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与自由

压迫与自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imone Weil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羡慕她有一颗为全世界跳动的心。」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作家。」
──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

西蒙.韦伊全球中文版首次上市!

  唯一能够让卡缪折服,并为她编辑作品的伟大作家。

  卡缪赞誉:「我们时代唯一伟大的灵魂……欧洲的重生如果没有韦伊的思想,将是不可想像的。」

  .与汉娜‧鄂兰齐名并列「黑暗时代的女思想家」
  .备受卡缪、西蒙‧波娃、苏珊‧桑塔格、阿冈本高度赞誉
  .韦伊遗稿,经卡缪编辑整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作品之一
  .重要哲学读本,首度于中文世界出现

  《压迫与自由》是卡缪所整理出版第六部韦伊的遗稿,出版于1955年。她早年即为出名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家,在法国高中教学与组织工会,并曾亲身前往德国(1932年),见证过德国工人运动与纳粹党运动,之后韦伊写下了许多报导、短文、论文,其中最有名的,是作为本书主体的一文〈反思自由与社会压迫的起因〉(1934年)。卡缪将这篇重要论述与其他相关主题的文章集结成本书。

  在这一系列文章中,韦伊对照欧洲与苏联共产主义当时的现况,反思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指导思想背后的问题。一方面,压迫者的解放事业转型为新型态压迫的未来,已被她所预见;另一方面,由于她对个人精神解放的条件所做的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教条提出更尖锐的批判。书中涵盖她经历神秘体验前后对政治的反思,在此期间,她也持续到工厂和农场当女工,并投入救援德国共产党员、参与西班牙内战,乃至到英国加入自由法兰西反抗军。这本书可说是韦伊走出教条马克思主义、全面展开结合实践、精神与反思的写作方式的标记。

  她有着独特的时代灵魂,也在乎着人类的灵魂……

媒体、作家推荐

  「韦伊是法兰西给当今世界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她在现代世界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这归因于她思想上完美无缺的延续性。……她的一生,是坚决而疯狂的一生。在我看来,在人类的共同弱点这个视角上,韦伊的重要意义必须得到重估。」──切斯拉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波兰诗人,诺贝尔奖得主)

  「韦伊和她的理念之间有种令人感到痛苦的同一性,作为精神之现代苦役最不妥协而令人不安的见证人,她当之无愧。」──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作为一个思考政治的人,一如在任何其他方面一样,西蒙‧韦伊都是无法归类的。她的同情所具有的悖论性,是促成其均衡的原因。一方面,她热情地拥护平民,特别是受压迫者──被人的邪恶与自私所压迫的人,以及被现代社会的无名力量所压迫的人。……另一方面,她在本质上就是个离群索居的人,以及个人主义者,深深恐惧着她所谓的集体──现代集权主义所创造的怪兽。她在乎的是人的灵魂。
  她对人类权力与人类责任的研究,揭露了某些陈腔滥调当中的谬误,这些陈腔滥调现在依然流行,而在战争期间则被当成道德兴奋剂。」──T. S.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你是救世军吗?」──托洛斯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 [Leon Trotsky])

  「她的才智、苦修主义、奉献精神与决然勇气,我都十分佩服,只是我不能把她看成我的同道人。」──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我从《神圣人》(Homo sacer)之后便一直没有放弃的对法律的批判,正是根植于韦伊。」──乔治‧阿冈本(Giorgio Agamben)

  「我们相信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可以让我们在事后体验到西蒙娜‧韦伊所谓的『绝对的安静』──电影中最伟大的音乐。」──泽贝纽‧普莱斯纳(Zbigniew Preisner,奇士劳斯基《红白蓝三部曲》、《十诫》编曲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西蒙‧韦伊(Simone Weil, 1909-1943)


  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和平主义者、神祕主义思想家。生于1909年,1928年入法国高等师范学院,她是西蒙娜波娃的同窗,师从阿兰,关注工人处境,被称为「红色贞女」(la vierge rouge)。

  毕业后任高中哲学教师,投身工人运动,并在纳粹崛起其间参与过营救德国左派成员,接待过流亡巴黎的托洛斯基,但终身未加入共产党。后来她又亲自参与工厂劳动,留下笔记《工人的处境》,被卡缪引为必读之作。西班牙内战时,她短暂参与过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纵队,同阵营的还有欧威尔、海明威、聂鲁达、卡缪、毕卡索等。

  1937至1938年间,她经历了重要的神祕体验,深入基督教神祕主义思想,并开始以大量的笔记整理、反思过去与当下的公共活动。二战爆发后,她先领着父母取道卡萨布兰卡前往纽约,然后又潜回英国伦敦,加入自由法兰西反抗军。

  1943年8月,在完成了戴高乐临时政府要求她撰写的「国是建言」后,因拒绝接受比法国占领区人民每日配给还更多的食物,导致过度虚弱,病逝于疗养院。战后,卡缪编辑了一系列她的遗稿,使韦伊得到广泛的关注,苏珊‧桑塔格、艾略特、米沃什都曾盛赞过韦伊着作中的精神力量。

编者简介

卡缪(Albert Camus, 1913-1960)


  生于北非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劳工家庭,父亲在他出生未久便因战争亡故。中学后开始半工半读,大学毕业之后担任记者,报导许多阿尔及利亚中下劳动阶层及穆斯林的疾苦,同时参与政治运动,组织剧团表达观点。二战爆发后因在阿尔及利亚服务的报纸被查封,前往巴黎的新闻媒体任职。文学作品众多,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着有小说《异乡人》、《鼠疫》等。1960年于法国因车祸过世。

审校者简介

梁家瑜


  英国艾赛克斯大学电影暨文学硕士,法国高等电影研究院助理导演二级专业文凭。自由译者、专栏作家、摄影师。译有《边境国》、《再见非洲》、《论特权》、《法国高中生哲学读本(二)》,着有《起初,是黑夜》。服务于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学会。

译者简介

杨依陵


  法国国际影音创作暨导演学院(École international de creation audiovisuelle et de réalisation)毕业,自由译者。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寻找革命的灵魂         梁家瑜
法文版序(一九五五年)
前景:我们是否正朝着无产阶级革命迈进?
对技术官僚、国家社会主义、苏联及其他问题的思索
论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反思自由与社会压迫的起因
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八年断简
对革命与进步等理念的批判性研究
对服从与自由的沉思
论马克思主义的矛盾
一九四三年伦敦断简
马克思主义学说存在吗?
附录:与托洛斯基的对话(对话后的摘记)

 

图书序言

前景:我们是否正朝着无产阶级革命迈进?
(收录在《无产阶级革命》,158期,1933年8月25日)


为了空洞的盼望而头脑发热的凡人
我对他们只有鄙视
——索福克勒斯

许久之前早已预见的时刻到了,资本主义正要看着自己的发展,被无法跨越的极限给打断。无论我们如何诠释[资本]积累的现象,显然资本主义根本上指的就是经济扩张,而资本主义式扩张,距离迎头撞上地表极限的时刻已然不远。然而社会主义却未曾显现一丝即将到来的迹象。我们正处于转型的时期;但转型成什么?没有人有一丁点概念。更惊人的是这种毫无自觉的安全感,让我们在这转型过程中彷彿处于某种确定的状态中,以至于几乎在任何地方,对于体制危机的评论,都成了老生常谈。当然,我们永远都可以相信,社会主义终将在明天之后到来,并让这种信仰变成某种责任或是德性;只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将明天之后理解为眼前这天的后天,我们就能确保自己永远不会失望;但这样的精神状态,和那些勇敢地相信——好比说——末日审判的人,几乎没有区别。如果我们想要像个男人一样地通过这个幽黯的时代,我们就得像索福克勒斯笔下的埃阿斯一样,必须要克制自己,不要为了空洞的盼望而脑袋发热。

在整个历史上,为了解放被压迫者,人类一直在斗争、受难、死去。他们的努力尽管并未沦为徒劳,但除了以某个压迫性政权取代另一个之外,从没获得别的成果。马克思曾经注意到这点,他相信能够以科学的方式证实:我们的时代已然不同,被压迫者的斗争,现在将获得某种真实的解放,而非某种新的压迫。正是这个宛如某种信经一般持续存在于我们当中的观念,必须加以重新检视,除非我们打算执拗的闭眼不看过去二十年来的事件。让我们免于那些人 的幻灭,他们在为自由、平等、博爱战斗过后,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发现:他们所获得的,如马克思所说,是步兵队、骑兵队、与砲兵队。他们原本还能从历史的惊吓中得到某种教训;更悲惨的是那些在1792或1793年殒殁的人,他们在大路旁或是边境上,相信自己为人类的自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终将在未来的战役中逝去,那就让我们尽力为自身的消逝做好准备,以澄明的目光,看清这个我们将要抛下的世界。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