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的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但又没敢问拉冈的)

你想了解的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但又没敢问拉冈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末附录两篇杨小滨与蔡明亮专访对谈录
  本书为国科会专题计画「拉冈理论视野下的台湾新电影」(NSC 100-2410-H-001-051-MY3)成果


  作为近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建构者与革新者,拉冈的理论为现代电影、文学、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带来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书援引拉冈理论,扎实而细腻地解析台湾三大导演: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带引读者透过拉冈的视野重看台湾新电影。

  站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侯孝贤往往关注的是建立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自我(ideal ego)即镜像化自我,杨德昌则干脆展示出自我理想(ego-ideal)的内在瓦解。而蔡明亮的作品与现代性社会背景的联系或密或疏,有时既有现代的都市背景,但又抽离出了具体确定的社会意义。他对「真实域的想像化」的反讽式处理,更强化了真实域令人恐惧的险境和不可能性。

  全书不仅对台湾三大导演有透彻的剖白与分析,对于拉冈理论亦精准掌握,书末并附录两篇作者与蔡明亮专访对谈录,让读者对台湾新电影有更全面的欣赏视野与认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小滨


  生于上海,耶鲁大学博士。现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两岸诗》总编辑。着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获现代诗社1994年「第一本诗集奖」)、《景色与情节》、《为女太阳干杯》、《踪迹与涂抹》(观念艺术与抽象诗集)、《杨小滨诗X3》(《女世界》《多谈点主义》《指南录‧自修课》)、《到海巢去》、《洗澡课》等,理论和评论专书《否定的美学》、《历史与修辞》、《中国后现代》、《无调性文化瞬间》、《语言的放逐》、《迷宫•杂耍•乱弹》、《感性的形式》、《欲望与绝爽》等。近年在东亚与北美各地举办「后摄影主义」、「后废墟主义」等艺术展。
 

图书目录

引言
侯孝贤:在镜像自我与符号他者之
杨德昌:主体异化与现代性符号秩序的式微
蔡明亮:拷问真实的创伤体验
【附录】
每个人都在找他心里的一头鹿──蔡明亮访谈
人皆罗拉快跑,我独小康慢走──《来美术馆郊游:蔡明亮大展》展前访谈

 

图书序言

侯孝贤:在镜像自我与符号他者之间
 
一、镜像关系的可能与不可能

 
在侯孝贤的电影《千禧曼波》中,舒淇扮演的Vicky 逃离光怪陆离的台北,跟日本朋友竹内康来到冰清玉洁的日本夕张。有一个场景是他们各自把头埋进雪堆,在雪面上印出自己脸部的轮廓。Vicky 在看到这个雪面上脸部轮廓时,有一个对这个「脸」的特写,同时我们听到Vicky 的画外音说:「你看,我的脸⋯⋯」。这个场景可以看作是一次──拉冈(JacquesLacan)意义上──镜像式的自我认同:Vicky 不是从镜子里,而是从雪面上,捕捉到了一个外化的自我形象,而体认到「理想自我」(ideal ego)的完整。之所以这里出现了一个「理想自我」,无疑是因为侯孝贤在《千禧曼波》里赋予夕张以理想的空间背景,Vicky 只有在这里才把握到完整的自我─相对于破碎空虚的台北生活,在夕张的感受似乎是自由生命的完美体现。当然,这个雪面上的「脸」,其实跟Vicky 的形象实在没有什么形似之处,但晶莹剔透的雪面具有某种被形塑的能力。Vicky 虽然大叫「啊!好冰啊!好冰好冰!」,但肉体上的刺痛掩盖不了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说,这个对象化的自我是否真的形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自恋地建构为完整自我的镜像。那么,相对于灯红酒绿的现代化台北而言,夕张成为侯孝贤早期影片中的前现代原乡的替代品。也可以说,到了《千禧曼波》,侯孝贤似乎已经对从台湾本土的乡土与自然景观里来寻求某种「理想自我」失去了信心。恰恰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日本小镇,侯孝贤彷彿找回了那种人间的纯净与安宁。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