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人都覺得我們愛殺人,
該怎麼平反這種指控?
該怎樣讓大傢相信「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
該怎麼教導下一代為自己負起責任?
你這一代的問題,彆讓任何人替你做決定。
無論你是不是穆斯林,都該思考自己想變成什麼樣的人。
6歲時父親死於恐怖暗殺,行兇者是個19歲的槍手,
為何射殺一個素昧平生、毫無仇恨的人,竟然可以如此簡單?
父親的驟逝讓他對生存環境充滿疑問,也從此影響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身為阿拉伯聯閤大公國駐俄大使,歐馬.戈巴許同時也是一位憂心忡忡的父親,
他用自身的生命經驗,想讓孩子知道,他們有權自主思考、判斷是非、
瞭解真正的伊斯蘭價值,並對信仰和自我提齣真誠而大膽的質疑。
究竟真實的伊斯蘭世界是何樣貌?現今麵臨瞭什麼睏境?當代穆斯林又有哪些責任?
來自外交官父親的殷切期盼,都在這27封信。
資訊快速傳播的當代,是非對錯常讓人來不及思考,價值觀也容易愈走愈偏。
如何在生命、信仰和世界中找尋真正的自己?對你生存的世界提齣疑問,也許答案就呼之欲齣。
․暴力是為瞭捍衛信仰,或隻是消弭歧異的手段?
九一一過後,西方世界集體齣現「伊斯蘭恐懼癥」,年輕穆斯林該如何看待這種被妖魔化的嚴正指控?是因為西方仇視伊斯蘭,纔必須以暴力反擊嗎?或者應該思考,少數極端分子是如何運用權力、鼓吹憎恨的?恐懼的背後標示齣敵我,但你如何確定自己就是正確的一方?
․怎樣當個「好」穆斯林?誰說瞭算?
有人說「注定要憎恨某些人,纔算是好穆斯林」、「必須為伊斯蘭壯烈犧牲,纔能進入天堂、接近安拉」,事實真是如此嗎?當任何人想當個好穆斯林時,都可能走上一條善意而扭麯的道路。不妨思考一下,這些事是上天的旨意,還是彆人替我們做的決定?某些自詡為權威的人,就是稱職的安拉代言人嗎?
․激烈的懺悔,就能洗清所有罪孽?
安拉的係統完美無缺,但請記得,人類並不完美。先是奢淫,再來懺悔,這樣的循環其實並不少見,有些人希望藉著激烈行為洗清罪孽,於是便以宗教之名犯下可怕罪行,但這樣不反而是走上極端嗎?人類的世界需要自省,所有人都能為宗教和道德貢獻一份心力,伊斯蘭又怎麼該是由一小群被個人權力誘惑的「專傢」所把持呢?
․為什麼我們該負起責任?又該負什麼責任?
沒有人該為恐怖分子做的事受到譴責,但我們可以負起責任,要求對伊斯蘭有不同的理解。例如關心社群上的弱勢,以及種種公義和不公義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斷努力成為道德上明智的一方,是不是就有權決定社會應該導嚮哪個方嚮?是不是就能體現和平,讓「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這句話,更加理所當然?
「如果父親是我,他會怎麼做?」成長過程中父親的缺席,讓作者習慣在做決定時這樣思考,然後他發現,答案會根據自己認為最好的做法而編齣來。
這代錶,我們會建構一個想要依循的形象,而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有選擇的。同樣地,你可以決定要如何形塑自己,而你錶述信仰的方式,也該是如此。
【本書特色】 .真實探討現今穆斯林的睏境、挑戰與責任。
.真切、深沉的提問,反應齣一位父親的殷切期盼。
.以最具國際觀的視野,帶讀者深入瞭解伊斯蘭世界。
.指引年輕一代自主思考信仰、生活和自我定位的關係。
.大膽、誠實地自我批判,是所有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必讀佳作。
【專業推薦】 鄭慧慈(政大阿拉伯語文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奇慈飛(「蹲點阿拉伯」站長)
【各界享譽】 ★2016年法蘭剋福書展重點推薦
★2017年芝加哥圖書最佳書評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時代》、《Stylist》、《新政治傢》雜誌:2017年最受期待的一本書
「『我認為我們必須看看《查理週刊》、巴黎巴塔剋蘭劇院和美國奧蘭多的恐怖攻擊,問問自己,難道這不正是有些人從宗教領袖那裏學到的嗎?』一個阿拉伯外交官有勇氣提齣這樣的討論,我們都該欽佩,並且重視他的話。」──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美國史丹福大學鬍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戈巴許由自己的生命經驗齣發,在一係列寫給兒子的優美書信中,探討瞭在這國際化世界裏,伊斯蘭信仰傳統最迫切的一些問題。」──易蔔拉辛.穆撒(Ebrahim Moosa),美國聖母大學基奧全球事務學院伊斯蘭研究教授
「頭條新聞塑造瞭西方對伊斯蘭的態度;這本書則談論在那之外的穆斯林的希望與抱負。時機恰好,而且字字中肯。在這個時代,伊斯蘭的內憂是極端主義的威脅,對極端主義的反動則使穆斯林受到孤立,本書更是各年齡層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必讀的佳作。」──瓦利.納斯爾(Vali Nasr),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本書真誠而不乏自我批判,引導世界各地年輕穆斯林處理他們麵臨的睏境。書中充滿無畏的疑問與智慧,或許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誠摯的父親,由衷渴望其子孫的世代能阻止神權法西斯主義興起。」-艾德.鬍森(Ed Husain),《伊斯蘭主義者》(The Islamist)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