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想不通:
X粉Y粉都不理性,要如何因应?
假新闻充斥,为什么要突破同温层这么难?
敌对阵营的支持者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那些政治立场不同的人,连生活品味都好像特别差?
但是,对方也有同样疑惑-----
《极端政治的诞生》
为政治两极对立的现况,提供真正关键而精准的解析 你的车库停着什么车?你喝的是哪里买的咖啡?
你是猫星人还是狗星人?你更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下?
喜欢宣称「政治归政治,____归____」?
很遗憾的,你的投票倾向,无一不在你的生活选择之中被揭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从教养观、上班地点、饮食品酒,
听的音乐、看的电影、喜欢的运动,都透露着我们的政治偏好。
正因如此,政治立场与己相左的人似乎更是方方面面不能入眼,
从他的投的票到衣着美学都令人嫌恶。
两位屡获研究奖项肯定的政治学者海瑟林顿和伟勒,
在此为美国、甚至广及全球许多国家的政治分裂僵局,提供了政治心理学上的关键解释。
政治对立,不再是过去所以为的意识形态分歧,
而是层次更为深入、更为基础性的对立——「世界观」的对立。
个人的天性是谨慎自持或随性外放,构成了「世界观」,也影响了个人是保守或自由的政治倾向。但当这种天性上的差异被政客有意挑起时,引发的恐惧或排外感,将促使双方趋向极端对立,甚至水火不容。从英国脱欧、川普当选到欧洲各国保守派的反移民声浪,都是极为典型的例证。
作者指出,要克服双方日趋两极的差异,只得更全面的掌握那些造成差异的心理冲动,了解政客是如何操纵民众思维以谋取利益。唯有让彼此价值观融合,才能凝聚民主、不受权威和极端主义的侵蚀。
本书切时、有趣且深具启发,适合所有对国内外局势感兴趣的读者。
名人推荐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
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
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中心主任|蔡佳泓
————导读推荐
作家、出版人|颜择雅
关键评论网内容长|杨士范
————好评推荐
(以上均按姓氏笔画排序)
好评推荐 《极端政治的诞生》这本书,简洁又连贯地介绍了美国政治科学界对于美国、以及全世界政治两极化的最新实证研究。阅读本书对于政治学的学者、政治工作者、乃至于对于当今两极化政治忧心的选民们都有所助益。——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
本书精彩之处,(在于)作者不仅提供了一个框架,得以将生理反应、生活习惯、职业、就业与住宅选择、社会议题以及党派偏好串连起来,产生一个首尾一致且完整的解释,并且利用这个框架,进一步说明社会与政治变迁的原因,从而解释当代极端政治诞生的缘由。——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
《极端政治的诞生》一书用了很多研究、调查和分析来讨论美国民众对两党的支持偏好,以及生活和世界观的差异性。虽然是以美国为主,但其实对台湾读者应该也有蛮多可以思考之处。台湾因为历史因素,政治取向比较没有一般民主政治上常见的「左右」之分,也因此放到同样脉络去讨论时会比较困难,但读者依然可以试着把台湾两大党支持者带入思考。另外以作者所称之「混合派」(类似台湾常讲的「中间选民」),在研究分析后,整体来说会偏向保守派而多于自由派,也可以提供给台湾读者一些思考方向,比如说拿来思考2018年底的各项公投议题,就是很有意思的角度。——关键评论网内容长|杨士范
用非常有趣的方式来解析分裂的美国,这原本是大家都认为团结一致的国家……(本书)揭示我们在许多方面是如何分裂、因何分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议题。——《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对美国(还有欧洲)社会、政治方面的党派纷争根源以及对于民主政体的不利后果,有极为特殊的洞察心得和有趣探索。本书值得大家一起来关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汤玛斯・曼恩Thomas E. Mann
这是政治科学方面,为广大读者撰写的最精彩着作!本书深具权威性、可读性,极具吸引力,而且讨论的议题非常重要!——凡德比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科学系MWS讲座教授|拉里・巴特尔斯Larry Bartels
作者运用四个简单问题来解释美国人与政治的关系,让我对美国政治的理解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他们把这些观察、研究和心得写成有趣的书。只要你想搞清楚这个政治动盪时代背后的真相,我强烈推荐这一本!——《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阿曼达・陶布Amanda Taub
这本精彩着作揭示了以世界观为基础的政治思维是如何建立的,而世界观倾向可由非政治问题的回答简快判定。了解这个现象之后,我们才有希望缓解目前困扰政治的两极分化。我们民主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作为!——前尼克森总统白宫法律顾问、《纽约时报》畅销书《无良保守派》(Conservatives Without Conscience)作者|约翰・迪恩John W. Dean
这本书告诉我们,现在共和党选民都很害怕这个他们眼中的危险世界;那么,究竟是谁在企图加深他们的焦虑,又想借此实现什么目的呢?这真是个让人不安的问题,而且要出续集的话更要追问:到底是谁获得好处呢?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感到恐惧的民众往往更愿意包容违反民主理想的行为。那么,到底是谁在利用这种恐惧呢?——《锁链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Chains)作者|南西・麦克林Nancy Ma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