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 下册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 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金融
  • 金融
  • 经济
  • 报告
  • 2017
  • 下册
  • 中国经济
  • 货币政策
  • 跨境支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的主题为「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报告聚焦于人民币国际化新阶段的宏观金融管理问题,对人民币加入SDR后的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及其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国内宏观金融风险展开分析,包括汇率波动和汇率管理,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银行机构国际化风险和实体经济风险等重要议题。在历史经验研究、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等基础上,本报告认为:要特别重视提高宏观金融管理能力,应基于国家战略视角建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汇率管理作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切入点,全力防范和极具破坏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目标提供基本保障。
《全球金融治理变革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安全:2017年下半年观察与展望》 图书简介 本书是《全球金融治理变革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安全:2017年观察与展望》系列报告的下册,聚焦于2017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演变,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EMEs)在复杂多变国际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入剖析。本册报告立足于宏观审慎视角,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学术研究人员及关注全球经济动态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全球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再评估(2017年下半年) 本部分首先对2017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进行了细致梳理。不同于前几年普遍的低增长预期,下半年全球经济展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步扩张迹象,但这种复苏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报告详细分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拐点”效应: 重点探讨了美联储缩表及加息路径对全球流动性的收紧效应。分析了市场对“永久低利率时代”终结的预期如何重塑资产定价和风险偏好。报告认为,尽管政策正常化是必要的,但其速度和幅度对新兴市场构成了实质性的外部压力测试。 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溢出: 评估了朝鲜半岛局势、中东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和能源价格的冲击,以及这些冲击如何通过风险溢价渠道影响新兴市场投资环境。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 报告深入分析了以“美国优先”为代表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侵蚀,以及由此引发的供应链重构和区域化贸易协定的加速形成,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新兴市场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 第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韧性分析 下半年的金融市场波动,再次凸显了新兴市场国家在结构性脆弱性和外部冲击吸收能力上的差异。本部分采用多维度指标体系,对主要的新兴经济体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 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 报告详述了2017年下半年新兴市场经历的“缩减恐慌2.0”的局部表现。通过对经常账户、财政赤字和外债结构(特别是短期外债占比)的分析,识别出少数几个在高负债率和低外汇储备约束下,面临显著汇率贬值压力的“脆弱五国”。特别关注了对冲基金等短期投机性资金的流向变化对新兴市场本地市场的影响。 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再审视: 鉴于全球利率中枢的缓慢上移,报告重新评估了新兴市场的主权债务风险敞口。报告强调,仅仅关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不足够,更需关注债务的币种结构(本币债与外币债的比例)、利率敏感度和再融资期限。报告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特定国家在能源补贴和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后面临的债务可持续性风险进行了案例剖析。 金融部门的内生性风险积累: 关注了部分新兴市场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过度追逐收益率而积累的信贷泡沫,特别是对房地产和影子银行部门的风险暴露。报告强调了宏观审慎政策在遏制国内信贷过快扩张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第三部分:金融科技(FinTech)对新兴市场金融治理的颠覆与重塑 2017年是全球金融科技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尤其是在移动支付、数字信贷和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本部分着重探讨了FinTech在弥合新兴市场金融包容性鸿沟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监管带来的新挑战。 普惠金融的数字驱动力: 分析了印度(Aadhaar生态系统)、肯尼亚(M-Pesa的后续发展)等国家如何利用移动技术显著提高了底层人口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降低了交易成本。 监管沙盒与创新治理: 探讨了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在平衡创新鼓励与金融稳定风险之间的政策选择。报告比较了不同国家在应对加密资产监管空白、数据跨境流动以及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监管策略差异。 系统性风险的新维度: 报告警示,FinTech的快速渗透可能导致新的系统性风险,例如算法偏见导致的信贷歧视、技术平台对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垄断风险,以及网络安全事件的系统性传染效应。 第四部分:全球金融治理框架的调整与新兴市场话语权 本部分将视野转向国际层面,评估了G20、IMF、BIS等国际金融机构在应对2017年下半年出现的结构性失衡和潜在危机中的角色变化。 IMF改革与资源配置: 评估了IMF在提高新兴市场代表性方面的努力与现有份额分配机制的摩擦。同时,分析了IMF在处理特定国家债务重组和政策建议中的有效性。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工具的再讨论: 鉴于资本流动波动性加剧,报告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对“资本管制”的态度演变。重点讨论了在特定情况下,对资本流入/流出实施临时性、有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合理性与国际接受度。 全球税收合作与资本外逃: 探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动的全球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行动对新兴市场国家税收征管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遏制非法资金流动。 总结与展望 报告总结认为,2017年下半年是全球经济从危机后修复模式转向结构调整和政策正常化冲突的过渡期。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在“内功修炼”(深化结构性改革、强化宏观审慎框架)与“外部环境适应”(管理好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错位带来的冲击)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未来的金融安全,将越来越依赖于国家金融体系的数字化韧性、对非传统风险(如气候变化和网络安全)的治理能力,以及在多边框架下争取公平话语权的有效性。本书旨在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必要的分析基础和政策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成立于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和思维范式,以「融贯中西、传承学脉、谘政启民、实事求是」为宗旨,走国际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科研资政以及培养「能够在中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漫步」的国际金融人才等方面卓有成效。
 

图书目录

〈下册〉
第六章 美元加息週期内的重要发展契机: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 203
6.1 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 204
6.1.1 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规模 204
6.1.2 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的全球佈局 205
6.1.3 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209
6.2 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机遇 223
6.2.1 美元升值预期为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发展打开机会视窗 223
6.2.2 全球经济对中国贸易依赖程度逐渐提高 229
6.2.3 人民币国际信贷发展有助于缓解国际市场中的货币错配难题231
6.3 人民币国际信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234
6.3.1 贸易路径 234
6.3.2 金融市场路径 239
6.4 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 议244
6.4.1 充分利用贸易信贷和对外直接投资形成人民币境内外循环机制 244
6.4.2 引导资金「由虚向实」,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245
6.4.3 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245
6.4.4 大力推动人民币海外离岸市场的发展 247

第七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创新:多层次、多元化 249
7.1 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现状 249
7.1.1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功能 250
7.1.2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外汇市场提供功能支撑 253
7.1.3 人民币外汇市场演进及特征 254
7.1.4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257
7.2 人民币现汇市场的创新 258
7.2.1 人民币直接报价币种的拓展 259
7.2.2 外汇交易电子化平台趋势 261
7.2.3 发展人民币现汇市场的建议 264
7.3 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创新 266
7.3.1 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创新的重要意义 266
7.3.2 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市场的发展 267
7.3.3 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的发展270
7.3.4 人民币交叉货币掉期市场的发展 273
7.3.5 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 276
7.4 构建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联动机制 278
7.4.1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演进过程 279
7.4.2 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联系管道 280
7.4.3 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联动关系 281
7.4.4 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协调发展 282
7.5 政策建议 283

第八章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人民币交易功能 286
8.1 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人民币清算行体系 287
8.1.1 人民币支付体系现状 288
8.1.2 CIPS的运行规则及清算方式 291
专栏8—1 CIPS有助于降低跨境支付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294
8.1.3 CIPS系统需要进一步健全 296
专栏8—2 欧美跨境支付系统值得借鉴的经验 297
8.2 完善人民币金融交易法律制度建设 299
8.2.1 构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审慎监管制度 299
8.2.2 建立资本专案管制临时回弹机制 305
8.2.3 构建并完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法律制度 306
8.2.4 构建并完善人民币清算体系的法律制度 307
8.3 加强人民币跨境交易税收制度建设 311
8.3.1 人民币跨境交易方式 311
8.3.2 人民币跨境交易涉及的税收问题 311
8.3.3 完善人民币跨境交易税收制度的建议 316
8.4 征信与信用评级 316
8.4.1 发展中国征信与信用评级基础设施的意义 317
8.4.2 中国征信与信用评级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319
8.4.3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征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 324
8.4.4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发展思路 326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328
9.1 主要结论 328
9.2 主要建议 336

附录1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45
附录2中国故事——ODI的经济效益大于FDI 347
附录3直接投资带动双边贸易增长的实证研究 353
附录4中国证券交易结算系统 357
附录5推动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 362
附录6 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大事记 370
参考文献 388
后记 39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拿到這本《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 下冊》時,真的有點小興奮!這名字聽起來就很有份量,感覺像是能挖出不少關於人民幣未來發展的關鍵資訊。身為一個在台灣,平常對金融市場和兩岸經濟議題頗有關心的人,我一直都很想了解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尤其是在2017這個時間點。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大陸的經濟政策,感覺都充滿了變數和機會。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當時有哪些具體的政策推動,像是滬港通、深港通的發展,或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SDR籃子中的影響力如何變化?還有,對於台灣的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又會帶來哪些潛在的機遇和挑戰?比如說,我們在人民幣跨境支付、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上,能不能找到新的立足點?書中會不會提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像是哪個國家或地區在人民幣使用上取得了突破,或是哪些金融機構在這波浪潮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我個人比較期待能夠看到一些具體、接地氣的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論。畢竟,了解實際操作層面的細節,對於我們這些想在金融領域有所發展的人來說,才是最寶貴的。

评分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 下冊》這個書名,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當時的國際金融情勢,感覺這本書應該會觸及一些相當有深度和前瞻性的議題。2017年,全球經濟確實處於一個比較微妙的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持續擴張,其貨幣國際化進程也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我想這本書應該不會只是簡單地羅列數據,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對這些數據背後的邏輯和原因的深入分析。例如,當時全球對於人民幣作為一種儲備貨幣的接受程度如何?有哪些國家和地區在積極推動人民幣的使用?又或者,在這股人民幣國際化的浪潮中,我們台灣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又有哪些可以把握的機會?像是透過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或是參與人民幣的跨境融資等。我個人比較關心的是,報告中是否會對當時中國大陸在金融開放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例如匯率波動、資本管制等問題,進行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如何平衡中國大陸自身的經濟發展需求和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评分

這本《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 下冊》的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了好奇,雖然我對金融經濟學的術語不一定非常精通,但身為一個對國家經濟發展趨勢感興趣的讀者,人民幣的國際化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話題。2017年,那個時候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經歷一些重大的轉變,中國大陸作為一個崛起中的經濟體,其貨幣的國際影響力自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全面且深入的視角,來解讀當時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它會不會從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市場開放等不同面向,來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力和阻礙?例如,當時是否有提到為了促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國大陸在哪些方面做了政策上的調整?又或者,在資本賬戶開放方面,有哪些關鍵性的進展?對於我們這些在台灣、相對靠近中國大陸的地區,能夠了解這些資訊,對於我們如何看待未來的經濟格局,以及如何調整個人的投資理財策略,都非常有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比較平實的語言,讓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也能夠理解其中的奧妙,而不是一堆讓人望而卻步的學術名詞。

评分

看到《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 下冊》這個書名,我心裡馬上就燃起了探究的慾望。2017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觀察的年份,當時的世界經濟局勢,中國大陸的崛起,都讓我覺得,人民幣的未來發展,絕對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像是抽絲剝繭一樣,為我們揭示當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各種關鍵因素,像是中國大陸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影響力提升,或是他在建立區域性金融合作機制上的努力。同時,我也想了解,在當時的國際資本流動格局下,人民幣的地位是如何變化的。對於我們台灣的金融市場,是否有可能藉由這些國際化的趨勢,拓展更多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金融合作管道?例如,在人民幣清算、結算方面的合作,或是共同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採取的態度和策略的分析,這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這個複雜的議題。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帶我們思考,在追求貨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大陸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

评分

這本《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 下冊》,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學術氣息,同時也承載著不少關於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想像。2017年,那時候大家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討論正熱烈,很多專家和學者都在預測它未來的走向。我很有興趣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回顧過去一年,也就是2017年,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有哪些具體的里程碑事件?比如說,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上,有哪些重要的數據變化?或者是在金融衍生品、債券市場等方面,人民幣的參與度是如何提升的?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我們最關心的可能還是,在這樣一個大趨勢下,我們如何在既有的金融體系內,找到與人民幣互動的空間。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風險管理的建議,或是探討如何透過金融創新來適應這種變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觸及到一些地緣政治因素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畢竟,國際關係的變化,對於任何一種貨幣的國際地位,都可能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些獨到的見解,而不是流於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