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

新工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cis Bac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着作,显现出了培根近代所开创出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
  ●哲学史上首位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新工具》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着作,可说是科学方法论的划时代作品。本书书名源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B.C.384-322)的《工具论》(Organon),虽然古早为学即有对工具之重视,但身为现代化科学家的培根却讥为「旧」,而拟以「新」代之,于是《新工具》一书应运而生。

  本书内容分成二部分叙述:(1)首先提及的是妨碍求得真知的心理障碍。(2)向学界剖析自己对科学的实验与观察工作的奉献。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学除了天赋优异、后天勤学用功外,有「方法」或「工具」辅佐,才能事半功倍,成就之大,如虎添翼。然世事变迁,学术不断的推陈出新,要有长进,必须面对挑战,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培根


  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着名的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法学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在政治上,显赫一时,获封为圣阿尔班子爵。在学术上,成就卓越,着述涉及哲学、政治、科学、文学、历史等多元领域。在科学领域,培根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要方法,探索科学实验的各种可能性,重要着作有《新工具》和《学术的进展》。在文学领域,培根的随笔集《论说文集》是其哲学思想的精华体现。

译者简介

许宝骙 (1909-2001)


  毕业于中国大陆燕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广州学海书院秘书兼图书馆馆长,北京中国大学总务长、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教务科主任,中法大学教授等。
 

图书目录

导读(林玉体教授)
序言
语录   关于解释自然和关于人的领域
第一卷(1-130)
第二卷(1-52)
培根年表
索引

图书序言

有些人自认把自然界的法则作为已被搜寻出来和已被了解明白的东西来加以规定,无论是出于简单化的保证的口吻,或者是出于职业化的矫饰的说法,都会给哲学以及各门科学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他们这样做固然能够成功地引得人们相信,却也同样有效地压熄了和停止了人们的探讨;而破坏和截断他人努力这一点的害处是多于他们自己努力所获得的好处的。另一方面,亦有些人採取了相反的途径,断言绝对没有任何事物是可解的——无论他们之得到这种见解是由于对古代诡辩家的憎恨,或者是由于心灵的游移无准,甚至是由于对学问的专心——他们这样无疑是推进了理性对知的要求,而这正是不可鄙薄之处;但是他们却既非从真的原则出发,也没有归到正确的结论,热情和骄气又把他们带领得过远了。
 
(注:关于上述两种学派,参看一卷六七条。——译者)较古的希腊人(注:参看一卷七一条。——译者)(他们的着作已轶)则本着较好的判断在这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对一切事物都擅敢论断,另一个极端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敢希望了解——之间採取了折中的立场。他们虽然经常痛苦地抱怨着探讨之不易,事物之难知,有如不耐性的马匹用力咬其衔铁,可是他们仍毫不放松尾追他们的对象,竭力与自然相搏;他们认为(似乎是这样)事物究竟是否可解这个问题不是辩论所能解决的,只有靠试验才能解决。可是他们,由于一味信赖自己理解的力量,也不曾应用什么规矩绳墨,而是把一切事物都诉诸艰苦的思维,诉诸心灵的不断动作和运用。
 
至于我的方法,做起来虽然困难,说明却很容易。它是这样的:我提议建立一列通到准确性的循序升进的阶梯。感官的证验,在某种校正过程的帮助和防护之下,我是要保留使用的。至于那继感官活动而起的心灵动作,大部分我都加以排斥;我要直接以简单的感官知觉为起点,另外开拓一条新的准确的通路,让心灵循以行进。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