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的生命哲學

德勒茲的生命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德勒茲
  • 生命哲學
  • 哲學
  • 本體論
  • 倫理學
  • 存在主義
  • 後結構主義
  • 差異與重復
  • 意義的創造
  • 思維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德勒茲是繼海德格之後足以與其分庭抗禮的大哲學傢,既以尼采、柏格森等的獨特研究著稱,又以《差異和重復》等主要著作,獲福柯推崇:我們這世紀會被視為是德勒茲的時代。他與激進精神分析傢加塔利閤作的《反伊底帕斯》、《韆高原》更迅速獲得世界的聲量和贊賞。本書作者專精尼采和海德格,長期專注並是在國內首次全麵梳理德勒茲的生命哲學,值得閱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衛民


  浙江省東陽縣人。詩人,中國文化大學中文係文藝組畢業,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淡江大學中文係、所教授。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係、所教授,聯閤報副刊資深編輯。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優等奬、國軍文藝長詩及散文銀像奬計十餘種。著有《莊子的風神》、《新詩啓濛》、《尼采的生命哲學》、《老子的道》、《莊子的道》及詩集《猛虎和玫瑰》、《芝麻開門》等五種,散文五種,計二十餘種。
 

圖書目錄

誇父追日(序)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英譯著作縮寫
導論 概念地圖

第一章 記憶與意誌
第一節 習 慣
第二節 記 憶
第三節 意 誌

第二章 暴力與神聖
第一節 批 判
第二節 暴 力
第三節 神 聖

第三章 差異和瘋狂
第一節 差 異
第二節 重 復
第三節 無意識綜閤
第四節 精神分裂

第四章 反伊底帕斯
第一節 欲望-機器
第二節 精神分裂分析
第三節 反伊底帕斯
第四節 卡夫卡

第五章 韆高原
第一節 根 莖
第二節 變成-非人
第三節 遊牧學

第六章 影像的摺疊
第一節 從感覺到形象
第二節 時間-影像
第三節 摺 疊

第七章 概念和感受
第一節 何謂哲學
第二節 何謂文學

第八章 九十年代哲學傢的迴響

 

圖書序言

導論

概念地圖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逐漸在思想界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是因《尼采和哲學》(1962年)一書的齣版,獲得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賞識,並結為好友。福柯在1961 年已因《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與譫妄》的齣版,獲得博士學位,聲譽鵲起。而德勒茲與利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 1924-1998)這位以《後現代狀況》聞名的思想傢本就是好友。

  福柯說:「閱讀海德格爾決定瞭我全部哲學的發展道路,但是我認為尼采要超過他。我對海德格爾並不精通:我幾乎不瞭解《存在與時間》以及最近齣版的著作。我對尼采的瞭解當然比我對海德格爾的瞭解要深。……我是個尼采主義者。」福柯對德勒茲當然是惺惺相惜。後五年,德勒茲以每年齣版一本書的速度進行。1967 年,德裏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這位自稱:「先前有好運在福柯堂下研究。」的思想傢一連推齣《書寫與差異》、《言說與現象》、《論寫作學》,把德勒茲和德裏達稱為「差異哲學傢」不會有錯。法國1968 年的學生運動,是一場革命。德勒茲此時推齣瞭前期最重要的著作《差異和重復》,既是博士論文,連其副論文有關斯賓諾莎的,也是冊磚頭書。閤《差異和重復》與1969 年齣版的《意義的邏輯》,福柯不禁贊道:「莫非這是德勒茲的世紀。」可說德勒茲已入大哲學傢之列。

  德勒茲與加塔利(Pierre-Félix Guattari, 1930-1992)這位哲學傢與精神分析傢的閤作,無疑把兩人的思想推嚮難以企及的方嚮。德勒茲曾在拉康(Jacques Lacan, 1901-1981)講座下學習,加塔利更是受到拉康研修班的培訓;加塔利無疑受到《重復和差異》的吸引。其實1967 年德勒茲推齣《冷淡和殘酷》,就是酒神版的精神分析。德勒茲「發現精神分析很滑稽,是一個悲傷的事業」,而加塔利有「欲望機器」的概念,有「無意識即是一個機器,精神分裂無意識的一整套理論和實踐的概念。……但他仍用結構、能指、陽具等等的術語來談。」(N, 13)在七十年代兩人閤作的《反伊底帕斯》和《韆高原》,使他們蜚聲國際,甚至在九十年代閤作的《何謂哲學》也成為當年度的法國暢銷書。自《韆高原》開始,德勒茲認為是「世界之書」,幾乎涉及所有的學科,或大地上「重要的」事件。

  德勒茲(和加塔利在《反伊底帕斯》、《韆高原》所創造的一些概念,如欲望機器、解除領域化和再領域化(D, 100)等)很生動地錶現瞭世界變化的「強度」曆史,融會瞭三個懷疑大師:尼采的係譜學、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剋思的政治經濟學。例如「欲望:除瞭教士,誰想把它稱為『缺乏』?尼采稱它為『權力意誌』。」(D, 133)。以尼采的「權力意誌」強化瞭佛洛伊德的無意識領域。「一個馬剋思主義能很快被認識到,當他說一個社會與自己矛盾,是被其矛盾和尤其是階級矛盾所定義。我們寜可說,在社會中一切逃逸和社會是由影響各種群體的逃逸綫所定義。」(D, 101)又以所創造的「逃逸綫」概念批判瞭馬剋思的「階級矛盾」。

  德勒茲在1980 年代除瞭研究哲學傢的專門著作之外,更受矚目的是兩冊電影及一冊畫論。觸角之廣,令人嘆為觀止。在1990 年代,他也推齣論文學的專著。

  德勒茲自認是「哲學的門徒」,他「研究概念」,研究哲學傢的專門著作計有七位:休姆、尼采、康德、柏格森、斯賓諾莎、福柯、萊布尼茲。研究概念後,始能「創造概念」,這是麵對哲學史的態度。本書的展開,即是追蹤這張概念的地圖。大緻沿著齣版的先後,研究概念的進展。

  〈記憶與意誌〉一章是研究德勒茲關於休姆、康德、尼采的專書。他認為休姆確定瞭經驗主義的原則,經驗主義基本上是多元論。休姆的貢獻就在於:「所與者(the given)不再給予一主體,而是主體在所與中構成自己。」(ES, 87)那麼說主體、或對象均不恰當,這裏主體和對象構成瞭關係;「關係是外在於它們的項」(D, 41),這裏確立瞭關係邏輯。連詞「和」推翻瞭動詞「是」的內部世界,關係「在世界中」。故而觀念不過是印象的再現,在突破在習慣中的既定印象和觀念,「和」字可以是一種新創造。如果休姆認為每一知覺是一實體,每一不同的知覺有差異,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61)的差異卻是記憶帶來的。

  柏格森把一切歸入物質和綿延(duration)的區分,但綿延顯示瞭差異的本性,即是自我與自我的差異。柏格森的論題:「虛擬(virtual)是純粹的迴憶,和純粹的迴憶(recollection)是虛擬。」(DI, 44)但純粹迴憶封存於過去,常是記憶(memory)記不到的。記憶記不到,就無法帶入未來,由意誌帶入未來。虛擬正是意誌的功能。至於小說傢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主要說明人生的過程是學習符號,隻有藝術能發現符號的意義。我們感性的受苦主要是符號的暴力,隻有事後的理智被迫去尋求它的意義,纔能獲得失去的時間。非自願記憶喚醒的是「無意識」的記憶。隻有這無意識的記憶纔能帶迴重現的時間。遺忘的過去並沒有過去,始終與現在一起;那就是過去的存有本身。

  至於尼采的權力意誌哲學,德勒茲對事物被力量占用的情況感到興趣,一切事物都是力量,一切現象都是符號或癥候。一個符號也就是一個朕兆,是力量占用、利用或所錶現的形態。這是符閤尼采《道德係譜學》所論:「一個事物、一個器官、一個風俗的整個曆史,能在這方式下變成常新的詮釋和適應的連續符號-鍊。」事物、器官和風俗都等於符號-鍊,可以追蹤力量占用、利用或所錶現的形態。這也是福柯在法國首先開闢的道路。德勒茲更由此推明權力和意誌的關係:主人創造價值,奴隸依附價值。意誌將創造特殊的力量與力量的關係。永恆迴歸最後把力量放在瞬間,單一的瞬間同時是現在與過去,同時是現在與未來,時間的綫性觀成為現在、過去與未來的共存。過去重現,而未來閃爍,這成為我們在機會上的倫理力量;意願什麼,把生命的力量交付實踐的選擇,也就要意願重復同樣的活動一韆次。成為「愛命運」的公式!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