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

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南亚地区是台湾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地区。从二战结束至今,部分东盟各国曾是台湾的「邦交国」,一些国家则与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也涉及台湾参与东盟各国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0+3」等地区组织和机制的问题。考察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本书实际上就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三个方面。

  本书侧重研究冷战结束后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所谓「东盟各国」,顾名思义,指的是加入东盟这一地区组织的国家。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是当今世界舞台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重要地位的政府间、地区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成立以来,其成员国有所变化。因此「东盟各国」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代的内容并非一致。1967年8月,东盟正式成立时,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五个国家为东盟各国,被称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1984年,文莱加入东盟,与五个创始会员国,统称为原东盟成员。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东盟组织的迸一步发展创造了空间,东盟组织朝着东南亚一体化的目标迈迸,在实现与印度支那国家和解的基础上,扩大其成员。1995 年,东盟吸纳了越南。1997 年,东盟顶住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吸收了寮国与缅甸。1999年柬埔寨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也加入了东盟,「大东盟」正式成立。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成为了东盟各国。为行文方便,考虑到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历史与现状,本文考察的东盟各国主要是指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五个初始会员国和冷战后加入的越南。文莱、寮国、柬埔寨、缅甸这四国在东盟组织中的作用并不突出,相关资料也较难获取,因此文中虽有涉及,但不重点分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研究主题与选题意义    11
二、研究综述        13
三、研究方法        17
四、研究创新和结构安排    18

第一章 理论分析框架与历史背景描述
第一节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演变脉络      23
一、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由来    23
二、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发展与现状        25
第二节 两岸在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的政策立场      27
一、台湾当局的政策立场    28
二、大陆的政策立场    29
第三节 冷战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31

第二章 李登辉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 李登辉时期的大陆政策  37
第二节 李登辉的「务实外交」  39
一、「务实外交」的内涵、特点与目标    39
二、「务实外交」提出的背景    41
三、「务实外交」下的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政治安全关系        44
第三节 第一次「南向政策」      46
一、第一次「南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46
二、第一次「南向政策」的举措与成效    48
第四节 第二次「南向政策」      51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与台湾地区的影响    52
二、第二次「南向政策」的启动        53
三、第二次「南向政策」的成效        54

第三章 陈水扁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 陈水扁时期的大陆政策  59
第二节 陈水扁的「烽火外交」  62
一、「烽火外交」的提出    62
二、「烽火外交」下的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政治关系        64
第三节「新南向政策」        66
一、「新南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66
二、「新南向政策」的主要内容        67
三、「新南向政策」的效果评估        69

第四章 马英九上台以来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 马英九时期的大陆政策  75
第二节 马英九的「活路外交」  79
第三节 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政经关系发展  82

第五章 东盟各国的两岸政策
第一节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89
一、大国平衡战略的背景    89
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    90
第二节 冷战后东盟各国的对华政策  94
一、东盟各国的中国观        94
二、东盟各国对华政策的内容    95
第三节 东盟各国的对台政策      97

第六章 实例分析:南海问题
第一节 南海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103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103
二、后冷战时期南海问题的现状        105
第二节 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      108
一、两蒋时期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    108
二、李登辉当局的南海政策        109
三、陈水扁时期的南海政策        111
四、马英九上台以来的南海政策        111
第三节 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      113
一、两岸南海主权宣示基本一致        113
二、两岸南海合作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115
三、两岸南海合作的路径选择    116

第七章 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
第一节 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      122
一、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及其成就        122
二、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演变    124
三、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及其原因        125
第二节 台湾谋求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策略      128
第三节 大陆的对策思考      130
第四节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33
一、从和平发展的确立到ECFA的颁布     134
二、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  136
三、ECFA生效后的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展望  141
结束语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序言        153
第一部分        155
第二部分        160
第三部分        161
附录二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附录三 海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序言        183
 

图书序言

前言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指的是台湾对外交往问题,意指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存在的形式与权利范围。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考察:台湾的「邦交国」问题,台湾与「非邦交国」的关系问题以及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问题。东南亚地区是台湾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地区。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是研究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典型案例。在1970年代以前,东南亚国家大多追随美国奉行「反共反华」的敌对政策,与台湾保持着「邦交」关系。1970年代,随着美国主动寻求与北京接近,东盟各国也纷纷与台湾「断交」,转向承认北京,但双方经贸关系却有了提升。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彻底瓦解,对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产生了影响。李登辉当局积极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政权本土化」,台湾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在两岸关系上,弱化一个中国原则,淡化统一诉求,回避政治谈判,公开提出「两国论」。在国际上,大搞「务实外交」,谋求重返国际组织,与一些国家发展实质关系,进而寻求国际社会的「双重承认」。台湾地区领导人实现了对东盟各国的访问,互设代表机构并提升机构层级,突破了「非官方」的限制。两次推动「南向政策」,借「南向」抑「西进」,阻遏台商赴大陆的投资热潮。同时,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以经促政,借此推进双边政治关系的提升。

  2000年陈水扁否认了「九二共识」,鼓吹「一边一国论」,在台湾推行「公投」、「宪改」等激进「台独」路线,限制两岸交流,推行「去中国化」,大搞「烽火外交」,以攻为守,四处点火。结果不仅未能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而且还使得两岸关系危机频发,美台关系、台日关系严重受挫,台湾被国际社会视为「麻烦制造者」。东南亚国家对陈水扁当局的危险行为都表达了不安和反对,没有太多的意愿发展与台湾的政治关系。双方经贸关系也深受影响,台湾经济陷入「边缘化」困境。

  2008年以后,马英九主张在「宪法一中」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以促进两岸和解为主线,推动两岸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以改善两岸关系为前提的「活路外交」,主张与大陆实现和解休兵,维持台湾「邦交国」的现状; 重建与「非邦交国」特别是美国、日本之间的互信; 扩大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国际活动的范围。在东南亚地区,马英九当局利用台湾的经济实力,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努力开展民间交往、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谋求与东盟各国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推动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后冷战时期,东南亚国家都与中国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希望两岸透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也重视发展与台湾的关系,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搞「平衡政策」,加强与台湾的经贸联系,利用台湾制衡中国大陆。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各国关系演变具有如下特点与启示:一是冷战结束后,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主要依然是在经贸、人员、科技等非政治性关系。二是双方关系发展皇现出先扬后抑再扬的特点。李登辉时期是台湾与东盟各国交往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双方实质关系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到了李登辉后期和陈水扁时期,由于台湾当局坚持分裂国家的路线,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威胁亚太地区和平。东南亚国家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不愿过多地与台湾当局发展关系。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而又积极的变化。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三是中国大陆实力的增强是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框架的坚强保障。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两岸实力对比越来越有利于大陆方面,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也已建立,在此背景下,东盟各国在发展对台关系时,必然会以中国大陆为第一考量,更加严格遵守一个中国政策,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实质关系空间也将被限缩。

  台湾当局积极寻求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大陆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协助台湾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台湾摆脱经济困境,为台湾同胞谋福祉,而且也能展示大陆的善意,加强两岸同胞对国家的「认同」。两岸在东南亚地区拥有共同的利益,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做出积极贡献。两岸应该本着对两岸人民有利、符合两岸人民共同福祉的宗旨,先从经济、文化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努力开创两岸在东南亚地区合作的新局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