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国文课3):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

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国文课3):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孔子
  • 儒家思想
  • 中国历史
  • 古代文化
  • 国学
  • 教育
  • 师生关系
  • 传统文化
  • 经典故事
  • 文化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朝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熟读孔子的故事,让你做人做事圆融又通达!

  孔子是美食家吗?
  孔子上课有收学费吗?
  孔子的爸爸是大力士吗?
  孔子的哪个学生最有钱?

  你对孔子老师的疑惑,本书一次告诉你!

  孔子一辈子都不得志,为什么却能影响后世几千年?
  历史上杰出的教学者比比皆是,为什么万世师表却是孔子呢?

  101个关于孔子的有趣问题,让你从中了解更多不一样的国学常识

  ◎孔子真的姓孔吗?
  ◎孔子年轻时做过什么工作?
  ◎为什么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
  ◎孔子真有「弟子三千人」这么多吗?
  ◎孔子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二」,为什么是「七十二」这个数字?
  ◎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吗?
  ◎好好的官不做,为什么孔子要辞官周游列国?
  ◎什么是「乡愿」?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
  ◎孔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是在说谁呢?

本书特色

  ◎101篇短篇文章,轻松认识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和文化常识,立刻提升中文力!
  ◎101则文末附加的「延伸知识」,让你触类旁通、扩充知识
  ◎解析孔门弟子的日常生活,让你了解孔子老师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原书名:最想问孔子老师的101个问题──人人都要学的三分钟国文课3
探寻历史深处的智慧:一部关于先秦思想与文化的深度导览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究中国思想史上的关键时期——先秦时代,尤其是儒家学派兴起及其核心人物的思想精髓。我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仅是某位特定人物的生平轶事,而是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知识图景,展现那个时代知识、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复杂交织。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与思想的萌芽 首先,我们将详尽考察“春秋战国”这一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礼崩乐坏,旧有秩序瓦解,而新思想、新学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轴心时代”。我们将梳理周王朝分封制的衰落过程,探讨诸侯争霸对社会结构造成的冲击,以及这种社会动荡如何直接催生了对“秩序重建”和“理想治理模式”的迫切需求。 我们会深入分析当时社会阶层的变动,特别是士阶层的崛起。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和道德情怀的知识分子,开始不再仅仅依附于贵族,而是试图通过自身的学说影响天下。本部分将详细描绘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地理、经济形态变化(如铁器和井田制的瓦解),为理解后续各学派的产生提供坚实的土壤基础。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的思想光谱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系统梳理先秦诸子百家的核心理论框架,力求展现一个多元且富有张力的思想光谱。 儒家学说的根基与演进: 虽然我们的主题聚焦于特定人物的教学实践,但要理解其影响,必须回溯到儒家思想的源头。本部分会详细阐述“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早期内涵与辩证关系。我们将探讨早期儒者如何试图以道德感召和恢复周礼来重建社会稳定,并将其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社会治理层面,而非停留在空泛的道德说教。 道家哲学的对立与补充: 我们将深入剖析与儒家形成鲜明对比的道家思想。探讨“道”的本体论意义,老子思想中“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基础,以及庄子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我们会分析,道家学说如何成为士人在政治失意或面对僵化社会规范时的精神避难所,以及它对中国艺术审美产生的深远影响。 法家与墨家的务实取向: 为了全面理解先秦思想的“实用性”,我们必须审视法家和墨家。法家如何以“法、术、势”三要素构建了一套高效、中央集权的政治操作手册?这种理论如何回应了战国时代对强国富兵的现实需求?墨家则代表了另一种平民化的社会理想,我们将分析其“兼爱非攻”的伦理主张,以及其严谨的组织结构和技术理性精神。 其他流派的侧影: 此外,书中还会简要介绍阴阳家、名家等其他流派的独特贡献,展示先秦思想的丰富性和实验性。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这些不同的学说之间是如何相互批判、相互借鉴,共同塑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知识底色。 第三部分:古代教育的模式与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先秦时期知识的传播方式和教育形态。我们将描绘那个时代“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的过程。 师徒关系与知识传承: 探讨古代的师徒关系是如何建立的,以及这种关系在道德约束和知识传授中的双重作用。古代学者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下一代知识分子,以及这种教育模式对后世“士人”身份的界定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本的形成与流传: 我们将考察先秦典籍是如何在口头传授和早期文字记录中得以保存和演化的。探讨竹简、木牍等早期载体对知识传播速度和广度的限制,以及在思想争鸣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辩论和著书立说来确立各自学派的权威地位。 第四部分:思想的汇流与汉代的定型 最后,本书将概述先秦思想在秦汉时期的整合与选择过程。我们将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背景,这不是简单的摒弃,而是一个复杂筛选、改造和融合的过程。儒家思想如何吸收了法家的部分治理工具,形成了适应大一统帝国需求的“汉代新儒学”的雏形。这种汇流,为我们理解此后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层逻辑奠定了基础。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历史考证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非脸谱化的先秦思想画卷。它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集,而是一部关于中国文明精神内核如何在剧烈动荡中孕育而生的深度思考之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01为什么孔子自称是「殷人」?
002鲁国大贵族孟僖子为什么说孔子是「圣人之后」?
003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大力士吗?
004有人说孔子是私生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05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来历?
006孔子到底是哪一天出生的?
007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为什么姓孔?
008孔子和他的孙子子思真的都没长胡子吗?
009孔子有特殊的相貌吗?
010最早的孔子像是哪个时代的?谁画的孔子像最流行?
011孔子小时候玩什么游戏?
012孔子为什么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为什么修坟?
013孔子走向社会遭受的第一个挫折是什么?
014孔子为什么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鲤」?
015孔子与妻子离婚了吗?
016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美食家吗?孔子都有哪些日常生活习惯呢?
017为什么说孔子「学无常师」?
018孔子与两小儿辩日,为什么回答不了两小儿的问题?
019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真有其事吗?
020孔子、老子两位天才见过面吗?
021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为什么将音乐和肉联系在一起?
022孔子为什么说「学在四夷」?
023孔子赞赏什么样的女性?
024孔子是创办私学第一人吗?为什么他被奉为「万世师表」?
025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是说孔子收学费吗?
026孔子是否真的曾在「杏坛」讲学?
027孔子教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说不学《诗》就不能说话吗?
028孔子真有「弟子三千」吗?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弟子是谁?父子同为孔子弟子的又有谁?
029孔子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二」,为什么是「七十二」,有特殊含义吗?
030孔门「四科」是什么?
03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谁?
032孔子弟子中最有政治才能的是谁?
033孔子弟子中最有军事才能的是谁?
034孔子弟子中最有外交才能的是谁?
035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是谁?
036孔子为什么将女儿嫁给了身陷牢狱的弟子公冶长?将侄女嫁给了南宫适?
037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学圃,说明孔子轻视农业劳动吗?
038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是指谁而言的?
039孔子为什么说子路已经「登堂」却没有「入室」?
040孔子做过哪些官,最大的官是什么?
041孔子做官时,最高俸禄有多少?
042有名的齐鲁「夹谷之会」是怎么回事?
043子游治理武城,孔子为什么说「割鸡焉用宰牛刀」?
044孔子为什么要辞职周游列国?
045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为什么选择卫国?
046匡人为什么拘押孔子?
047「子见南子」是怎么回事?
048孔子化过妆吗?
049郑人称孔子为「丧家之狗」,孔子为什么欣然接受?
050孔子在陈蔡绝粮,又在路途中差点病死,真有其事吗?
051孔子为什么赞赏民歌「沧浪之水」?
052孔子为什么不听隐士长沮、桀溺的劝告,放弃改造社会的责任?
053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吗?
054孔子周游列国「干七十余君」而不遇,他真的去过那么多的诸侯国吗?
055孔子晚年回国担任「国老」是荣誉职位吗?
056孔子有怎样的交友之道?
057「六艺」与「六经」和孔子有关系吗?
058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为什么孟子又说他「作《春秋》」?
059孔子删诗书,是破坏文献的罪人还是保存文献的伟人?
060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算命吗?
061儒的本义是什么?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吗?
062「儒」有特殊的服装吗?孔子为什么说自己「不知儒服」?
063孔子晚年悲凉吗?
064孔子临死前唱了一首什么歌?
065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致悼词,悼词中是怎么称唿孔子的?
066弟子们为孔子守丧三年,为何子贡独独庐墓六年?
067孔子为什么「敬鬼神而远之」?
068孔子信命吗?他为什么说「五十而知天命」?
069什么是「乡愿」?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
070《论语》中最难读的一句话是什么?
071孔子认为君子、小人的标准是什么?
072孔子为什么称赞管仲?
073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小人」是指小孩吗?
074孔子有继承人吗?
075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散游诸侯做什么?
076孔子的孙子子思做过孟子的老师吗?
077墨家、道家、法家为什么批评孔子?
078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把「布衣」孔子列入「世家」?
079孔子为什么称「素王」?
080纬书为什么说孔子是「黑帝之子」?
081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皇帝是谁?
082孔子获得过哪些封号?最高封号是在哪个朝代?
083最早的孔子庙立于何时?
084孔庙大成殿配享孔子的「四配」、「十二哲」是哪些人?
085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设孔庙?
086一年几次祭孔?祭孔有哪些程序?
087孔子九世孙孔鲋为什么参加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088内孔、外孔是怎么回事?
089历史上第一位受封的孔子后裔是谁?其后都有哪些封爵?
090第一位「衍圣公」是谁?衍圣公究竟是个什么角色?
091朱元璋即位之初为什么急忙召见衍圣公?
092孔府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093《论语》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谁编辑而成?
094《论语》最初的书名叫《孔子》吗?
095《论语》在汉代为什么被称为「传」不称为「经」?
096孔子故宅壁中藏书是怎么发现的?
097《论语》最早传播到哪个国家?
098「五四」时期人们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099历史上为什么有所谓「真孔子」和「假孔子」的说法?
100宋代宰相赵普是否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101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提出「《论语》加算盘」的含义是什么?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007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为什么姓孔?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叫孔丘,父子二人的名号显然有着结构性的差异。孔子的名号中,有名有姓,名丘姓孔。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不是姓,而是字。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

从文献记载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以孔为姓的,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祖先不姓孔,姓什么?姓子。孔子自称是殷人,其祖先属于殷遗民。在先秦,商、周两代,商是子姓,周是姬姓。但在当时,女子称姓,男子不称姓。所以,孔子的祖先姓子,但他们的名号中都不冠以子姓。

孔子祖先姓子,孔子本人自然也姓子,这确定无疑。孔子怎么又姓孔呢?

原来,准确地说,孔并不是孔子本人的姓,而是他的氏。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男子不称姓,称氏。孔子的孔,最初是氏,后来才变成了姓。孔子的孔,作为氏号,也就是孔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古文献中已有明确答案。《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本是宋国公室成员,传到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阙里文献考》卷一也说: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这是说,孔子先祖弗父何让国后,其子孙仍然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孔氏的孔,是从孔父嘉那儿来的,孔是孔父嘉的字。

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但那时男子的名号,称氏,称名,称字,似乎并无一定之规,所以,孔父嘉以后,孔子的先祖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都不称氏,其名号中都无孔字。孔氏一系,名号中称氏的,是从孔子开始,其后固定下来,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玄孙叫孔求,等等。后来,氏变成了姓,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的标题真的勾起了我相当大的兴趣!“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这部分,我立刻就能联想到很多经典的人物,像是勇猛的子路、聪明的子贡、温和的颜回等等,他们和至圣先师孔子之间的师生情谊,以及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或励志、或幽默、或令人深思的小故事,一直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而“生活中的国文课”这个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说明它不是一本艰涩难懂的学术著作,而是希望将古圣先贤的智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将孔子的思想应用到现代的家庭教育、职场人际关系、甚至是个人品德修养上。至于“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感觉内容非常充实,应该能一次性解答我许多积累已久的疑惑。例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体现?他又如何看待不同性格的学生,是否有所偏爱?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们一步步解开这些关于孔子的谜团,让我们不再觉得他是一位遥不可及的古代圣人,而是生活中一位充满智慧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国文课3):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光是书名就让我感觉到一股亲切感,仿佛作者要带我一起回到那个充满智慧的时代,跟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学习。我一直觉得,孔子虽然是古代圣人,但他所提倡的一些人生哲理,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或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放到现在依然适用,但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真正地去实践。所以,“生活中的国文课”这个副标题真的太吸引人了,它承诺了将那些抽象的道理落地,让国文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文字,而是融入日常的智慧。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用比较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述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比如,子路为什么总是冲动行事,孔子又是如何引导他的?子贡那么善于经商,孔子对他的看法又是怎样的?“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这个部分,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全面的“Q&A”,能够解答我心中那些关于孔子和他思想的各种疑问,而且,如果能用一种轻松、不枯燥的方式来呈现,那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理想读物了。

评分

《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国文课3):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这个书名传递出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教学理念。我一直觉得,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但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一些断章取义的片段,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更别说应用到实际生活了。所以,“生活中的国文课”这个定位,让我觉得非常惊喜。它暗示着这本书不是要灌输理论,而是要通过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孔子的智慧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选取“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会侧重于展现孔子作为一位教育者的风采,还是更偏向于描绘他与弟子们之间的人性化互动?“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这个数字,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丰富,可能会涵盖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到他与不同弟子的关系,乃至他如何看待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等各个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诸如“孔子所说的‘仁’到底在现代社会该如何理解和实践?”、“他对友谊的看法又是怎样的?”这类比较贴近个人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感觉到,孔子不仅仅是一位古代的学者,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老师”,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太大了。

评分

这本书名《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国文课3):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亲切感,尤其“生活中的国文课”这个副标题,让人联想到许多从小到大在课本上读过的关于孔子的篇章,但又觉得那些距离生活有点遥远,不知道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啊,终于有把这些古老的智慧拉近我们生活的东西了!我很好奇,这本书会怎么把孔子和他的学生的故事讲得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会用什么样的故事来解释那些听起来很“大道理”的论语,让它们变得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而且“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这数量也太惊人了,肯定涵盖了许多我一直以来对孔子、对儒家思想的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解答我关于“仁”、“礼”、“孝”这些概念在现代社会该如何实践的困惑,也能让我了解孔子与他的弟子之间那些有趣又发人深省的互动。毕竟,读历史人物的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片段,如果这本书能让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期的学堂,听到子路、子贡他们和孔子之间的对话,那就太棒了!我一直觉得,国文课不应该只是背诵古文,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而孔子无疑是这个领域最伟大的启蒙者,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入一个更生动、更实用的孔子世界。

评分

说实话,对于《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很有“温度”。“生活中的国文课”这个副标题,让我想起小时候学国文时,老师常常会引用一些成语典故,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死记硬背,并不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应用。而这本书似乎就是想要弥合这种断层。我很好奇,它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会选取一些经典的对话,然后用现代的语言和情境去解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孔子的“仁”、“礼”、“智”、“信”这些概念?还是会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来展现孔子是如何教育学生,以及学生们又是如何理解和践行他的教诲?“101个关于孔子老师的问题”这个部分,我猜想里面一定涵盖了许多我们普通人都会好奇的方面。比如,孔子在面对挫折时是如何调整心态的?他对不同才能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教导方式?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小故事,来解释那些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并给出一些贴合现代社会的解读?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孔子的智慧化繁为简,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对我们今天生活仍然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