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客家调查与语言论辑

饶平客家调查与语言论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饶平客家
  • 客家语言
  • 语言学
  • 方言
  • 客家文化
  • 社会调查
  • 民俗学
  • 广东方言
  • 客家研究
  • 语言论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的客家话,大致可分四县、海陆、饶平、大埔、诏安、永定等几个腔调。其中以四县和海陆话较为通行,饶平话则散落各地,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乡镇聚落。其中饶平客话虽受潮汕闽南话的影响甚多,被称为「半山客」,但其特色甚多,堪称是一颗语言的活化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论辑标音採用国际IPA音标,声调调号以「阴平1、上声2、阴去3、阴入4、阳平5、阳去7、阳入8」表示。只有第五篇〈新屋陈姓饶平客家话的超阴入〉因採与古今不同文献对比,保留原貌为「阴平1、阳平2、上声3、阴去4、阳去6、阴入7、阳入8、超阴入9」,并于该篇文章音标之前再度标明。

  研究饶平客话即是想要探讨其语言价值,抢救散落各地的饶平客话,关怀其弱势族群语言的传承与困境,借以唤起弱势族群传承母语的能力,达到保护社会文化资产、关怀乡土的目标。
 
《岭南古韵:潮汕方言的语音流变与文化载体》 作者: 陈汉光 教授 出版社: 岭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东南沿海一隅的独特文化瑰宝——潮汕方言,深入剖析了其作为古代汉语活化石的复杂面貌,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承载并演化出独特的社会、文化与思维结构。本书并非单纯的语言学专著,而是融合了历史地理学、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跨学科研究力作。 第一部分:潮汕方言的语音史溯源与系统构建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重建潮汕方言(闽南语潮汕分支)在语音层面上,与上古汉语、中古汉语之间的复杂关联。陈教授团队利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详细描摹了潮汕话在声母、韵部和声调系统上的独特演变路径。 1. 声母的古音回溯: 书中详尽比对了潮汕话的喉塞音(ʔ)的出现机制,将其追溯至中古汉语的入声韵尾的脱落与喉化现象,并与其他汉语方言(如粤语、闽南语泉漳片)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了“非重唇音”的鼻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迁移与固定。 2. 韵部的精微结构: 潮汕话的韵部系统被誉为“保存最完整的汉语韵部之一”。本书通过对《广韵》等古韵书的佐证,系统梳理了潮汕话中古的开口、齐撮、撮口韵的存留情况。特别关注了部分高元音的圆唇化与不圆唇化现象,揭示了早期汉语音韵学在潮汕地区的“凝固点”。 3. 声调的演化与分化: 潮汕话拥有七个声调(或八个调类,取决于划分标准),本书深入探究了这些调类如何从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声中分化、合并与变异。通过分析连续变调(Tone Sandhi)的规律,展示了潮汕话在语音使用中的高度系统性与经济性原则。 第二部分:词汇的文化地理学考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潮汕方言的词汇库直接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活动和风俗习惯。本部分着重于考察那些在普通话中已失传或转义的本土词汇。 1. 农耕与海洋文化的遗存: 详细记录并释义了大量与水稻种植(如特定时令的农具名称、灌溉术语)和渔业活动(如船只部件、特定鱼类名称)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大多保留了先秦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义范畴。 2. 宗族与社会结构的反映: 分析了潮汕地区独特的宗族组织结构在语言中的体现,如对不同辈分、不同房系的精确称谓词汇,以及在婚丧嫁娶、祭祖仪式中使用的专有语汇。这些词汇构成了研究潮汕社会组织形态的第一手资料。 3. 宗教信仰与哲学观念的渗透: 探讨了潮汕民间信仰(如妈祖崇拜、地方神祗信仰)和儒释道思想对潮汕词汇的深层影响,揭示了特定宗教概念在方言中的特有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句法结构与思维模式的关联 句法结构往往潜藏着族群的思维定势与认知方式。本书从句法层面,对比潮汕话与官话及其他方言在语序、虚词使用、疑问句构成等方面的差异。 1. 动态与静态的表达偏好: 考察了潮汕话中时态、体貌标记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其对“正在进行时”和“已完成时”的微妙区分,揭示了潮汕人对事件时间维度的感知特点。 2. 兼语句与被动句的结构特点: 重点分析了潮汕话中“使令”结构和被动语态的构建方式,指出其在表达主观能动性与客体受事性时的微妙平衡,并尝试将其与闽语群的共同句法底层进行联系。 3. 语用学的空间概念: 研究了潮汕话中方位词(如“上”、“下”、“内”、“外”)在指代实体空间和抽象层级时的独特用法,这与潮汕人对宗族等级和地理空间敏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语言变迁中的文化认同:从田野到数字 最后一部分将视角转向现代,探讨全球化和强势普通话推广背景下,潮汕方言所面临的挑战与适应性。 本书基于对潮汕地区多代人的深度访谈记录,分析了代际之间方言熟练度和使用频率的变化趋势。作者强调,保护潮汕方言并非要割裂现代社会的主流语言交流,而是要认识到其作为历史文化基因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对当代潮汕流行音乐、影视作品中方言使用的现象分析,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方言的“适应性生存”的策略建议。 --- 《岭南古韵》不仅是对潮汕方言一次全面、细致的语言学扫描,更是一部以语言为钥匙,洞察岭南社会变迁与文化内核的珍贵史料。它对于语言学研究者、人类学家以及所有对地域文化怀有深厚兴趣的读者而言,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意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贵荣


  苗栗县人,现居中坜。

  学历
  建中国小、三义初中、台北师专、文化大学中文系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四十学分班
  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博士

  现职
  中央大学客家语文与社会科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桃园市新杨平社区大学教师兼客家学程召集人
  教育部客家语常用词辞典饶平腔总编辑
  桃园市客家文化教育发展协会理事长

  经历
  曾任上湖国小、内坜国中、中坜高中教师共30年退休
  曾任真理、新竹教育、开南、台湾师范、
  世新、元智等大学及新生医专兼任讲师、助理教授
  曾任中坜、平镇、八德市民大学教师、教师会长
  曾任社团法人台湾客家语文学会秘书长、理事长

  着作
  《李商隐无题诗探究》1987 力成印刷
  《台湾客语概论》(合着)2005 五南图书公司
  《台湾饶平客话》2005 五南图书公司
  《认识台湾饶平客家》(口袋书)2012桃园县社会教育协进会
  《平镇市志续编.住民篇》2014 平镇市公所
  《客家语言论辑》2016 五南图书公司
  《恋恋十六份》苗栗文学集-母(客)语文学创作2017 苗栗县政府
  《客家垦殖开发与信仰论辑》(主编)2010 桃园县社会教育协进会
  《客家社会与社区产业文化论辑》(主编)2015桃园市社会教育协进会
  《台湾饶平客语1~6册》(副主编) 2003~2006 客家委员会
  《台湾桃园饶平客话研究》(硕士论文、未出版)2002 新竹师范学院
  《台湾饶平客话音韵的源与变》(博士论文、未出版)2007 新竹教育大学

图书目录

桃园饶平客家的来源与分布调查 1
一、前言 2
二、调查的区域和原则 3
三、调查的方法 4
四、饶平客家来台及各姓氏在桃园的分布 5
五、结语 14

桃园饶平客家垦殖及其语言类型 15
一、前言 16
二、桃园饶平客家的垦殖 18
三、桃园饶平客话的语言类型 24
四、结语 29

台湾饶平客家话调查及其语言接触现象 35
一、前言 36
二、台湾饶平客家话的调查及成果 37
三、调查的方法及遇到的问题 40
四、台湾饶平客家话的声韵调 41
五、台湾饶平客家话的语言特征 44
六、台湾饶平客家话的语言接触现象 48
七、结论 51

桃园中坜、平镇、八德地区的饶平客家话语言特点 53
一、前言 54
二、桃园饶平客家的分布与调查 55
三、声韵调 56
四、语音特点 58
五、重要词汇 65
六、语言接触的影响 68
七、结论 71

桃园新屋陈姓饶平客家话的「超阴入」 73
一、前言 74
二、新屋饶平客家话的声韵调及例字 75
三、 音韵特点(以下为了统一声调名称,故使用调号,必要时才标明调值) 77
四、超阴入的连读变调 80
五、超阴入产生的原因 81
六、 新屋饶平超阴入与闽粤赣邻近地区古声母入声的演变情况 85
七、结论 90

卓兰饶平客家话语音特点—兼谈客话ian和ien韵的标音争议 93
一、前言 95
二、声韵调系统 97
三、语音特点 101
四、客话ian和ien韵的标音争议 108
五、结论 109

桃园观音崙坪客家话的语言归属 111
一、前言 112
二、调查缘起、经过和方法 113
三、声韵调 114
四、连读变调 117
五、语言历时发展的特点 119
六、重要词汇 124
七、语言的归属 125
八、结论 130

客 语「漳潮片」的分片刍议─以台湾饶平客家话音韵谈起 137
一、客家话的分片 138
二、台湾的饶平客家话 139
三、台湾饶平客家话的音韵特点 140
四、分片原因 143
五、结论 148

以饶洋镇为中心的饶平客家话语音特征 149
一、前言 150
二、饶洋镇的客家话语音系统 152
三、饶洋客家话的语音特征 156
四、上饶客家话的语音比较 160
五、以饶洋为中心的语音特点分析 163
六、结论 164

竹北饶平客家话阳平与阳去声调合併之探讨 165
一、前言 166
二、竹北饶平客家话阳平与阳去调值特色 167
三、 竹北饶平客家话阳平与阳去声调与饶平其他点的比较探讨 169
四、结语 174

饶平客家话中的畬话成分 175
一、前言 176
二、饶平客话的语音特征 178
三、饶平客话的畬话成分及分析 183
四、结语 191

变迁中的方言研究—以台湾饶平客家话为观察对象 193
一、前言 194
二、语言特色 198
三、台湾饶平客话的分组研究 200
四、变迁中的台湾饶平客话类型 201
五、大陆上饶地区客话的变迁 208
六、结论 211
 

图书序言

自序

  台湾的客家话,大致可分四县、海陆、饶平、大埔、诏安、永定等几个腔调。其中以四县和海陆话较为通行,饶平话则散落各地,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乡镇聚落。

  会着手研究饶平客话,即是想要探讨其语言价值,抢救散落此一各地的饶平客话,关怀其弱势族群语言的传承与困境,借以唤起弱势族群传承母语的能力,达到保护社会文化资产、关怀乡土的目标。进入研究所之后,隔壁邱先生介绍开始,即着手从他住在中坜芝芭里的姑丈刘先生开始调查,接着住平镇的球友王小姐也说他家也是说饶平,同事李老师也说他住新屋的陈先生、住观音的许先生也都说饶平,再加上过岭的许家也是说饶平,从此,笔者研究饶平客话,就成了不归路。

  笔者完成硕士论文「台湾桃园饶平客话研究」之后,仍旧继续访查新竹、苗栗各饶平点,投入饶平教材、辞典的编写,又两度前往饶平原乡广东省饶平县上饶地区调查访问纪录。陆续在学术研讨会中发表了饶平客话的论文,提高饶平客话的能见度,以引起世人注意,接着完成博士论文「台湾饶平客话音韵的源与变。」饶平客话虽受潮汕闽南话的影响甚多,被称为「半山客」,但其特色甚多,深觉「饶平客话真不愧是一颗语言的活化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论辑是笔者进入研究所之后,从硕士、博士班、到博士后,对外发表有关饶平客话的论文辑本,共辑12篇,包含调查3篇,各地腔调论述9篇,部分篇章曾选入会后论文集或专书、期刊中。因为调查是循序渐进的,从桃园、新竹、卓兰、到广东饶平县,所以前三篇前段调查描述会有稍许雷同,请读者见谅。

  辑录本书,是想将个人研究饶平客语多年来的些微成果,初步呈现,期望对客语的研究有些微贡献。本论辑标音採用国际IPA音标,声调调号以「阴平1、上声2、阴去3、阴入4、阳平5、阳去7、阳入8」表示。只有第五篇〈新屋陈姓饶平客家话的超阴入〉因採与古今不同文献对比,保留原貌为「阴平1、阳平2、上声3、阴去4、阳去6、阴入7、阳入8」,并于该篇文章音标之前再度标明。

  本论辑之印行,除了要感谢出版社的刊印,更要感谢指导笔者的教授,关怀笔者的师长、亲友、同学,以及介绍笔者访问者及接受笔者访问、录音的受访人。笔者才疏学浅,本论辑疏漏在所难免,恳切期望敬爱的师长学友、各界贤达惠赐指教,使研究更进一步,殷切盼望是幸,感激不尽。
 
徐贵荣   2016.6序于中坜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手捧《饶平客家调查与语言论辑》这本书,一股厚重的历史感与学术探索精神油然而生。书名本身就勾勒出一种严谨的学术追求,它明确了研究的地理范围——饶平,研究的对象——客家,以及研究的重点——“调查”与“语言论辑”。我对于“调查”一词寄予厚望,它暗示着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二手资料的研究,而是深入到了实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我好奇地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在饶平的山山水水之间,与当地的客家人结下不解之缘,是如何倾听他们口中的故事,记录下他们生活的点滴,是如何搜集那些可能正在被遗忘的传统。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展现一个鲜活的、有温度的饶平客家社会,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历史变迁中的坚韧与智慧。而“语言论辑”,更是触及了文化的灵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客家话承载着千万里迁徙的记忆,凝聚着独特的文化认同。我热切期盼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饶平客家方言的奥秘,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其与其他方言的异同,甚至可能从中发现语言演变的历史脉络。

评分

初步浏览了《饶平客家调查与语言论辑》的目录和部分章节,我强烈感受到这本书将是一次关于地方文化和语言的深度探索之旅。从书名来看,它似乎将饶平这一具体的地理区域与客家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紧密联系起来,并聚焦于“调查”和“语言论辑”,这无疑为我们揭开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文化面纱提供了清晰的线索。我个人一直对不同地域的方言差异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深感兴趣,而客家话以其独特的语音和词汇系统,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饶平客家方言独特性、乃至理解客家文化更广泛维度的可能性。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方法,对饶平客家方言进行细致的描摹,不仅仅是记录其音韵特点,更希望能够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例如它如何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又如何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某些痕迹。同时,“调查”部分,我猜测其涵盖的范围将非常广泛,可能包括了当地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方面,力图呈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饶平客家社会。

评分

翻开《饶平客家调查与语言论辑》的扉页,一股浓郁的学术研究气息扑面而来。从书名本身,就可以窥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尤其对“调查”二字感到振奋,这预示着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基于实地考察的深入研究。我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深入饶平乡野,与当地客家居民交流的画面。想象一下,作者是如何在一个个古老的村落里穿梭,如何耐心地倾听老一辈人的故事,如何记录下那些即将消逝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揭示饶平客家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形成、演变,以及他们在面对外部世界变化时的坚守与适应。我期望书中能提供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珍贵的照片、手绘图,甚至是口述访谈的录音文字记录,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饶平客家的生活脉络。而“语言论辑”部分,更是引人入胜。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祖先的迁徙记忆和文化基因。我期待本书能对饶平客家方言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深入探讨其语音、词汇、语法特征,并可能将其与邻近方言或更古老的汉语形式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其独特的语言演变路径。这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探索,更是对一种文化身份和历史传承的深度挖掘。

评分

《饶平客家调查与语言论辑》这个书名,乍一听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与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作为一名对中国地域文化,尤其是民系文化和语言演变充满兴趣的读者,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书名中的“饶平”明确了研究的地域边界,而“客家”则点明了研究的核心群体,这已经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视角。更关键的是“调查”二字,它意味着本书并非凭空想象或理论推演,而是基于实际的田野考察和深入的实证研究,这对于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至关重要。我极度好奇,作者在饶平这片土地上,是如何进行调查的?是访谈了多少位老人?收集了多少份地方志?考察了多少个村落?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民俗习惯被记录下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饶平客家人在历史长河中独特的生活轨迹、社会组织、经济活动以及精神世界。而“语言论辑”的部分,更是本书的点睛之笔。客家话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汉语方言,其研究本身就极具价值。我渴望了解饶平客家方言的语音特征、词汇系统、语法结构,以及它与其他客家方言甚至周边汉语方言的异同。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详实的语言分析,揭示出隐藏在语音和词汇背后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理解客家人的迁徙史和文化演变提供新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学术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标题,仿佛预示着即将深入探究的地域文化宝藏。虽然我尚未翻开它,但仅仅是这视觉上的第一印象,就已经勾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对中国南方那些独特的民系文化充满好奇,特别是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总是让我觉得神秘而富有魅力。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史料和数据,而更可能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细致地描绘出饶平这片土地上客家人的生活图景,他们的迁徙、定居、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习俗、信仰和价值体系。书名中的“调查”二字,让我联想到作者必定是经过了深入的田野考察,与当地居民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访谈,收集了第一手的口述史料和图像资料。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出鲜活的人物故事,让他们穿越时空的阻隔,与我对话,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智慧。我猜想,关于“语言论辑”的部分,更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客家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解读客家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线索。我期待作者能够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饶平客家方言的特点,并将其置于更广泛的汉语方言学研究框架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也许还能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