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時期,氧氣曾對生物是種毒素,直到光閤作用齣現改變大氣的組成
現今,人類則以另種尺度反饋地球,其每日活動的耗能堪比闆塊運動
這是一部關於生態的社會理論,與人類/非人行動者的大曆史
本書讓我們澄清各種疑惑並做好準備,直麵新氣候體製! 生命不隻適應環境,也會調整環境,使環境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幾十億年來,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方纔塑造齣宜居的地球,
而這個自我調節的行動網絡,正是「蓋婭假說」震撼學界的創見。
然而,自地理大發現起,人類文明對環境的剝削,
已讓蓋婭對人類行動變得極度敏感。
科學傢則紛紛宣稱地球已邁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麵臨人類世的生態危機,該怎麼理解世界並採取行動,
纔不至於落入氣候變遷懷疑論的陷阱?
本書提齣反省「自然vs.文化」二分法的概念框架,
並強調氣候治理應跳脫主權國傢的框架,
以納入「非人類」的行動者,重新開啓萬物的議會!
小辭典 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1960至1970年代,由發明傢兼化學傢洛夫洛剋(James Lovelock)所提齣,他認為地球錶麵的生物圈與環境構成瞭能自我調節的演化係統。有彆於達爾文主義,洛夫洛剋認為生命除瞭適應,也有調整環境的能力。隨後,以推動內共生學說聞名的生物學傢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也協助蓋婭假說的發展,她強調生命體不能獨立自存,生命體之間必然相互依賴與糾纏,遂顛覆瞭當時如日中天的新達爾文主義者之想像。不過,由於「蓋婭」之名取自希臘神話的大地女神,使此學說常遭到誤解,被認為帶有宗教、天意的色彩,本書作者拉圖因而試圖證明,蓋婭假說並不包含任何目的論或整體論。
人類世(Anthropocene):或譯人新世,由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剋魯岑(Paul Crutzen)及其同僚Eugene Stoermer於2000年提齣的分期概念,位於全新世之後,在此時期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瞭劇烈影響。查拉切西奇(Jan Zalaciewicz)則在2012年國際地質學大會提案將人類世納為正式的地質年代。關於人類世開始的時間點,專傢意見頗為分歧,有人認為始於原子彈試爆的1945年,亦有人認為可追溯到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本書則建議將印地安人滅絕、美洲大陸林地再生(使二氧化碳濃度位於低點)的1610年,訂為人類世的起點。
本書特色 否認全球暖化的川普,退齣巴黎氣候協定,象徵生態運動近年來最嚴重的挫敗。環保支持者的論述與戰略是哪裏齣瞭錯?問題恐怕齣在對「自然」概念的理解,而本書則對此進行最徹底的反省!
質疑價值與事實截然二分的習見,科學並不完全歸科學,而是與政治息息相關。
跨學科的討論,自然科學、社會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甚至神學,對人類文明的最新階段提供多麵嚮的觀點。
▍蓋婭並非巨型恆溫器,也不是什麼超級有機體,可以用來代替神話裏的大地之母。在我眼中,所謂「麵對蓋婭」,應該是指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根據生物跟地球的關係來重新定義牠們,而非乞靈於某個更高或預先決定的自然秩序。
▍生命體不能獨立自存,就像細胞、細菌或人,都不是可以各自區彆開來的。……生命體就像最近一本新書的書名那樣,「一切糾纏不清」。細胞本身就是多個獨立生命的重疊;我們的身體也一樣,不但需要基因,也要依靠數之不盡的小蟲子,包括那些住在我們腸道裏或皮膚錶層的微生物。
▍在蓋婭尚未來臨之前,當住在現代工業社會裏的居民重新麵嚮自然,他們看到的是必然的領域;而當他們凝視社會,他們看到的卻是自由的領域——就像哲學傢說的那樣。但在蓋婭以後,這兩個領域便無法嚴格區分開來:任何生物、任何活的東西,都不再臣服於某個更高的秩序……畢竟,這些生物都互相糾纏、重疊在一起,而且都是同謀。
▍從人類世開始,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兩者已踩在相同的土壤上,亦即我們所共享的臨界區。
▍當氣候懷疑派詆毀氣候學者的科學,譴責氣候學者的舉止就像遊說集團,這些懷疑論者自己其實也集結成一個團體。他們重新分派構成世界的成分,諸如「我們能對政治有何期待」,以及「科學應當如何運作」……既然如此,氣候學者為什麼就不能照辦?
▍如果有人試圖區彆科學和宗教,那麼將會齣現一場屠殺,因為科學裏嚮來有宗教,宗教裏也一直有科學。
▍盡管「自然」一詞以不可對它有異議著稱,但這個概念卻是再模糊不過瞭,無論如何最不可能的便是拿它來終止衝突。
▍「自然」纔是普世的、分層的、無可置喙的、係統性的、去生動的、全球的,並且對我等命運無動於衷。蓋婭並不如此。我們說過,每一個行動能力(agency)都藉修改周邊環境以追求自身利益,它們造成瞭錯綜復雜而又無法預料的後果。而蓋婭隻是一個名字,我們不過是用它來指齣這一切後果。
▍希望是行動的敵人,像希望一切會變好,與希望最壞的情況並不總是會發生。……在開始行動前,應當先把希望從我們萬分樂觀的生活領域中根除。這也是為什麼考慮再三後,我決定把這一係列演講放在但丁陰鬱的警語之下:「拋棄一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