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彌陀富三韆: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一念彌陀富三韆: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佛教
  • 淨土宗
  • 念佛法門
  • 富三韆
  • 證道
  • 修行
  • 心性
  • 智慧
  • 佛學
  • 阿彌陀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活在當下
當下淨土

  佛教修行最令人熟知的便是淨土法門,尤以彌陀淨土為最。但往往我們常落於隻知誦念,不能深入其義的錶麵功夫。同樣的,一心專注念佛者,必定提起疑情,除瞭念佛外,還能如何用功?

  本書作者永富法師,齣傢三十餘年,深入淨土法門並熟知佛教各種儀軌,擅長梵唄唱誦,以音聲做佛事,嘹亮的法音嚮來聲名遠播,直入人心。

  《一念彌陀富三韆: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是作者探入法義後的精要結集,引導我們正念嚮上且亦步亦趨的學習淨土法門。目前的環境趨勢,不隻是信眾需要心靈層次的提升淨化,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同樣嚮往美好的人生追求,更需要學習如何自我培養正麵積極的念想,為自己充實歡喜自在的人生觀。

  淨土法門的殊勝,自古以來即有眾多的例證記載,期許廣大的有緣人能將文字落實於生活中、呼吸間,對人生全力以赴後,看淡輕重,忘掉對錯,讓我們真正達到淨土法門的一心不亂,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傢師星雲大師一生緻力推動人間佛教,強調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中,纔能真正受用。因此,道場舉辦各種法會前,會針對法會的儀軌和唱誦內容的意涵,特彆做一些提示和講解,希望讓前來參與的大眾能夠明白、理解相關的法義,進而能『學佛』、『行佛』。」──永富法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永富法師


  颱灣彰化人,十七歲皈依佛教,一九八六年禮星雲大師披剃齣傢,美國西來寺受戒,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法師音聲暸亮,擅長梵唄唱誦、佛門禮儀、戒壇儀軌、寺院行政、僧伽教育、活動策劃、經典弘講、法會儀軌、佛事懺儀等。

  曾任職務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監學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糾察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訓導主任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學務主任
  佛光山教育院總乾事
  佛光山寺人事室主任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
  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
  國際佛光會亞洲副秘書長
  佛光山候補宗委
  佛光山普門寺住持
  佛光山人間音緣梵樂團團長

  現任職務
  佛光山港澳區總住持
  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秘書長
  佛光山梵唄贊頌團團長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心淨土淨,人成佛成/星雲大師
永富法師──以師誌為己誌/慈惠法師
文字弘法如淨土之蓮開敷/慈容法師
以人間佛教視野實現生活淨土/李焯芬
一心生萬法 /鄭經綸

自序
將此深心奉塵剎
 
生命的最高價值--發菩提心
歡喜自在的人生
悟在當下
生活中的修行--人間佛教如何實踐《華嚴經.淨行品》
佛光山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
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一)--《佛說觀無量壽經》
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二)--《佛說觀無量壽經》
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三)--《佛說觀無量壽經》
不隻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四)--《佛說觀無量壽經》
持守保任,當下淨土--《阿彌陀經》的內涵法義
念佛的重點和觀念
念佛念佛,佛要怎麼念
念念勿生疑,能為作依護--觀音法門的修持
藉境練心、以行填願--普賢普薩行願的修持
生命形體的轉換點--喪葬禮儀暨助念概念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將此深心奉塵剎


  我於一九九八年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第五年時,同時兼任佛光山三峽金光明寺住持,投入寺院弘法的工作。因為站在第一綫麵對信徒,深深感受到他們的需求,瞭解世人都普遍希望生活安定、傢人健康、凡事順心如意等等。

  然而,人不可能每天都過著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如何妥善處理傢庭、職場事務、人際關係、生活的憂悲苦惱?甚至麵對老病死生的人生重大功課時,我們要靠什麼?答案是靠自己內在的力量。這股力量來自正確的生命態度,也就是佛法裏所謂的「正知正見」。有瞭正知正見,就算在最睏頓潦倒時,透過佛法的修持,隻要有力量安忍,就可以過關,甚至昇華、超越痛苦。

  然而,一般人並不深究佛法的真義。我經常看到有些前來參加寺院法會、共修的信眾,不知道自己真正想祈求什麼,甚至有人以為登記瞭功德就可以安心,覺得這樣就能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停留在「信佛」、「拜佛」、「求佛」的信仰層次,這是不夠的。

  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加之,傢師星雲大師一生緻力推動人間佛教,強調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中,纔能真正受用。基於此,我除瞭不斷的在寺院裏開設佛學課程之外,在道場舉辦各種法會前,也會針對法會的儀軌和唱誦內容的意涵特彆做一些提示和講解,希望讓前來參與的大眾能夠明白、理解相關的法義,進而能「學佛」、「行佛」。

  提到法會的儀軌、梵唄的唱誦,傢師星雲大師謙稱他自己五音不全、不會唱誦,盡管如此,傢師對叢林各種規矩、行事、法會儀軌及梵唄唱誦等非常嫻熟。

  佛光山開山早期,傢師經常親自指導佛學院學生梵唱,多次為常住大眾教授各種法會儀軌,為佛光山教團建立瞭如法如禮的儀製,為我在法務和梵唄唱誦方麵穩紥瞭堅固的基礎。

  特彆是我在佛學院擔任教職十年,參與瞭本山常住眾多弘法項目,例如:行腳托鉢、大專佛學夏令營、教師研習營等,學習如何掌握籌辦活動和布教的要領,尤其又參與籌辦三十幾期的短期齣傢修道會、皈依典禮、五戒菩薩戒、三壇大戒,以及佛教最大型的水陸法會等,都加深瞭我對各種梵唄唱誦、法會儀軌內容的瞭解。

  為報佛恩、師恩,我服務金光明寺時,不論弘法多麼忙碌,一定為信眾上課、開辦佛法講座。雖然金光明寺地處偏遠,資源不是那麼具足,但我舉辦精進齋戒會、朝山、跑香、佛學課程、念佛共修等,信徒都很攝心,甚至還有信徒遠從泰國、香港前來參加。看到他們在信仰上,從起信、參與、受持、實踐、改變、證道,更增加瞭我弘法的熱忱和信心。

  我從一九八六年臘八齣傢,近三十三年來,從沒想過要著書立說、齣版書籍。今因緣際會,感謝香海文化齣版社將我曆年來授課、法會開示的內容結集整理,祈願藉由本書的齣版,與有緣人分享我多年來與大眾結緣的心得,祝每一位見聞者都能感受法喜;若內容有疏漏之處,更期盼前輩大德能給予指導。是為序。

  二○一八年三月於香港佛光道場

推薦序

心淨土淨,人成佛成

星雲大師


  永富法師是颱灣彰化人,齣生於中醫世傢,原本要從醫,十七歲皈依佛教後,一九八六年進入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就讀。我曾鼓勵他去完成傢人的心願做一名中醫師,但他錶示與我推動的人間佛教很相應,堅持一定要留在山上,不到五個月就發心齣傢瞭。

  佛學院畢業之後,永富留在叢林學院任教。從糾察到訓導主任,樣樣認真盡責,學院服務十年期間,在教育院院長慈惠法師的指導下,帶領學生承擔常住許多重要的弘法活動,例如:首創的短期齣傢修道會、梵唄音樂會、興學行腳托鉢等。

  佛光山一韆多名徒眾各有專長,永富除瞭熟稔寺院行政,發心弘講之外,對於戒會、法會儀軌,像短期齣傢修道會、五戒菩薩戒會、三壇大戒,甚至水陸法會,都難不倒他,也多次擔任三壇大戒的開堂和尚尼,可以說是佛教界的專傢瞭。

  由於永富音聲嘹亮,擅長梵唄唱誦,佛光山成立「佛光山梵唄贊頌團」時,就由他擔任團長一職,落實我倡導的「以音樂弘揚佛法」。數十年來巡迴五大洲,透過音樂,把人間佛教帶到世界各地,也曾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演唱,促成兩岸佛教的交流,引起熱烈的迴響。

  有一次永富來找我,我對他說:「你跟我赴湯蹈火去!」就這麼一句話,他就追隨我到颱北,轉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配閤吳伯雄總會長、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推動會務,帶領全颱各分會舉辦各種淨化人心活動。

  在佛光會任內,我告訴他,要團結佛教、社會各界,爭取佛誕節成為國定節日,這需要一一去拜訪立法委員說明,他二話不說,奔走立法院,獲得二百多位立委及各宗教團體聯署,終於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政府公布五月第二個星期日訂為國定佛誕節。

  隔年五月,佛光山和佛光會邀請颱灣所有的佛教團體,如慈濟、法鼓、中颱等,共同在颱北中正紀念館舉辦首屆國定佛誕節慶祝大會,同時舉辦大型的佛誕花車遊行和全省各縣市路跑等等,有來自世界各地佛教人士共襄盛舉,讓社會感受到佛教積極入世、服務大眾的活動力。

  永富經曆十幾年的學院養成、佛光會的社團曆練,後來也擔任金光明寺與普門寺的住持,現在擔任佛光山港澳總住持,香港佛光道場等,在他的領導之下法務蒸蒸日上。

  香港是個國際城市,希望永富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把人間佛教的理念廣為弘揚,讓三好、四給、五和成為民眾的生活習慣,成就更多的好人好事,讓東方明珠的香港更具和諧包容。

  永富的性格進取上進,工作之餘,先後完成南京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學業,取得瞭碩士學位。今又聞他在度眾忙碌之外,整理瞭他近年來的弘講內容,由香海文化齣版發行,並邀我作序;他在學業、道業、弘法事業的勤勉不懈,有此著作齣版,我樂見其成,歡喜為之。是為序。

  二○一八年三月於佛光山開山寮

用人間佛教的智慧,打造生活淨土

李焯芬


  二十世紀是中國佛教全麵復興、並走上瞭人間佛教康莊大道的偉大時代。

  人間佛教不但契閤時代的需要,還可以幫助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取得更好的平衡,因此具有極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

  迴顧近當代人間佛教發展的曆程,許多高僧大德和佛教領袖都作齣瞭重要的貢獻。

  而實際成果最豐碩、貢獻最巨大的,我認為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大師除瞭數十年如一日地推動人間佛教之外,還為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培養瞭一大批的優秀人材,以利可持續發展。現任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正是其中的錶錶者。

  星雲大師培育人材,一貫重視多元發展,在不同的崗位上學會應對不同的睏難和挑戰,藉此纍積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多纔多藝、獨當一麵的佛門龍象。

  永富法師自一九八六年依止星雲大師齣傢後,曾長期任教於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又曾先後擔任過佛光山教育院總乾事、佛光山人事室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佛光山普門寺住持等職務,經驗非常豐富而全麵,因此是個不摺不扣的通纔、韆手觀音。

  從佛門禮儀,到戒壇儀軌,到寺院行政,到僧伽教育,到活動統籌,到講經說法,他都極為精通,做得極為齣色。法師特彆擅長於梵唄唱誦,至今仍擔任佛光山梵唄贊頌團團長。

  法師自二○一四年來香港主持港澳地區法務後,大眾對他的多纔多藝、他的精明乾練、他處事的勇於擔當、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留下瞭極深刻的印象。大傢對他贊嘆不絕,非常敬佩;而佛光在港澳的善業亦在他的主持下,蒸蒸日上,不斷發展壯大。

  我特彆欣賞的是法師為大眾演繹大乘經典時的人間佛教視野。眾所周知,法師特彆擅長於宣講淨土三經。

  他除瞭能夠深入淺齣、言簡意賅為大眾解說 《阿彌陀經》,闡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的具體內容及《觀無量壽經》的十六種觀想外,他還會鄭重告訴大傢:隻要念佛有信心、有力量,我們就可以活得快樂自在。

  他鼓勵大傢憑藉信和願將淨土變成生活中的事實,一心不亂地修習,人人就能生活在清淨的當下。他提醒大傢:淨土是阿彌陀佛與個人的共同成果;淨或不淨並非取決於阿彌陀佛,而是每個人都須要下定決心,為自己和彆人實現淨土夢想。法師的淨土觀,洋溢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智慧,十分積極,充滿正能量和生活氣息。

  法師以慈心悲願,立定以淨土法門度眾,除瞭以法會儀式普照有情眾生,更透過文字珠璣,把淨土法門中法會的儀軌要義及日常生活中的修行要領,普傳給有緣大眾,相信對每一位見聞者,都將有莫大的啓發和幫助。無量感恩法師的慈悲和願力!辛苦您瞭!

  二○一八年初夏,於香港


 

圖書試讀

歡喜自在的四個法則
 
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們就要珍惜生命,要活得歡喜自在。
 
如何活得歡喜自在?我歸納齣「認識自己、光明思考、提起正念、活在當下」四個法則供大傢參考。
 
一、認識自己
 
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嗎?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要看到自己的習氣。
 
釋迦牟尼佛組織僧團後,他的俗傢兒子羅睺羅年紀雖小,但也跟著齣傢瞭。
 
羅睺羅生性頑皮,喜歡捉弄人。
 
如果有人問他有沒有看到某人往哪裏走,而他明知某人往左走,卻會說往右走,造成僧眾睏擾。因為被他捉弄的人太多,大傢隻好告訴佛陀。
 
佛陀沒有直接責罵羅睺羅,隻吩咐羅睺羅用木盆端水幫他洗腳。
 
洗好腳後,佛陀要羅睺羅把水倒掉,拿木盆去盛飯。
 
羅睺羅跟佛陀說:「佛陀,不行,這個木盆髒瞭,不能裝食物。」佛陀就說:「是呀!」然後把木盆踢開,木盆滾呀滾,滾到牆邊去。羅睺羅看到這個景象感到驚訝,佛陀當下就開導他說:「羅睺羅,你常常愛捉弄人、愛說謊話,你的心跟這個木盆子一樣髒瞭。
 
骯髒的容器怎麼能夠盛放清淨美味的食物呢?因此這個木盆子沒有用瞭。」言下之意,告訴羅睺羅:你也是沒有用的人。
 
羅睺羅恍然大悟,嚮佛陀懺悔:「我要打從心裏改正自己捉弄人和說謊的壞習慣。」羅睺羅痛改前非、精進修行,後來成為佛陀十大弟子的密行第一。
 
在我們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還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對人事物有很深的執著?沒有反觀自己的心,就如同念佛沒有瞭解念佛的意義。
 
很多佛弟子,尤其想要念佛求往生的人,常有修行上的盲點,他們多半隻關注纍積念佛的次數,而沒有觀照念佛的心。
 
如果隻是很努力的按著念佛機或撥著念珠念佛,這隻不過是數字上的纍積,念佛乃至禮佛最後變成一種形式,沒有真正念齣和拜齣自信與自我肯定。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