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

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arry Crabb
图书标签:
  • 爱情
  • 情书
  • 治愈
  • 温暖
  • 情感
  • 文学
  • 浪漫
  • 人生
  • 感悟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上帝用66封书信,告诉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故事
一个充满爱的故事、一个超越时空的故事
以爱为名,为你而写,而我们,都是故事的主角

  你在哪里?
  这是亚当犯罪后,上帝焦急地四处寻找、询问亚当的问题。现在,上帝对你我发出同样的问题:「你在哪里?」

  你听见吗?
  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从世界的开始到世界的尽头;透过圣经的66 封情书,上帝不停地唿唤你、寻找你,上帝渴望和你说话,面对面的谈天说地,祂多么希望你认识祂是谁,认识自己是谁;明白祂的心意、知道祂的计画⋯⋯真真实实活在祂创作的故事里。

  你相信吗?
  在祂的故事里,无论你的角色是背景道具、路人甲、乙,或是王孙公主;祂都爱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一直是祂渴望邀约的角色,在祂眼中,你是唯一的主角,你是「主」要的角色!

  你愿意吗?
  上帝爱你、喜欢你,祂为你而生、又为你而死。只要打开你的心门,相信、接受祂作你个人的救主,在上帝的故事中,找到你的定位,让圣灵帮助你以新的眼光重新调整生活的优先顺序,看重爱神与爱人的价值胜过世界的一切。

  你每年是否都立定目标要一年内读完圣经,但是往往旧约还未读完就举手投降?你是否觉得上帝写下66卷咬文嚼字、厚如砖块的书,阅读起来并不容易?每个古老的故事间似乎毫无关联,如同六十六片拼图,无法拼凑成一幅图画窥看全貌。哈该和腓利门有什么关系?上帝为什么要写创世记呢?罗马书的内容冗长无趣,到底要表达什么呢?我们心中带着许多的问号,无法完全了解整本圣经。或是你以为基督教只是可以让人心灵得慰借的宗教,能够满足内在最深层的渴望?你不禁问:「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身处于人生的混乱中,我希望我的孩子、朋友、上帝如何看待我?对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的人生现在要怎么过?我内心是否还有足够的热情,让我能为理想坚持下去?有了天堂的盼望,对我的态度和选择有什么影响?」不确定感和挣扎时常搅扰我们,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理解上帝的话语。

本书特色:

  .用最精炼的文字、最精简的内容,将六十六片拼图拼凑完成,让读者感受到上帝所述说的爱情故事,充满何等令人赞叹的惊奇。
  .美国权威圣经学者,分享自己的生命经历,以及透过圣经对生命的省思。打破以神学角度研读经文,篇篇精彩、发人深省,将圣经与我们的生命连结。
  .重点摘录圣经66卷书为简明扼要的短文,并非圣经的全面分析书。以第一人称书写,好似上帝亲自对我们说话。
  .作者毫不保留地提出自己的各种挣扎、疑惑,也许也是许多人想问上帝的问题。帮助我们将上帝信息,应用在生活中。
  .适合个人灵修或小组讨论时使用,一定能对上帝的故事有所了解与感动。
《古籍中的星辰:一部跨越千年的文献之旅》 引言 人类文明的演进,如同浩瀚星河中无数星辰的轨迹,清晰地镌刻在载体之上,而书籍,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光芒。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探入那些泛黄的纸张与古老的竹简之中,我们所触及的,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先人智慧、情感与生活的缩影。本书,并非一部狭隘的目录,而是一次深度而广阔的“文献地理学”考察,旨在勾勒出自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古籍的演变脉络、形制特征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涵。 第一部分:载体的革命——从甲骨到纸张的千年沉浮 书籍的形态,是技术与文明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本书开篇将追溯中国古代书写载体的变迁史。 竹木简牍时代 (先秦至魏晋): 重点剖析了简牍制度的严苛与局限。我们将详尽描述“册”的结构——竹片或木片的编联方式,以及这种形制对文字书写、信息容量和文本流传带来的制约。例如,探讨《诗经》最初的口头流传与后世简本的结构差异。此外,对“封泥”在古代公文传递中的作用,以及木牍在官府记录中的不可替代性,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缣帛的辉煌与消逝 (战国至东汉): 丝帛作为一种轻便、易于卷藏的载体,在艺术和重要文献的记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书将对比缣帛与竹简在成本、保存难度和书写体验上的巨大差异,并结合考古发现,重现那些色彩斑斓的帛书,如马王堆出土文献的复原场景,分析其对早期哲学思想传播的影响。 纸的曙光与普及 (东汉至今):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文明史上的里程碑。我们将深入研究早期麻纸、皮纸、藤纸的制作工艺,以及纸张普及后,对书籍装帧形式的根本性改变。从“卷轴”到“折叠”,再到“册页”,每一种形态的转变,都直接影响了阅读方式的进化。 第二部分:装帧的艺术——形制背后的知识体系 古籍的装帧,绝非单纯的物理构造,它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分类和尊重程度。 卷轴的定型与规范: 卷轴(或称“经折装”)的结构,要求读者必须“展读”,这种物理上的展开动作,被赋予了恭敬对待经典的文化寓意。我们分析了早期经书的“经轴”、“缄带”等部件的制作工艺,以及“题签”在信息检索中的原始功能。 经折装与散页: 经折装(也称“旋风装”)的出现,标志着阅读便捷性的提升,它在宋代尤为盛行。本书将详细描摹经折装如何通过折叠,使书页易于携带和翻阅,并探讨其在佛教佛经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拍印与蝴蝶装的兴盛: 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成熟,直接催生了“蝴蝶装”。我们不再孤立地看待蝴蝶装的对折方式,而是将其置于宋代文人生活和书籍流通的市场背景下进行解读。蝴蝶装的轻薄与易损,反衬出当时知识分子对书籍保护的重视。 函装与线装的定型: 明清时期,线装成为主流。本书将重点探讨线装在结构上的三大优势:便于拆解修补、易于校勘和适于藏架。我们对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线装针法(如龟背纹、麻叶装等)进行了图示性的梳理,展示了这一时期手工艺的精湛。 第三部分:刻印的演变——知识复制技术的跨越 书籍的生命力在于流传,而流传的广度则取决于复制技术的效率。 手抄时代的艰辛与精准: 在印刷术成熟之前,抄写是唯一的途径。本书细致考察了“校对”在古代士人阶层中的职业伦理,探讨了在缺乏统一标准下,抄本之间的差异(异文)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些差异如何构成了版本学的研究基础。 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雕版印刷术(特别是宋代的活字尚未普及前)如何实现对经典文本的标准化。我们将探讨雕版印刷的“雕”、“墨”、“印”三道工序,以及“覆手”、“拓印”等技术细节。对“坊刻本”、“官刻本”和“私刻本”在字体、版式和用纸上的区别,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 活字技术的尝试与局限: 毕昇的泥活字,以及后世发展出的木活字、金属活字,它们在理论上代表了更高的效率。本书将分析,为何在中国古代的特定文化环境下,活字技术未能完全取代雕版,而是长期并存的现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惯性、字模制作的复杂性,以及对“精美版面”的追求。 第四部分:版本的哲学——知识的生命周期 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生命轨迹的学问。本书将超越技术层面,探讨不同版本所蕴含的“时间信息”。 “初刻本”的价值: 探讨何为“祖本”,以及初刻本在思想传播史上的“原真性”意义。我们分析了清代以来学者对宋椠本(宋代刻本)的狂热追逐,这种追逐背后,是对“原貌”的探寻,是对“失落的时代光华”的向往。 校勘与传抄: 深度解析“校勘学”的逻辑起点。每一个批注、每一个圈点,都代表着一位古代阅读者的生命参与。我们将展示,同一部典籍,在唐、宋、明三代的传本中,如何通过文字的增删和注解的侧重,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思想风貌。 藏书楼与私家目录: 藏书楼不仅仅是存放书籍的建筑,更是特定家族或学派知识体系的物化体现。本书将聚焦于著名的藏书楼(如天一阁、文渊阁),分析其藏书的取舍标准,以及这些私家目录(如《铁琴铜剑录》)本身作为文献学研究对象的价值。 结语:面向未来的回望 古籍是中国文明的基因库。本书最后一部分,旨在探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和保护这些承载着千年风雨的物质载体。古籍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被数字信息完全替代的文化遗产。了解它们的形制、工艺与流变,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审美情趣与知识传播哲学的必由之路。它提醒我们,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与历史的亲密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瑞.克莱布(Larry Crabb)


  赖瑞.克莱布博士是美国的着名心理学家、专题讲员、圣经教师、作家,以及「新路事工」(NewWay Ministries)的创办及负责人。他举办为期一週的「属灵引导学校」(School of Spiritual Direction)和「生命的窄路」(Life on the Narrow Road)周末特会。此外,也在科罗拉多基督大学担任短期访问学者、美国基督徒辅导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unselors)的属灵导师。

  他出版过许多畅销着作,《里外更新》(Inside Out)、《里外更新寻主面》(Finding God)、《成为真正属灵的教会》(Becoming a True Spiritual Community)、《向天父祈祷》(The PAPA Prayer)、《编织灵魂的话语》(Soul Talk),以及《真正的教会》(Real Church)。

图书目录

Acknowledgements 致谢/11
Prologue 在神的故事中找到你的定位/13
My Dear 以爱为名,为你写一则故事/23

Part 1 从创世记到申命记
一次堕落、一个应许、一则故事的开始/33
Love Letter 1 创世记
我有一个计画,我想邀请你参加我的宴会/35
Love Letter 2 出埃及记
必须先认识我,才能信靠我/41
Love Letter 3 利未记
圣洁才有快乐,圣洁即是快乐/45
Love Letter 4 民数记
使你成为圣洁并不容易/50
Love Letter 5 申命记
我是信实的,值得你信靠/55

Part 2 从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
由历史看故事/59
Love Letter 6 约书亚记
要恨恶罪,不是害怕痛苦/61
Love Letter 7 士师记
认识深植在你心里的罪/65
Love Letter 8 路得记
我能使你痊癒/71
Love Letter 9 撒母耳记上
医治的过程会有痛苦/76
Love Letter 10 撒母耳记下
使你成为完全的人/82
Love Letter 11 列王纪上
你的成功与我无关/88
Love Letter 12 列王纪下
失败是机会,不要因此一蹶不振!/93
Love Letter 13 历代志上
最首要的是建立圣殿/98
Love Letter 14 历代志下
在黑暗中锻鍊真正的信靠/105
Love Letter 15 以斯拉记
我在这里,我会使你完全圣洁/111
Love Letter 16 尼希米记
你的每一次顺服,都使我的计画迈进一步/117
Love Letter 17 以斯帖记
没有人能阻拦我的计画/121

Part 3 从约伯记到雅歌
如谜的生活中仍有智慧和盼望/129
Love Letter 18 约伯记
唯有在人无法改变的痛苦中,我才能动工/131
Love Letter 19 诗篇
开一扇窗,让光穿透黑暗/137
Love Letter 20 箴言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认真生活/143
Love Letter 21 传道书
要往高处行,必须先往低处走/149
Love Letter 22 雅歌
我要教你如何跳舞/154

Part 4 从以赛亚书到玛拉基书
给愚者的话/161
Love Letter 23 以赛亚书
掌掴之后,更用力拥抱/167
Love Letter 24 耶利米书
在最深的夜看见最亮的星/173
Love Letter 25 耶利米哀歌
我要用痛苦唤你注意我的慈爱/179
Love Letter 26 以西结书
面对内心的罪恶,就将见着我的荣耀/185
Love Letter 27 但以理书
在最糟糕的时候,要知道我是主/191
Love Letter 28 何西阿书
我的爱比恨深/197
Love Letter 29 约珥书
正确祷告,而非流于形式/202
Love Letter 30 阿摩司书
真实的敬拜带来真正的改变/207
Love Letter 31 俄巴底亚书
报复和骄傲的念头,会阻碍我的计画/212
Love Letter 32 约拿书
即使我未伸手帮助你,仍要顺服/216
Love Letter 33 弥迦书
你的罪已被赦免/221
Love Letter 34 那鸿书
你的人际关系会成功,我会帮助你/226
Love Letter 35 哈巴谷书
当一切计画都行不通时,要等候/231
Love Letter 36 西番雅书
不要满足于表面的改变/236
Love Letter 37 哈该书
无论如何,建造我的圣殿吧!/241
Love Letter 38 撒迦利亚书
在盼望中,更多渴望、需要祂/247
Love Letter 39 玛拉基书
这世界的光就要临到!/253

Part 5 从马太福音到约翰福音
聚焦耶稣/259
Love Letter 40 马太福音
听见耶稣带来的好消息/267
Love Letter 41 马可福音
你可以失败犯错,但绝不能丧失信心/278
Love Letter 42 路加福音
让耶稣指引道路/284
Love Letter 43 约翰福音
天国已经真实降临在生活中/290

Part 6 从使徒行传到犹大书
笨手笨脚的人上舞蹈课/297
Love Letter 44 使徒行传
新生命的完整信息/299
Love Letter 45 罗马书
努力思考,让想像力也飞扬起来/306
Love Letter 46 哥林多前书
转化是潜移默化的,保持盼望/314
Love Letter 47 哥林多后书
喜悦的泪水将沾湿你的脸/320
Love Letter 48 加拉太书
不要误解自由,自由与爱为伍/326
Love Letter 49 以弗所书
下沉反是提升的力量/334
Love Letter 50 腓立比书
献上一切,毫无损失/341
Love Letter 51 歌罗西书
盼望是你今生最大的礼物/348
Love Letter 52 帖撒罗尼迦前书
回转!服事!等候!/354
Love Letter 53 帖撒罗尼迦后书
末日以前,带着使命认真生活/360
Love Letter 54 提摩太前书
持守真道,是与我连结的生命线/367
Love Letter 55 提摩太后书
为真理打美好的仗,临终也充满盼望/373
Love Letter 56 提多书
即使被所有人遗弃,靠着我,你也能饶恕和爱/379
Love Letter 57 腓利门书
我的爱能改变你所有的人际关系/386
Love Letter 58 希伯来书
在我的同在中相信、等候、爱!/391
Love Letter 59 雅各书
参加舞会和与我共舞的差异/400
Love Letter 60 彼得前书
你是世界的旅人,我才是你的家/407
Love Letter 61 彼得后书
我深知如何从绝境中,拯救我的孩子/414
Love Letter 62 约翰一书
知道你真实的身分/420
Love Letter 63 约翰二书
小心!最深奥的真理,最容易被误解/427
Love Letter 64 约翰三书
在指出他人的罪之前,先展现爱/434
Love Letter 65 犹大书
持守在我的爱中/440

Part 7 启示录
信守承诺,永远幸福/447
Love Letter 66 启示录
现在,与羔羊一同掌权/455

Afterword 不能错过的故事纲要/465

图书序言



在神的故事中找到你的定位
真正的基督信仰是让「可能」成为「真实」


  这本书是这样开始的。二○○六年的早春,一天凌晨两点钟,我还没睡。其实我很早就寝,只是睡不着,直到凌晨一点半,我放弃挣扎,失眠实在让人讨厌。我起床后,随手拿了圣经,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读圣经,在昏暗中我跌跌撞撞走下楼,走向壁炉前我最喜欢的那张椅子。我把壁炉点燃后坐下,一方面气自己想睡却睡不着;一方面又感到安慰,因为我不费吹灰之力生起壁炉的火,屋内顿时暖和起来,我心想虽然睡不着,至少还有暖炉温暖我的脚。

  换个角度想后,我的心情稍微好些,于是决定找个好姿势,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我把脚跨在壁炉边,柔和的落地灯光从左上方照下来,我想如果此时有人送来一杯热拿铁就更完美了!

  我记得自己大概花半小时对上帝嘀咕抱怨,全屋子也只有祂还醒着听我说话。我不相信祂真可以感受我糟糕无比的心情,如果睡不着也是出于祂的旨意,我不明白祂为何不让我好好睡一觉?

  心里嘟哝半天,最后也厌烦自己的抱怨,脑中出现了一段经句,是何西阿书第五章 15 节后面那段:「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必切切寻求我。」

  我觉得睡不着好像是上帝早就安排好的,祂要向我说话吗?我把刚刚放在壁炉旁的圣经拿起来,翻到那处经节,注视那段短短的经句,至少有一分钟之久。我心里想,好吧!我同意经句的第一部分,失眠的确让我感到悲惨,也算是一种急难状况,但接下去的部分呢?要如何切切寻求上帝?顿时间我的心打开了,我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都认为上帝在做寻找的工作,我是迷途的羊,夜晚孤零零地咩咩叫着,这不就是一个暗示?「祂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马太福音十八:12)

  我感到自己顺服的背后是赌气和任性,同时间我冰冷的心却好像被火熔化,原来祂早就来寻找我了,祂走了很远的路来找我。祂道成肉身从天上来到人间,就是一段大旅程,祂降到世间寻找我,我感觉祂现在甚至就在我身旁,靠近我好让我听见祂说话。我若急难时寻求祂,并不代表一定要看见祂有什么作为,祂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这段经节的意思除了要积极倾听祂,还有就是等候,不是等祂做什么,而是让我能够听得更明白,听祂向我说故事。

  当我这样想时,我的态度也因此改变。我重新思考,也许我的责任就是单单地相信,相信祂此刻正在说话;也许我的工作就是倾听;也许是要看见,我真的很想在异象中看见耶稣,如果耶稣正忙着寻找其他迷途的羊,派下天使让我看看也可以。

  是的!我要预备自己来听见祂的声音。若亚伯拉罕能听见神说话,我当然也可以!向我显现吧!对我说话吧!上帝啊!我全心全意摆上,我要寻求你!快呀!我现在正处于急难,我现在正切切寻求你!让我看见你,让我听见你!

  我的哀诉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属灵要求,我惊觉到自己在向上帝抱怨。我赶紧换个角度想,其实上帝不已经将祂自己透过祂圣子向我显现了吗?祂以一整本圣经向我介绍圣子;祂此时不也正透过圣经向我说话吗?世界各地许多基督徒都确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给人类的启示。

  我已经知道,也经历过这种重生经验,我和妻子在我们十岁的时候就相遇了。我们十二岁时第一次「约会」,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我们就觉得彼此很相配,是可以一起走一辈子的朋友。直到二十一岁结为夫妻以前,我们写了不下数百封的情书给对方,至今我仍保有这些信件,四十多年后它们被保存在几十个箱子里。

  那时她住在与我距离数小时车程的小镇,我们负担不起过多的电话费,所以写信成为我们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在电子邮件还未发明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步调比较缓慢。我仍记得自己等候信件时的渴望,常常急切地跑到信箱前,看邮差是否送来了情书,希望看见贴着颠倒邮票的信封(把邮票颠倒贴是我们那时候的暗号,表示「我爱你」)。

  瑞秋想说的话都在信里面,当我读信的同时,彷彿也听见她在对我说话。如果是这样,那么圣经里写的,就是上帝的话;如果我可以像读瑞秋的情书那样读上帝的情书,就能听见上帝要对我说的话了。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现在是凌晨两点四十分,与其闭着眼

  睛坐在椅子上,期待以属灵的眼睛看见上帝(天知道我是否有属灵眼睛),倒不如利用这宁静的片刻,安静我的心,好好听我灵里面的上帝,想对我说什么。我决定从圣经开始,不是只要上帝给我一节经文,我想要祂对我说故事。

  我开始想一些问题:上帝,你为何写创世记?你要我在利未记听见什么信息?你能够告诉我为什么要读俄巴底亚书吗?我想我知道罗马书的内容要表达什么,你透过犹大书和启示录,又想告诉我什么呢?既然我提到启示录,你介意我问一个问题吗?你为何不让圣经最后结尾处,简明易懂呢?释经学者称这部书为天启文学,但对我而言,这样的内容只是使人更加困惑。上帝啊!你为何要写启示录呢?

  还有,你为何要写六十六卷书呢?我不得不说,最后一个问题让我想要赞美上帝的热切的心,踌躇了一下,我在想:或许上帝真的会回答我这些问题;也许祂会和我好好聊聊,我会更清楚知道祂写故事的目的。

  其实我还小的时候,就非常着迷圣经故事,我想着迷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父亲读故事的声音和表情吧!即便电视上有好看的节目,父亲仍会花一整晚的时间读完利未记。我反倒好奇,利未记到底写了什么吸引人的故事?

  后来青少年的我,每年都会去参加几场圣经研讨会。十六岁那年,我听见一名很棒的讲员,他的名字是圣路易斯你强生(S. Lewis Johnson),他连续五个晚上只谈撒迦利亚书,我还记得他当时讲到第三章的一些重点,现在想来都还会起鸡皮疙瘩。

  强生教授走上讲台,放好圣经和他的讲稿后,抬起头来看着大家,他说:「请打开圣经,翻到撒迦利亚书。」我脑中不知怎地出现一个画面,好像是一列火车要驶离月台,我听见强生教授高喊:

  「请上车!这班列车将带领你翻山越岭,到你未曾见过的地方。你预备好了吗?」那五个睌上,我都端正地坐在最前排的座位上,引颈期盼这趟旅程。

  圣经吸引我,却也令我困惑,我没办法将六十六片拼图拼凑起来,我看不出这幅图画是什么?圣经中六十六本书要说的故事是什么?它们似乎很难串联出一个主轴。

  在我读心理研究所的期间,我学到所谓「无意义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如 bas、alk 等,人们不容易记住这些字,但有意义的字词比较容易被记住,尤其当这些字放在句子之中,就更容易记住了。你可以试试记住以下几个单字—「猫」、「一只」、「看见」、「我」;如果你以句子的型态来记,就更容易记住了—「我看见一只猫」。

  我想尝试以类似的方法记住圣经。我希望上帝能给我一个句子诠释创世记,两句或三句也行,好让我在读的时候,更清楚知道祂想说的是什么;不只创世记,最好圣经中的每一部书,都有两句或三句话,能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让我知道该如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要将上帝在圣经里说的话,摘要成简短的句子,看这几句话,就能明白故事的内容;只要扼要叙述,我就能知道六十六段故事的情节大意。

  现在快要凌晨三点钟,我已快要失去兴致,火车就要离站,我已上车。眼前似乎看见我的父亲坐在家中壁炉前的椅子上,正在读圣经的利未记,而演员史考顿2 的节目即将开始。我对他说:「爸,史考顿节目要开始了。」

  「赖瑞,我今晚不看他的节目了,我正在做别的事。」然后父亲继续埋头读圣经,那时我才明白,他每天反覆咀嚼圣经,即使在他自己大喜之日的前一天也是如此,天天满怀热情地一头栽在圣经里。

  註2: 瑞德你史考顿(Red Skelton,1913-1997),美国喜剧演员,1937 年至 1971 年间活跃于美国电视及广播各大节目上,非常受欢迎。好莱坞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镶有一颗他的星形奖章,为世人所纪念。

  他告诉我:「圣经是一个爱的故事,起头以离婚开始,自创世记第三章直到启示录的末了,都在讲一个遭背叛的情人,恳求我们重回祂的怀抱,好叫我们可以永远享受天家美好的爱。」父亲最喜欢,也最常引用的圣经经节是约翰福音六章 68 节,耶稣那时说了一段话,许多门徒听见后都离开祂,不再与祂同行。那些门徒离开的原因,不外乎是想要过一个较为容易的生活,耶稣就问彼得:「你也要离去吗?」彼得的回答就是我父亲最喜欢的那处经节:「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二○○六年早春的凌晨,我坐在火炉边,想起我父亲说过的一切,突然明白上帝利用圣经说一个故事,一个爱的故事,从创世记第一章开始,说了六十四集(出埃及记到犹大书),最后进入高潮结局第六十六集启示录。我向祂祷告:「上帝,是否可以请告诉我,在每一集故事里,你想让我听见什么信息?我想知道你的故事;我想要成为你故事里的角色;我想要感受到你故事里,能撼动人心的热情。」

  于是我想像每一集故事,就是上帝写给我的一封情书,我是祂多变无常的朋友、祂不忠贞的配偶、被祂宠坏的孩子,不管我如何,祂依然爱我,为我付上极大的代价,要将我带回到祂身边。祂正在告诉我一个故事,我如何破坏彼此的关系,而祂正努力修补我们的关系,也让我知道最终结局是什么。圣经的每字每句都是生命之道,难怪我父亲喜爱那句经节。

  我拿起笔和一叠纸,回顾过去四十多年自己读圣经、教授圣经、默想圣经的经验,我翻开创世记,问自己:我对这部书了解多少?我是否明白上帝写这部书的原因?祂在这第一封情书中,想要让我听见什么?祂的故事是如何开展的?我可以用几句话摘要祂在创世记中告诉我的信息吗?上帝啊!让我透过圣经,听见你想对我说的话。

  我将那些释经学者的解经法和注释暂时摆在一旁,那日凌晨我重新检视自己是谁?我只不过是一位基督徒、一名跟随耶稣的门徒、一个内心急切想要听见上帝说话的人、一个活在痛苦中(不祈求脱离痛苦,虽说能脱离痛苦也不错)只求盼望的人、期盼与上帝建立永恆亲密关系而拥有喜乐的人。

  为了使自己能更专注倾听,我甚至开始想像夙负盛名的英国作家鲁益师3 来到我家与我共进晚餐。由于我非常钦佩、景仰这位作家,刚开始有点胆怯,不知道该聊什么话题,晚餐后我们来到火炉前,我想像自己为他倒了一杯红酒,拿给他的同时问他:「鲁益师教授,您每一部着作背后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您期待您的读者能从您的着作中得到什么?比如《地狱来鸿》(The Screwtape Letters)、《梦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和《反璞归真》(Mere Christianity)这几本书,您希望身为读者的我,能从您的文字中得到什么吗?是否可以请您就每本书,简单扼要地以两三句话,回答我的问题呢?」然后我录下大师的回答,以便之后能够正确抄写下来,等待再次阅读这些着作前,拿出记录再复习一遍。

  这就如同我那天清晨对上帝的恳求,然而我不需要「想像」上帝与我同在,因为祂确实就在我身边,就在客厅里。祂希望我能称祂阿爸天父、情人、朋友,祂要透过六十六封情书对我说话。

  当时钟指到五点半时,我得到了祂的回答,我将祂的回答密密麻麻潦草地写满三张纸,我相信上帝要我先从旧约中听见祂的声音,旧约三十九部书是祂故事的第一部分;之后祂也要透过新约二十七部书继续说故事。

  註3: 鲁益师(C. S. Lewis,1898-1963),英国知名学者、作家及神学家,二十世纪最受基督徒知识分子喜爱的作家之一。

  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和他人分享上帝如何透过圣经六十六部书向世人传述信息,也许现今教会里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虽然许多人都希望能更了解圣经,但大部分的基督徒对圣经并没有透彻地了解,而且并非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要熟读圣经。许多基督徒以为优美的诗歌、符合圣经原则的生活、有意义的宗教书籍、偶尔参加查经课程,就足以达到基督徒的标准。

  人们喜欢看见异象或听见预言,以为如此就是听到从上帝而来的声音,却不从圣经里追寻真理。当我们看见圣经里一段短短的经节,默想后受到感动,多半将功劳归给圣灵的动工,却对圣经整个故事背景了解甚少。我们想摸着上帝的心,却未花时间读上帝的话。当我未能与瑞秋见面时,我借着读她写的信,就知道她心里想什么,我们对上帝不也应该如此吗?

  异象、预言、具深远影响力的经文,以及个人的内心感动都很重要,然而若没有更多了解圣经的意义和应许,这些与上帝的沟通方式有可能成为个人的想像。如果手中只有几片拼图,你要如何说服他人相信你看见一整幅图像?如果只有几句经文,无法真正看到这六十六本书架构出来的故事;参加几场圣经讲座、受到牧师的激励和启发,就自认为了解上帝透过圣经要让我们知道的信息,并不是非常恰当。

  我在写这本书时受益不少,希望也能帮助你看见六十六片拼图所拼出来的图像,让我们都能更清楚看见每一片拼图的独特颜色和结构,借此更认真地查经。

  希望你能听见神,当然我自己也有同样的期待,希望能听见上帝在祂写下的六十六封情书里,想要向我们说的话,当你将所有故事串联起来,会明白你听到的,是最美的爱情故事,你会惊讶地发现,不管你是否对人生感到怀疑、失望,或觉得生活多么不幸,都可以拿起圣经回到上帝面前,重新找到盼望,就像使徒彼得、我的父亲,还有我,你也会同样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这是我们想得到的人生,无论在任何景况,我们都可以从圣经中撷取智慧,过每一天的生活。

  我想你大概对这本书有粗浅的认识了,容我再说几句话,好让你能进入本书的主体内容。

  首先,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很短,我特别如此设计。这本书并不是圣经的全面分析书,在第一封情书里,我简单写出上帝在创世记想要让我们听见的话,我以第一人称写法,好像上帝亲自向我们说话,也许的确如此,而我是否正确听见上帝的声音,你可以自行判断。

  其次,我加上一些问句,我想也可能是一些人想问的问题。我对上帝说:「你是否能给我简单的大纲?你想要在每一章让我听见什么?」

  最后,在每一章里面我会写下自己亲身的体悟,我在听见上帝声音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动;或许你有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记下自己的看法。

  在后记中,我将六十六片拼图拼凑完成,把每一封情书摘要成六十六段总结,并串联成一个故事,希望你能看见上帝透过这六十六片拼图,呈现出的美丽图画,我期待你能感受到上帝所述说的爱的故事里,充满何等令人赞叹的惊奇。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故事,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而我们都活在这个故事里面。

  最后我想分享一件事,虽然我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曾谘商数以千计的人,面对过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我对于在哲学和文学领域中的人性问题也多有探讨。我喜欢哲学与文学,尤其喜爱哲学家巴斯噶4 和文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5 的论调与作品;我对鲁益师也情有独钟,花许多时间研读他的作品;而圣十字若望6 的神祕主义和伟大神学家约翰欧文7 的着作信息,对我亦深具影响。

  我的结论是:诚实面对自己,看清楚世上的生活;听见上帝透过圣经的六十六封情书,想要对你说的话,带来的好处将胜过世上的所有一切。

  我盼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如同帮助我一样,让我们都能看见上帝如何在人性的丑恶上,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美好,听见祂向我们道出独一无二的爱的故事。

  上帝借着圣经向我们说话,我们因此得到改变、拥有盼望,圣经对我们影响深远。真正的基督信仰是让「可能」成为「真实」。当圣经的斧头破碎我们内心冰冷的海域,上帝的爱就会如暖流般充满我们的心,我们便能回复到祂起初造我们的样式。我们能够借着圣灵过一个新生活,看重爱神与爱人的价值超越属世的一切,并能以新眼光重新调整我们生活的优先顺序。

  圣经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始,你能听见上帝说话、认识祂的本质、知道祂所有的计画,你真真实实活在祂的故事里面。

  现在你知道这本书写成的原因了,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让你知道这本书能够如何向你说话。听见上帝在每封书信里想要传达的信息,将能改变你对生活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生活的方式,这的确发生在我身上,我希望也一样发生在你身上。

侯士庭(James Houston)

图书试读

以爱为名,为你写一则故事

你的生命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你做的每件事,包括日常生活作息,如在收银台前大排长龙等候结帐;或是每个重要的责任,如面对家庭的危机⋯⋯都是故事的一部分。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无论好事、坏事,或不痛不痒的生活琐事,都是故事中出现的情节。重点是你必须要知道故事是什么,你要了解内容,每天都要跟上进度,这并不是容易的事,但这是唯一选择,因为你是故事的主角之一。生活不会每天顺利,有时甚至要花许多心力面对问题,但不管你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因为这故事有所进展而感到喜悦。我年纪越大,越相信圣经上的故事,而这个大故事,是由许多小事汇集而成,但我们将故事扭曲变形,以我们有限的观点改变故事情节,希望将我们的人生变成自己期待的脚本。

我们通常随着自己的喜好,定义自己的人生。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设计情节,为的是满足自己的渴望,无论是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期待得到尊敬,或希望生活舒适美满。我们无视于原来上帝铺陈的脚本,自导自演、任意妄为的结果,当然是一场闹剧。许多人希望人生一帆风顺,问题可以马上得到解决、凡事心想事成,这种文化和思想,使人们相信谎言,就失去了起初被创造时的尊贵身分,当我们扭曲故事时,就使人类的灵魂向下沉沦。

如果你以为基督教只是可以让人一生满足的宗教,包含内在最深层的渴望都能被填满,只求愿望成真、只为自己而活、只想得到一切自己所求所想,那么你还不知道真爱的意义,存在你里面的,只有自私的念头。当一个人感到失意,觉得人生过得不如预期,很自然地,我们都希望知道要如何走下去,不是空想就能有所改变,但我们还是东拼西凑,尝试找出方法,不让状况继续恶化。我们希望能找到心灵上某种程度的平安。将焦虑痛苦摆一边的确很难,当我们看不到愿望实现,生活感到空虚、没有价值、被背叛的时候,不禁自问:「我能看到什么愿景?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身处于人生的混乱中,我希望我的孩子、朋友、上帝如何看待我?对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的人生现在要怎么过?我内心是否还有足够的热情,让我为理想坚持下去?我有天堂的盼望,这种确据对我的态度和选择有什么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的心情一直有点低落,就想找本能让我开心起来的书。当我看到《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这个书名的时候,心里就觉得,嗯,这应该会是一本能治愈我的书。我脑海里浮现出很多画面,可能是那种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也可能是关于亲情、友情的那种温暖的表达。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情书”不会太沉重,而是能带给我一些阳光,一些希望,一些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我很好奇,这“66封”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作者花了很长时间去构思,然后写出来的?每一封情书的背后,是不是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作者的笔触是细腻而温柔的,能够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感受到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美好。我也会留意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希望它能给我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就像品尝一份精致的甜点一样。

评分

拿到《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这本书,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名字实在太有画面感了。我立刻就在想象,这“来自天堂”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是那些我们内心深处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的集合吗?还是作者笔下那些超越现实、如同童话般动人的故事?而“66封情书”,数量上就足够让人期待了,我很好奇这66封情书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是长篇的叙述,还是短小精悍的箴言?它们的寄托对象是谁?是恋人、家人、朋友,还是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去被爱、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珍惜那些微小却珍贵的情感。我希望它能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给我一些启示,在我感到孤独的时候,给我一些陪伴,让我能感受到一种来自远方、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

评分

《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这本书,光听书名就觉得好浪漫,很有吸引力。老实说,我本身就对这种带点疗愈、带点心灵鸡汤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当它冠上“情书”这个标签,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尘封的日记,里面藏着的是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我一直在想,这“66封”究竟包含了多少故事?是关于爱情的轰轰烈烈,还是细水长流的温馨?是初恋的青涩羞涩,还是白发苍苍的相濡以沫?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个温柔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情感的各种面向,去理解那些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爱与被爱?有时候,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真的需要一些温暖的力量来抚慰。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这样的力量,让我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释怀,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我也会特别留意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构建这些“情书”的,是那种直击人心的深刻,还是那种轻柔舒缓的抚慰?我很好奇,它是否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

说实话,看到《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就是,哇,听起来好浪漫!但同时,我也在思考,这“天堂”究竟是指什么?是理想中的完美爱情,还是人生中那些触不可及的美好事物?而“66封情书”,听起来数量不少,想必内容会很丰富。我会很想知道,这66封情书的作者是谁?是某个虚构的人物,还是作者本人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倾注其中?它的风格会是怎样的?是像古典诗词那样意境悠远,还是像现代散文那样细腻真挚?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温柔的朋友,在某个失落的时刻,递给我一封温暖的信,让我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爱。我也会非常留意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字的,是否能够营造出那种“来自天堂”的纯净感和神圣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暂时抛开世俗的烦恼,沉浸在美好的情感世界里。

评分

我最近刚好在寻找一些可以激发灵感的读物,而《来自天堂的66封情书》这个名字,就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猜想,这“来自天堂”的意境,大概是指那些美好、纯粹、甚至是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情感吧?会不会是作者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电影桥段,甚至是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中汲取灵感,然后化为这66封寄托着深厚情感的书信?我很好奇,这“情书”的内容是否会包含各种各样的主题,比如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对逝去恋人的怀念、对亲情的珍视,又或是对友谊的赞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各种形式的爱,它们或许各有不同,但都一样动人。我一直认为,情书是一种非常私密且充满能量的表达方式,它承载着一个人的思念、爱恋、甚至是遗憾。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关于情感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那些让生命变得美好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