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意识.佛法(二版)

梦.意识.佛法(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Zara Houshmand, Robert B. Livingston, B. Alan Wallac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心与脑的对话

  佛法vs.科学;心vs.脑,达赖喇嘛与六位脑科学家的精彩对话。
  世纪的东西方对谈,现代生命科学与古老佛学的相互激盪。


  达赖喇嘛精辟、敏锐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开放式追求,促进了西方科学与佛教对心理过程的经验观察之间的重要桥樑,提供了探讨人类大脑与意识更多元的可能。

  本书是达赖喇嘛与一群知名神经系统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一系列会谈的成果,他们的聚会为佛教与西方科学带来了成果丰硕的对话:

  心灵真的仅仅是大脑生理过程的附属现象吗?
  会不会有些意识的形式,是细致幽微到科学迄今仍无法掌握?
  意识是怎样开始的?
  我们是怎样认识我们所认识到的事情的?
  目前我们对脑作用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一直强调应该对意识运用观察方法的佛教,提供了有见地的洞察。而达赖喇嘛追求知识的开放心灵与他锐利、清晰的方法,也在在为西方的科学家带来启发与挑战。

  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那些我们密切注意的现象对我们而言变得真实,而我们忽视的那些则退减为想像的虚幻显相,最后等于什么都没有。」

  科学革命之后的最初三百年,西方没有「心的科学」,忽视了意识的本质、来源与因果关系;而长久以来,佛教禅修者忽略了脑对心的影响,几乎不重视「脑」,西方科学与东方佛学、心与脑都还有许多对话的空间。

  (原书名:意识的歧路)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萨拉.豪斯曼(Zara Houshmand)


  「心与生命机构」成员。

罗伯.李文斯顿(Robert B. Livingston)

  圣地哥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荣誉退休敎授,第二届「心与生命会议」科学界召集人,曾参与第一届「心与生命会议」。

亚伦.华勒斯(B. Alan Wallace)

  史丹福大学宗敎硏究所博士,曾出家当过喇嘛,研究藏传佛敎二十余年。

译者简介

郑振煌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

  长年修习佛法,现任中华维鬘学会理事长、中华佛教居士会副理事长、净觉僧伽大学大乗佛教研究所所长等职。译有《西藏生死书》、《心灵神医》、《达赖喇嘛在哈佛》等,并曾担任达赖喇嘛、一行禅师、葛印卡大师的即席口译。
 

图书目录

〈序〉世纪的东西方对谈,超世纪的心灵探索◎朱迺欣
〈译序〉当佛法遇上科学◎郑振煌
〈前言〉心与脑的对话◎萨拉.豪斯曼

1通往世界和平的脑科学

2迈向心灵的自然科学
科学的哲学基础
认知.再现.概念化
心与脑:一与同?
唯物论者对二元论的批评
心╱脑之喩的科技偏见

3佛教(徒)的回应
二元论与唯物论之间的中道

4粗意识与微细意识
意识始于何时?
论进化和适应
微细意识的相续性
宇宙论——意识的起源

5细说脑功能:以脑的某一部位受损为例
意识作用的特质
脑对身体知觉的再现

6与生俱有的觉知能力和记忆

7一探记忆的构造
记忆勾起知觉
孤立记忆:受损的证据
不同类型的记忆

8睡梦状态的脑控制
测量睡眠和梦之週期
神经元对睡眠、作梦及清醒状态的控制
梦的作用是什么?
意识清明的梦

9微细意识的显现

10科学证据的成分为何?

11精神疾病与精神药理学
非侵入性的显相:揭开脑秘密之窗
心理疾病的分类
精神药理学的进展
心理疾病的基因遗传

12人为干预的限度

13佛教如何解析心?

14结论:筑桥

15后记:佛教界的意见
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16附录:关于「心与生命机构」
致谢
 

图书序言

1通往世界和平的脑科学
 
会议第一天早上,由罗伯.李文斯顿致开幕词,对于刚刚才宣佈达頼喇嘛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表达了大家同感兴奋之忱。担任科学界召集人的李文斯顿医师发表了他个人对于此番对谈的愿景:深入了解脑的结构与机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人类意识,裨保障全人类的生存。值此诺贝尔奖宣佈之际,他的话传达了所有与会者强烈的责任感。这次由西方科学和佛教传统面对面共同进行的意识探究,也许将对世界和平有深刻的影响。
 
罗伯.李文斯顿:
 
现在开始第二届西方神经科学和佛教传统的对谈。两千五百多年来,这两种有关心(mind)与生命(life)大相迳庭的观点,几乎是分别存在的。双方各自发展,几乎毫无交集可言。所以,对我们全体而言,这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期待「心与生命的对谈」,可以改善和增进彼此对于神经学、意识、脑和心等等的共同了解与沟通,加强双方面的关系,并且增加我们对人性的认识,相信这将有助于世界和平。
 
这种对谈建立在两个大的基础之上。第一,本次会议所讨论的议题不单对个体生命来说很重要,如果有更多人了解这些议题,则更能保障全人类的生存。这些议题包括个人与群体在认知、判断、行为和沟通上的差异。其次,脑室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工具,它必须不断调适。我们必须先进一步了解每个大脑的差异性,及因而产主的不同世界观,才能充分发挥脑的潜力。
 
所谓「脑会调适」,是指它对本身和外在世界的影像和地图的投射与试验,会一直不断地自我启动和自我组织。脑依照它自己的时间表,以通盘整合的方式,迅速地改变内在的状态,区隔其活动。
 
人脑在演化过程当中,历经重大而缓慢的动态发展,是由选择性力量长久形塑而成。在整个历史上,人脑容量成长三倍是影响人脑演化的最巨大选择性力量;这过程大约开始于三百万年前,人类与本是同根生的黑猩猩分了家。在个人一期的生命中,脑在胚胎、胎儿和幼儿期的发展也是动态的,包括对特定环境和文化的调适,以及伴随疾病和老化而来的能力减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