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在职场、商场、战场与人生各方面的智慧之书
博古鑑今的编年体史学巨着
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组织缜密:大量描述地方史观与社会史观,取材广博、时间绵长却能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资治通鑑》,并以史为鑑,做出有利的判断。
影响深远:上起战国,终于五代,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编年史,在史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跨越千年,历经十六个朝代,史料价值极高,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着。成书不久,后世仿效其体例创作者众,又自此发展出本末体和纲目体。
图文并进:将千余年改朝换代的过程以图解、表格等方式具体的呈现,让读者轻松了解《资治通鑑》的内容与意涵。
鑑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鑑》历经十九年编辑完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历史着作。全书通贯古今,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共记载了十六个朝代的历史。司马光将这1362年的历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依次记述;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让读者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资治通鑑》採用的是编年体的形式,按照年、时、月、日的顺序记载史实,但它并非像流水账目那样机械地排年记事,而是有言有行,有分析有评论。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鑑》之后,编年体史书才又重新得到史学家的重视。其后人们大多用编年体编着史书,由此又发展出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由此可以看出,《资治通鑑》的成书,一方面复兴了编年体,另一方面又衍生出新的史书体裁,对于史书编纂学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资治通鑑》一书的书名是如何定的?
‧《资治通鑑》中多收录哪些故事?
‧《资治通鑑》中的历史故事带给后世什么样的启示?
‧为何说《资治通鑑》是一本帝王之书?
‧《资治通鑑》在中国史上为何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