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决定你的未来:沃草烙哲学让你脑洞大开的25个思想实验

思辨决定你的未来:沃草烙哲学让你脑洞大开的25个思想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思辨
  • 哲学
  • 思想实验
  • 逻辑思维
  • 批判性思维
  • 脑洞
  • 沃草烙
  • 自我提升
  • 决策力
  • 人生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WATCHOUT!一群拥抱逻辑新态度的哲学家来了!
  教你运用想像强化抽象思考,进一步提升思辨、做什么都顺利!


  ★随书赠送!大脑不断线书签:阿草与黑熊兼得,两款一次拥有
  ★志祺七七、林祖仪、林静君,专文推荐
  ★吴丰维、洪世谦、洪裕宏、许伯崧、张旺山、黄益中、冀剑制、谢世民、罗惠珍,思辨推荐


  「大人的话要听吗?」「脑袋打结怎么办?」
  「日子应该怎么过?」「社会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未来的世界会长什么样子?」「怎么讨论是非对错?」
  人生好难,太多问题绞尽脑汁也想不通。
  别担心!借由思想实验的帮助,
  解铃不须系铃人,靠思辨就能找到面对未来的力量!

  思想实验是一种用想像力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未做到)的。

  本书特别以生活哲学与跨时间学习这两块为起点,安排各种哲学思想实验,让抽象的哲学变得具体好进入。也帮助你我学习运用哲学性的思考,来釐清、发想、说理,进一步获得哲学启蒙、身分认同、社群价值、民主思辨、社会运作、未来愿景。

  25篇思想实验从6大面向出发,借由讨论这些人人在意的问题,协助大家体会哲学有趣、有用的地方。引言更点出主题与思辨的关联性和重点,透过思想实验解说,训练你我面对生活难题的思辨力!

各界推荐

  ● 洪世谦,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
  哲学的工作在于保持怀疑的态度,反思各种既定知识及价值其合理的基础和理由,以诘问和产生疑境的方式追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

  本书以幽默生动的笔触,谈论真理、正义、快乐、情感、主体、存在等哲学的核心议题,带着怀疑的态度,以深刻的理论、浅显的举例、缜密的论证,反思台湾社会与当前时事。

  阅读此书将有助于我们日后面对各种议题时,保持清晰的头脑,勇于使用理性。

  ● 洪裕宏,阳明大学心智哲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思想实验是哲学家常用来论述的方法,用类比、理想化或设想逻辑上的可能性来做推论。本书由一群年轻的哲学人将此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会碰到的问题,让哲学思考更有亲和力。哲学思考变得有趣又有用,人人都可以成为哲学人。

  ● 张旺山,国立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本书讨论的是跟一般人切身相关的主题,并且是用一般读者都可以懂的方式去加以说明。我相信,读完这本书,应该可以使人脑袋更清楚,更懂得如何思考。

  ●冀剑制,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借由思想实验,让想像力冲出思考边界,到未曾经历的世界遨游。
  这种乐趣,就像走进哆拉A梦的「如果电话亭」里,召唤一个不存在的奇幻世界。在那里,我们却更能了解现实世界。

名人推荐

  志祺七七(资讯设计与社会议题推广YouTuber)
  吴丰维(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学会理事长)
  林祖仪(沃草执行长)
  林静君(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学会副理事长)
  洪世谦(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
  洪裕宏(阳明大学心智哲学研究所教授)
  许伯崧(UDN鸣人堂主编)
  张旺山(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黄益中(公民教师、《思辨》作者)
  冀剑制(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谢世民(中正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惠珍(《哲学的力量》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沃草烙哲学作者群


  烙哲学是由沃草支援的哲学普及社群。我们是些哲学人,借着书写,想说:很多日常生活,都能烙哲学!欢迎来我们的线上讨论区,一起抬槓:citizenedu.tw/

朱家安    

  沃草烙哲学主编

林大为

  不卖成衣的蠢事观察家

林斯谚    

  文化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周咏盛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

何宗兴    

  中正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邱怡嘉    

  台湾大学法学硕士

洪  伟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生

张智皓    

  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黄颂竹    

  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叶多涵    

  德国普朗克研究院演化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宁  欣  

  沃草美编

廖育廷    

  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生

赖天恆    

  澳洲国立大学博士候选人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江湖在走,烧脑挑战未来,一定有用!/林静君
推荐序 学校没教没关系,这本书帮你一次补足哲学思辨力!/志祺七七
推荐序 让烙哲学带着你,透过思辨找到未来的自己/林祖仪
专业推荐
导读 大脑小心点!沃草这次要烙思想实验,替你增加抽象思考能力!

1    大人的话一定要听吗?
引  言    面对权威,你还可以怎么思考?
1  小孩的教养除了让大人心情好一点,还能干嘛?
2  连作者都不知道答案的国中会考考题?
3  服从权威会有什么问题?哲学家的权威悖论
4  老师虐猫给你看,学生应该怎么办?

2    脑袋打结怎么办?
引  言    突破牛角尖,你需要的是逻辑!
1  飞毛腿真的追不上乌龟吗? 
2  克苏鲁神话形上学:大宇宙如何吓疯我们? 
3  无限杀人游戏 
4  天人合一+人禽之辨=被吸血外星人豢养的可怕未来?

3    日子该怎么过?
引  言    怎么活出生命意义,哲学家有解! 
1  薛西弗斯的人生有意义吗?—谈卡缪与荒谬
2  要活出生命意义,是自己爽就好,还是有客观标准?
3  幸福是主观的吗?别人认为你幸福,就真的幸福吗?
4  你愿意进入「经验机器」过幸福日子吗?

4    社会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引  言    善用哲学技巧,关心社会议题、顺畅沟通
1  要人保护自己就是谴责受害者吗? 
2  道德上,我们可以反抗打人的警察吗? 
3  如果「反抗政府」很危险,「服从政府」就不危险吗? 
4  板桥人有独立建国的权利吗?花莲跟台中呢? 
5  「你有,我也要有」是更平等还是让社会更乱?
 
5    未来的世界会长什么样子?
引  言    迎战未来新变动,靠哲学出对策 
1  道德上,有些事情人可以做,但机器人不行 
2  与机器人爱爱:是进步,还是全新的道德危机?
3  中文房间里的 AlphaGo 
4  天下有白吃的午餐?谈「全民基本收入」

6    怎么讨论是非对错?
引  言    分辨孰是孰非,哲学教你选边站 
1  人民遭受海外绑架,道德上政府该付赎金吗? 
2  男经理比女胖子的命更重要?电车难题的实证研究 
3  转弯或直行?台湾AI伦理学计画,需要你的道德判断 
4  「这种事没有对错,但是⋯⋯」—道德非得屈服于主观吗?
沃草烙哲学作者群简介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江湖在走,烧脑挑战未来,一定有用!

林静君


  阅读本书的书稿时,正好是新学年的开学准备週;高中老师除了个人课务,还有许多需要与行政处室协调的业务。兵荒马乱中,有导师提议:高三学生不参加高中部的朝会,如此可以空出一个早自习,让任课老师安排复习。质疑与支持,双方激战:

  「如果有重要事情需要宣布,怎么办?」

  「还有全校朝会啊!何况,国中部的九年级早就不用参加国中部朝会了!」

  「若有重要规定宣达,学生因没参加朝会不知道,犯了错,导师要负责吗?」

  「如果有一个年级缺席,学校就不该在那个集会中宣布重要规定!更何况,重要资讯的公布还有许多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做法,例如校门口的电子布告栏,以及网路群组推播。」

  这个提议最后被否决掉了。讨论过程触及近年频频引发论战的校园议题:召开朝会的意义是为了宣达重要事项?还是为了营造与巩固教师权威?早自习是否让已经拥有八节课表的学生更具学习效益?学生是否拥有学习活动的自主权(一定要参加所有的校园活动吗)?学生是否拥有校园重大决议的参与权?

  以上这些议题,总是令高中学生热血奔腾。但,奔腾之际该如何逻辑清晰地与「大人们」沟通?本书第一章〈大人的话一定要听吗?〉与第二章〈脑袋打结怎么办?〉恰好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练习。

  事实上,「大人」并不仅限生理年龄上的那群人,「权威」的概念几乎遍布台湾社会,服从权威似乎比较合群且正常,试图挑战权威的人往往被视为引发社会动盪的乱源。果真非黑即白吗?

  而有关生命的意义与幸福的真谛,向来是书店畅销排行榜的常胜军,但生命与幸福究竟有没有评分表?如果有,合理吗?个人的幸福与他人有关系吗?有多大关系?我不能管好自己就好了吗?

  江湖在走,世界观要有,但世界的改变一日千里,五年后可能已经翻过好几个章节了,现代人该如何因应?

  这些烧脑但又不得不正视的挑战,有《思辨决定你的未来》这本书能助我们一臂之力。阅读的过程中,很可能让人频频惊唿:「对,我的意思就是这样!我要拿去给那个谁谁谁看!」(本文作者为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学会副理事长)

推荐序二

学校没教没关系,这本书帮你一次补足哲学思辨力!

志祺七七


  嗨!大家好,我是志祺,很开心能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聊聊哲学。我有点忘记自己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哲学的了,大概是⋯⋯高一吧?因为竹中的史老师一直在打篮球架我拐子的关系,让我开始认识了哲学(笑)

  我想,那时对于哲学是完全不理解的,甚至可说是无知的程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应该是觉得哲学是空想,是没有意义的事。

  「好无聊喔~为什么要去想那些这么极端的状况啊?」

  「是吃饱太闲吗?探究自我原则什么的,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啊?」

  「哲学应该是想逃避现实的人才会去学的东西吧?」

  是的,我以前真的是这样想的,而且还持续了好一阵子。直到我长大出了社会后,才开始意识到哲学思辨的重要性。

  哲学思辨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

  我是一名创业者、设计师、行销人,也是一位 YouTuber。主持「志祺七七X图文不符」这个时事频道上的节目。我们讨论政治、当下重要的时事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哲学问题,像是:病人是否能有自行决定死亡的权利?说谎到底为什么让人讨厌?AV女优生小孩为何引起众人挞伐⋯⋯等等的内容。

  坦白说,哲学相关的内容在我们的频道上并不是特别热门,但制作哲学相关的思辨内容,却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因为哲学的思辨,能带给我们釐清自己价值观的机会,也带给我们严谨的逻辑能力,而这两者都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中缺乏的。

  做为哲学的初心者,有时我会觉得哲学的训练很像是一种借由「横向拓展视野」与「纵向挖深一个议题」,而更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样长期耳濡目染之下,也让我们公司在讨论、决定方向时变得更加严谨,甚至常常能找出一开始从没有想过的解法。

  哲学有用吗?我不敢说多有用,但绝对不是某些人口中无用的程度。

  这本书让我们补足哲学思辨能量

  这本书的内容,能让大家在阅读的同时釐清自己的概念,发想论证,并进一步协助说理。「思想实验」让复杂的哲学变得相当好入口,透过生活哲学跟跨时间学习这两块为出发点,收录了六大面向的哲学内容,包含了:大人的话要听吗?脑袋打结怎么办?日子应该怎么过?社会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未来的世界会长什么样子?怎么讨论是非对错?等等⋯⋯

  每个看似跟哲学无关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成了一个有趣的切角,帮助大家认识哲学,并进一步理解哲学有趣的地方。甚至,还能在反覆阅读中理解哲学有用之处。

  我想,不管是这本书,还是我们的频道,其实都能被视为广大社会教育体系的一环。希望我们都能持续用自己的力量,去补足过往教育中缺乏的哲学内容。(本文作者为资讯设计与社会议题推广YouTuber)  

推荐序三

让烙哲学带着你,透过思辨找到未来的自己

林祖仪


  二○一三年底诞生的沃草,在发展初期就大力支持沃草烙哲学。烙哲学至今成为国内稳定提供哲学人投稿思想结晶的平台,我们真心高兴。烙哲学邀请大家用哲学的观点与思维,来探索各种时事和议题。透明编辑台的设计让作者和读者回馈写作意见,在网站上隔空思辨,并在合作媒体发表,得到稿费回馈。每月进行的烙哲学聚会,让你看看那个在网路上批评你文章的人到底是谁。

  感谢圆神出版事业机构的支持,我们再度将烙哲学作品集结出版,让网路专栏作者成为纸本书籍作者。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打开Google搜寻「烙哲学」,我们正在交谊厅等你。

  别等到长大了,才知道哲学多有用、多好玩!

  高中毕业时,我一度徬徨,因为我自由了。没有人规定我几点醒来、没有人规定我几点上课(其实是有啦翘课是不好的行为!)、没人规定我下课后要做什么事情。

  二十岁念哲学系的我,往政大半山腰百年楼的上课路上常常想着「这些哲人在想什么啊,有点难耶,怕.jpg」。我的学业成绩并不好,值得骄傲的是本科哲学系的必修选修都没有被当过,不值得骄傲的是怀疑「我考卷上在写什么?」的我居然勉强pass了,这样子真的好吗?穿梭在课堂大楼,背负先辈铜像谴责的凝视,我愉快地回到山上宿舍打魔兽三国。

  自由带来了徬徨,我开始找路、找前方、找兴趣、找打工,以及找未来。找未来的过程之中有了深深的思辨,无论对于外显的追求、还是内在的价值观。

  三十几岁的我在烙哲学看到许多强者大大写的文章,重新发现哲学不简单,但也可以很入世吸引人。如果当初有更多「有趣」内容吸引我踏进哲学大门,我相信我的大学生涯会更加快乐顺利。当时,我最喜欢大一时林从一老师在哲学概论教的「心灵哲学」,有许多思想实验,刺激我脑洞大开,深深感到哲学的魅力,可惜只有一学期。

  在《思辨决定你的未来》出版之际,我决定了自己下一次的生日愿望:如果有时光机,请把这本书送到二十岁的我手上。「25个让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会让我的大学生活更精采,让我更喜欢哲学、运用思维、进行思辨。推荐这本书给你阅读,除了与哲学碰撞火花外,更期待的是你透过思辨找到未来的你。(本文作者为沃草执行长)

导读

大脑小心点!沃草这次要烙思想实验,替你增加抽象思考能力!

朱家安


  假设你有一条铁珠链子,每颗铁珠都一样大一样重,颗颗铁珠之间的距离也相同。你把这条链子如左页图一摆在一个三角形木块上。如果链子和木块相当光滑,那当你把手放开,会发生什么事?链子会往左边还是右边滑?还是说,它会停止不动?

  你可以添加合理的条件,用力学公式计算,或者想办法做出逼近这些条件的实验。不过十六世纪的数学家斯帝文(Simon Stevin)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情况,假设链子末端相连,会怎么样呢?(见左页图二)

  虽然我画得有点烂,但你应该看得出来,多出来的下半段链子是左右对称,因此照理来说,它不会影响链子原来的动态:如果「图一」的链子会往左滑,那「图二」也会。

  然而,从「图二」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从「图一」看不出来的事情:链子不应该往左边滑,也不应该往右边滑,因为任何方向的滑动都会让链子在「图二」里永动不停,但考虑到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斯帝文因此主张,就算我们不计算,也不真的做实验,也可以知道,像「图一」那样的链子不会滑动。你不见得同意斯帝文的看法,不过就算你觉得他一定是哪里弄错了,大概也不能否认他提出来的看法,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题目。

  斯帝文回答问题的技术,叫做「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思想实验是内容明确的假想情况,对哲学家来说是好用的工具,对不喜欢哲学的人来说,则可以用来指责哲学家把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假设性问题上。我希望斯帝文的经验可以初步回应这种指责,并且让我们有信心继续欣赏本书为大家安排的各种哲学思想实验。

  在书中这些文章里,有些思想实验担当很明确的主要角色,例如〈飞毛腿真的追不上乌龟吗?〉〈中文房间里的 AlphaGo〉和〈你愿意进入「经验机器」过幸福日子吗?〉;有些思想实验则像左手,只是辅助,例如〈小孩的教养除了让大人心情好一点,还能干嘛?〉〈连作者都不知道答案的国中会考考题?〉和〈人民遭受海外绑架,道德上政府该付赎金吗?〉。我相信这些不同例子可以协助读者理解,哲学家如何用各种假想案例来釐清概念、发想论证、协助说理。

  思想实验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有时候我们不太有信心保证思想实验真的虚构、不会发生。例如,〈薛西弗斯的人生有意义吗?〉这篇里,薛西弗斯故事只是神话,还是说它真是个贴切比喻:我们根本都过着薛西弗斯式的人生?在「未来的世界会长什么样子?」一章里,作者们更直指各种可以预见的未来,借由讨论机器人性爱、AI的道德责任、自动化时代的资源分配,我们让思想实验不只是假想情况,而是人类或许有天需要面对的挑战。

  思想实验让抽象的哲学变得具体好进入,更有机会成为你我思考的养分。最近每年台湾都盛传「法国高中生哲学会考」的新闻,羡慕法国高中生受到哲学的抽象思维训练,可以在考大学的年纪,就有能力思考和论说复杂的哲学和社会议题。然而,台湾的学生在论说方面也不比以前轻松。大考中心的连年改革,让参加国中会考和高中学测的学生,都需要展现思考和论说能力,才能搞定论理方面的作文测验。而教育部在高中新增的「生命教育」课程,也强调学生必须有能力思考和自己、他人、社会有关的抽象问题。抽象思考能力受到重视,是民主时代的好消息,本书在此时出版,不但躬逢其盛,也希望能克尽微薄之力。

  《思辨决定你的未来》是沃草烙哲学的第二本书,在这本书里,我们讨论「大人的话要听吗?」也思考「日子应该怎么过?」从这些人人在意的问题,希望协助大家体会哲学有趣有用的地方。
 

图书试读

要活出生命意义,是自己爽就好,还是有客观标准?/廖育廷
 
阿明整天一个人玩电动。有天爸爸看不下去了⋯⋯
 
「阿明,别再玩电动了,去做点有意义的事。」
 
阿明不爽地问:「要不然做什么事才算有意义?」
 
爸爸解释:「你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啊。」
 
阿明回嘴:「我的兴趣就是玩电动呀。」
 
爸爸怒道:「那你有想过自己做了什么贡献吗?没有,因为你只想到你自己。」
 
如果你问长辈该怎么过有意义的人生,也许他们会想要你「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或是「奉献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不管怎样,都轮不到电动。
 
对许多人来说,玩电动没有什么意义,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人生的意义,因此有办法判断玩电动的意义。想想如果阿明继续追问老爸,会发生什么事?
 
阿明继续辩解:「那为什么我做的事情一定要有贡献,才能有意义?」
 
爸爸说:「反正你是我养的,所以我说了算。」
 
为了避免长辈说不出好理由,我将介绍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家沃夫(Susan Wolf)如何理解人生意义,以及她的定义会如何进入上述争论。
 
常见的两个人生意义观
 
关于人生意义,有两个观点广受欢迎且彼此冲突。第一种观点主张人生意义的核心,是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人生意义的核心是「成为大我的一部份」(be part of something larger than yourself)。
 
让我们把第一种观点叫做人生意义的「主观满足论」。这种看法认为人生意义的根本是满足感,找到热情则是获取满足的手段。
 
接着,我们把第二种观点叫做人生意义的「客观价值论」。「成为大我的一部份」的自然理解,是「为有客观价值的事物做出贡献」(后文简称客观贡献)。毕竟,只具备主观价值的事物,通常不会被称为「大我」,而对大我毫无贡献的人,也往往不被当做大我的一部份。
 
主观满足论主张,得到满足感便足以构成有意义的人生。客观价值论则主张,要过有意义的人生,人得为有客观价值的事物做贡献。面对「满足却无客观贡献」的生活(如爸爸认为阿明目前在过的生活),主观论蕴含这种人生有意义,客观论者则暗指这种人生没意义。
 
虽然两种立场彼此冲突,但它们看来都有些道理。人们常採取主观满足论的立场,来评断自己的人生意义。毕竟生活空虚的人,常问自己的人生意义在何方。而当人觉得满足时,通常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