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比較偏好那種能引發我深層思考的書籍,而不是那種直接告訴你「怎麼做」的食譜。這本《健康促進(第三版)》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出色,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健康」的定義。書裡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討「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這塊內容尤其讓我震撼。以前可能都習慣把健康問題歸咎於個人行為,例如「你就是不運動、亂吃東西」。但這本書卻明確地指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其實更深層次地被他居住的社區環境、經濟地位、教育程度,甚至性別和族群等結構性因素所形塑。這對我們在規劃公衛活動時,提供了一個更具批判性的視角:單純的健康教育講座,對於那些連基本溫飽都有困難的家庭來說,根本是緣木求魚。讀完這部分,我感覺到一種責任感,那就是健康促進不能只停留在教導「個人如何選擇」,更重要的是去倡議「如何改善結構性的不平等」。這種思辨的深度,讓這本書超越了一本操作指南的範疇,更像是一本引導思考的哲學文本,對於從事政策規劃或社會服務工作的朋友來說,絕對會非常有啟發性。
评分就實用性而言,這本書的附件和資源運用簡直是「佛心來著」。我尤其喜歡它在每個章節末尾提供的「反思與行動」環節。這不是那種制式的習題,而是設計成情境模擬或個案分析,強迫讀者將剛學到的理論,套用到一個虛構但很貼近台灣現況的場景中去解題。舉例來說,在討論「健康促進方案的評估」時,書中提供了一個虛擬的「某里辦公室推動蔬果攝取計畫」的案例,然後要求讀者從效益評估、過程評估等不同面向去設計評量表。這比單純背誦指標重要太多了!此外,書後面的附錄,收錄了幾個台灣衛生福利部或國健署常用的宣傳素材範本和數據來源網站,這對我們在製作簡報或撰寫研究計畫時,是省下了大量的資料搜尋時間。總體而言,這本第三版給我的印象是,它在知識傳遞上非常紮實,在應用層面上又極度貼心,它不只是一本靜態的知識庫,更像是一個動態的工具箱,準備好讓使用者隨時取出需要的工具,投入到真實的健康促進工作中去實踐。
评分這本《健康促進(第三版)》拿到手的時候,老實說,我有點猶豫。畢竟現在市面上的健康書籍琳瑯滿目,很多都講得天花亂墜,看了半天好像有道理,結果一實踐就發現跟自己的生活完全搭不上軌。這本的封面設計蠻樸實的,沒有過度花俏的視覺設計,反而給人一種「實在、可靠」的感覺。我以前有買過類似主題的書,但內容總是很學術,一堆專有名詞看了就頭痛,不然就是太過偏向某種特定理論,讓人難以接受。這本剛翻開序言時,作者的語氣比較像是一位資深護理師或公共衛生專家在跟你聊天,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者。他很強調「在地化」和「實踐性」,這點讓我蠻欣賞的。畢竟在台灣,每個縣市的生活習慣、飲食偏好、甚至是醫療資源的分布都有差,一本好的健康促進書籍,絕對不能是萬靈丹。我特別關注了其中關於「社區健康營造」的部分,內容寫得很深入,不只是理論講解,還結合了幾個台灣本土的成功案例,像是如何讓長者走出家門、如何設計適合里民的運動方案等等,這些細節的描寫,讓我感覺到作者真的有下苦功去田野調查,而不是只在辦公室裡寫出來的空話。總體來說,它的架構很完整,從宏觀的政策面談到微觀的個人行為改變都有涵蓋,這對於想全面了解健康促進這門學問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起點。
评分說實話,這本第三版在台灣的健康促進領域算是一個指標性的參考書了。我記得以前學長姐推薦的都是一些翻譯書,內容的在地化程度不夠,很多衛生局的政策或學校衛生教育的推動方式,跟書上寫的總是有段距離。這一次的版本,從書中引用的文獻和案例來看,明顯增加了許多近十年來台灣本土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針對我們社會面臨的幾個大問題,像是高齡化社會的健康促進策略、慢性病風險的篩檢與介入,書中的探討都顯得相當切中肯綮。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討論「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這個議題在台灣越來越重要,畢竟醫療資訊爆炸,民眾有沒有能力判讀真假資訊,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決策。書中不只定義了這個概念,還提供了幾種在基層醫療院所可以簡易執行的評估工具和溝通技巧,這些都是可以馬上帶回工作場域使用的實用技巧,而不是空談理論。從一個資深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成功地扮演了理論與實務之間的橋樑,它沒有犧牲學術的嚴謹性,卻又極度貼合台灣的社會脈絡,這一點非常難得。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純粹的勵志書籍,而是提供了一個紮實的知識體系。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結構編排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通常看教科書或參考書,最怕的就是章節跳躍,或者前後邏輯銜接不上,導致讀者很容易在中間就失去耐心。但《健康促進(第三版)」在章節的安排上,展現出非常清晰的層次感。它不像傳統的醫學書那樣從疾病的病理機制開始講起,而是很聰明地從「健康定義的演變」切入,這讓讀者能先建立起一個宏觀的視角,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健康促進要強調「全人健康」,而不只是「沒有生病」。接下來它自然地過渡到「影響健康的決定因素」,從生物、心理到社會文化、環境,這個分析框架非常完整,讓人一目瞭然。最讓我驚喜的是,在探討「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決定理論」這些行為改變理論時,作者並沒有只是把公式丟出來,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台灣情境來舉例說明,比如「為什麼有人會乖乖去打流感疫苗,但就是不願意戒菸」。這種貼近生活的解釋,對於我們這些不是本科系,但又想在工作或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幫助。而且,書中的圖表設計也相當用心,很多數據的呈現方式都很直觀,不像有些參考書那樣,圖表本身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解讀。整體來說,它的內容推進是循序漸進的,讓人讀起來很順暢,不會有那種「知識密度太高,一下子吸收不了」的壓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