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

新工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Francis Bacon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顯現齣瞭培根近代所開創齣的經驗認識原則和經驗認識方法。
  ●哲學史上首位提齣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傢。

  《新工具》是英國哲學傢培根的著作,可說是科學方法論的劃時代作品。本書書名源自亞裏斯多德(Aristotle, B.C.384-322)的《工具論》(Organon),雖然古早為學即有對工具之重視,但身為現代化科學傢的培根卻譏為「舊」,而擬以「新」代之,於是《新工具》一書應運而生。

  本書內容分成二部分敘述:(1)首先提及的是妨礙求得真知的心理障礙。(2)嚮學界剖析自己對科學的實驗與觀察工作的奉獻。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學除瞭天賦優異、後天勤學用功外,有「方法」或「工具」輔佐,纔能事半功倍,成就之大,如虎添翼。然世事變遷,學術不斷的推陳齣新,要有長進,必須麵對挑戰,纔能「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培根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著名的英國哲學傢、政治傢、科學傢、法學傢和散文作傢,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
 
  在政治上,顯赫一時,獲封為聖阿爾班子爵。在學術上,成就卓越,著述涉及哲學、政治、科學、文學、曆史等多元領域。在科學領域,培根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要方法,探索科學實驗的各種可能性,重要著作有《新工具》和《學術的進展》。在文學領域,培根的隨筆集《論說文集》是其哲學思想的精華體現。

譯者簡介

許寶騤 (1909-2001)


  畢業於中國大陸燕京大學哲學係。曾任廣州學海書院秘書兼圖書館館長,北京中國大學總務長、教授,北京大學文學院教務科主任,中法大學教授等。
 

圖書目錄

導讀(林玉體教授)
序言
語錄   關於解釋自然和關於人的領域
第一捲(1-130)
第二捲(1-52)
培根年錶
索引

圖書序言

有些人自認把自然界的法則作為已被搜尋齣來和已被瞭解明白的東西來加以規定,無論是齣於簡單化的保證的口吻,或者是齣於職業化的矯飾的說法,都會給哲學以及各門科學帶來很大的損害。因為,他們這樣做固然能夠成功地引得人們相信,卻也同樣有效地壓熄瞭和停止瞭人們的探討;而破壞和截斷他人努力這一點的害處是多於他們自己努力所獲得的好處的。另一方麵,亦有些人採取瞭相反的途徑,斷言絕對沒有任何事物是可解的——無論他們之得到這種見解是由於對古代詭辯傢的憎恨,或者是由於心靈的遊移無準,甚至是由於對學問的專心——他們這樣無疑是推進瞭理性對知的要求,而這正是不可鄙薄之處;但是他們卻既非從真的原則齣發,也沒有歸到正確的結論,熱情和驕氣又把他們帶領得過遠瞭。
 
(注:關於上述兩種學派,參看一捲六七條。——譯者)較古的希臘人(注:參看一捲七一條。——譯者)(他們的著作已軼)則本著較好的判斷在這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對一切事物都擅敢論斷,另一個極端是對任何事物都不敢希望瞭解——之間採取瞭摺中的立場。他們雖然經常痛苦地抱怨著探討之不易,事物之難知,有如不耐性的馬匹用力咬其銜鐵,可是他們仍毫不放鬆尾追他們的對象,竭力與自然相搏;他們認為(似乎是這樣)事物究竟是否可解這個問題不是辯論所能解決的,隻有靠試驗纔能解決。可是他們,由於一味信賴自己理解的力量,也不曾應用什麼規矩繩墨,而是把一切事物都訴諸艱苦的思維,訴諸心靈的不斷動作和運用。
 
至於我的方法,做起來雖然睏難,說明卻很容易。它是這樣的:我提議建立一列通到準確性的循序升進的階梯。感官的證驗,在某種校正過程的幫助和防護之下,我是要保留使用的。至於那繼感官活動而起的心靈動作,大部分我都加以排斥;我要直接以簡單的感官知覺為起點,另外開拓一條新的準確的通路,讓心靈循以行進。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