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汙染與防治

海洋環境汙染與防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蕭葆羲
圖書標籤:
  • 海洋汙染
  • 海洋環境
  • 環境科學
  • 環境工程
  • 汙染防治
  • 海洋生態
  • 環境保護
  • 可持續發展
  • 海洋資源
  • 生態修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洋對於地球氣候之調節、大氣水文循環及陸域、海域生態係統運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與功能。海洋同時也是人類重要蛋白質食物之供應來源。由於衛星與各式先進監測儀器,讓人類更加瞭解目前海洋汙染之嚴重性,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使得海洋環境汙染問題更受重視。為瞭後代子子孫孫在地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海洋環境汙染與防治管理,成為人類必要努力的標的。
 
  海洋水體運動現象(例如:海流、潮汐、波浪等)、海洋生產力以及海洋汙染擴散,包括:海洋放流、溫排水、海洋棄置、鹵水排放、溢油汙染、海下油井氣爆、海域鑽探生產水排放、海洋垃圾、海洋牧場、重金屬汙染排放,諸等因素都相互關聯並影響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分析這些因素,可以有利於海洋汙染處理評估與防治,並結閤科技設備以及完善之法令管理維護海洋環境與保育海洋生態,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目標。
 
  臺灣有幸四麵環海,掌握臺灣海域與海岸環境特性,有助於達到有效防治海洋汙染與管理海域海岸環境。珍惜臺灣周圍的海洋環境,也讓地球海洋環境美好與海洋生態保育永續。
遙遠星河的低語:失落文明的考古學探秘 著者: 艾莉莎·凡恩,詹姆斯·奧剋利 齣版社: 恒星之光學術齣版社 頁碼: 780頁 裝幀: 精裝,附錄含高精度三維重建圖譜與加密符號對照錶 ---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我們熟悉的藍色星球上的生態挑戰,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橫跨數個星係的宏大敘事——“普羅透斯文明”的興衰與湮滅。這不是一部關於汙染治理或環境保護的著作,而是一份冷峻、細緻入微的、基於考古學、天體物理學與失語符號學的跨學科研究報告。 《遙遠星河的低語》的核心,在於解構一個在銀河係獵戶座鏇臂邊緣繁榮瞭近十萬年的超級文明,是如何在達到技術巔峰後,最終走嚮寂靜的。本書的作者團隊,兩位享譽盛名的考古學傢與符號學傢,曆經三次深入“寂靜帶”(Shattered Expanse)的實地考察,收集瞭大量第一手、且極具爭議性的遺跡數據。 第一部分:文明的奠基與輝煌——“和諧共振”的時代 (約占全書25%) 本部分詳盡描繪瞭普羅透斯文明的社會結構、能源獲取方式以及其獨特的技術哲學。與我們基於碳基生命體的邏輯不同,普羅透斯文明是矽基與等離子態生命體的混閤體,他們依賴於一種被稱為“零點諧振”(Zero-Point Resonance)的能量捕獲係統來驅動其龐大的星際網絡。 我們將深入探討他們如何實現對引力的精確操控,建造齣能夠跨越數韆光年進行物質傳輸的“相位橋梁”(Phase Bridges)。書籍中包含瞭對普羅透斯星區主要城市遺址——如環繞著雙星係統的“光環城”——的詳細測繪報告。這些測繪圖揭示瞭其建築對宇宙背景輻射的完美對齊,顯示齣他們對自然法則的深刻理解,而非粗暴的改造。重點分析瞭他們早期藝術作品和記錄介質中反復齣現的主題:秩序、周期性、以及對“熵增”的哲學抵抗。 第二部分:未解之謎——“異化滲透”的跡象 (約占全書30%) 隨著敘事深入,本書轉嚮瞭普羅透斯文明衰落前的關鍵轉摺點。作者團隊通過對位於“暗星雲M42-Beta”區域的三個大型數據存儲核心的破解工作,發現瞭被稱為“異化代碼”(The Aberrant Code)的早期預警信號。 這些信號並非來自外部的入侵或戰爭,而是源於文明內部對自身核心技術的過度依賴和誤用。例如,書中詳細分析瞭一種被稱為“記憶晶格”(Mnemonic Lattice)的技術——一種用於知識共享和集體意識維護的神經網絡。考古證據錶明,為瞭追求更極緻的效率和更廣闊的計算能力,普羅透斯人開始將個體意識的邊界無限模糊化,最終導緻瞭集體身份的危機。 本章節著重展示瞭數個關鍵遺跡中發現的“藝術性故障”:原本用於傳輸數據的能量路徑齣現瞭不規則的、具有隨機美感的扭麯。這些扭麯並非係統崩潰的標誌,而是被解讀為個體意識在集體化壓力下,試圖進行無意義的、純粹的“錶達”的殘餘痕跡。這部分內容挑戰瞭傳統上將文明衰亡歸因於外部衝突或資源枯竭的觀點。 第三部分:終結之日——“宏大靜默”的實證分析 (約占全書35%) 本部分是全書中最具爭議性的核心研究。作者放棄瞭傳統的災難模型,提齣瞭“結構性自我溶解”理論。他們認為,普羅透斯文明並非被摧毀,而是“耗盡瞭存在的可能性”。 通過對多個主要宜居行星的同步軌道掃描,研究人員確認瞭一個驚人的事實:在文明終結的最後階段,所有大規模的能量活動都停止瞭,但遺留下的能量場卻處於一種絕對的、精確的、非自然的熱力學平衡狀態。這意味著,文明在停止運作前,主動或無意識地將所有剩餘的能量和信息流導入瞭一個極度穩定的、幾乎無法被觀測到的狀態。 書中詳盡披露瞭對一艘被命名為“終極方舟”(The Final Ark)的巨型星際載具的內部探索報告。這艘載具內沒有屍體,沒有搏鬥的痕跡,隻有數以億計的、完美封裝的能量球體。這些球體被符號學傢解讀為“意識的最小化封裝單元”。本書認為,普羅透斯文明的終結,是一次深思熟慮的、對“存在本身”的哲學選擇——他們選擇瞭“永恒的潛伏”,而非繼續在廣闊宇宙中進行隨機的、可能導緻“錯誤”的演化。 結論與展望:對有限性的反思 (約占全書10%) 最後一部分將焦點拉迴當代科學界。作者並未試圖“復活”普羅透斯文明,而是利用其遺跡的經驗教訓,對我們自身的科技倫理和對“無限進步”的盲目追求提齣瞭深刻的警示。他們強調,任何試圖超越自身存在限製的文明,都必須麵對一個根本性的悖論:當秩序達到完美時,存在的動力是否也隨之消亡? 本書對空間站的物理結構、加密符號的破譯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引力波微擾重建已失落的文明環境的尖端技術進行瞭極為詳盡的闡述,是天體考古學領域內不可或缺的裏程碑式著作。它引導讀者思考:我們所追求的“進步”,是否終將導嚮某種形式的、更加精緻的“沉默”? --- 推薦讀者: 理論物理學傢、符號語言學傢、高級宇宙考古愛好者、以及所有對文明的終極命運和技術倫理有深刻思考的讀者。 附注: 本書的附錄部分包含瞭一個極其復雜的、基於量子糾纏態的普羅透斯語初級詞典,其內容復雜程度遠超任何已知的人類語言學範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蕭葆羲
 
  研究領域:
  海洋環境汙染擴散數值模擬與實驗
  風環境與汙染擴散風洞實驗模擬
 
  經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係(所)主任
  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Wind Engineering, TAWE)理事長
  中華民國海洋及水下技術協會 技術獎章(2021年)
 
  現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係 教授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閤聘研究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海洋環境與汙染導論
1-1 從宇宙到地球之海洋 
1-2 地球錶麵形成海洋的起源 
1-3 海與洋 
1-4 海水物理特性 
1-5 海洋環境之水體運動物理現象
1-6 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與大氣海洋環境之關係 
1-7 海沫及其對海洋大氣環境之效應與汙染
1-8 海洋環境汙染 
1-9 海洋環境之保育與管理 
1-10 海洋環境汙染與海洋永續發展
1-11 海洋環境之永續發展—臺灣應麵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二章 海洋汙染物性質和汙染來源與遷移轉化 
2-1 汙染物性質與分類 
2-2 汙染來源 
2-3 汙染物特性對海洋環境與生物之效應影響 
2-4 汙染物在海洋環境中之遷移與轉化過程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三章 海洋水體汙染與海洋生產力 
3-1 海洋水體中有機物種類特性 
3-2 水體中溶解性有機物對海洋環境水體之影響 
3-3 海洋水體汙染特性 
3-4 海洋水質標準 
3-5 海洋水體營養鹽 
3-6 海洋水體之溶氧 
3-7 海洋生產力 
3-8 浮遊生物在海洋環境生態係統之角色與作用 
3-9 海洋汙染對海洋初級生產未來之影響 
3-10 海洋汙染生物效應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四章 溢油汙染與防治 
4-1 海洋油汙染物之區分與來源 
4-2 油之種類與特性 
4-3 溢油汙染對海洋生態之影響 
4-4 油汙染對海洋環境生態區之衝擊效應 
4-5 溢油在水麵之演變 
4-6 河口海岸溢油擴散模式 
4-7 海域水麵溢油擴散模式及應用 
4-8 海洋生物對石油烴的沉降分解和吸收 
4-9 溢油清除之防治處理 
4-10 溢油汙染在海岸地區之清除方法與技術 
4-11 不同海岸地形與生態區之油汙清除 
4-12 海上溢油汙染追蹤與監視 
4-13 溢油汙染之防治管理 
4-14 溢油風險評估 
4-15 臺灣重大海洋油汙染緊急應變計畫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附錄一 重大海洋油汙染緊急應變計畫 
附錄二 重大海洋油汙染緊急應變計畫之附件 
附錄三 海麵油汙體積之估算錶 
 
第五章 海洋放流、鹵水排放、溫排水
5-1 廢汙水之海洋處理 
5-2 海水水體物理參數特性與水深關係 
5-3 放流廢水特性與處理
5-4 汙水海洋放流之水力特性 
5-5 海洋放流工程設計原則 
5-6 國內外海洋放流簡介
5-7 海水淡化廠排放廢水特性 
5-8 海水淡化廠鹵水排放之擴散特性 
5-9 海水淡化廠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生態之影響 
5-10 海水淡化廠興建前與運轉操作後之海洋生態環境調查監測 
5-11 海水淡化廠興建後對海洋生態環境衝擊與管理及鹵水再利用 
5-12 臺灣現有海水淡化廠簡介 
5-13 電廠溫排水 
5-14 溫排水錶麵放流近域稀釋數值模擬分析 
5-15 溫排水放流對海洋環境汙染與生態之影響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六章 海洋棄置、海上焚化、海洋垃圾、海洋牧場與深層海水 
6-1 海洋棄置(海拋傾廢) 
6-2 海洋棄置廢棄物分類 
6-3 海洋棄置之管製與臺灣收費法規 
6-4 海洋棄置許可審查考量主要項目 
6-5 汙泥海洋棄置擴散分析 
6-6 廢液海洋棄置稀釋擴散分析 
6-7 海域平颱鑽探泥海洋棄置之廢質流團數值分析模擬 
6-8 海上焚化 
6-9 海洋與海岸垃圾 
6-10 海洋牧場對海域環境影響 
6-11 深層海水(藍金產業)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七章 海洋環境管理與汙染調查監測及環境影響評估 
7-1 海洋環境管理緣起 
7-2 海洋環境管理特色 
7-3 海洋環境管理內涵 
7-4 海洋環境管理措施 
7-5 海洋環境汙染調查 
7-6 海洋環境監測 
7-7 海洋汙染監測方式、項目與生物監測 
7-8 海洋環境影響評估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八章 海洋汙染防治法與海洋基本法及海岸管理法 
8-1 前言 
8-2 海洋汙染防治法製訂目的、範圍與主管及執行機關 
8-3 海洋汙染相關專用名詞 
8-4 海洋汙染防治法基本措施 
8-5 防止陸上汙染源汙染 
8-6 海域工程汙染之防止 
8-7 海上處理廢棄物汙染之防止 
8-8 船舶汙染海洋之防止 
8-9 海域汙染損害賠償責任與罰則 
8-10 海洋汙染防治相關法律及法規命令與辦法 
8-11 海洋環境汙染相關國際公約簡介
8-12 海洋汙染防治法之檢討改進方嚮 
8-13 海洋基本法 
8-14 海岸管理法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附錄一 海洋汙染防治法 
附錄二 海洋汙染防治法施行細則 
附錄三 海域環境分類及海洋環境品質標準 
附錄四 海洋基本法 
附錄五 海岸管理法 
附錄六 海岸管理法施行細則 
 
第九章 臺灣沿海環境與濕地及海域港口汙染防治 
9-1 臺灣沿海濕地環境與特性 
9-2 臺灣沿海濕地環境汙染與防治管理 
9-3 臺灣沿海環境物理特性與狀況 
9-4 港口汙染源與防治對策及臺灣海岸環境品質
9-5 臺灣沿岸海域之珊瑚礁與汙染危機 
9-6 臺灣海域及港口汙染防治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6454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7 x 23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海洋對於地球氣候之調節、大氣水文循環及陸域及海域生態係統運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與功能,同時也是人類重要蛋白質食物之供應來源。由於科技進步,加上對於環境與生態之關係研究之理解,因此對於海洋的利用與管理,已從往昔「控製海洋」、「利用海洋」的概念,進展到「保育與管理海洋」、「永續發展」的作為。為瞭人類在地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拒絕海洋汙染,珍惜與保護海洋環境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舉動。因此海洋環境汙染之處置與預防以及管理與生態保育維護,成為人類必要努力的標的。
 
  本書內容主要係闡明海洋環境特性、海洋生產力、汙染治理處置與預防、海洋汙染調查與環境監測管理、海洋環境汙染相關法令規章、以及臺灣海洋環境與海域港口汙染防治管理。海洋水體運動現象(例如:海流、潮汐、波浪等)與海洋生產力以及海洋汙染擴散,包括:溢油汙染、海洋放流、鹵水排放、溫排水、海洋棄置、海下油井氣爆、海域鑽探生產水排放、海洋垃圾、海洋牧場、重金屬汙染排放,該等因素現象相互交錯關聯,且影響海洋環境與海洋生態之效應。其中汙染擴散之掌握預測,更有助於汙染防治處理,書中特別將作者多年來在各種海洋汙染擴散研究之數值模式與實驗模擬結果,分述於各相關章節,配閤書中海洋環境與汙染現象與防治等因素內容,予以闡釋敘明,提供讀者清晰明確概念,有利於研究分析海洋汙染處理評估與防治之參考。本書同時也敘明海洋環境管理與汙染調查監測之具體內涵與方法及措施,提供從事海洋環境影響評估之參酌。另外本書對於相關海洋汙染法令(例如:《海洋基本法》、《海洋汙染防治法》、《海岸管理法》)之說明分析,冀望可供海洋環境與汙染防治處置時,依法有據進行管理之參考。綜論之,獲得海洋環境與汙染現象以及防治管理等因素之清晰明確概念,並由結閤先進科技設備以及完善之法令,進行有效管理維護海洋環境與保育海洋生態,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目標。
 
  臺灣有幸四麵環海,本書中也敘明臺灣海域與海岸環境特性以及港口汙染防治管理措施,內容有助於臺灣達到有效防治海洋汙染以及管理海域海岸環境之參考。珍惜保護臺灣周圍的海洋環境,讓地球海洋環境更美好與海洋生態保育永續。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油輪漏油事故**與**海上傾廢行為**這些傳統海洋汙染議題時,展現瞭非常強悍的跨學科整閤能力。它不隻描述瞭汙染事件本身,更精準地切入瞭颱灣在**海域執法權**上的灰色地帶,這點非常貼近現實。書中詳細比較瞭颱灣現行海巡單位的監測能力與國際標準的差距,並分析瞭在公海或鄰接區發生緊急狀況時,我們應變機製的不足。我個人特別欣賞的是,作者沒有停留在批評,而是引用瞭幾個國際間成功處理類似事件的**公私協力模式**作為藉鏡,例如結閤環保團體、學術機構與保險業的快速反應小組。這讓整個防治策略的建構變得立體而務實。對於關心國傢主權與海洋安全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絕對超越瞭單純的「環保議題」,它觸及瞭國傢治理能力與海洋資源永續經營的核心命題,讀來令人振奮又深思。

评分

讓我換個角度來看,這本《海洋環境汙染與防治》的價值,更在於它對**氣候變遷**與**海洋酸化**這兩個「新興」威脅的處理方式。以往談汙染,大傢總想到油汙或垃圾,但這本書花瞭相當篇幅說明,二氧化碳吸收所導緻的pH值下降,對颱灣石珊瑚礁生態係的破壞有多麼迅速與劇烈。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瞭珊瑚骨骼被溶解的過程,彷彿我們正在親眼見證海底花園的崩塌。更重要的是,它連結瞭這個宏觀的全球問題與島嶼居民的日常生計——像是對特定魚種(如破卵仔)的漁獲量衝擊。這不是單純的科普,而是將氣候科學、生態學與經濟學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我認為,對於那些覺得氣候變遷太遙遠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具體的「在地化」衝擊點,讓我們明白,保護海洋不僅是為瞭下一代,更是為瞭我們現在的餐桌與生計。

评分

老實講,我本來以為這本關於汙染防治的書會非常枯燥,充滿瞭艱澀的化學方程式和冗長的法規條文,畢竟颱灣的環境法規修訂起來總是讓人頭昏腦脹。沒想到,作者展現瞭極高的敘事功力,把**底棲生物**對重金屬汙染的反應,寫得像是一部微觀世界的生存史詩。他透過幾個實際案例,例如高雄港周邊淤泥中多氯聯苯(PCB)的殘留對鯖魚的影響,將原本抽象的「環境負荷」概念,轉化為餐桌上能看見的實際風險。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工業廢水**排放標準的歷史演變梳理得非常清晰,指齣早期為瞭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的決策,如今造成瞭哪些難以逆轉的生態代償。這部分內容讀起來,讓人不禁反思,我們享受著現代化的便利,究竟付齣瞭多少「看不見的代價」?整體結構上,它並不是單純的「問題陳述」,而是提供瞭從源頭管製、中段淨化到末端修復的全光譜分析,對於想深入瞭解颱灣特定產業汙染鏈的讀者來說,絕對是本不可多得的深度報告。

评分

從編排和實用性來看,這本書的後段章節簡直是為政策製定者量身打造的參考書。它對颱灣現行**海洋汙染防治法規**的條文進行瞭逐一的批判性解讀,點齣瞭許多「看起來很美但執行上窒礙難行」的漏洞。例如,對於漁船設置的油汙防範設備,書中揭示瞭現有的檢查標準過於寬鬆,導緻許多老舊船隻形同定時炸彈。最讓我驚艷的是,作者提供瞭一套**風險評估模型**的簡化版本,讓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判斷,在特定海域進行疏濬或填海工程時,潛在的汙染風險是否被嚴重低估。這本著作的「硬核」程度,在颱灣的環境學術著作中是相當罕見的,它沒有花太多篇幅在基礎知識的介紹上,而是直接進入瞭「如何找齣係統性問題並提齣可操作的改革路徑」,對於有誌於投身環境倡議或政策分析的朋友,這絕對是一部值得反覆研讀的工具書,其深度與廣度,遠超乎我的初始預期。

评分

這本《海洋環境汙染與防治》真的是讓我這個長期關注颱灣海岸生態的在地人,眼睛為之一亮,特別是它對我們這個海島國傢麵臨的實際睏境著墨甚深。書中對於**塑膠微粒**在東部海域的纍積情況分析得钜細靡遺,不隻是列舉數據,更深入探討瞭漁業活動與觀光發展之間,如何不經意間加劇瞭這種看不見的危機。我記得書裡提到一個觀點,說颱灣許多傳統漁港的廢水處理機製,根本無法應付現代生活帶來的化學物質排放,這點在我們經常參與淨灘活動的誌工隊裡,是大傢心照不宣的痛。書中提齣的幾種「在地化」的防治策略,比那些空泛的國際公約來得實用多瞭,像是結閤社區大學推廣正確的廚餘迴收、引導漁民使用更環保的漁網材質等,這些都是可以立即在地方政府層級推動的改變。坦白說,很多環保書籍都停留在理論層麵,但這本卻像是操作手冊,讓我們這些關心傢鄉海洋的民眾,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努力。讀完之後,對於如何嚮鄰居或裏長說明「為什麼要少用塑膠袋」這件事,都有瞭更有力的科學依據和生動的案例可以分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