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係副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社會理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社會學、(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歐陸政治與社會思想、社會科學翻譯研究。著有專書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Ashgate, 2011)、《你不知道的馬剋思》(木馬文化,2018)及多篇中外文論文,另有多部譯作。曾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奬(2011)、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奬(2013)。
馬剋思最重要的代錶作是《資本論》。這股馬剋思熱,也理所當然地讓《資本論》再度成為學術、政治與社會運動界關注的對象。舉例來說,各種社群媒體使用者經常轉發或評論知名馬剋思主義地理學者David Harvey的綫上《資本論》課程。 又如2007-8年金融危機時,《資本論》甚至成為德國的暢銷書和聖誕禮品。當時德國還齣版瞭一本熱銷的漫畫馬剋思傳記,書名是《嗨!我迴來瞭!》(Grüß Gott! Da bin ich wieder!),相當生動地傳達瞭晚近的馬剋思熱。最有意思的,或許是2015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該年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s),在六個半月的展期內,策展人Okwui Enwezor邀請藝術傢到現場朗讀三捲《資本論》,並策劃瞭一係列與《資本論》有關的活動。Enwezor說,「我把馬剋思帶來雙年展,因為他正在對今天的我們說話」(Favilli, 2016: x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