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語言的美學革命:颱灣五○、六○年代新詩論戰與現代軌跡

詩語言的美學革命:颱灣五○、六○年代新詩論戰與現代軌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新詩
  • 詩語言學
  • 現代詩論戰
  • 詩學史
  • 颱灣文學
  • 五○年代文學
  • 六○年代文學
  • 現代主義
  • 美學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哈伯瑪斯對公共領域的概念分析,發現颱灣一九四九年之後的文學公共空間,間接以爭取文學層級化後藝術自主原則為主導權的三大詩社與其相關的新詩論爭,對於文學公共領域的公共性機製的形成,具有催生的效果。主要的理由在於「新詩」所提供的詩人的個體內心世界與私人經驗的文學性,如何透過詩社的理念實踐與論爭形式,在不挑戰國傢公共權力所主導的反共文學體製中,引入、改變當代知識分子所關注的文學公共事務,進而聚集各方文化勢力以意見提供、觀點交流、論述辯詰……等不同溝通行動進入討論,逐漸形成公眾輿論的共識。這個過程所産生的其一種重要的共識與影響,即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所採取的開放與接受態度,為藝術自主原則作為首要條件規範的文學公共性的文明新秩序,奠下重要的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康芬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係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暨全球客傢與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專長領域為颱灣現當代文學(含客傢文學)、通俗文學、文學社會與文化理論。著有""The Societal Research of Taiwan’s Anti-Communism Literature in 1950’ s""(2015)、《政治意識形態、文學曆史與文學敘事:颱灣五0年代反共文學研究》(2014)、以及〈客傢美學敘事與文創地方開發─以龍潭茶鄉與龍泉茶的品牌建構為案例〉(2018)、〈醫療與救國想像─論蔣渭水《臨床講義》的醫療隱喻與主體再現〉(2017)……等多篇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一 颱灣一九四九年之後的新詩文學公共領域的興起與
詩語言的現代軌跡發展 1
二 新詩論爭的曆史文本所對應的詩語言的現代美學發展軌跡 13
三 相關研究方法與基本問題提問的文獻反思探討 18
四 詩的存在與詩的存有—颱灣五○、六○年代新詩論戰
的詩論與詩語言發展 27

第二章 「現代」的語言形式
—「白話」詩、「自由」詩、「新」詩到「現代」詩 29
第一節 「文學雜誌新詩論戰」中的白話新詩形式與實踐認知 31
第二節 「現代」詩與「現代派論戰」的詩革命 38
第三節 「新」或「自由」或「現代」之間的詩的「現代」世界觀 45

第三章 新詩的美學典範提問與曆史發展軌跡探究 63
第一節 詩語言內容的典型化美學發展 64
第二節 大眾的新詩或詩人的新詩—詩語言再現與詩人/詩革命 71
第三節 民族自我 v.s. 個體自我—新詩走嚮現代詩的兩種「現代自我」典範提問 79

第四章 「自由」形式與「詩人個體/主體/自我」、「語言本體」、「民族本位」共構的內容典範競逐 89
第一節 五四的新詩係譜與「白話」的「現代」語言形式發展 90
第二節 新詩走嚮現代詩係譜的自由詩形式與藝術自我、
民族自我雙主體的現代自我 98
第三節 現代主義的自我創造與顛覆革命—符號詩的形式
美學異端、超現實主義的精神現代性、詩的存有 110
第四節 主知與抒情、縱的繼承下的橫的移植、民族自我
與詩人自我的現代藝術主體雙軌 129

第五章 新詩論戰與文學公共領域的形成 133
一 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理論與新詩論戰的公共領域化 134
二 詩社與詩刊的文學公共領域與公共性 143
三 三大詩刊的現代詩接受與世界想像 151

第六章 結論 159
參考文獻 16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一個對文學史略知一二的愛好者,初初翻閱《詩語言的美學革命》,是被書名中“美學革命”四個字所吸引。我對五○、六○年代颱灣新詩的瞭解,僅限於零星的幾個名字和幾首作品,總覺得那個時代仿佛濛著一層神秘的麵紗,充滿瞭未解的謎團。而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循序漸進地帶領我深入那個時代的詩歌腹地。作者在引言中就奠定瞭基調,明確瞭研究的範圍和核心議題,讓我對後續的閱讀充滿瞭期待。隨後的章節,則如同精心繪製的地圖,一一展露齣當時論戰的地圖、交鋒的焦點,以及參與其中的重要人物。我驚嘆於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她能夠駕馭如此龐雜的史料,將紛繁復雜的論戰條分縷析,清晰呈現。更重要的是,她不僅僅是羅列事實,而是能夠挖掘齣論戰背後所摺射齣的時代精神、文化背景以及知識分子的思考。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詩歌史,更是在體驗一場思想的盛宴,感受那群先行者在探索現代性過程中的艱辛與執著。

评分

《詩語言的美學革命》提供瞭一個讓我重新審視現代詩的視角。過往我閱讀詩歌,更多的是關注其抒情性,關注作者想要錶達的情感是否觸動瞭我。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在現代詩的發展曆程中,語言本身所承載的美學價值,以及對語言形式的探索,纔是推動詩歌嚮前發展的關鍵動力。五○、六○年代的颱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湧現齣瞭一場關於詩歌語言的深刻辯論。作者通過對這場論戰的細緻梳理,揭示瞭不同流派、不同詩人對於“什麼纔是好的詩歌語言”的理解差異,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創作實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具體詩歌文本的分析,那不僅僅是對作品的解讀,更是對詩歌語言如何運作,如何産生美學效應的深入剖析。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詩歌,不能僅僅停留在情感的共鳴,更需要深入到語言的肌理之中,去感受其獨特的韻律、節奏和意象。這是一次讓我感到“眼界大開”的閱讀體驗。

评分

我始終認為,一個時代的文化印記,往往能從其藝術作品中窺見一二。而《詩語言的美學革命》這本書,恰如其分地捕捉到瞭颱灣五○、六○年代新詩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切麵——那場深刻影響至今的詩歌論戰。讀這本書,如同親曆瞭一場思想的地震,我看到瞭不同美學理念的碰撞,聽到瞭詩人與評論傢們關於語言、關於形式、關於現代性的激烈辯論。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將這段曆史梳理得井井有條,既有宏觀的時代背景勾勒,又有微觀的文本分析例證。我尤其被書中對“現代軌跡”的追溯所打動,它讓我明白,今天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某些詩歌錶達方式,並非憑空齣現,而是經曆瞭一代代詩人的探索、爭議與革新。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對曆史文獻的挖掘與梳理,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思考方式,一種如何去理解和鑒賞現代詩歌的“鑰匙”。

评分

這本《詩語言的美學革命》猶如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理解颱灣現代詩發展脈絡的全新視角。我一直對那個時代颱灣詩歌的蓬勃發展感到好奇,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難以窺探其究竟。直到讀瞭這本書,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今天所習以為常的詩歌形式和思考方式,在那段時期經曆瞭一場多麼激烈的“革命”。作者深入剖析瞭五○、六○年代那場席捲詩壇的論戰,不僅細緻梳理瞭各方觀點、代錶人物,更重要的是,她敏銳地捕捉到瞭這場論戰背後所蘊含的美學理念的碰撞與演變。我尤其被其中關於“語言”的探討所吸引。過去,我總覺得詩歌就是抒發情感的載體,而這本書則讓我意識到,語言本身是如何被挑戰、被重塑,進而成為獨立於情感之外,具有自身美學價值的存在。那些看似激烈的爭論,實則是一群對詩歌懷有深沉熱愛的先行者,在探索前沿陣地,試圖為中文詩歌注入新的生命力。讀完後,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思想火花的年代,與他們一同經曆瞭那場激動人心的美學革命。

评分

《詩語言的美學革命》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我一直對詩歌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對於颱灣現代詩發展的具體脈絡,尤其是在五○、六○年代那段充滿活力的時期,始終感到有些模糊。這本書的齣現,如同一束強光,照亮瞭那片我曾經試圖探索卻未能完全理解的區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那段時期的詩歌作品進行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當時激烈的“新詩論戰”,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美學革命背景下進行解讀。我驚嘆於作者對這場論戰的細膩描繪,從各方的論點到具體的文本實踐,都展現齣其紮實的學術功底。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情感的抒發,更在於其語言的創新與突破。那場關於“詩語言”的革命,徹底改變瞭中文詩歌的書寫方式,也為我們理解現代詩提供瞭重要的理論依據。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與那個時代的詩人們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