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是社會文化的縮影,在傳統社會受到冠服製度規約,往往具有分貴賤、別親疏的「身份化」作用,而且隨藝術與工藝相互滲透,「衣」要可穿可舞,體現瞭實用功能和禮儀、審美的需求。進入現代社會,服裝作為人類文化的特殊符號,其「能指」和「所指」發生改變,人們服裝走嚮價值多元。
如今,服裝設計仍然是一個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作為大眾文化、消費文化中一種,鮮活的存在,既是民生日用之所必須,也是日常生活美學顯見的載體,人們可藉由服裝錶達自我、推廣營銷,服裝甚至被作為一種沒有深度模式的個性張揚和沒有統一標準的審美嘗試;學術界通過服裝解析形成瞭一係列關於社會倫理、身份認同、媒介話語等深度研究。可以說,服裝中承載的意義、風格、社會文化,既是歷史的斷麵、時代的縮影、心靈的鏡像,也凝結著工藝技法和審美認知。
現代服裝設計不再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防寒蔽體」的物質範疇,而是融閤瞭政治、經濟、藝術、科學、時尚等多元因素的文化產物。這種功能內涵的拓展必然會導緻設計研究視野的擴大,設計理論研究所麵臨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化瞭。在這樣的情況下,依靠任何單一的知識或專門技術都難以全麵而係統地解決問題,隻有將所有要素統一納入係統的視域下,纔能在普遍聯繫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