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植物图谱
  • 台湾植物
  •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 田中文库
  • 植物学
  • 植物志
  • 参考书
  • 学术
  • 二版
  • 珍稀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田中文库原为田中长三郎教授之私人收藏。田中教授为着名的果树园艺专家,曾任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农学‧热带农学第二讲座」教授及附属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田中文库中大部分书籍为田中教授购自义大利之德国植物学家暨藏书家Otto Penzig之私人藏书(内含植物学家E. F. Nolte之藏书),多数为十五至二十世纪初义大利文、拉丁文、英文等十余种欧洲语文之植物学、园艺学着作,其中许多书籍含精美的手绘图片。本图谱即自田中文库的书籍中挑选具代表性的植物图片,植种包括许多世界着名的观赏、食用、药用、有毒及香料植物,分佈地区广被热带至寒带、欧洲至新大陆,也包括一些台湾本地自生或栽培的品种。每一幅手绘植物,不仅线条细腻,而且色彩艳丽真实,足可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的回廊,体验早年的植物学者在热带丛林、北极冻原、沙漠荒地等地区探险採集之艰辛。

  本图谱于2019年10月再版,不仅重现原书的精美图版,更增添许多精彩的内容:书中所有的图版说明皆经翻新扩写,此外也新增四张田中教授亲绘的樱花素描,以及二篇介绍田中教授的文章。在此诚挚地邀请各方读者一齐来欣赏这本学术与观赏价值兼具的书籍。

 
植物界的宏伟画卷:一部跨越时空的自然史诗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收藏或地域的植物图谱,而是以一种更为宏大和普适的视角,构建了一部涵盖全球植物多样性、演化历程与生态智慧的综合性著作。它旨在为植物学研究者、生态学者、自然爱好者乃至对生命起源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知识框架。 这部图谱的编纂,立足于现代生物学的前沿发现,同时汲取了古典植物学对形态细致观察的精髓。其核心内容围绕植物界从最原始的藻类、苔藓到高度演化的被子植物的完整生命史展开,力求展现生命的勃勃生机与精妙设计。 第一部分: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生命的基石 本卷首先追溯植物生命在地球上的蹒跚学步。我们探索了蓝细菌如何通过内共生作用,催生了最早的真核藻类。详尽的章节阐述了红藻、绿藻的结构、繁殖策略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 随后,叙述的焦点转向陆地上的第一次伟大征服——苔藓植物(Bryophyta)。这里详细描绘了配子体与孢子体的世代交替,解析了角苔、苔类和藓类在缺乏维管束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潮湿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本书通过大量的显微结构图和分子证据,重建了非维管植物的系统发生树,揭示了它们对现代植物多样性的奠基作用。 第二部分:维管植物的崛起与分化——征服中高层环境 维管植物的出现,是植物演化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部分深入研究了原始的维管植物,如具有旗杆状孢子叶的裸蕨类(如石松、问荆)。我们不仅关注它们的解剖学特征,如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更探讨了根系的演化如何解决了营养吸收和支撑结构的问题。 紧接着,重点转向蕨类植物(Pteridophyta)。从水龙骨科的肾蕨到开阔林地的桫椤,图谱细致分类了真蕨、楔蕨和木贼类的形态特征。通过对孢子囊群和配子体的深入描绘,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孢子体在生命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演化优势。 第三部分:裸子植物的雄伟与智慧——种子的力量 种子的发明,使植物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得以在干燥和寒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本卷将裸子植物的演化放在显著位置,探讨了苏铁、银杏、松柏以及买麻藤目植物的独特结构。 书中特别设立了关于“花粉管的演化”的专题,阐释了雄配子体如何通过风力或动物的初级协助进行长距离传播。对球果的内部结构(鳞片、胚珠、种子)的精细描绘,辅以最新的古植物学证据,勾勒出中生代以来针叶林在全球生态中的霸主地位。 第四部分:被子植物的鼎盛——开花与协同演化 被子植物,或称显花植物,是现今地球上最具优势的生命形式。本部分占据了图谱的很大篇幅,系统梳理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形态学综述: 详细描述了花朵的各个部分——花被、雄蕊和雌蕊的变异性。通过大量的彩色插图,展示了从最原始的木兰类到高度演化的菊科、豆科植物,其花部结构的精妙和复杂性。 生殖策略的革命: 本书将重点放在“双受精”机制及其对胚乳的形成和种子结构的影响上。我们深入探讨了传粉生态学,从甲虫传粉的原始模式,到蝴蝶、蜂类、鸟类乃至蝙蝠的协同演化案例。每一个传粉者与花朵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演化故事。 适应性辐射: 对关键的被子植物科属进行了专题解析,例如禾本科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兰科植物极端特化的繁殖策略,以及蔷薇科在温带森林中的广泛分布。这些分析结合了最新的DNA条形码数据,以确保物种分类的准确性。 第五部分:植物的生态功能与应用——人类文明的底色 在描述完植物的形态和演化后,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植物在地球系统中的功能及其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生态角色: 阐述了光合作用的机制,植物如何作为初级生产者支撑整个食物链。探讨了植物群落的结构、演替规律,以及它们在碳循环、水循环中的核心作用。例如,对热带雨林冠层垂直分层的描述,揭示了生物密度与资源竞争的极限。 化学防御与次生代谢产物: 详细介绍植物如何通过生物碱、萜类化合物、酚类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来抵御植食性动物和病原体的侵袭。这些化学防御机制,构成了人类药物化学的宝贵资源库。 植物与人类文明: 追溯了驯化史,从最早的谷物(小麦、水稻)到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橡胶)。书中平衡地探讨了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利用植物遗传多样性以确保未来的粮食安全。 总而言之,这部图谱提供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植物世界叙事。它不仅是一本用于识别物种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如何在新旧挑战面前,不断创新、适应并最终繁荣的壮丽史诗。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看”到植物,更要“理解”植物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中的复杂意义。

著者信息

主编简介

陈光华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教授

蔡平里

  国立台湾大学园艺学系名誉教授

 

图书目录

再版序╱陈光华
初版序╱吴明德
关于田中文库╱康有德
珍书古籍 智山慧海╱谢长富
柑橘学人──田中长三郎╱蔡平里
田中长三郎先生(补遗)╱蔡平里
田中长三郎教授年表
田中文库简介
凡例

图版目录

图版
一、观赏植物
二、果树
三、杂类
四、田中素描

索引
一、学名索引
二、中名索引

附录
资料来源


 

图书序言

再版序

陈光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收藏许多珍书古籍,除了典藏维护之外,历年来,更致力于珍贵馆藏的整理编目与加值出版,以利其推广及应用。田中文库即为其中一例。

  田中文库原为田中长三郎教授(1885-1976)之私人收藏。田中教授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为着名的果树园艺专家,曾任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农学‧热带农学第二讲座」教授及附属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田中教授是位成就卓着的学者,也是位爱书人,从大学时代就开始收藏植物学相关的书籍,于图书馆馆长任内(1929-1934)蒐购「伊能文库」、「Huart文库」、「乌石山房文库」、「上田文库」、「桃木文库」、「长泽文库」等文库,皆为今日本馆的重要收藏。

  田中教授于1921年向美国Stechert书店购得Otto Penzig及E. F. Nolte等植物学者的藏书,称之为Penzig Library,即是今日田中文库的核心馆藏。Penzig Library以植物学及园艺学的藏书为主,包含许多1778年以前的植物学古刊本,也蒐罗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领域的书籍。除了Penzig Library之外,田中文库亦收录田中教授之私人藏书、个人着作与手稿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田中文库入藏于本馆。

  本馆于1998年与财团法人台北市钖瑠环境绿化基金会合作,进行「田中文库整编计画」,并发行《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藏书目录》、《田中长三郎教授着作目录》等书。其中《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收录许多田中文库藏书内的植物图版,精致优美,颇受喜爱,绝版后仍陆续有读者询购,因而本馆决定再次出版。

  此次再版不仅重现原书的精美图版,更新增许多精彩的内容。本校园艺暨景观学系名誉教授蔡平里老师特地为本书撰写二篇文章:一篇介绍田中教授毕生与柑橘和书籍结下的奇缘,另一篇则根据近年发现的新史料,对Penzig Library的购入始末详加考证探讨。本校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退休教授谢长富老师则爬梳大量的文献资料,翻新扩写书中每幅图版的说明,并自田中教授的手稿资料中挑选四张樱花素描,附加详尽的解说。

  这次再版,从研议到完成,得力于许多人之协助。感谢蔡平里老师与谢长富老师耗费心力为此书增补内容,感谢计画初始时的特藏组洪玉珠组长与李明玲小姐,对于相关事宜之规划与推动贡献良多,也感谢邱婉容组长与洪菀均小姐,在后续的执行与编辑上不遗余力。

  借此再版之际,希望能融会过去的成果与新的研究发现,于艺术鑑赏、知识传播以及资源推广上,都能让读者有所收获。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学生,我对这片土地的自然生态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生长在我们身边,却常常被忽略的植物。以前,在学校的自然课上,我们接触到的植物知识往往比较浅显,而《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则提供了一个更深入、更专业的视角。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植物的名字和图片,它更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世界的大门。我曾经试着用书中的信息来完成一次关于本地植物的专题报告,书中的详细分类、精确的形态描述,以及关于植物生境的介绍,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这让我明白,每一株植物的生存,都与其他生物和环境息息相关,形成了一个精妙的生态网络。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片绿叶。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是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但又非常“外行”的读者。以前去户外踏青,顶多只能认得一些常见的树木,看到那些小巧精致的野花,往往只能惊叹它的美丽,却说不出它的名字。直到我接触了《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我才真正打开了认识台湾植物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是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一幅植物插图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叶脉的纹理,花瓣的柔软。而文字部分的描述,虽然专业,却不至于晦涩难懂,很多时候通过插图和文字的对照,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找到共鸣。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阳明山上看到一丛不起眼的紫色小花,我之前从未留意过,但翻开这本书,立刻就找到了它的身影,并且了解到它有着非常特别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这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乐趣。

评分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当时我刚开始对台湾的野花野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身边的植物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却苦于没有一本能够系统地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工具书。我曾尝试过网络上的各种搜寻,但信息碎片化且缺乏专业性,常常让我一头雾水。直到我在台大图书馆的目录里看到了这本书,立刻被它朴实而厚重的名字所吸引。田中文库,光听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沉淀的学术气息,而“植物图谱”更是直击我的需求。收到书后,光是翻阅它的目录,我就被深深震撼了。每一株植物都拥有一个精美的插画,旁边详尽地标注着学名、俗名、分布,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其生态习性的简要描述。我不是植物学专业的,所以一开始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对照着家附近的植物拍照,然后试着在书里找到它们。

评分

我是一位长居在台湾的园艺爱好者,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侍弄家中的花草,也时常会到郊外去采集灵感。市面上关于植物的书籍不胜枚举,但真正能让我觉得“够用”、“深入”的却不多。《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绝对是其中一本。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图鉴,更像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对于台湾本土植物的收录可以说是相当全面。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植物时,不仅仅局限于外形特征,还会提及它的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甚至是一些历史文化上的渊源。这让我感觉,我所认识的植物,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曾在书中查阅到一种比较少见的蕨类,它生长在特定的潮湿阴暗的环境,这本书的描述正好与我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吻合,这种精准度让我觉得非常可靠。

评分

我对台湾的自然环境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尤其喜爱在假期的时候,独自一人去探索各个角落的原始风貌。以前,我往往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和零散的资料来辨认遇到的植物,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田中文库植物图谱(二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户外探索方式。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随身向导”,每一次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我都可以迅速地在书中找到它。它不仅仅提供清晰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生态学信息,例如它的繁殖方式、与昆虫的关系等等。这些信息让我对台湾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大自然的神奇。我记得有一次在垦丁的海岸边,我发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植物,书上的描述和图片让我立刻确定了它的身份,并且了解到它独特的适应海边环境的生存策略,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连接更加紧密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