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

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身份认同
  • 本土化
  • 中国
  • 文化认同
  • 社会学
  • 族群
  • 归属感
  • 后殖民
  • 现代性
  • 十字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一代人的身分认同,是哪一代人的身分认同?中国乎?本土兮?

  生于香港,民族认同跟本土意识总是如此纠结,无论是大中华胶还是本土派,无论是回归还是切割,当危城塌下,当十架被拆,我们心中又向哪方倾斜?

  作者于香港土生土长,以研究中国及香港教会史为志业,既心怀八九六四的痛,又亲受九二八催泪弹的洗礼,他寄语读者,无论我们是谁,向谁认同,抑或属哪个世代、盛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我们都是强权下的倖存者。

  身为倖存者,就要守护信念,拒绝遗忘,不被分化,不再消沉;身为基督的门徒,要守护的,更不仅是外在的十字架,而是这个记号所承载的精神与尊严。

  每个基督徒都在背负十字架,此时此地,身分认同也是一个沉重的十架。当危城塌下,当十架被拆,我们是否准备好担起这个身分认同的十字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邢福增


  土生土长香港人;本土派眼中的大中华胶,大中华胶眼中的类本土;以研究中国基督教及香港基督教史为志,也以此为乐。误打误撞从事神学教育二十二年,煳里煳涂当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近着有《王明道的最后自白》(基道,2013)、《世界不配有的人》(研道社,2015)及《被掳到巴比伦》(研道社,2016即将出版)。

 

图书目录

郭序
自序

I___中国乎?本土兮!
01 一路走来──我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02 香港基督教的独特图像
03 新形势与新定位︰中港教会关系再思
04 「六四」二十五年──香港基督徒如何为国家守望
05 中国乎?本土兮!──香港基督教的前世与今生

II___六十后的世代告白
06 世代──六十后的自白
07 乡土情怀
08 中国、本土、信仰︰「后安息人」的身分认同自述
09 「在祖国的怀抱里被祖国强暴……」

III___危城塌下来的痛
10 我的眼很痛,但我看见了……
11 他们是在闹玩的吗?对不起,这是认真的
12 撕裂中的教会,仍然相信……
13 漫漫民主路:港人民主诉求的历史考察
14 「不好意思」所回避的,「宗教无贡献论」所反映的……
15 挑战与选择︰雨伞下的香港教会
16 政改表决后,想起一段历史……
17 十年──我城的《盛世危言》
18 暗角.不相信 危城.塌下来
19 我选择,我在乎……
20 解密档案,解密人性
21 世界不配有的繖民
22 当上帝的话临到……

IV___当十字架拆下来的时候
23 再思强拆十字架
24 守护十架的下岭教堂
25 我进入了中联办
26 拆十风暴中的顾约瑟牧师
27 强拆十字架与当前中国的合法性危机

V___永存心底的重:八九六四
28 永存心底的六四
29 你……别狂傲,因为记忆,拒绝遗忘
30 六四?倖存者的独白
31 一碗鱿鱼粥.一点烛光
32 死了的儿子,归回的生命

代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代跋二   述志
文章原出处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这个书名,一出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身在台湾,我们这一代人,多多少少都背负着关于“中国”与“台湾”身分认同的议题。从教育体系、媒体宣传,到国际关系,这个议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被要求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阵痛和挣扎。书名中的“乎”字,就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不确定、犹豫和审视的态度;“兮”字则带有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对本土的深情呼唤。而“十字架”这个意象,更是将身分认同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承受和承担,一种可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探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我深入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身分认同,以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评分

这书名《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一出来,就注定会触动很多台湾人的神经。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活在台湾,身上肩负着太多身分认同的包袱。小的时候,课本里灌输的是“一个中国”;长大了,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清楚我们和中国大陆的差异。这种拉扯,不是简单的“爱不爱”就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甚至是我们 everyday life 的点点滴滴。书名里的“乎”和“兮”,就已经点出了那种暧昧不清,又有点古典味道的纠结。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历史回溯,还是当下观察?是着重于个体经验,还是宏观分析?“十字架”这个意象,更是沉重,暗示着身分认同过程中的痛苦、挣扎,甚至是牺牲。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这些被困在身分认同迷宫里的人,能找到一条出路,或者至少,不再感到孤单。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我希望这面镜子不会太刺眼,但又能照出真实。

评分

《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这个书名,直击人心,尤其对于在台湾成长、却又时刻感受到与中国大陆既有联系又有疏离感的我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很早就接触到“中国”这个概念,但随着年龄增长,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归属感、对台湾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烈。这种“既是,又不是”的纠结,常常让人感到迷茫。书名中的“中国乎?”带着一种审问和质疑,仿佛在问:“我们究竟算不算中国?”而“本土兮!”则是一种强烈的呼唤,强调我们与这片土地的根源。“十字架”的比喻,精准地捕捉到了身分认同过程中所要承受的痛苦和挣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种持续的、有时是煎熬的探索。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更深层次的见解,帮助我理解这种身分认同的复杂性,甚至找到一种超越简单二元对立的理解方式。

评分

当我看到《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许多关于台湾身分认同的讨论,以及我们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画面。尤其“中国乎?”这个问句,仿佛包含了太多的历史包袱与现实的困惑,让人不禁思考,我们与那个“中国”究竟是什么关系?而“本土兮!”这声呼唤,则又勾勒出我们与这片土地深厚的羁绊,一种根植于台湾这块土地的情感。书中“身分认同的十字架”的比喻,更是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这种身份选择所带来的沉重感与牺牲。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这种纠结不清的身分认同?会如何呈现我们这一代人在新旧价值的拉扯中所承受的压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慰藉心灵、又能启发思考的答案,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坚定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读到《中国乎?本土兮!:身分认同的十字架》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尤其是“本土兮!”这三个字,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听到长辈们用台语抱怨,那种带着地域情感的亲切呼唤。台湾本土意识的觉醒,不是一蹴可几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压抑和反思。从戒严时期的“反攻大陆”,到解严后的多元发展,再到如今国际局势的变幻,台湾的身分认同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不断被定义和重塑的过程中。我很好奇,作者如何处理“中国”与“本土”之间的张力?是选择二选一,还是试图找到一个融合的可能性?“十字架”的比喻,更是点明了这种身分认同的艰难。它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题,而是一个沉重的议题,可能需要我们付出代价,去面对内心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台湾人”,以及在这个身份之下,我们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