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骄傲的认为自己已经找到最佳的生活方式;
不过,我们此刻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和现代智慧,
其实都曾被当做危险或愚蠢的基进思想。
这世界上总有些人,看起来特别疯狂。有的走在科技尖端,相信大脑可以3D扫描复制、躯体可以冷冻,下一代可以用基因筛选生出最好最厉害的人。也有的人,认为迷幻药可以让人们更了解自己、改善忧郁症,甚至解决心理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这些都太不可思议?那么提倡要封锁国境,隔开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人呢?以前这听起来也完全不可能,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继《黑暗网路》之后,杰米‧巴特利特再次关注抱持着强烈主张却不被人理解的团体或社会运动,探访欧洲美洲各地拒绝了大众一般生活方式,相信找到替代方案能够解决今日社会问题的人们。以彷彿卧底的方式亲身加入,一起参与示威、攻佔矿场、服下迷幻药之后,巴特利特发现,基进团体的出现反映了社会面临的失能问题,不管是被官员和代议士抛下,生存权工作权受到威胁的人们,或是希望逃离消费社会与紧绷人际关系的人们,当这些人试着吼出心声和聚集起来试验新的生活型态,背离主流意志的情况常会让他们一方面显得疯狂而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因为团体的紧密支持而更容易排挤外人理解的机会。但一旦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基进份子指出的弊病,正是社会要走下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愿意以开放心态接触基进团体的人们逐渐增加,无论政治或社会上皆有界限松动的迹象。跟随巴特利特的脚步,看见基进团体的前锋眼光,未来的解方或许并不遥远。
/////国内外重磅推荐///// 「社会变迁的源头往往来自于一些原先被视为异端的理念,后来逐步成为主流的共识。这本书考察当代西方社会的边缘份子,他们的主张看似怪诞(用科技追求长生不老、用迷幻药开发潜能、自由性爱)、 使用非常激进的手段(煽动伊斯兰仇恨、生态恐怖主义)、或是开创了新颖的组织形态(用网民聚会取代政党、建立一个完全自由放任的国家)。读者不需要赞同这些非正统的想法或是作为,但是我很赞成作者看法。正因为当前社会面临科技、环境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这些新的理念才浮现,而其实验结果很有可能带来未来的社会图像」。
—— 何明修|国立台大社会学社会学系教授 杨儒门|248农学市集召集人
吴齐殷|台湾资讯社会研究学会理事长
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旗舰报》(Evening Standard)
《文学评论》杂志(Literary Review)
《华尔街日报》(Daily Mail Wall Street Journal)
《卫报》(The Guardian)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