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行人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10/2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一切的缘起从2009年开始,当时台北正流行着「国际花卉博览会」,也因为「花博」的缘故,台北市政府向市民推出了「台北好好看」整合型计画,期望城市发展能在国际会展的带动下蜕变,从窳陋建筑、地标意象、都市景观到绿美化空间都变得好好看。这个政策的推出,引来了对于容积奖励与都市永续之争辩两极化的评价。《社区交往》一书整理及收录了近十年来台北民众参与社区规划的实践案例,也因为各种由下而上、中介其中及由上而下的都市再生行动的推动,吸引了许多国际都市行动者、研究者加入对话,也促成了更多彼此合作的灵感企划。

  社区之于台湾乡土、草根意涵的重要性,早在八零年代以后各种社会运动、九零年代风靡的「社区总体营造」到两千年后台北市政府推动的「地区环境改造计画」,以及还有许多其他来自民间的活力,都指出了社区工作的广义性,及其对于链结传统社会与新的都市发展议程之间密不可分的连结。《社区交往》一书整理了一系列借由不同计画于台北所织起的「行动如何带来改变」的经验案例,透过规划行动者的视角,理解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所遭遇到的都市问题背景,如何在暂时性的绿地上逐渐找到社群协力社区工作的方法,催生出许多创意的、生活的、亲切的在地生活行动,作为可以拉近不同差异社群交往对话、合作交融的都市规划突破途径。

各界推荐

  大公园是政府营造出来的。那么,将都市里的空地改造成小小的公园,也是政府的工作吗?不,那靠民间的力量推动即可,但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呢? OPEN GREEN 计画一边协调官民之间的关系,并营造起都市里许多虽然小却有魅力的公共空间。如果这些小空间都由政府来规划,恐怕难免变得单调划一,而若单由民间来任意设计,结果大概又会良莠混杂不齐。正是因为OPEN GREEN 计画居中沟通陪伴,与居民间不惜时间,点点滴滴协力创作,如今完成了的公共空间才会受大家喜爱,愿意长期使用吧。—山崎 亮| studio-L 代表、庆应义塾大学特别招聘教授

  怎样才能让城市的社区空间环境可以不断地变得更快活一些呢?这是我多年参与都市更新处社区营造活动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近悉《社区交往》将出版,深感可喜可贺。因为其书名就已经点到了问题的重点,如能交往,就必有共性和互利,就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属于社会人学问题。而一起居住、生活在同一社区的居民们也才是最能实际地了解到那里的空间环境好在哪里?不美在哪里?会涉及到多少政府部门?而且还应掌有政府选票呢。所以,他们的认知调整和能量发挥才是社区环境优化的最基本动力!—戴吾明|建筑与文化出版社总编辑

  社区营造虽然已经成为普通名词,但台湾社会并没有那么清楚地体认到它其实应该是个动词,即便社区一词,在现阶段它也应该是一个动词!亦即,社区营造就是营造社区──创生或维系社区感,而营造,就是经营与创造!作为动词,它就恆常是进行式的,随着时代迁化而改变着行动的方法、对象与预期。本书源起于政府部门的委託案,但更关键的是一群行动者在空间向度的着力,唿朋引伴由点到线到面,创造出或大或小的生活所在。僵冷的城市空间被人关注之后,成为可辨识的场所,吸引特定主体来到身旁,激发某种行动想像,于是卷起袖子动手营造它,汗水混合思念、宣说搭配着记忆,那经验彰显了某种存在,这本书让我们体会了他(她)们的所在。—曾旭正|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教授

  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本书不仅提供丰富精彩的都市社区设计案例,更让人体认到,空间创生所涉及的核心,更在于市民一起编织公共生活的新想像。—吴玛悧|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在都市规划的论述中,市民、专业者与公部门各自与彼此间的学习,近年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台北市,从社区营造的开展、暂时性绿地的争议、「Open Green 打开绿生活」的实验,再到以「社区交往」为名的国际交往,一路所展现的就是学习与调整。长久以来社区营造或城市再生常被赋予实质且急迫的任务,这些任务固然重要,但一昧对成果的强调却常常使我们忽略了一些过程中微妙以至精彩的社会学习过程。「社区交往」一书完整地呈现了台北市从地区改造到社区交往的实践与学习过程,这个还在进行中的实验,指引了一个城市治理的新典范。—侯志仁|美国华盛顿西雅图大学地景建筑系 教授

  台湾社区营造政策一词首见于1994 年,迄今已四分之一世纪。本书即以过去二十余年台北市经验为主轴,透过其间多个鲜活的个案,勾勒出社区营造在不同阶段的作法取向,以及背后草根社群转化和城市治理价值之改变。纵其所述虽为社区邻里尺度,然以小言大、见微知着,实可视为理解台北都市社会与空间转化的重要切面,值得一读!—彭扬凯| OURs 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秘书长

  都市发展一定要开发土地?一定得有大规模硬体建设?一定要大破大立、除旧佈新?台湾以及世界各地过去数十年来社区营造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然不一定!不追求大规划大蓝图,从最草根的方式着手,反而能够创造出更细致动人、更有温度的地方。《社区交往》梳理了台北市社区营造的脉络与这二十多年来的演进,记录了数个近期从小处着眼的行动案例,也跨出台湾,记述了日本、泰国、印尼、荷兰、美国、纽西兰等地精彩的社区营造行动。相信这是一本可以启发都市规划设计领域学生与专业者的参考书。—廖桂贤|台北大学都市计画研究所副教授

  最近这一年与社区交往组织开始正式交往,许多原本在做的事情,透过他们的参与有了不同的视野,他们号召组队造访正兴街「天台计画」与「废柴游乐园」陪我们一起玩,我们去「河神的丸子」与「乐活基地」看他们的运作,「场域创生」的概念因为这些交往,彼此有了更多的诠释与理解。社区营造到底不只是件硬梆梆的营造的事,更多时候是得软绵绵的在各种社区的隙缝中找寻生机,并在过程中累积的经验当中,提出适合的介入模式。飘摇的台湾社会,社区既坚强又脆弱,好在有社区交往这样的观念与行动,串联挖掘出长久锻鍊深埋社区里的各种力量,集结成此册,足以称为一本社区武林秘笈。—高耀威|台南市街区正兴同协会理事长

  都市是多元差异、多重土地使用的集合体,因此,「都市社区」的规划营造一直潜藏着难解的内部张力,无论公共领域与私人产权的界分,或领地性社区(所谓在地居民和地方头人政治)与意向性社群(特定社会价值导向、但未必依赖地缘的组织群体)、在地租赁商家之间的日常交往界面,既是冲突的根源,也是新的都市性与社会关系生成的机会。「社区交往」的珍贵,正是看见了边界流动、社区社群相互渗透的潜力,由台湾社区营造与社会运动的独特脉络,重新检视「社区」概念在都市再生中的角色,并从各类的市民行动及草根动员找回交陪初心和城市中的公共意识。—康旻杰|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

  集众之智、集众之力、集众之惠,是人类生存共居形成的自然法则。而都市的集体意识建构,更是仰赖社区及群居的个体集合。人是生活的主体,社群则具备集体行动力,充满改变世界的动能及无限可能。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寻找与社区交往的N种灵感,将希望与梦想的创意种子,植入到社区最里层的需要,创造丰沛的生活想像,链结更多社区的资源与伙伴,共同参与生命中转变的喜悦,迈向共创、共善、共融、共生的未来社会。欢迎热爱与社区交往的群众朋友们拜读本新创级圣经,书中有着与国际同步的台北经验,阐述普罗新价值及世代思潮。—谢明同|台北市都市更新处主任秘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柏宏


  投入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作逾三十年,一开始单纯是想找出向孩子、亲子、师生一同设计的方法,打造一个融入环境的学习校园,因此踏入了参与式设计的领域。现任经典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及原典创思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OURs)理事长,历任教于中原景观学系、台湾大学园艺暨景观学系。

侯志仁

  任教于美国华盛顿西雅图大学地景建筑系教授,主要专业领域涵盖:社区设计、城市共生与公共空间,着有《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规划术》、《反造城市:台湾非典型都市规划术》等书。

连振佑

  中原大学景观学系副教授,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曾任经典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专案经理、文建会助理研究员。长期关注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倡「社群协力营造社区」概念,努力促成Place-making、地方再生、以Temporary Urbanism理念促进「空间分享」;致力以参与式规划设计手法邀请更多关系人共同迈向协议、自治及共享的生活环境

詹育芳

  来台北生活的乡下人,园艺系毕业,接触景观领域后,对城市的发展脉络深深着迷,也喜欢赖在社区跟阿伯阿嬷五四三,探询老城市与人的感情纠葛。好奇城市应该借由理性的图说规划,还是透过人与人的连结织网开来?希望从人的串连积累,结合规划图说,与社区的人们一起开展有趣的城市空间。

林蔓娟

  在原典创思打滚两年的期间被带着在社区里钻,渐而建立由人看地景的视角。相信人的生活是空间美好的要件,希冀自己更加着力于人与环境的链结。现就读于荷兰台夫特建筑与建成环境研究所地景建筑组。

谢昀轩

  台北人,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 The Bartlett 学院,专注研究发展中的都市设计、都市空间再生及参与式设计方法。曾于麦德琳、圣地牙哥、罗马、伦敦、金边、香港、曼谷、马尼拉、莫斯科进行设计研究,目前为独立工作者,持续关注台北、亚洲等发展中地区城市社区设计议题。

曾毓仁

  善步地方教育负责人。环境教育与社区工作者。设计有趣的环教方案,细致的观察社区,深刻的反思信念,散佈更多善良的心,对待更多人事物,希望借此让社因此更加茁壮!

编者简介

施佩吟/主编


  大学念公共政策,喜欢走进社区的踏实感,毕业第一份工作在鹿谷茶乡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后来去念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人说十年磨一剑,迄今持续投入社区营造,发现越柔软越弹性越能成事。喜欢连结不同的人和群,专注于都市空间的行动策略、模式和机制,现任原典创思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副执行长。
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 从社区交往中找到城市空间营造新思维/方定安
 
[序] 城市空间治理的典范转移/侯志仁
认识与组构城市的转机与落实:场所创生(PlaceMaking)、社群协力/连振佑
 
[导读] 与草根运动一起长知识/刘柏宏
 
00台北市社区营造脉络的演进
社区是传统与新创社会相互激盪的场域
威权体制下的社区发展(1960-1980 年代)
因社会运动而浮现的地区环境改造计画(1990-2000 年代)
社群浮现,突破过往认知的社区营造(2009~)
 
01不同角色的大量交织开创台北市社造新转折(2009-2011)
暂时性绿地:台北好好看系列二的争议
政府视角:掌握改变台北的契机
促成者视角:穿针引线,协力营造
倡议团体视角:市民要的不只是绿地

滚动创生的起点:罗斯福路绿点营造
雨水花园:天公伯的礼物,带起水环境教育
开心农园:种出田园城市政策
生态观察花园:手做面包窑温暖港台都市人心
阅读药草花园:新温罗汀浮现
 
02生活圈概念浮现,串起新的地缘观(2012-2014)
两年期间扎根地方,带动居民和社群建立关系
大安区师大-油杉-丽水生活圈一棵台湾油杉,种下社区动力的芽
跨越里界的空间营造-举办好玩的社区绿运会
跨越里界的社群网络-成立水陆畔文化生活联盟
牵起人缘的新公共空间

深入盘点,挖掘老历史和新活力
万华区东园加蚋仔生活圈
跟飞天大圣借老庙埕,青年创意发声
喝一口聚落的井水,开启堀仔头聚落保存运动
为街友找学伴的木箱计画

体验共学,和匠师交朋友
大同区柴寮仔生活圈
把停车格变成一日街道木工体验
让废墟成为市民交换技艺的小柴屋
追求可以弹性组合的社区设计方法
 
03进击的地区治理术-垂直向整合、水平向串联的规划工作(2014~)
用一个荒置空间去看见整条水圳遗线
文山区景美仙迹岩生活圈
都市秘径寻水,织起守护都市小河域的网
兴福支圳:种下山茶花,废弃空地变身仙岩树屋
都市绿洲:宿舍庭院打造为朴门教室
景尾溪旧河道:万和一号公园开盖喜见被遗忘的东支流
万盛溪:亲子共学,一起来后巷秘径寻找河神的家
Open Green 打开绿生活
全市型开放的生活空间改造计画
Open Green 打造新公共空间
 
04社区交往,国际交流
[社区空间作为方法]
日本-芝浦家(SHIBAURA HOUSE)
企划力与社区空间经营

[小桌子与大桌子:公私协力的沟通方法]
印尼- CHL & TRIACO & Asscoiates+泰国- CAN / Openspace
用圳道纹理串起绿洲系统规划

[和社区居民开一间店 Pop-Up for the City]
荷兰- Floor Ziegler
用一间店思考城市再生

[人口缩减下的地区囊括式照护]
日本-以医学为基础之社区营造研究所(PIMBT)
以医学为基础之社区营造

[青年也能创建城市]
美国- Public Workshop
东区时尚面纱下的青年扎根基地

[从填补缝隙到织起公共生活]
纽西兰- Gap Filler
街区经营的新可能
 

图书序言

社区交往 国际交流
 
2018 台北市都市更新处透过「社区规划在地推广-国际交流工作坊」计画邀请纽西兰基督城、日本早稻田、美国费城、荷兰、泰国、印尼等各种极具巧思、解决社会问题的City Makers 团队来台湾的不同角落分享经验并接起地气。
 
台北市保有超过二十年以上的社区营造经验,许多社群活力和弹性的行动计画展现了来自许多面对生活给予的难题所回应的解方。也是这样的民间特质,吸引着许多国际大城市的专家学者及实务行动者来到台湾, 汲取社群与地方共创行动的养份。
 
为持续展开国际对话工作,由侯志仁、连振佑担任国际工作坊的召集人, 邀请来自印尼、泰国、美国、纽西兰、荷兰、日本、台湾之城市行动者来到台北,以「社区交往- Way to Community」为主题,启动了台北面向世界的桥樑。从看见社区及了解社群关系,从人与人之间相互激盪、彼此启发的机会,奠下网络形成的基础,进一步筑建一条进入社区的道路(way) 与在当中互动的关系网络,进入社区的同时也将方法(way) 梳理而出。
 
「社区交往- Way to Community」依据不同社区/群的关键议题,检视台北市社区规划当前面对的趋势课题,借由六个系列的社区交往行动,更进一步去探索共创一个新地方的可能。工作坊行动场域走过柴寮仔、大桥町、虎山下、枧尾、师大周边以及与City Maker 市民社群网络经营讨论,与国际行动案例创造对话机会,这些行动提供了制式城市规划所不能触及的方法,透过行动的过程与所引发的对话,提供更好的参与机制。
 
案例 01 日本-芝浦家(SHIBAURA HOUSE
 
伊东胜 芝浦家(SHIBAURA HOUSE)创办人
 
日本 东京(Tokyo, Japan)
 
媒体艺术出身,在东京芝浦经营广告制作企业社。同时也是SHIBAURA HOUSE 创办人。传承父辈经营了四十年的广告社,历经日本泡沫经济,开始思考广告公司在当代的生存方式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期望与芝浦地区的人产生互动,委由建筑师妹岛和世操刀,以通透的大面落地窗及轻盈构筑,开放更新后的多余空间提供予社区分享共用, 创造与地区共生的空间经营模式,在东京扮演城市先趋社群与国际交流的平台。

图书试读

None

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社区交往:台北场所创生纪实【2009-20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