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战争。憎恨、幻灭、失去方向!
写给此刻身陷冲突、生活在暴乱边缘的每一个人。
现代文明的根基并非理性、平等、自由,而是暴力与愤怒、屠杀与骚乱。
川普白人民族主义狂潮、英国脱欧、伊斯兰激进派当道,并非偶然,而是「现代性」失落的宿命。
「历史的发展看起来既不理性,也不进步。理性并不统治世界;现实明摆着就是不理性。」
《愤怒年代》将现代社会发展至今的脉络,上推回喜迎个人主义、现代性,投身资本市场不遗余力的伏尔泰,与识破现代性落空、虚伪、浅薄且并无根基的卢梭二人,并深且广地论析近代法国、德国、义大利、印度、波兰、英国、中国的关键问题,指出愤怒是小及个人、大至世界、上溯过去且注定摆布未来,这年代的关键宿命难题。
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知识阶级兴起,新的商业社会逐渐成形。由少数人发起的改革计画挑战教会传统,讲求理性、自由、个人主义,突破阶级的个人欲望累积成对社会不平等的勐烈抨击,造成了真正的革命,破坏了君主独裁制,让世界往民主的方向疾奔,影响了全世界。
世界欧洲化了,人人彷彿真的生而平等,但由上而下运作的现代化并未如众人所想的造就平等新世界,反而让先来者占尽了便宜,后到者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美梦。人们颓败在物质至上造就的巨大不平等之前,各地的传统文化也受西化冲击,丧失了权威,外在物质与内在心灵、文化上的落空世代积累,种下燎原之火。「模仿」西方「现代化」成了后起之秀东方国家的有利工具,但在由上而下暴力式西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在物质与文化上皆产生了被排除、伤害的感受,让小至个人大至文明都深受其苦。一个不属于西方、不属于东方、没有传统,情感、知识、环境皆冲突的世代就这样诞生,数十亿人找不到在这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所在,被现代化过程击垮而丧志,这些「被剥夺者」、「多余者」成了愤怒年代狂暴的源头。
这是一个愤怨穿越历史、怒意跨越国界、仇恨如烽火台连绵点燃的世界,是现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
潘卡吉‧米什拉提醒我们:追求西化的现代社会带来的,除了人人有机会摆脱阶级与出身的光明面,更重要的也许是看似公平荣景之外那些被抛在后头的人事,导致了人们失根、自我憎恨、燃起报复的怒火,它们不只祸延今日,还会延烧未来的每一个世代。
各界一致推荐 尹子轩(香港《The Glocal全球政经评论》副总编辑)
吕鸿志(清大社会所/哌吉频道成员)
房慧真(作家)
阿泼(作家)
许恩恩(清大社会所硕士/公民审议工作者)
陈永峰(东海大学日本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陈建守(「说书 Speaking of Books」创办人)
颜择雅(作家)
国际媒体佳评如潮 米什拉是诊断我们所处当下境况的最佳着述者……在《愤怒年代》一书中,他对那些自觉被遗忘与被剥夺者作了迫切的分析,挑战了我们认知的关于世界现况的一切。──《洛杉矶书评》
极度重要、广纳海川……──《纽约时报书评》
米什拉试图釐清这个让我们困惑的世界,提出了具说服力、丰富的案例,指出全球化以及收入不平等现象是如何无可避免地迎来反作用力。──NPR
米什拉在本书的表现像个极度出色的自学者,让许多觉得自己尽责读了指定读本,却错过其中炽热烈焰和敏锐洞见的乖乖牌学生蒙羞。──《新共和杂志》
在精简的篇幅中海纳了知识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在说明当下的政治趋势。──Slate
在寻找今日愤怒狂潮源头时,米什拉触及了真相。他将我们现在的愤怒情绪往回追溯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愤怒年代》除了伏尔泰、卢梭和其他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还包括来自伊朗、中国、印度、日本与其他国家思想家者的观察;他们的观点补足了米什拉对紧绷的国际情势的理解。──《彭博商业週刊》
博学……《愤怒年代》成书于英国脱欧和川普上台之前,这位印度非虚构书籍和小说作家潘卡吉‧米什拉,认为我们目前面对的愤怒狂潮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时代杂志》(Time)
令人获益良多且具立即见效的颠覆性。──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
这本书是一记打中要害的重击……米什拉的视野非比寻常地宽广,有足够的包容力和反抗力量去釐清一切。《愤怒年代》是这世界现正需要的书……和我们正目睹的全球不满情绪密切相关。──《金融时报》
米什拉同时拥有对西方与非西方的深入知识与历史的了解,不同于之前的所有人,他掌握了这些危险时代的关键材料。这是我这几年来读到最令人惊讶、最具说服力,也最令人不安的书。──战地漫画家,乔‧萨科(Joe Sacco)
在这个迫切、深刻而切合现况的时代研究中,米什拉跟随像以撒‧柏林、约翰‧格雷、马克‧里拉(Mark Lilla)等人的脚步,揭示我们当代的困境,当这世界上被忽视和被剥夺的人们带着尼采的怨愤之情中突然崛起,会改变我们所知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唿声最高的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
《愤怒年代》提供了民粹主义风潮在世界各地的宏观研究和在背后支撑这股力量的脉络。本书如醍醐灌顶、精辟且充满挑衅,可能是至今诊断我们社会现状的最野心勃勃的尝试了。凭借渊博的知识和洞察力,本书解释了为什么由下往上的运动会在期待获得上层奖励的情况下,把未来託付给权威型煽动群众者。──《国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