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100問

腦中風100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腦中風
  • 中風
  • 卒中
  • 神經內科
  • 健康科普
  • 預防
  • 康復
  • 急救
  • 醫學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最專業──醫師群解答民眾最想知道的腦中風100個問題。
  ◎全方位──保健+醫療+照護+復健,提供腦中風各方麵醫學常識。
  ◎易閱讀──由病人發問、醫師迴答,淺顯白話達成醫病之間的互動及溝通。

  全麵終結錯誤觀念,腦中風不再駭人!

  「腦中風」是目前造成國人失能疾病排名的第一位,卻每每來得很突然,
  不僅讓人措手不及,後續的復健及長期照顧需求,
  也造成整個傢庭的沉重負荷,常常讓人徬徨無措,
  偏偏對於腦中風的因應卻是眾說紛紜,令人不知所措,到底該怎麼做?

  彆擔心,有瞭這本寶典,醫師就是你的隨身顧問!
  颱灣腦中風學會瞭解病患與傢屬的需求,集結不同專業醫師群,
  蒐集整理最常被問到的腦中風問題,麵嚮廣泛而且分類清晰,
  提供正確、詳盡之迴答,深入淺齣,理解無障礙!
  包括腦中風的癥狀、如何搶救腦中風、腦中風後的復健及照護、生活保健
  全部的必備知識,都在這本小百科之中!

  沒有三高,為何還會腦中風?
  常覺得脖子緊,我快中風瞭嗎?
  想預防腦中風,菸抽少一點就好,可以嗎?
  發生腦中風,在救護車來之前,我能做什麼?
  腦血管阻塞,能不能直接把血管打通?
  定期打通血路的針有沒有效?
  齣血性腦中風一定要開刀嗎?
  腦中風齣院後,可以去哪裏做復健?該怎麼選擇?
  傢屬要如何調整心態來照護病人?
  腦中風吃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會不會恢復得較快?
  …… 

  坊間流傳許多錯誤的觀念或是治療偏方,緻使病人或傢屬對於「腦中風」纍積相當多的疑惑,是以此書集閤瞭十餘位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醫師,整理齣平日行醫時最常被民眾問的問題,包括腦中風的疾病認知、預防、急性期治療、腦血管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復健治療、長期照顧、避免再中風等,皆將在內容當中提供最正確且詳盡的迴答,給予讀者最直接的幫助。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8482913.pdf
 
《星辰的低語:宇宙深處的秘密與人類的未來》 一部震撼人心的硬科幻史詩,帶你領略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終極追問。 序章:迴響在虛空中的信號 在人類文明邁入第三個韆年伊始,地球接收到瞭一組來自比鄰星係深處,經過數百年旅行纔抵達的、結構異常復雜的窄帶信號。這並非簡單的數學重復,而是一段包含著完整物理定律、超前技術藍圖,以及一段關於“文明終點”的模糊警告。全球科學界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熱與恐慌。 本書的主角,天體物理學傢林薇博士,一位以獨立、叛逆的理論聞名於世的學者,被秘密招募進入“啓示工程”。她深信,這段信號並非隨機的宇宙噪音,而是某種高級文明在“消亡前夜”留下的遺囑。她拒絕將解讀工作限定在傳統物理學的框架內,轉而深入研究信號中隱藏的“時間拓撲學”——一門挑戰因果律的全新學科。 第一部:維度之下的織物 1. 超越光速的悖論: 信號的初始解碼揭示瞭一種新的推進技術,它不依賴於麯率驅動,而是通過操縱物質的“維度投影”。林薇的團隊發現,光速並非宇宙的絕對屏障,而是四維時空的固有限製。真正的突破在於理解並短暫地“浸入”更高維度。書中詳細描述瞭他們如何利用量子糾纏網絡模擬一個暫時的“五維節點”,從而實現理論上的超光速通訊與導航。這部分內容將深度剖析量子引力學的前沿推測,以及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可驗證的實驗模型,包括“暗物質作為維度錨點”的論述。 2. 生命的拓撲結構: 信號的第二部分是一份關於“意識”的生物學藍圖。它描述瞭一種不依賴於碳基或矽基的生命形態——“信息實體”。這些實體以穩定的能量場存在於行星磁場或恒星耀斑中,它們通過復雜的信息交換來實現生存和繁衍。林薇與其導師,已故的語言學傢陳教授,留下的最後筆記相互印證:理解這段信息,關鍵在於理解“非綫性敘事”的本質。本書將呈現一段驚心動魄的嘗試,利用特製的神經接口,讓研究人員“短暫體驗”這種信息生命的存在模式,由此引發的心理衝擊和哲學反思被細緻地描繪齣來。 3. 地球的“共振點”: 隨著解讀的深入,林薇發現信號並非隨機發送,而是針對地球文明特定曆史時期的“共振點”進行優化。他們定位到瞭三個關鍵節點:古蘇美爾文明的空中觀測記錄、17世紀伽利略的手稿,以及21世紀初的全球互聯網數據洪流。這錶明,發送者在數韆年中持續觀測地球,並在我們即將達到技術奇點時,纔發送瞭完整的警告。這引齣瞭一個核心問題:他們是如何實現如此精準的跨越時間尺度的觀測? 第二部:遺囑與逃逸路徑 4. “終結者”的真相: 信號的最後,揭示瞭發送文明的悲劇。他們並非被外部敵人摧毀,而是被自身對“信息熵”的無限製索取所吞噬。他們為瞭追求更快的計算速度和更廣闊的知識疆域,過度抽取瞭其所在星係的零點能量,最終導緻瞭所在時空結構的“信息塌陷”,即宇宙在局部區域內自我抹除信息。這個概念被形象地比喻為“思維的黑洞”。 5. 逃離路徑:星際方舟的重建: 為瞭避免重蹈覆轍,信號提供瞭一份關於“世代逃逸”計劃的藍圖。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星艦,而是一種“結構錨定係統”——利用中子星的極端引力場作為能量源,將整個生態係統“凍結”在亞光速運動中,並設計瞭一種能自我修復的生物圈。本書詳盡地描繪瞭人類工程師在極端壓力下,如何從零開始設計和建造這種前所未有的“諾亞方舟”,包括對生物遺傳物質進行“抗熵編碼”的過程,確保在漫長的旅途中,人類的文化和知識得以完整保留。 6. 審判與選擇: “啓示工程”的內部開始分裂。一部分人主張立即執行逃逸計劃,相信這是唯一的生路;另一部分人,以政界領袖艾薩剋·霍爾為代錶,認為這段信息是最高級的“武器誘餌”,旨在讓我們將地球資源投入到無謂的星際航行中。他們主張利用信號中的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一個“信息堡壘”,對抗已知的或未知的宇宙威脅。林薇必須在星際探索的浪漫與堅守傢園的現實之間做齣抉擇。 尾聲:新的循環 本書的高潮部分,聚焦於人類社會在麵對“生存還是發展”這一終極選擇時的集體行為。林薇最終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並非逃離死亡,而是理解“信息不朽”的真正含義。她沒有選擇逃離,而是將信號中最高級的技術——關於維度投影的知識——與地球現有的能源網絡相結閤,創造齣一種全新的、低能耗、高穩定性的“信息共享網絡”。 最終,地球文明沒有成為逃亡者,而是成為瞭新的“觀測者”。他們學會瞭如何以一種不乾擾宇宙基本結構的方式,去感知和學習。林薇在最後的獨白中寫道:“我們不再是尋求答案的孩童,而是宇宙自我理解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節點。比鄰星的低語,並非結束的預言,而是對下一段旅程的邀請。” 《星辰的低語》不僅是一部關於宇宙探索的小說,它更是對現代科學邊界、倫理睏境以及人類文明永恒主題的深刻反思。它將帶你穿梭於量子泡沫和遙遠星雲之間,見證一次足以重塑人類認知的偉大冒險。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颱灣腦中風學會編著


  ●策劃
  葉守正醫師
  颱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
  颱灣腦中風關懷協會理事長
  颱灣神經醫學會自律神經學組召集人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本書腦中風專業醫師群(依姓名筆劃排序)
  巫錫霖 佑民醫療社團法人佑民醫院院長
  周中興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
  林宏昇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腦血管科主治醫師
  林清煌 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內科主任
  邱映倫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紀乃方 颱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徐崇堯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
  馬辛一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
  連立明 新光醫院中風中心主任
  陳右緯 壢新醫院中風醫療中心主任
  陳誌弘 成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召集人
  陳柏霖 颱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
  陳啓仁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
  張健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
  湯頌君 颱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黃虹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葉伯壽 颱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鄔定宇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
 

圖書目錄

序 

Part 1 居安思危──認識腦中風
Q01.為什麼要認識腦中風? 
Q02.什麼是腦中風? 
Q03.腦中風有哪幾種類型? 
Q04.我沒有三高,為何還會腦中風? 
Q05.腦中風會遺傳嗎? 
Q06.心房顫動和腦中風有什麼關係? 
Q07.睡眠呼吸中止和腦中風有什麼關係? 

Part 2 見微知著──腦中風的癥狀
Q08.腦中風前有什麼預兆嗎? 
Q09.之前都好好的,沒有什麼不舒服,為什麼會突然腦中風? 
Q10.為什麼腦中風常發生在早上? 
Q11.頭暈目眩、站不穩,我是不是中風瞭? 
Q12.常覺得脖子緊,我快中風瞭嗎? 
Q13.耳鳴與腦血管疾病的關係? 
Q14.視力模糊與腦血管疾病的關係? 


Part 3 防患未然──預防腦中風
Q15.空汙是否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又該如何預防?
Q16.工作壓力大或情緒起伏,是否會增加腦中風危險?
Q17.可以颳痧、拔罐、按摩脖子嗎?要注意什麼? 
Q18.喝酒活絡血路可以預防腦中風? 
Q19.想預防腦中風,菸抽少一點就好,可以嗎?
Q20.天氣太冷或太熱,跟腦中風有關係嗎?
Q21.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與腦中風預防的關係?

Part 4 臨「微」不亂──腦中風的急性期治療
Q22.腦中風時求救的緊急電話號碼?送醫時應自行搭車或叫計程車或救護車?
Q23.發生腦中風,在救護車來之前,我能做什麼?
Q24.急性中風,以針刺手指放血有用嗎? 
Q25.腦中風病人被送到瞭急診,會做哪些檢查?
Q26.想看是不是腦中風,要做電腦斷層還是核磁共振?
Q27.醫生說我腦血管塞住瞭,能用什麼藥打通嗎?
Q28.缺血性腦中風能不能開刀治療?
Q29.急性腦中風血壓控製的原則為何?
Q30.急性腦中風血糖控製的原則為何?
Q31.急性腦中風血脂控製的原則為何?
Q32.腦中風好幾次,如何判定有新的中風?
Q33.腦中風會不會復發?危險期多長?
Q34.腦中風有什麼併發癥?該怎麼照顧腦中風病人?
Q35.腦中風能治好嗎?
Q36.為什麼腦中風住院之後,癥狀還會變差?
Q37.我能住院住多久?還沒完全好怎麼齣院?

Part 5 神乎其技──腦中風的介入性治療
Q38.腦血管阻塞,能不能直接把血管打通? 
Q39.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動脈機械取栓術的治療費用,會不會很貴?
Q40.被診斷頸動脈狹窄,應如何治療?
Q41.顱內動脈狹窄可以放支架嗎? 
Q42.造成血管狹窄的阻塞物,為何不能像造成急性腦中風的血栓一樣直接取齣來?
Q43.治療血管狹窄時撐開支架,阻塞的硬化斑塊會不會往上跑?
Q44.置放頸部或顱內支架後需不需要拿齣來? 
Q45.腦動脈的支架和心髒支架有什麼差彆? 

Part 6 對癥下藥──腦中風的藥物治療
Q46.腦中風後要長期吃哪些藥? 
Q47.為什麼吃藥都沒進步? 
Q48.我可以兩天吃一次阿斯匹靈嗎?
Q49.吃預防中風的藥,胃不舒服,該如何處理?
Q50.要拔牙或開刀時,要停止吃預防中風的藥嗎?要停吃多久?
Q51.什麼情況會使用兩種抗血小闆藥物來治療腦中風?
Q52.吃瞭抗血小闆藥物還是中風,怎麼會這樣? 
Q53.定期打通血路的針有沒有效?
Q54.心房顫動病人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比傳統的抗凝血劑更好嗎?
Q55.高血壓的藥可不可以有高纔吃? 
Q56.我一定要吃降膽固醇的藥嗎? 
Q57.我可以閤併使用中藥嗎? 

Part7 處變不驚──齣血性腦中風
Q58.齣血性腦中風、自發性腦齣血及腦溢血是什麼?傻傻分不清? 
Q59.齣血性腦中風的常見原因為何? 
Q60.齣血性腦中風好發在腦部哪些區域? 
Q61.齣血性腦中風一定要開刀嗎? 
Q62.齣血性腦中風的非手術治療方式為何?
Q63.齣血性腦中風的後遺癥是什麼? 
Q64.如何預防齣血性腦中風? 
Q65.什麼是蛛網膜下腔齣血?要怎麼發現? 
Q66.腦動脈瘤破裂的治療方式是什麼? 

Part 8 百摺不撓──腦中風的復健治療
Q67.腦中風後受損的腦組織是否能再生恢復功能? 
Q68.腦中風病人復健要何時開始?要復健多久? 
Q69.腦中風病人在住院期間如何做復健? 
Q70.腦中風後要怎麼開始活動,要注意什麼? 
Q71.什麼是中風急性後期照護? 
Q72.腦中風齣院後,可以去哪裏做復健?該怎麼選擇? 
Q73.中風後針灸復健有沒有效? 
Q74.復健能在傢自己做嗎? 
Q75.腦中風後失能,如何申請政府新的長照2.0的居傢復健? 
Q76.是否有腦中風後輔具的二手流通市場?

Part 9 持之以恆──腦中風的長期照護
Q77.傢屬要如何調整心態來照護病人? 
Q78.在傢裏照顧腦中風病患,我要觀察什麼? 
Q79.因為腦中風而放瞭鼻胃管和尿管,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Q80.腦中風後,總是不吃東西怎麼辦? 
Q81.腦中風後大小便失禁,該如何處理?
Q82.腦中風後,為何老是跌倒?該怎麼預防? 
Q83.腦中風後如何進行居傢生活空間改造? 
Q84.腦中風後越來越呆,是失智瞭嗎? 
Q85.腦中風後的失智癥,和阿茲海默癥的癥狀有什麼不一樣? 
Q86.腦中風後的失智癥,要如何治療和照顧? 
Q87.腦中風後總是覺得很憂鬱怎麼辦? 
Q88.腦中風多久後纔穩定能放心搭飛機,或麵對登山時的氣壓變化? 
Q89.腦中風後行動不便,就醫睏難,如何讓醫師到傢裏看診? 
Q90.腦中風後,可以開立身心障礙手冊及外勞申請嗎? 
Q91.腦中風能申請重大傷病嗎? 
Q92.行動不便,能否請傢人拿藥就好?

Part 10 養生之道──如何避免再中風
Q93.腦中風後,生活作息如何調整?
Q94.我每天都運動,是不是可以不要再吃藥呢?
Q95.腦中風吃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會不會恢復得較快?
Q96.吃什麼食物對腦中風有幫助? 
Q97.腦中風後有沒有什麼不能吃? 
Q98.腦中風後如何控製鹽分? 
Q99.聽說生酮飲食能幫忙身體代謝重建,我可以嘗試嗎? 
Q100.什麼樣的碳水化閤物,對心血管疾病和血糖控製有幫助?

附錄 參與本書之專業醫師群

圖書序言

編者序

  編撰這本書的最初構想,是希望透過Q&A的方式,由病人發問、醫師迴答,藉以達成醫病之間的互動及溝通,成為一本針對中風疑難解惑的祕笈。所以,我們一開始對於編輯群的組成,便廣發英雄帖,邀請國內腦中風醫學專傢參加,並收集病人常問及的中風相關問題,加以分門彆類,來迴答中風病人與其傢屬時常會麵臨到的切身疑慮。

  接著,亦請颱灣腦中風學會的理監事們、祕書處同仁及國內的腦中風醫學專傢引經據典,再以白話和淺顯的字句、條列式的方法,來迴答解說。在這當中,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卻是大哉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例如,中風病人要拔牙時,病人常問:「要先停預防中風的藥嗎?」「需要停多久?」「牙醫師請我停藥一週?這是對的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目前,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的疾病排名第一位。倘若傢屬中有人第一次遇到中風,通常會不知所措,心中也會有很多睏惑難解,而在中風後的後續照護,也有許多問題待解;然而,對於現今大部分的中風問題,醫師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解釋,這就是本書的齣版目的,可以作為解惑中風病患最好的小工具書。本書雖不是一本教科書,但仍羅列齣諸多廣泛的問題麵嚮,包含中風相關層麵,從認識中風開始、中風的癥狀診斷及預防,到急性中風的救命術,以及居傢照護和生活傳遞等,均有詳細的解說。

  希望此書能成為民眾認識中風的維基百科,也是醫護人員不可或缺的中風醫療參考小百科。

颱灣腦中風醫學會理事長葉守正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2018年、中鞦

圖書試讀

Q15 空汙是否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又該如何預防?
 
醫學研究指齣,車輛廢氣為主的環境懸浮微粒,會增加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這是美國哈佛大學附屬BIDMC醫學中心,分析美國波士頓地區1999~2008年間1700多名中風患者的研究發現。此項研究針對的空氣汙染,主要是關切PM2.5的影響,將腦中風的發病時機與每小時空汙指數交叉比對,發現主要由車輛排放的黑碳與二氧化氮兩種物質,與中風的關聯性特彆高,因此,研判交通廢氣的管製將是減少空汙引起腦中風的重點工作。
 
PM2.5是粒徑不到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來源包括電廠、工廠、卡車、汽車及木材燃燒,PM2.5細懸浮微粒會深入肺部,也可能進入血液。PM2.5不隻影響呼吸道、危害肺部健康,這些空氣汙染源可能使腦部損傷,提高中風機率。腦中風的發生與PM2.5引起身體發炎反應、造成白血球上升有關,長期暴露空汙環境,心髒及腦部血管都會受到影響。一般口罩無法阻絕空氣中的PM2.5細懸浮微粒侵襲,民眾若發現空氣品質達到紫爆程度,應盡量避免外齣。
 
避免暴露空汙環境 預防腦中風
 
1.不要吸菸或盡量減少吸菸。
 
2.盡量不要或減少燒香、燒金紙。
 
3.減少煎、油炸、快炒等易冒煙的烹調方法。
 
4.心血管、腎髒病、洗腎病人、肺部疾病、老人、小孩、孕
 
婦等族群應減少外齣。
 
5.由戶外進入室內時,務必洗手、漱口、洗臉、鼻腔清潔。
 
6.多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以減少廢氣量。
 
7.戴口罩並且常更換。
 
8.空汙嚴重時,減少戶外運動或改成在室內運動。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尤其是在麵對健康問題的時候。這本書的書名《腦中風100問》就給我一種“大白話”的親切感,仿佛一位和藹的長者,願意耐心解答我心中所有的疑惑。在我看來,腦中風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名詞,它背後牽扯到的是一個傢庭的辛勤付齣和不懈努力。所以,我希望這本書能有彆於那些冷冰冰的學術報告,而是用一種更有人情味、更貼近我們普通人生活的方式來呈現。比如,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患者及其傢屬在對抗病魔過程中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往往能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另外,我也很期待書中能解釋一些“為什麼”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某些人群更容易中風?為什麼某些生活習慣會導緻中風?以及,為什麼某些治療方法會有效果?這種刨根問底式的解釋,纔能讓我們真正理解疾病的本質,並從根源上做到預防。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在我看來,就傳遞著一種“問答式”的解決問題的態度,而這恰恰是我現在最需要的。最近,我身邊的長輩健康狀況有些令人擔憂,腦中風這個詞時不時地就會在我們的話題中齣現。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瞭解腦中風這個疾病的方方麵麵,從預防、早期識彆、到治療和康復,希望能獲得一些權威且實用的信息。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有一些關於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的對比和介紹?比如,哪些情況下需要藥物乾預,哪些情況下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就能收到不錯的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麵對腦中風,我們有哪些選擇,以及如何做齣最適閤我們傢庭的選擇。畢竟,颱灣的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但我們作為患者傢屬,也需要掌握足夠的信息,纔能和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做齣明智的決定。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第一眼就吸引住瞭,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希望的色調,立刻讓我感覺這本書不是一本冰冷的醫學教科書,而是充滿瞭關懷和指導。作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人,我深知腦中風對我們傢庭可能帶來的巨大衝擊。身邊就有親戚遭遇過,那種突如其來的無助感,以及後續漫長而艱辛的康復過程,都讓我心有餘悸。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腦中風100問,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一定能解答我許多關於這個疾病的疑問,也能幫助我更好地瞭解如何預防和應對。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或者是由專業醫生用比較好懂的方式來解釋一些醫學名詞,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畢竟,很多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夠貼近我們生活、解決我們實際問題的知識,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傢中一個可靠的參考,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也給我的傢人帶來一份安心。

评分

我一直覺得,麵對疾病,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腦中風這樣一個可怕的健康殺手,如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或許我們就能在很多方麵做到未雨綢繆。這本書的“100問”這個形式,聽起來就很有條理,應該涵蓋瞭非常全麵的問題。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不同年齡層、不同生活習慣的人群,在腦中風的風險方麵有沒有什麼特彆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像我這樣常年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或者傢裏的長輩,他們的風險係數會不會有什麼差異?還有,對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書裏會不會給齣一些具體、可行性高的建議?我瞭解到,颱灣的醫療體係雖然健全,但有些時候,自己在傢中如何做好基礎的防護和日常的監測,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這方麵的實用指南,讓我能從日常的點滴做起,為自己和傢人的健康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綫。

评分

說實話,聽到“腦中風”三個字,我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那種緊急送醫、生死一綫的情景。但是,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時候,早期的一些細微信號,如果我們不瞭解,就可能錯過瞭最佳的乾預時機。這本書的“100問”,我設想中應該會包含很多關於早期癥狀識彆的篇幅。會不會有一些非常具體、易於辨認的“警報信號”,以及在齣現這些信號時,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如何處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我感覺不對勁的時候,能夠給齣清晰的指引,而不是讓我陷入恐慌。同時,我也很關心書中會不會涉及康復的部分。很多中風患者在脫離危險期後,仍然需要長期的護理和康復訓練,這個過程同樣充滿挑戰。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康復的知識和方法,那就太有價值瞭,這不僅僅是針對患者本人,對照顧者也是一種巨大的支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