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独家绘制全彩探险地图│复刻1870年初版插图110幅│法文直译精装全译本(150週年经典纪念版)

海底两万里:独家绘制全彩探险地图│复刻1870年初版插图110幅│法文直译精装全译本(150週年经典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ules Gabriel Verne
图书标签:
  • 科幻小说
  • 冒险
  • 经典文学
  • 海底两万里
  • 儒勒·凡尔纳
  • 全彩地图
  • 插图
  • 法文直译
  • 精装本
  • 纪念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无可取代的冒险经典!
150週年纪念精装版 ╳ 110幅初版原稿复刻插图 ╳ 独家绘制全彩海底两万里地图
特别收录【凡尔纳科幻冒险文学特辑】

  ★ 科幻冒险小说之父凡尔纳──最着名的代表作
  ★ 法文直译,名家全译本
  ★ 特别收录:凡尔纳科幻冒险文学特辑
  ──世上最多人阅读的法国作家凡尔纳,究竟具有什么魅力?
  ──是科幻还是冒险?解析「科幻小说之父」的长年争议
  ──图文并茂,轻松认识凡尔纳的创作生平
  ★ 110幅初版原稿复刻插图,重现1870年惊心动魄海洋探索之旅
  ★ 独家绘制海底两万里探险地图,一起与「鹦鹉螺号」潜海航行!


  一则怪谈在世界各港口闹得沸沸扬扬,相传有一只比鲸鱼还要大的怪物在世界各大洋出没,造成多起船难事件。
  法国自然学家皮耶.阿宏纳奉命调查,并与他的仆人顾问以及加拿大捕鲸高手尼德兰一同追捕。
  没想到这只「怪物」竟然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三位同伴在谜样船长尼莫的邀请下,展开了一段跨越各大洋的海底环球旅程。
  在这段充满惊奇的冒险当中,阿宏纳一行人经历了各种不可思议的海中奇遇:漫步海底平原,行经珊瑚王国,遭遇食人族袭击,与鲨鱼激烈搏斗,寻访消失的大陆……
  在尼莫船长的领航之下,主角们一步步体会海洋的无穷生命力,同时也引人反思──身在陆地的我们,为了文明而付出什么代价。

  【各国争相改编,数次登上大小萤幕】
  ◆1907—电影之父乔治.梅里叶(Georges Méliès)首度改编电影
  ◆1947—世纪名导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表示,《海底两万里》是他最爱的故事
  ◆1954—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亲自监制好莱坞电影版,荣登年度票房亚军
  ◆1990—知名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导演庵野秀明改编电视动画,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150年来,《海底两万里》历久不衰,五度翻拍电影,以及数不清次数的电视、广播、舞台剧、漫画改编,迪士尼乐园甚至还有专门的游乐设施!

  「鹦鹉螺号」与「尼莫船长」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断受到后人致敬,现身在众多娱乐作品里,如好莱坞电影《天降奇兵》、皮克斯动画《海底总动员》、日本动画《海底两万里》等。

  凡尔纳假想的潜水艇科技,早就成为现实,怪不得他会被誉为「科学家中的文学家,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这是凡尔纳的创作,也是他的预言,正如他所说:「但凡人能想像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

 
蔚蓝深处的史诗回响:一部关于人类探索精神与未知世界的恢弘叙事 (以下为关于一部假想的、与《海底两万里》主题、风格和时代背景相近,但内容完全不同的书籍的详细介绍) 书名:《极光信使:环绕欧亚大陆的北极航道探险与文明的交汇点》 作者:伊利亚·费奥多罗维奇·萨莫伊洛夫 (Ilya Fyodorovich Samoylov) 出版年份设定:1878年(恰逢工业革命的澎湃与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之时) --- 卷首语:冰封世界的召唤 本书并非关于潜水艇的密室冒险,而是一部记录了人类在地球最冷峻疆域——北极圈——所展现出的非凡毅力与科学雄心的宏大叙事。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晚期,当欧洲的目光被热带的殖民地与深海的神秘所吸引时,一位俄国探险家,伊利亚·萨莫伊洛夫,率领着他的小型蒸汽破冰船“涅瓦之光”号,毅然决然地驶入了那片被冰雪与迷雾永久笼罩的、被世人视为“世界的尽头”的区域。 《极光信使》正是萨莫伊洛夫船长留下的,关于他长达三年零四个月的北极探险日志、科学观测记录,以及他与沿途北极原住民艰难而深刻的接触史。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纪实笔触,描绘了一个与温暖海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由永恒的冰川、变幻莫测的极光以及人类的生存极限所构筑的史诗舞台。 第一部:破冰与信念的较量(“涅瓦之光”的北纬七十度之役) 萨莫伊洛夫的航行目标,并非寻找传说中的“西北航道”或“北方海路”的商业价值,而是纯粹的地理学与气象学的求证。他渴望测量北极圈内磁场的精确漂移,并记录那些被现代科学界忽视的极地气象现象。 核心内容聚焦: 船舶工程的极限: 详细记录了“涅瓦之光”号如何改装以应对厚达数英尺的海冰。包括船体木材的选择(取自阿尔汉格尔斯克的特殊松木)、锅炉压力管理的日常,以及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维护精密机械所付出的艰辛。读者将跟随萨莫伊洛夫,亲历船只被浮冰挤压至变形的惊险瞬间,以及船员们夜以继日地凿冰、修补的场景。 漫长的极夜: 探险队深入北极圈的数月间,经历了持续数周的绝对黑暗。书中详尽描述了船员们如何应对“黑夜疲劳症”,如何通过精确的航海钟和天文观测来维持时间感。萨莫伊洛夫用极富画面感的文字,描绘了那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以及在偶尔透过的微弱星光下,地球磁场似乎触手可及的震撼体验。 科学仪器与观测: 与凡尔纳笔下的浪漫主义色彩不同,萨莫伊洛夫的记录充满了严谨的科学精神。书中收录了数百页的观测数据——海冰厚度变化图、海水盐度梯度报告、大气压力波动曲线。我们得以一窥十九世纪末期,在极端环境下,探险家们如何依赖着笨重的黄铜仪器进行前沿的地球物理学研究。 第二部:冰雪中的生命轨迹(与北地原住民的深度交流) 萨莫伊洛夫的旅程,因一次迫不得已的冬季停泊而彻底改变了走向。他们的船只被困在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边缘,依靠当地的因纽特(Sámi)部落才得以生存下来。 文明的碰撞与理解: 生存智慧的传递: 书中用极大的篇幅记录了萨莫伊洛夫如何学习萨米人的捕猎技巧、如何分辨雪地中微小的气味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利用驯鹿皮毛和鲸脂来维持体温。这部分内容摒弃了当时欧洲对“原始人”的傲慢视角,转而展现了对这些适应了极致环境的民族的由衷敬佩。 口述历史的记录者: 萨莫伊洛夫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试图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和神话。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章节,是对“冰原之灵”的描绘——这些神祇被描述为操纵风暴和极光的实体。这些记录是当时欧洲鲜少接触到的、关于北极原住民精神世界的珍贵文献。 贸易与信任的建立: 记载了探险队如何用怀表、玻璃珠和少量黄铜工具,与当地人进行资源交换,从而维持了探险队在长期被困中的补给。这种基于相互尊重而非征服的交流模式,为后来的极地探险树立了一个独特的范本。 第三部:极光的哲学与归途(科学的胜利与人性的反思) 在长达八个月的冰封期结束后,“涅瓦之光”号终于重获自由。然而,此时的萨莫伊洛夫已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地理学家。 关于未知与人性的沉思: 欧若拉的真实面目: 萨莫伊洛夫花费了大量精力尝试解释和记录“极光”(Aurora Borealis)。他拒绝了当时流行的所有迷信解释,坚持用光谱分析法来记录光带的颜色和运动规律。他将极光描述为“宇宙在对人类低语”,其视觉冲击力超越了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 探险的代价: 归途中,船员们饱受坏血病和精神抑郁的折磨。萨莫伊洛夫坦诚记录了探险队内部发生的冲突、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两次不得不放弃(或牺牲)科学仪器的艰难抉择。这种对探险残酷性的直言不讳,使得本书充满了人性的厚重感。 遗失的宝藏: 萨莫伊洛夫在记录中提到,他们在准备返航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被冰雪覆盖的维京人遗迹,其中包含了一些未被破译的符文石板。然而,由于船只的承载限制和科学任务的优先级,他们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对这些文物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带回的努力。这段“未竟之功”成为全书最令人扼腕的遗憾,也预示着北极深处仍有无数等待后人发掘的秘密。 结语:超越地图的界限 《极光信使》是一部关于人类勇气、科学理性与原始生存智慧交织的杰作。它没有虚构的怪兽,没有神秘的海底城市,但它所揭示的,是地球上最极端环境对人类心智与肉体的终极考验。萨莫伊洛夫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仅有经纬度的地图,更有人类在冰冷苍穹之下,对知识与生存本能的深刻洞察的壮阔画卷。本书首次完整收录了萨莫伊洛夫船长的亲笔速写与手绘的北极冰景图,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十九世纪末期科学探索精神的独特窗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 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


  科幻小说之父,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知名着作有《环游世界八十天》《地心历险记》《十五少年漂流记》……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嘉莎.克莉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法语作家。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的百年忌辰。

绘者简介

阿方斯.德纽维尔 Alphonse de Neuville(1835.5.31~1885.5.18)


  法国学院派画家,师承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作品特色为强烈的戏剧性和爱国主义,并以普法战争主题的绘画闻名,画作多收藏于圣彼得堡冬宫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除了绘制油画,也跨刀为凡尔纳绘制《海底两万里》和《环游世界八十天》的插画。在《海底两万里》的110幅插画中,他绘制了86幅(第12章起)。

艾铎.里欧 Édouard Riou(1833.12.2~1900.1.27)

  法国插画名家,长期与凡尔纳合作,共绘制包含《海底两万里》在内的六本小说插画。他的插画场景活泼,人物形象鲜明。在《海底两万里》的110幅插画中,有24幅出自他手(前11章),并以法国名将查拉将军(Colonel Charras)为原型,绘制了着名的尼莫船长,其气质突出,契合人物特性,连凡尔纳也深表赞同。

译者简介

许雅雯


  生于屏东,自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高师大华语教学研究所毕业后,在海内外从事了近十年华语教学工作,也致力于语言政策研究。多年前定居里昂,一头钻进文字与跨语言的世界,译有《布拉格漫步》《我曾经爱过》《谁杀了罗兰巴特?解码关键字:语言的第七种功能》(野人文化出版)等。
 

图书目录

第一部
01    神出鬼没的海礁
02    赞成与反对
03    遵命
04    尼德.兰
05    展开冒险
06    全速前进
07    未知的鲸类
08    动中之动
09    尼德.兰的愤怒
10    讨海人
11    鹦鹉螺号
12    万能的电力
13    数据
14    黑潮
15    邀请函
16    海底漫游
17    海底森林
18    太平洋底四千里
19    瓦尼科罗岛
20    托雷斯海崃
21    登陆数日
22    尼莫船长的电网
23    强迫睡眠
24    珊瑚王国

第二部
01    印度洋
02    尼莫船长的新提议
03    价值千万的珍珠
04    红海
05    阿拉伯隧道
06    希腊群岛
07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08    维哥湾
09    消失的大陆
10    海底煤矿
11    马尾藻海
12    抹香鲸与须鲸
13    冰原地带
14    南极
15    小事故,还是大灾难?
16    缺氧
17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18    章鱼
19    湾流
20    纬度四十七度二十四分与经度十七度二十八分
21    大屠杀
22    尼莫船长最后的话语
23    结局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16 海底漫游
 
这小房间确切来说是鹦鹉螺号的武器室兼更衣室,墙上挂着十二套潜水服,静待海底漫游者使用。
 
尼德兰一看这些潜水设备便面露厌恶之情,不肯穿上。
 
「尼德兄啊,」我说,「我们刚才说的克雷斯波岛森林可是个海底森林呢!」
 
「是吗!」捕鲸人难掩失望,他想吃新鲜野味的幻梦灭了,「您呢?阿宏纳先生,您也打算穿上这套衣服吗?」
 
「非穿不可,尼德师傅。」
 
「随便您了,」捕鲸人说着,耸了耸肩,「至于我,除非有人强逼,否则我是不会穿的。」
 
「尼德师傅,没有人会强迫你的。」尼莫船长说。
 
「顾问也要去冒险吗?」尼德问。
 
「先生去哪,我就去哪。」顾问回答。
 
船长叫来了两名船员协助我们穿上厚重的潜水装备,这一身衣服为橡胶材质、无缝线,一体成形,得以承受巨大压力,可以说是一套弹性很好又坚固的甲胄。衣裤相连,裤管下连着鞋底钉了重铅的厚重鞋子。上衣织满铜片,有如铁甲,保护胸口免受水压冲击,肺部功能也能正常运作。袖口则接上完全不妨碍双手动作的柔软手套。
 
十八世纪有些服装相继发明且受到相当大的赞赏,比如软木盔甲、无袖背心、航海衣、潜水箱等,但跟这几套改良过的潜水服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尼莫船长、一位有如海克力斯般力大无穷的伙伴、顾问还有我,全都快速穿好了潜水服,就差没把头关进金属头盔里了。但在此之前,我请求船长让我仔细看看我们的配枪。
 
一位鹦鹉螺号船员为我取来一把简易的猎枪,枪托是钢制的,中空,容量颇大,用来储存压缩空气。扳机可控制阀门,将空气送入金属枪管。弹匣位于枪托最宽处,可存放二十几发电力子弹,利用弹簧自动送入枪膛,击出一发后,另一发便随之上膛待命。
 
「尼莫船长,」我说,「这把武器太完美了,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真想立刻试试。不过我们该怎么进到海底呢?」
 
「教授,鹦鹉螺号已经潜到海面下十公尺了,我们准备出发。」
 
「怎么出去?」
 
「马上就会知道了。」
 
尼莫船长戴上圆盔,顾问和我也跟着做了,还一边听见加拿大人语带讽刺的说着「打猎愉快」。潜水服的领口附有一圈铜制螺丝,和头盔拴在一起。头盔上开了三个以厚玻璃防护的圆孔,只要转头就能看到各个方向的景致。我们一戴好头盔,背在背上的胡嘉侯装置就开始运转,我个人认为唿吸时没有任何不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情有独钟,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这本150週年经典纪念版,简直是相见恨晚!这本书的“法文直译精装全译本”这个标签,一下子就击中了我,意味着我可以阅读到最原汁原味的故事,没有经过过多删减或改编。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几章,语言的流畅度和词句的精准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很多在其他版本中读起来有些生硬的段落,在这里都变得更加自然和富有韵味。而且,这本书还“复刻了1870年初版插图110幅”,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惊喜!插画的风格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每一幅都充满了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书中那些令人惊叹的海底生物、奇特的机械装置,以及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站在现代的角度回望这些旧时的画作,反而更能体会到凡尔纳当初的伟大构思和那个时代人们对科学与未知的探索热情。

评分

拥有一本设计精美、内容严谨的经典著作,是许多阅读爱好者的心愿。而这本《海底两万里:独家绘制全彩探险地图│复刻1870年初版插图110幅│法文直译精装全译本(150週年经典纪念版)》恰恰满足了这一切。刚拿到手,我便被它厚实的精装外壳所吸引,封面设计充满复古的艺术感,仿佛一件来自过去的珍宝。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附带的“独家绘制全彩探险地图”,这张地图的细节丰富,色彩鲜艳,它不仅仅是地图,更是一份生动的旅行指南,详细标注了“鹦鹉螺号”的每一次航行轨迹,以及书中提到的重要地点,让我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非常喜欢这种能将文字阅读与视觉探索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它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代入感,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深邃的海底。

评分

我一直相信,一本好书不仅仅在于它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更在于它如何呈现这个故事。而这本《海底两万里》的150週年经典纪念版,无疑做到了极致。首先,它的“法文直译精装全译本”就足以让我肃然起敬,这意味着我能最接近作者的原意,感受最纯粹的文字魅力。相较于一些简化或改编的版本,这种“直译”更能体现出凡尔纳宏大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构思。更何况,书中还“复刻了1870年初版插图110幅”,这不仅仅是文字的辅助,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每一幅插画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风格,细腻而富有想象力,它们与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海底世界,让我仿佛能看到当年读者们看到这些插画时的惊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简直是太用心了!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与精致,复古的封面设计,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年代。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泛着淡淡的古黄色,触感温润,翻阅时有一种莫名的仪式感。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附带的“独家绘制全彩探险地图”,这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地图细节丰富,色彩鲜艳,不仅标示出了尼摩船长“鹦鹉螺号”的航行轨迹,还将书中的重要地点一一呈现,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壮丽的海底探险。每次翻到地图页,我都会忍不住仔细研究一番,想象着尼摩船长在深海中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奇遇。而且,地图的绘制风格也充满了艺术感,就像一幅精心雕琢的古老航海图,让人爱不释手。作为这本书的爱好者,我非常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不仅是对经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升华。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老书虫”来说,绝对是一次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拿到书的瞬间,我就被它厚重的精装外壳所吸引,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以及封面设计上流露出的复古韵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百年的故事。我尤其赞赏“独家绘制全彩探险地图”,这张地图的细节程度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张图,更像是一份珍贵的航海日志,详细标记了“鹦鹉螺号”所经历的每一个海域,以及沿途遇到的种种奇观。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会忍不住将目光停留在地图上,跟随尼摩船长的足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虚拟”探险。地图的色彩运用恰到好处,既有海底世界的神秘感,又不失地图应有的清晰度,实在是一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