者指齣,科學更是一種方法,一種不斷試錯、修正、進步的過程。他強調瞭科學的局限性,也指齣瞭科學的嚴謹性和客觀性。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科學的態度,從一種盲目的崇拜,轉變為一種更理性、更辯證的理解。

评分

在閱讀《通識要義》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學會瞭如何“提煉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接收著海量的信息,但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未經篩選的。作者在書中,就分享瞭他如何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價值內容的方法。 他提齣的“核心概念”的識彆,對我非常有幫助。他認為,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其核心的概念和原理,隻要掌握瞭這些核心,就能觸類旁通。他還強調瞭“信息辨彆”的重要性,教我們如何區分可靠的信息和虛假的信息。這在當下非常重要。

评分

坦白說,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纔開始閱讀《通識要義》的。一開始我還有點猶豫,因為我自認不是一個特彆愛讀書的人,尤其是一些看起來“硬核”的書。但是,讀過之後,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能夠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 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他對於“創新思維”的探討。他沒有講那些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講述一些曆史上偉大的發明和發現的故事,來揭示創新的本質。他強調,創新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對現有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大膽質疑之上的。他還提齣瞭一些培養創新思維的實用方法,我嘗試著運用到我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覺得非常有啓發。

评分

《通識要義》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心裏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忐忑的心情。畢竟“通識”這個詞,聽起來就包羅萬象,感覺像是要把很多很多不同的領域都塞進一本書裏,我擔心它會不會太過於學術化,或者內容太跳躍,讀起來會很辛苦。但翻開第一頁,那種擔憂就漸漸消散瞭。作者的語言非常平易近人,沒有使用太多艱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對於一些我之前完全不瞭解的領域,也能通過他的講解,建立起一個初步的概念。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曆史的縱深感”那一部分的論述。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件和年代,而是試圖去揭示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脈絡。作者通過一些非常生動的案例,比如某個社會運動的興起、某種思想的傳播,來展現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他強調,我們不能僅僅從單一的視角去審視曆史,而要嘗試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麵去理解,這樣纔能更接近真相。讀到這裏,我突然覺得,原來曆史不隻是過去的故事,更是理解當下和塑造未來的鑰匙。

评分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視野和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接觸到的知識和思想。《通識要義》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窗戶。作者在書中,不僅僅是在傳遞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對“多元文化”的解讀,讓我耳目一新。他沒有將不同的文化簡單地標簽化,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文化背後的曆史淵源、價值觀念和社會背景。他強調,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讀到這裏,我更加堅定瞭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學習不同文化。

评分

《通識要義》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它讓我看到瞭“知識的連接性”。以前我學過的很多知識,都像是散落的珍珠,各自閃耀,卻缺乏一條綫把它們串聯起來。而這本書,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絲綫,將我腦海中那些零散的概念、碎片化的信息,一點點地連接起來,形成瞭一幅完整的畫捲。 作者在闡述“係統思維”時,運用瞭很多圖錶和模型,這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他把復雜的概念用清晰的圖示展現齣來,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讀完這部分,我突然覺得,很多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為我們隻看到瞭局部,而忽略瞭整體。

评分

我之所以會選擇閱讀《通識要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對“人文關懷”這個概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會麵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人性的、道德的、倫理的。作者在書中,恰恰觸及瞭這些方麵。他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人性的復雜,去探討社會倫理的睏境。 特彆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對“個體價值”的肯定。在強調集體、強調規則的社會裏,很容易讓人感到渺小和無力。但作者卻反復強調,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都擁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他鼓勵我們去發掘自己的潛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做一個有思想、有溫度的人。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內心深處的那股力量,又被重新點燃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