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小说;哲学教授们怎么看?
史上最有趣的哲学教材
看完此书,有如上了一学期丰富而有趣的西洋哲学人文概论课。
美国Goodreads 、Amazon 网站4.4星评
哈利波特不只是史上最受欢迎的小说,全年龄的人都为它着迷,还引发了许多书评家、学者,认真的撰写深度评论,其魅力何在?原来,它不只是单纯的魔法故事,它还融合了各面向的哲学、人生议题,并给出了相当富有内涵的方向,让这一系列故事也给读者正向的支撑,让年轻读者从中得到许多人生艰难抉择的解答……而现在,这些哲学内涵都由哲学教授一一破解、分析出来了。
本书收录18篇由浅入深的当代哲学学者文章,包含五大部分:命运与灵魂、最强力的魔法(与女性主义)、自由与政治、需求与转变、死亡、希望和意义。
本书涵盖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各个面向的精髓,伦理学、形上学、政治哲学、女性主义、知识论、心灵哲学……看完本书,有如上了全年的哲学人文概论课。
J.K.罗琳畅销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单纯的故事,但就和霍格华兹一样,小说中也有许多隐藏的密室、暗门、和令人费解的秘密。《哈利‧波特的终极哲学观》引用了哈利波特系列全部七册小说的内容,针对善与恶、爱、死亡、权力、牺牲、和希望等议题,提出了强而有力的深刻见解。是不是真的像邓不利多说的,我们的选择,远比我们的才能更可以呈现出我们的真实面貌?是否真有死后的世界,如果有,会是什么模样?来用储思盆检视你的思绪吧。喝一大口巴费醒脑剂,加入巴沙姆才华洋溢的哲学家团队,一起探索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里烧脑的深奥问题吧。
本书特色 #不简单的《哈利‧波特》哲学书 以青少年流行动漫与通俗小说来阐述哲学的风气渐渐盛行,这样的方式让哲学活了起来。Wiley出版了一系列以知名动漫、通俗文化为主题的哲学书,包括复仇者系列的英雄们、南方公园、暮光之城、辛普森家庭……等等。美国学者们对通俗文化的重视与入世,也可见其努力推动哲学、想方设法将人文变得活泼有趣的心意。2004年先出版的《哈利‧波特与哲学:如果霍格华兹由亚里斯多德当家》,带来相当好的回响,针对《哈利‧波特》书中的脚色、道德观,四个学院,做了第一层的分析,当时《哈利‧波特》才出了五册。因为获得相当好的回响,因而促生了第二本。一如副书名「麻瓜的霍格华兹」,这本更加入世,探讨麻瓜们的人生大问。而第二本内的篇章,则更深入地,探讨了书中的各个人文议题,让我们再一次感佩。
经由本书的详尽分析,才发现,从爱情、灵魂、死亡、预言、命运、女性主义、同志议题、爱国主义到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哈利波特》几乎无所不包,令人赞叹作者J. K. Rowling本人深广的西洋人文涵养,将重要的西方民主进程与人文议题都浓缩在这系列的七册哈利波特中,并用各种细节、对话与前后一贯的情节铺陈,精采地演绎出来。经由学者提点后,才恍然大悟那些隐藏在各卷中小小的巧思,原来富有深意。
小说文本一旦出手后,就拥有自己的生命,诠释权回归读者。因此我们也得以尽情地,各言己见,爬梳书中连作者都无意间暴露出来的各种意涵。有别于文学评论的着眼点,这些议题看来非常新鲜,饶富启发性。
而好小说的渲染力,就像本书12章提到的: 哈利和友人们身为书中角色所经历的事件,我们也以读者的身分体验到了,因为罗琳邀请我们主要透过哈利的视野来观看哈利的世界。尽管我们有时候会比哈利快一步,看到哈利有限视野之外的东西,但罗琳使用叙述的误导,强化了我们的错误认知,引领我们偏离关键的问题。我们的预先判断有许多并未受到挑战,而我们,就和哈利一样,也经历一段发现之旅,沿途调整诠释方式,最终获得知识。再回到一开头,如果像达力‧德思礼这样的人也能转变而开始欣赏哈利,那么就算对于最顽固、最冷漠的读者来说,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罗琳的作品厉害之处不只在于说故事的功力,更在于有改变读者的力量。如果我们让罗琳的魔法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我们的思考习性就会被启动、被挑战,而且被转变。跟随着哈利和其他角色,我们不只变成更好的读者,也变成了更好的人。
这七册小说背后富含的寓意、背景知识,借着这本书个作者的涵养,让人能够更清楚明晰地了解,其实真正的收获不只是让人能够更深度地看懂哈利波特而已,而是扎扎实实地上了一堂有趣的西洋人文哲学概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