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诉讼基础十讲

宪法诉讼基础十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宪法诉讼
  • 诉讼法
  • 法律
  • 法学
  • 宪法
  • 司法审查
  • 基本权利
  • 公共利益
  • 法律实务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宪法诉讼法」于二○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法通过, 将于二○二二年一月四日施行。本书「宪法诉讼基础十讲」乃就「宪法诉讼」此一法领域、配合「宪法诉讼法」的规定,择十个重点而为精要理论与条文内涵的阐述。内容上包含:「宪法诉讼法」的立法与意涵、宪法诉讼法的适用与程序原则、释宪机关的组织与「审判主体」、总则性的程序规定、释宪案件的声请与大法官的审理、「诉讼类型」概述、「裁判宪法审查」、宪法法庭裁判的基础性效力、「宪法诉讼」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及宪法诉讼法施行的评估与预测。各讲次有其独立内容,合之则构成完整体系。

  不论对宪法诉讼此一法领域欲一窥堂奥的各界人士、准备国家考试的法律学子、抑或因应本法採行「裁判宪法审查」制度而应有所准备的律师,乃至其他与释宪有关的实务工作者,本书为现今国内仅有之一部关于宪法诉讼全面性介绍的书籍,当值参考详阅。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宪法诉讼基础十讲》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全面介绍该书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避免任何明显的AI痕迹: --- 《宪法诉讼基础十讲》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现代宪法诉讼制度的权威性学术著作。它以系统性、逻辑严密的结构,为读者构建起理解和掌握宪法诉讼实践与理论的坚实基础。全书并非对现有法律条文的简单汇编,而是通过“十讲”的精心设计,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宪法诉讼从概念起源到前沿实践的复杂脉络。 第一讲:宪法诉讼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演进 本讲首先追溯了宪法诉讼理论的源头,探讨了其在不同政治哲学传统下的思想根源,特别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确立司法审查权时的关键判例与理论突破,例如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深远意义。接着,本书详细梳理了该制度在不同国家(包括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本土化过程,分析了“违宪审查”与“宪法性判决”等核心概念的演变。重点在于,该讲区分了抽象审查与具体案件中的审查,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了理论框架。读者将清晰地认识到,宪法诉讼不仅仅是一种司法技术,更是国家权力制约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根本性制度安排。 第二讲:宪法诉讼的启动机制与可诉性要件 本讲深入剖析了启动宪法诉讼的实践环节。它详尽阐述了“诉的利益”和“原告适格”的严格标准,特别是针对“抽象的法律规范”的审查,如何界定何种主体、在何种情况下才具有挑战国家行为的资格。内容涵盖了各国实践中对“直接损害”和“现时侵害”的要求,并分析了环境权、社会权等新型权利在证明侵害方面的特殊性。本讲还详细比较了基于不同法律体系(如德国的“申诉”或美国的“直接上诉”)的启动差异,为实践者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第三讲:司法能动性与司法克制的张力 宪法诉讼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司法机关在介入公共政策制定时的克制程度。本讲将核心议题聚焦于司法能动性(Judicial Activism)与司法克制(Judicial Restraint)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大量涉及社会经济权利、道德议题的标志性判例的深度分析,本书探讨了法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修正立法或行政的决定,以及何种情况下应将最终决定权交还给民选机构。书中提出了判断司法干预边界的若干实用标准,例如“明显越权”原则与“实质审查”的适用范围。 第四讲:权利救济的类型学与拘束力分析 宪法判决的结果并非总是简单的“确认违宪”或“驳回诉讼”。本讲系统梳理了宪法诉讼中常见的救济类型,包括“宣告无效”、“暂时中止执行”、“附带违宪判决”以及更具建设性的“限定性解释”。尤其重要的是,本书详细探讨了宪法判决的“对世效力”(Erga Omnes)与“对特定当事人效力”(Inter Partes)的区别,以及在不同体系下,违宪裁决对立法机关的约束力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立法行动,避免了判决成为一纸空文。 第五讲:基本权利的价值位阶与限制原则 理解宪法诉讼,必须精通基本权利的体系。本讲首先构建了不同类型基本权利(自由权、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之间的位阶关系,以及在发生权利冲突时如何进行“权利的平衡”(Abwägung)。随后,本书聚焦于“限制原则”,详细解析了“比例原则”的“三阶层检验法”——适当性、必要性与衡平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保障宪法权利的必要性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合法性之间找到精确的平衡点。 第六讲:宪法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与事实认定 宪法诉讼常涉及复杂的社会事实、科学证据和政策考量,这使得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成为一项高难度的专业工作。本讲专门探讨了宪法案件中的证据标准,例如“明显错误”的标准与“高度可信”的证明要求。书中分析了法院如何审查行政部门或立法机关所依据的“科学共识”或“社会调查数据”,并讨论了专家证人在宪法法庭中的角色与局限性。 第七讲:团体诉讼与公共利益诉讼的实践前沿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个人诉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本讲将研究焦点转向集体权利的保护,详细介绍了团体诉讼(Class Action)在宪法领域中的应用模式,以及“公共利益诉讼”(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在推动重大宪法议题解决中的作用。本书对比了不同国家对“代表性”的界定,并探讨了环境、少数族裔权利等议题如何通过非传统诉讼主体进入宪法法庭。 第八讲:国家组织法与权力制约的宪法诉讼视角 宪法诉讼不仅关乎个人权利,更是国家机关间权力分配的最终裁决者。本讲从组织法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国会(或议会)、行政部门、乃至地方自治体之间的权限争议如何通过宪法诉讼得到解决。重点分析了“权力分立的宪法审查”和“联邦制结构下的权限冲突”,例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特定政策领域的职权边界是否逾越宪法授权。 第九讲:比较视野下的宪法诉讼比较法研究 本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比较视野,系统对比了美国、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具有代表性宪法诉讼制度的异同。对比的维度包括:法院的构成(专业性与政治性)、违宪审查的机制(集中审查与分散审查)、判决的效力、以及对“不作为义务”的救济能力。通过这种跨国界的比较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 第十讲:中国宪法实践中的诉讼潜力与未来展望 在总结前九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后,本讲将目光转向我国的特定制度背景。它审慎地探讨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宪法规范的司法适用所面临的现实障碍与潜在机遇。本讲着重分析了如何理解和运用我国宪法文本中蕴含的程序性与实体性保障,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具有突破性的宪法诉讼形态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与设想,旨在激发学界和实务界对宪法实施的深入思考。 总结 《宪法诉讼基础十讲》以其严谨的学理建构、丰富的案例支撑和深刻的比较分析,超越了纯粹的教科书范畴,是宪法学、诉讼法学研究者,以及有志于从事或关注宪法实践的法律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深度参考读物。本书旨在培养读者运用宪法思维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宪法从纸面上的文本走向生活中的实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信华


  现 职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学 历
  德国杜宾根(Tübingen)大学法学博士

图书目录



第一讲 「宪法诉讼法」的立法与意涵
 壹、前 言/1
 贰、「宪法诉讼法」的意涵/3
 参、「宪法诉讼法」的法条结构与内容概述/7
 肆、结 论/9

第二讲 宪法诉讼法的适用与程序原则
 壹、「宪法诉讼法」作为释宪程序的准则性法律/11
 贰、本法与其他法律「声请释宪」规定之适用关系/12
 参、「程序原则」在宪法诉讼法之印证/15
 肆、结 论/23

第三讲 释宪机关的组织与「审判主体」
 壹、释宪机关的组织/25
 贰、大法官组成「宪法法庭」审理案件/29
 参、「审查庭」作为「审判主体」/32
 肆、结 论/36

第四讲 总则性的程序规定
 壹、概 述/39
 贰、「一般程序规定」的内容/40
 参、结 论/55

第五讲 释宪案件的声请与大法官的审理
 壹、声请案件的提出/57
 贰、大法官的程序审理/60
 参、「宪法法庭」的「评议」与「裁判」/66
 肆、结 论/71

第六讲 「诉讼类型」概述
 壹、前 言/73
 贰、其他法律「诉讼类型」规定与本法之关系/76
 参、本法各种「诉讼类型」与大法官法之差异/79
 肆、结 论/87

第七讲 「裁判宪法审查」
 壹、前 言/89
 贰、「裁判宪法审查」的合法要件/91
 参、大法官的「审理」与「裁判」/96
 肆、採行「裁判宪法审查」的困境与展望/98
 伍、结 论/101

第八讲 宪法法庭裁判的基础性效力
 壹、裁判「效力」的纷杂性/105
 贰、宪法法庭裁判的「确定力」/107
 参、宪法法院裁判的「(一般)拘束力」/112
 肆、附论──「法规范审查」类型的相关效力问题/116
 伍、结 论/119

第九讲 「宪法诉讼」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壹、问题之提出/121
 贰、学理上「宪法诉讼」研究方法的问题症结/122
 参、释宪实务上的实践困境/129
 肆、结 论/133

第十讲 宪法诉讼法施行的评估与预测
 壹、问题的思考──因本法而使释宪程序更完善?/135
 贰、「大法官」作为本法实施成功的关键者/140
 参、本法达其完善的其他配套/143
 肆、本法施行的展望──代结论/151

附  录
一、宪法诉讼法/153
二、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175

图书序言



  「宪法诉讼法」于二○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法通过,将于二○二二年一月四日施行。本法在立法上乃以大法官释宪之「审判化」为核心而开展,内容上相对于现行之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当完备许多。有鑑于各界对此或需有基础性的参考资料,亦适逢元照出版公司之邀稿,遂有本书的写作。

  本书在内容上以十个讲次而对宪法诉讼法的相关基础重点为论述。应注意的是,本书并非完全为关于本法之简介或概论的书,而毋宁仍有一定(专题性)的深度。读者若欲对宪法诉讼此一法领域为全面性的理解与探究,当仍有待完整宪法诉讼教科书或相关论文的研读。

  在体例上本书依循一般法学论文之模式为写作及引註,用语上为行文简洁亦多使用简称,如「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简称「增修条文」、「宪法诉讼法」简称「本法」、「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简称「大法官法」、「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施行细则」简称「施行细则」,大法官法下之「宪法法庭审理规则」简称「审理规则」,大法官之个别解释亦使用「释×××」之用语等,以及法条如仅有条号而未标示名称者则系指本法而言,均尚请注意。

  在学术领域探究多年,益觉自己之渺小与不足。谨借用  陈之藩先生的语句(《谢天》):「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
 
作者谨志
2019年7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