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十八至二十一世纪,从水、地貌与环境改造的角度,
重新解读德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
本书企图达成「全历史」(total history)的书写。
近现代德国是怎么形成的?哈佛大学柯立芝历史讲座教授、本书作者大卫.布拉克伯恩认为:「历史不只发生在时间中,也发生在空间里。」他耗时十年,从十八世纪写到二十一世纪,透过水文和地貌的改造,以及一系列传记和大量田野案例研究,重新诉说近现代德国的崛起。从德国初步统一、现代化、纳粹时期、东西德分裂到再统一;从历史、地理、人物、地方志到生态系,本书开创出一种新的跨界书写格式与典范。
全书以「水」的变迁与改造贯穿。回溯地质成因,最后一次冰期的巨大冰盖沿斯堪地那维亚、波罗的海和北海往南推挤,直抵现代德国与波兰的中央高地才停下。接下来,冰层后退,大量融水困在此处。这构成了德国的自然环境基础,「水」,也影响了德国二百五十年。
从奥德布鲁赫(Oderburch)沼泽排水故事开始,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十八世纪腓特烈大帝如何形塑国家,基本态度是「控制自然和征服自然以符合德国人的利益」;十九世纪上莱茵河的河流再造、雅德湾的开凿与蒸汽船的蓬勃发展,「自然」持续服务政治,民间则因产业而改变了生活型态;二十世纪的水坝建造以及土地改造,与战争和种族灭绝紧紧交织;直至二十一世纪水患频仍,操控自然的史观翻转,开始对水松绑。
作者链结起历史上与自然地貌剧变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系列戏剧化的事件,许许多多真实人物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还原当年的背景以及人们为何如此决定,也看到德国现代化历程中的种种矛盾。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类以外的物种在这本书里亦有一席之地,从石蛾到鲑鱼,从狼群到苏力菌。
地貌是真实,也是想像。本书异于一般德国史的创见在于其企图达成「全历史」(total history)的书写──文化建构与物理现实,代表一个历史的两半。德国的水乡泽国像一片萤幕,投射于其上的是一个变迁中社会的希望与恐惧。
德国以二百五十年时间持续完成的宏大自然工程,正是德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纯粹的自然」早已不存在,「再造」指的也是某一套人类使用方式为另一套所取代,该如何重新设定现有的人类与自然的平衡,作者以德国为例,引发全世界从新的角度思考环境,超越征服自然的乐观与悲观,环境可逆与不可逆的思辨,从历史真正掌握今日问题。
本书特色 脉络通达的河川志、地方志、人物志与生物志
惊异呈现与德国历史进程平行的复杂世界 人类对水的控制,影响了人类聚落与农业的稳定性,现代工业与国家版图的开展也跟水的使用有关。本书无可超越的特出之处,在于其从「水文」与「地貌」的角度,重新讲述现代德国是怎么形成的。作者超过十年投入历史田野与写作,令人惊异地从无比庞大的资料中梳理出脉络通达的河川志、地方志、人物志、生物志等跨领域元素,呈现与德国历史进程平行的复杂世界。对于德国何以是德国,本书企图呈现全历史(total history)书写,堪称是近现代历史书写的典范与格式。
1.自然与历史的最佳结合:作者大卫.布拉克伯恩(David Blackbourn)罕见的将水、生物与环境因素,融写入政治、社会和地方史。这样的原创性,彻底改变了现代德国的历史书写样貌。
2.一切以「水」贯穿:德国土地有相当程度为「水」所占据。从地质成因的最后一次冰期开始,直至二十一世纪面临水患与生态问题,无不与水有关。如今浮士德遭魔鬼索偿。一切因于水,也只有水能解答。
3.还原真实事件与人物、重返蛮荒与欧洲种族大迁徙现场:透过一系列真实事件以及无数真实人物故事,还原重要历史现场。
4.物种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说出环境如何变迁,更说出人类居地、产业、动植物、水生生物之间非常细节的变化与兴衰。
5.以德国历史为例,引领全世界从新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以人性化的观察者角度,让读者从德国现代化历程中的种种矛盾,重新思考对环境的态度与作为。
好评推荐 精美的文采,杰出的作品……布拉克伯恩是当今欧洲历史写作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美国历史评论》
一则有趣的原始历史。洞察人与自然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丰富而生动。实际上,说出德国,就是说出了欧洲的核心。 ——马克‧库兰斯基,《盐》和《鳕鱼》畅销书作家
对历史的创新写作方式缔造了重大贡献……引人注目的辉煌之作。——尼尔‧阿胥尔森,《伦敦书评》
作者在引言中提出,「全历史」(total history)这样宏大的愿景纵然难以企及,依然值得追求。当这本书完成,大卫.布拉克伯恩已达致了这个目标。——《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