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

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宋楚瑜
  • 台湾政治
  • 政治人物
  • 回忆录
  • 民进党
  • 国民党
  • 两岸关系
  • 政治传记
  • 台湾历史
  • 李登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民国风雨飘摇时,蒋经国信任他。他擦亮新闻局的招牌,保住台湾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能见度,中华民国没有被消失。

  戒严时期,他开明、民主,让被查禁的杂志,换个名字出刊。国民党保守派骂他阳奉阴违,党外人士却丢给他言论管制、打压本土的罪名。

  促进国民党政权本土化、废除万年国代、让「政治犯」在台湾成为历史名词,推动总统直选,他相信李登辉,相信国民党,却被他们陷害。冻省还不够,为了不让宋楚瑜当选总统,在2000年国民党更构陷兴票案,诬指他「A钱」,开出第一枪的是李登辉的亲信秘书;最近苏志诚,参加活动面对记者,公开坦承自己造了口业,曾经为了选战竞争,多所污蔑宋楚瑜,欠宋一个道歉。

  然而,难道国民党内只有苏志诚一人,需要向宋楚瑜道歉吗?

  虽然司法还他清白,但国民党从未正式向他道歉。

  今宋楚瑜发表新书,平实道出身受的委屈与经过。同时借由自己亲身参与见证「宁静革命」的真实故事,让年轻世代的朋友们,了解现在所享受的自由民主,是如何而来?台湾究竟是如何由威权政治转型到今天的开放民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官文化工坊


  为专业的企画/编辑工作室,专责制作期刊、书籍、画册、折页等出版品。从企画、採访、摄影、撰稿、编辑,到美术设计,一贯作业。团队成员皆是资深媒体人,各具精深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经验。 (编着者)

宋楚瑜

  学历及荣誉    
  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64年)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政治学硕士(1967年)
  美国天主教大学图书馆学硕士(1971年)
  美国乔治城大学政治学博士(1974年)
  美国艾森豪奖金得主(1982年)
  美国天主教大学法律与政府学荣誉博士(1995年)
  澳洲国立南澳大学荣誉博士(1995年)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哈斯国际奖章(1996年)
  美国亚洲基金会庞克杰出访问学者(1999年)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1999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博士(2000年)
  韩国汉城淑明女子大学荣誉博士(2003年)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区十大杰出校友(2018年)

  现职
  亲民党主席

  经历
  行政院院长秘书(1974-1977年)
  总统秘书(1978-1989年)
  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兼政府发言人(1979-1984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81年-199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工作会主任(1984-1987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1987-198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88-199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89-1993年)
  台湾省省政府主席(1993年3月-1994年12月)
  台湾省长(1994年12月至1998年12月)
  第24届APEC年会中华台北领袖代表(2016年)
  第25届APEC年会中华台北领袖代表(2017年)
 

图书目录

<编者话>真心话,说分明
从内向、木讷,到总统秘书
台美断交,关键7小时
寻常衙门大跃进
惊险的八一七公报
威权末期的擦枪走火
两岸第一次接触
「临门一脚」,是为哪桩?
二月政争,暗潮汹涌
万年国会,鞠躬下台
省政建设冲冲冲
冻省?or灭宋?
迈向总统之路
兴票疑云说分明
连宋配不配?
惊异奇航扁宋会
APEC国际舞台,台湾有声音
台湾重生之路
 

图书序言



编者的话


  曾有人说,他是威权时代的文化打手;禁台语、管制书刊、压抑媒体、限缩本土节目……。

  他的回应,是吟唱一段布袋戏大师黄海岱亲授、十分道地的「素还真」出场口白。然后搬出史料,讲述「台语禁令在我7岁时就颁布了」!

  至于,这些罪状为何都归到他头上?谁叫他是那个年代,名声响亮、家喻户晓的新闻局长!外界很容易认定,他大权在握,可以为所欲为。

  又有人说,他彷彿有「官瘾」,很爱作官。最早选省长,之后三度参选总统,一度参选副总统,期间还选过一次台北市长。

  他反呛:「参选就是爱当官,这是什么逻辑?!民主时代,怎还有这种论调?!如果只想做官,会因坚持反对废省,以辞省长以明志吗?」

  支持他的人说:「为何不选?论能干肯干、认真打拚、行政阅历、国际视野和人脉,他都是最佳人选!」「历任省主席,哪一个比宋楚瑜做得更好,更令省民怀念?」

  再者,后期为扶持亲民党,也有不得不选的苦衷。

  他则透露,事实上,历任几位总统,数度以行政院长等高位相邀,都为他所婉拒回绝。
 
  他以为,当官是为了做事,倘若理念、政策不合,空佔名位,无法发挥,就毫无意义!

  还有人说,他是政治变色龙。身为外省籍,却拥护李登辉接班,让外省挂的非主流派恨得牙痒痒;民进党陈水扁主政时期,竟出现扁宋会,令蓝军跳脚;民进党的蔡英文上台,他出任总统府资政,并首肯担任APEC特使。

  他以信念回应:「国家利益,永远在政党和个人利益之上!」

  宋楚瑜谈到,柏杨曾谓,古圣先贤教训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然而揆诸现实,多少人高喊中止蓝绿恶斗,放下省籍对立,却是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

  柏杨口中的「酱缸文化」,例如讲究长幼尊卑,服噟行政体制……,宋楚瑜倒是信守不渝。但近年来知识分子,包括政媒两栖者,都把这种理念多嗤之以鼻。

  宋楚瑜以为,李登辉接班,经过民主程序,是台湾迈向民主的一环,岂可倒退?与陈水扁携手,是为了扭转严峻的台海危机,避免两岸擦枪走火,为何不做?而在限缩严重的情势下,为台湾出击,争取国际能见度,又有何不可?

  他强调,这才是真正的「台湾优先」,坚持「民主价值」!

  他自况可能中了酱缸文化遗毒,也可能有着天真的浪漫,对许多事情的应对进退,因而「与众不同」。政坛生涯45载,或也因此而起伏跌宕,毁誉参半。

  但无论如何,身为政坛老将,亲身见证这块土地从威权到民主、闭锁到开放的剧烈挣扎、蜕变,参与其中许多关键性转折,有所贡献,他自有独到见解,看待台湾的今昔。

  因此,在美中对抗严重,国际局势混乱,台湾内外交迫之际,他有话要说。

  外人很难想像,一个年逾七旬、遍历政治风雨的宋楚瑜,会因痛惜、忧虑台湾处境,数度热泪盈眶。

  一生矢志为国为民筹谋,无论在朝在野,他都放不下心。

  这本书,回顾过往指标事件,还原历程,期能有所釐清。对台湾现状及未来,他亦把脉抓药。

  老臣谋国,只盼对斯土斯民,有所助益。
 

图书试读

谁曾在大半夜,在七海官邸的总统卧室,叫醒沉睡的经国先生?
 
此事前所未有!可是开车前往大直的宋楚瑜,到达官邸后所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胆大包天」的大事。
 
万一,安克志大使面见总统时,所谈之事没有很「大条」,宋楚瑜很难不受责难。即使因而丢差,也在情理之中。
 
许多年后,有记者问宋,当夜驾车飞奔官邸时,心中有何想法?
 
 「开车之时,没想太多。」回忆几十年前的往事,宋楚瑜轻松回答:「该通知的人都通知了。当时我只想赶快抵达总统寓所,把事情办完。」
 
院长、部长,统统起床待命
 
来到戒备森严的七海官邸,宋楚瑜叫醒值班医官帮忙开门,然后独自进入总统卧室,唤醒已入睡的经国先生。
 
可能是半夜首次被摇醒的经国先生,问道:「什么事?」
 
宋楚瑜恭敬回答:「安克志大使紧急求见。」
 
经国先生再问一次:「是什么事?」
 
宋楚瑜回应:「详情还不太清楚,可能事关中美关系的变化。」
 
经国先生沉吟了半晌,开始起身:「请他来吧!」
 
宋赶紧补充:「此事已向钱次长报告,是不是请钱次长一起来?」经国先生表示同意。
 
10分钟后,经国先生来到客厅,交代宋通知行政院长孙运璇、外交部部长沈昌焕、国防部长高魁元等相关首长,要他们待命。
 
其中,沈昌焕部长接了电话后,立刻命秘书胡为真去外交部,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中美关系转变时因应计画》。
 
将近2点,钱复赶到官邸,就台、美外交关系的各种可能变化,向经国先生简报。已经联络完众首长的宋楚瑜,则是到七海官邸外,等候安克志大使到来。
 
半夜两点的晋见
 
深夜2点15分,安克志带了美国大使馆政治参事班立德(Mark Pratt),来到七海官邸。依外交常规,陪同大使晋见的,应是浦为廉(William Brown)公使。由于浦当时在菲律宾陪太太动手术,因此由政治参事代班。
 
经国先生指定钱复做记录,宋楚瑜当翻译,一起在官邸客厅陪同接见。
 
安克志大使直言,美国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北时间上午10时,共同宣布建交。他并当场宣读美国卡特政府的建交声明,以及与中共签订的三份公报。然后说:「我现在是提前告诉您,希望您能等到早上10点,再对外宣布。」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魄力的政治家形象。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篇幅去刻画宋楚瑜如何凭借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在错综复杂的政局中游刃有余。书中所描绘的那些高强度的政治谈判、精妙的策略布局,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关键的政治时刻,亲眼见证他如何运筹帷幄,化解危机。我尤其好奇,他在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时,是如何保持冷静和决断的?书中是否能展现出他作为一位领导者的领导魅力,以及他如何凝聚不同派别的力量,共同推动特定的政治议程?

评分

这本《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我真的很好奇。从书名来看,它似乎在描绘一个充满起伏的政治生涯,宋楚瑜这个名字在台湾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政治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想,这本书或许能够深入剖析他为何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屡屡扮演关键角色,甚至成为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它会不会详细讲述他在国民党内部的崛起,以及后来创建亲民党的过程?我猜想,书里应该会呈现出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幕后故事,那些在镁光灯下看不到的权谋、博弈,以及为了实现政治抱负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评分

我一直对政治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兴趣,尤其像宋楚瑜这样一位经验丰富、又饱受争议的政治家。《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个书名,预示着一种回顾与反思的基调。我期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深入探讨他在不同政治周期中的决策逻辑、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应对。例如,在国民党面临低谷时,他如何力挽狂澜?在两岸关系敏感的时期,他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他内心深处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但又不失温度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宋楚瑜的政治灵魂,理解他每一个关键抉择背后的考量,以及这些抉择对台湾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政治思想梳理。宋楚瑜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他的两岸政策主张,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演变过程。书中会不会触及他与其他大陆政治人物的交流,以及这些交流对增进两岸理解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他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如何试图在不同政治立场之间寻找平衡点,为两岸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我把它看作是一部关于政治智慧的教材。宋楚瑜在政坛摸爬滚打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他如何运用这种经验,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局面。书里会不会有他对政治哲学的思考,或者他对未来政治发展的预测?我尤其好奇,他如何看待政治中的妥协与坚持,以及他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我希望它能让我学习到一些关于政治运作的真谛,了解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政治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政治生命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政治人物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我想它会重点解读宋楚瑜在重大历史节点上的关键抉择。比如,他在国民党面临分裂时,是如何应对的?在台湾政治版图发生变化时,他又是如何调整策略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他参选领导人的分析,以及他竞选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一位政治家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的塑造者,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评分

我买下《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主要是被“浪尖”这个词所吸引。它暗示着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政治博弈,而宋楚瑜的人生轨迹,似乎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从他担任要职,到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每一次的出现都像是巨浪中的掌舵者,充满了戏剧性。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他究竟是如何做出判断的?书中会不会有他与对手的精彩交锋,或者与盟友的默契配合?我期待它能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带领我穿越台湾几十年的政治风云,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脉搏,去理解一位政治人物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既随波逐流,又试图改变潮水的方向。

评分

《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从书名来看,似乎是在回顾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的高潮和低谷。我一直对他在台湾政坛的“造王者”角色感到好奇。他是否总是扮演着那个能够左右大局的关键人物?书中会不会详细描述他如何与其他政党领导人打交道,以及他在政治博弈中采取的策略?我猜想,书里应该会包含许多关于他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之间复杂关系的叙述。我希望它能够揭示,在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时刻,背后是如何暗流涌动的,以及他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

评分

一直以来,宋楚瑜的政治形象都显得扑朔迷离,既有亲和力,又有强势的一面。《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拨开迷雾,展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宋楚瑜。它会不会深入挖掘他早年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日后的政治性格?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他在媒体面前表现的分析,以及他对公共舆论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个人魅力,他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支持,也可能引发争议。这本书,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对这位传奇人物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我购买《浪尖上的回首:宋楚瑜的政治路》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历史进程很感兴趣。宋楚瑜曾多次参与其中,他的出现总是能够给选情带来新的变数。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分析他历次选举的策略,以及他如何争取选票。同时,我也想了解他在选举过程中,与对手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选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我期待它能让我更全面地理解台湾地区政治生态的演变,以及宋楚瑜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或许能解答我心中关于他政治遗产的一些疑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