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一卷 下册(修订版)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一卷 下册(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际经济法学
  • 中国特色话语
  • 陈安
  • 国际法
  • 经济法
  • 法学
  • 修订版
  • 学术著作
  • 中国法
  • 国际贸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是中国有名经济法学家陈安教授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近四十年来,潜心研究经济法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主要成果的第四次汇总、精选、融合、提炼,全书共约二百一十万字,分列四卷七编,即经济法基本理论(一),经济法基本理论(二),投资法,贸易法,经济法热点问题短评,有关陈安学术论着和观点的书评,涉及陈安的其他学术文档等。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各编专论均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当代社会弱势群体即第三世界的视角,探讨和论证当代经济法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热点难点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作者致力于实行「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相结合,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有关经济法学新鲜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中国和弱势群体即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认真加以咀嚼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依法仗义执言」,为维护其应有平等权益而锻造和提供推荐的法学理论武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安


  厦门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1993-2011)、荣誉会长(2012年迄今)。主要着作有《国际经济法学刍言》《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和“The Voice from China: An CHEN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主编和参撰的合着四十余种,独撰中、英双语专题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0001
内容提要 0003
鸣谢 0005
第一卷
吴志攀教授序言 0001
曹建明教授来信 0008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自序 0011
《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自序——以勤补拙.羡鱼结网.薄技立身.赤子情怀.知识报国 0019
《国际经济法学刍言》自序 0030
大师评论 0032
Ⅰ致力知己知彼 出色研究成果——《美国对海外投资的法律保护及典型案例分析》序言 韩德培 0032
Ⅱ一剑淬砺三十年: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的奠基之作──推荐《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朱学山 0034
Ⅲ弘扬中华学术 投身国际争鸣——推荐《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郭寿康 0037
Ⅳ对第三世界思想体系的重大创新来自中国——评陈安教授《南南联合自强五十年的国际经济立法反思:从万隆、多哈、坎昆到香港》一文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布拉尼斯拉夫.戈索维奇 0038
学者导言 0043
Ⅰ追求全球正义 抵制国际霸权 〔韩〕李庸中 0043
Ⅱ独树中华一帜 跻身国际前驱——访《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作者陈安教授 张永彬 0051
Ⅲ老艄公的铿锵号子 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的吶喊:陈安论国际经济法》读后的点滴感悟 曾令良 0061
Ⅳ知识报国 耄耋不辍 李庆灵 杨帆 0065

第一编 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一)
第一章 论国际经济法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和独立性 0003
一、狭义说: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 0004
二、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跨国)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国内法的边缘性综合体 0006
三、对以上两大学派观点的分析 0007
四、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联系和区别 0023
五、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联系和区别 0025
六、国际经济法与内国经济法的联系和区别 0029
七、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务惯例的联系和区别 0033
第二章 评对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发展现状的几种误解 0045
一、「不科学」论或「不规范」论 0047
二、「大胃」论或「长臂」论 0051
三、「浮躁」论或「炒热」论 0052
四、「翻版」论或「舶来」论 0054
第三章 论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南北矛盾 0063
一、早期的国际经济交往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初步形成 0065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发展 0070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众多弱小民族的独立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变化 0087
第四章 论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0101
一、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0105
二、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0106
三、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0115
第五章 论学习国际经济法是贯彻对外开放国策必备的「基本功」 0139
一、中国实行经济上对外开放国策的主要根据 0140
二、深入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对贯彻上述基本国策的重大作用 0141
第六章 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 0147
一、中国现行的对外开放国策是中国历史上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0148
二、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内涵 0149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内涵 0161
四、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 0165
第七章 中国长期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是历史的必然:驳斥列强的「中国威胁」论 0181
一、第一条历史轨迹:儒家理念薰陶下平等的和平外交 0182
二、第二条历史轨迹:西方列强入侵下屈辱的和平外交 0185
三、第三条历史轨迹:西方列强威胁下独立的和平外交 0186
四、「中国威胁」谰言是登峰造极的「贼喊捉贼」 0187
第八章 评「黄祸」论的本源、本质及其最新霸权「变种」:「中国威胁」论 0191
一、引言:「中国威胁」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是虚构还是真实? 0193
二、「黄祸」论的本源和本质 0196
三、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 0214
四、结束语:尊重历史,达成共识 0243
第九章 美国长期推行侵华反华政策绝非历史的偶然:「美利坚帝国」穷兵黩武四百年 0261
一、有时历史似乎会倒退 0263
二、劣迹斑斑,罪行累累:美国建国前后四百年来的殖民扩张实践 0266
三、美国的「天定命运」社会思潮 0295
四、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理念 0298
五、美国「跨世纪谰言」的总根源: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经济体制 0299
六、中国的底线:绝不拿主权权益做交易,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0308
第十章 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论 0321
一、引言: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法与南北矛盾 0322
二、历史上中国的自我定位 0324
三、今后中国的自我定位:建立NIEO的积极推手和中流砥柱之一 0329
四、简评针对当代国际经济秩序和中国定位的几种论说 0338
五、几点结论 0355
第十一章 再论旗帜鲜明地确立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对外二十八字方针」 0367
一、今后中国在建立NIEO中的自我定位理应包含四个方面 0369
二、科学地确立中国的战略定位,必须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对外二十八字方针」 0371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实践邓小平的「对外二十八字方针」 0381
四、几点结论 0394
第十二章 三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匹兹堡发轫之路」走向何方——G20南北合作新平台的待解之谜以及「守法」与「变法」等理念碰撞 0405
一、两大事件,互相唿应,中国身影,举世瞩目 0406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实践邓小平的「对外二十八字方针」 0408
三、「匹兹堡发轫之路」走向何方的待解之谜 0414
四、防止国际强权在「匹兹堡发轫之路」上开倒车必须釐清的若干基本概念、信念和理念 0421
五、「匹兹堡发轫之路」途程中的「北北串联」与「南南联合」 0434
六、几点基本结论 0437
第十三章 四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WTO体制下的立法、执法、守法与变法 0447
一、中国「世龄」满九晋十 0448
二、WTO及其相关国际经济关系必须力行法治 0449
三、六十多年来国际经济法立法进程中的「6C律」 0450
四、WTO及其「游戏规则」的立法、守法和变法 0453
五、WTO的执法机构DSB是国际经济领域的「包青天」吗? 0456
六、在「守法」「适法」中趋利避害,在「南南联合」中「变法图强」 0466
七、弱势群体「变法图强」之途曲折多艰,但势必与时俱进,前景光明 0471
八、简短的结论 0484
附录 简评洛文费尔德教授关于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的若干观点 0485
第十四章 五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的历史来由与实践轨迹 0499
一、当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之鲜明提出 0500
二、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之历史来由 0501
三、理念、体制、话语权与实力之辩证互动 0503
四、两种全球治理理念碰撞演进的前瞻 0514
第十五章 六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中国在「金砖国家」崛起十年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守法」与「变法」理念的碰撞 0523
一、引言:笔者学习和研究NIEO的心路历程和求知进程 0525
二、金砖合作体制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动? 0535
三、金砖合作体制是守法行事,还是违法行事? 0541
四、金砖合作体制是追求民主治理,还是追求垄断治理? 0547
五、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导世的理念体系? 0552
第十六章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弱小民族国家主权学说的重大贡献 0577
一、近代民族殖民地问题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 0579
二、第二国际后期,列宁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0625
三、第二国际破产以后十月革命胜利以前,列宁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进一步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0703
四、十月革命以后第三国际初期,列宁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清除修正主义流毒的斗争 0775
第十七章 论经济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经济法首要的基本规范 0925
一、南北矛盾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演进 0927
二、经济主权原则的提出 0930
三、经济主权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 0933
第十八章 论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应当坚持经济主权原则 0951
一、新加坡WTO部长会议分歧的根因:南北国家经济主权之争 0952
二、南方国家强调经济主权的来由 0953
三、经济主权原则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共识 0955
四、经济主权原则的主要内容 0956
五、各国对经济主权的自愿限制 0957
六、中国维护经济主权的基本立场 0959
第十九章 论中国「入世」后海崃两岸经贸问题「政治化」之防治 0961
一、适用于两岸经贸关系的WTO基本规则 0962
二、两岸经贸问题被台湾地区当局「政治化」的现实和可能 0964
三、防止两岸经贸争端被台湾地区当局「政治化」的几种设想 0969
四、几点结论 0999
第二十章 世纪之交在经济主权上的新争议与「攻防战」:综合评析十年来美国单边主义与WTO多边主义交锋的三大回合 1007
一、新争议的缘起: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 1011
二、新争议在美国的折射:「1994年主权大辩论」 1012
三、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美国的「301条款」 1024
四、美国「主权大辩论」的后续影响之一:「301条款」争端案 1030
五、美国「主权大辩论」的后续影响之二:「201条款」争端案 1068
六、美国「主权大辩论」「301条款」争端案以及「201条款」争端案之宏观小结:庆父不去,鲁难未已! 1078
第二十一章 世纪之交在经济主权原则上的新争议与「攻防战」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启迪 1095
一、增强忧患意识,珍惜经济主权 1097
二、力争对全球经贸大政决策权实行公平的国际再分配 1097
三、善用经济主权保护民族权益,抵御霸权欺凌和其他风险 1099
四、警惕理论陷阱,摒除经济主权「淡化」论、「过时」论、「废弃」论 1101
第二十二章 论社会帝国主义主权观的一大思想渊源:民族虚无主义的今昔 1105
一、三种谬论,一大基石 1107
二、追本溯源,看「俄国佬精神」与民族虚无主义的早期结合 1114
三、斥祖国「无所谓」论,「我们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护国主义者」 1119
四、「刮一刮」红色表皮,「你就会发现他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 1126
五、借鑑历史,明辨真伪 1134
第二十三章 中国南海疆土:卧榻之旁,岂容强霸鼾睡?——剖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之悖谬与流毒 1143
一、菲律宾南海案仲裁庭组建染有先天严重「胎毒」:国际三股邪恶势力「杂交」而生的畸形产儿 1146
二、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枉法裁断 满纸荒唐 1158
三、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对中国的严重不利影响 1173
四、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裁决的悖谬与流毒 1176
五、本案仲裁裁决作出后中国南海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利不利并存 虎狼环伺未已 1189
六、结论:忧患意识 居危思危 肃清流毒 任重道远 玉帛干戈 两手并重 增强国力 自求多福 1194
第二十四章 金鸡报春,聆听龙吟,辨析鹰嚣——学习习近平近期讲话的点滴感悟 1211
一、中国智慧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涤盪雾霾 1213
二、美国总统换届引发全球关注,「鹰派」言论甚嚣尘上 1220
三、力争建立友好大国关系,时刻不忘强军兴军备战 1237
四、简短的结论:报晓金鸡甫去,骏犬接踵奔来,新年全球何往,谜底尚待揭开! 1241
第二十五章 论国际经济法中的公平互利原则是平等互利原则的重大发展 1263
一、公平互利原则的提出 1264
二、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宗旨:「公平」与「互利」的联系和区别 1266
三、公平互利原则的初步实践之一例:非互惠的普遍优惠待遇 1273
第二十六章 「南北矛盾」的词源、发展与中国的两手应对 1281
一、「南北矛盾」的提出及其产生背景 1282
二、冷战结束前的「南北矛盾」 1288
三、冷战结束后的「南北矛盾」 1295
四、「南北矛盾」的未来与中国的两手应对 1310
第二十七章 论南北合作是解决南北矛盾的最佳选择 1325
一、全球合作原则的中心环节:南北合作 1327
二、南北合作原则初步实践之一例:《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 1330
三、《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的生命力与侷限性 1334
第二十八章 论全球合作的新兴模式和强大趋势:南南合作与「77国集团」 1337
一、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联系和区别 1339
二、南南合作的战略意义 1341
三、南南合作的初步实践:「77国集团」的初露头角、一度削弱与重整旗鼓 1345
四、南南合作实践的强化与「多哈发展回合」的曲折进程 1353
第二十九章 论南南联合自强五十年的国际经济立法反思——从万隆、多哈、坎昆到香港 1363
一、多哈回合全球谈判的法律实质 1365
二、从万隆到多哈:五十多年来南南联合自强始终在曲折中行进 1368
三、多哈——坎昆进程中南南联合自强的新面貌和新曲折 1373
四、香港会议前南北矛盾的僵局及其「乍暖还寒」 1375
五、香港会议的积极成果:「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381
六、香港会议后南北谈判的断而复续与僵局的再现 1388
七、从五十多年来南南联合自强的历史轨迹展望DDA和WTO今后的走向 1390
第三十章 南南联合自强:年届「知命」,路在何方?——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的中国之声 1409
一、引言:南南联合步入「知天命」之年 1411
二、从万隆到福塔莱萨:南南联合的曲折发展 1414
三、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中的南南联合 1422
四、中国对南南联合事业的自我定位 1445
五、余论:「知命之年」,再度出发 1457
附录 加利先生约稿邀请函(原函及中译) 1459
第三十一章 论「有约必守」原则在国际经济法中的正确运用 1475
一、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 1477
二、对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 148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国法学发展史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在我看来,是这一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学研究,只有建立在自身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并与本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展出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体系。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梳理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理论探索历程,如何总结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如何预判中国未来在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中的发展方向。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有对中国学者如何从国际经济法的“引进者”转变为“创新者”的论述,以及中国学者在哪些具体领域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观点。这本书的修订版,意味着它凝聚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思考。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国际经济法学是如何在吸收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的。这不仅对理解中国法学研究的现状有重要意义,更能为我们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

我对国际经济法的研究一直情有独钟,而陈安教授的著作,在我眼中,就是该领域的“灯塔”。这次《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的问世,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我一直认为,任何学科的理论构建,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舶来学科,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中国本土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深刻的互动,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我非常好奇,陈安教授将如何界定和阐释“中国特色”在国际经济法学中的具体内涵。是体现在对国家主权、发展权等中国式考量的侧重,还是在对国际经济秩序改革的独特主张?我期待在书中,能看到作者对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自主创新和理论贡献的系统梳理。例如,中国在反垄断、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实践,有哪些值得国际社会借鉴之处?这本书的修订版,必将包含作者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提炼出的最新观点和独到见解。我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话语建构过程,并激发我进一步探索和贡献的动力。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国际经济法律发展的普通读者,对于陈安教授的著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敬意和好奇。这次《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的出现,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我们学习国际法,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而很少有机会从中国自身的立场和经验出发,去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正是我所渴求的。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作者如何梳理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发展脉络,如何阐释中国在制定和执行国际经济法律时所遵循的独特原则和理念。比如,中国的“合作共赢”理念,在国际经济法层面是如何体现的?中国的“主权平等”原则,在处理国际投资争端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为我解答这些疑惑。这本书的修订版,也意味着它更加贴近当前的国际形势,能够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有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的分析,以及中国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想要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法律角色,无疑是极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点亮我的视野,让我对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话语权有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套书的出版,简直就像在干涸的学术沙漠里遇到了一泓清泉,让我这个长期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摸索的读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我尤其对“中国特色”这个提法深感兴趣,因为它触及了一个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在日益全球化的法律体系中,中国本土的智慧和实践如何能够,或者说应该,被有效地纳入和解读?陈安教授在这方面的探索,我一直非常关注。第一卷下册的修订版,我更是迫不及待地翻阅。书的开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字,但单从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力。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条文和案例,而是试图构建一种能够解释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独特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框架。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中国,又需要与国际法律体系打交道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我非常期待能在书中找到对“中国模式”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具体体现的深入分析,比如在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实践经验,是如何在理论层面得到升华和概括的。同时,“话语”这个词也让我联想到,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这不仅仅是法律技术的问题,更是话语权和叙事权的问题。陈安教授的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把钥匙,去理解和掌握这种“中国特色话语”的构建。我深信,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更能指导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工具,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全球治理。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系的学生,正在攻读国际法方向,所以对于像《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这样的著作,我一直抱着非常期待的态度。这次看到第一卷下册的修订版,更是立刻入手。虽然我还在学习阶段,但从陈安教授的名字,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部分量十足的作品。他对国际经济法领域的贡献,在学界早已是有目共睹。我最看重的是,他能够将复杂的国际经济法理论,用一种更贴近中国实际的方式进行阐释。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国外的理论和案例,会觉得有些“水土不服”,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文化根源。而“中国特色”的视角,恰恰能够弥合这种鸿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中国会采取某些特定的法律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在国际经济法框架下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中国在国际经济谈判中的策略、中国在制定贸易协定时的考量、以及中国在处理跨境投资纠纷时的独特经验的详细论述。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以及未来如何参与国际法律体系的构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语言,配以翔实的案例,将这些复杂的议题一一展现,让像我这样的年轻学者,能够受益匪浅,少走弯路。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这些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深耕的学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引。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际事务高度关注的普通市民,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离不开对其法律体系的认知。而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正是让我窥见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话语权”的重要窗口。“中国特色”这四个字,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它让我想到,中国并非是简单地模仿或被动接受,而是在国际经济法的框架下,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和实践。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中国悠久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以及经济发展实践,巧妙地转化为一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话语。比如,中国的“和谐共生”理念,如何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得到体现?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又将如何通过国际经济法的实践来落地?这本书的修订版,让我相信它包含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对当下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答这些疑问,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我们是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在外交部门工作过多年的退休干部,我深知在国际交往中,“话语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经济领域,如何用一套有说服力、有解释力、有国际认可度的理论体系来表达中国的立场和主张,是至关重要的。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正是回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我非常关注这本书。虽然我已退休,但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我希望陈安教授能在书中,深入探讨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如何从“学习者”和“追随者”,逐步走向“参与者”和“引领者”的转变过程。这其中必然涉及到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如何将中国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关于中国在国际投资条约、贸易协定谈判中的策略,以及如何应对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质疑和挑战的论述。我想了解,陈安教授是如何将中国悠久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国际经济法理论之中的。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创新,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这本书的修订版,无疑代表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思考和成熟见解。我期待它能为我们这些关心国家发展的老同志,提供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评分

作为一名在国际贸易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资深从业者,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精髓,已经成为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深度探索的渴望。“中国特色”这几个字,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意味着,这本书并非照搬照抄西方的理论,而是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来构建一套解释和指导国际经济活动的法律话语体系。我迫切地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对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中的立场和建议的详细解读,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价值链重塑中运用法律工具,以及中国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的法律实践和前瞻性思考。这本书的修订版,让我对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充满了信心。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更清晰的法律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和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同时,我也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和影响力,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合法权益。

评分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中国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是如何参与其中,又是如何影响着它的演变?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恰好是解答我心中疑惑的绝佳读物。“中国特色”这个词,在我看来,并非是简单的排外或保守,而是指在遵守普适性国际法律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国情、文化和发展需求,从而提出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我迫切地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从微观到宏观,深入剖析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所形成的一系列独特的话语体系。例如,中国在处理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时,是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投资自由的?中国在维护自身贸易权益时,是如何运用国际法规则并提出创新性主张的?这本书的修订版,让我对内容的前沿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发声”之道,以及这种“发声”是如何一步步改变着全球经济治理的格局。

评分

阅读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第一卷下册(修订版),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知识体系重塑的期待。我并非纯粹的学术研究者,而更多的是一位在跨国企业中长期从事法律合规工作的实践者。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简单套用西方的法律框架和理论,往往难以应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也无法准确把握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陈安教授的“中国特色话语”,恰恰触及了我的痛点。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如何解析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理解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的法律体系,以及中国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相关的法律挑战。这不仅仅是理论探讨,更是对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投资审查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并且能够结合最新的国际经济法发展趋势,提供具有中国视角的解读。这本书的修订版,意味着作者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实践者来说,更是意义重大。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法律分析工具,帮助我更有效地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