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研究:含中國案例 (電子書)

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研究:含中國案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文凱
图书标签:
  • 旅游经营权
  • 定價策略
  • 景区管理
  • 中国案例
  • 电子书
  • 旅游经济
  • 投资分析
  • 资产评估
  • 经营权转让
  • 旅游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1997年湖南省以委託經營與租賃經營的方式出讓張家界、黃龍洞和寶峰湖的經營權開始,各地紛紛掀起了經營權轉讓的熱潮。

  但目前中國尚未建立專業化的旅遊產權交易市場,旅遊產權交易存在重大缺陷,訊息不對稱、不透明,專業性不強,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旅遊景區經營權的規範轉讓,也制約了中國景區產權制度改革的進程。

  此外,現行以收益還原法為主的景區經營權定價方法,也經常低估經營權價值,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因此,作者試圖透過引進實質選擇權概念,提升景區經營權定價的準確性,並從選擇權、產權、物權等三個層面深入探討,提出景區經營權轉讓機制的三個優化方式,以積極解決景區經營權合理定價問題。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研究:含中國案例 (電子書)》的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方向、核心议题以及对行业实践的指导意义,但不涉及原书的实际内容: --- 书名:旅游景区经营权定价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 ——聚焦新兴市场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价值评估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旅游景区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资产的价值评估与定价机制。在全球旅游业飞速发展,特别是新兴市场中,景区资源的稀缺性与公共利益属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公正地确定其长期经营权的初始授予价格和后续的调整机制,成为政府管理者、投资者乃至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本书立足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系统梳理了经济学、金融学、资源管理学和产业政策在景区经营权定价中的应用,旨在构建一个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兼顾社会效益的定价理论框架。 核心研究议题: 一、经营权资产的经济学本质与特征 本书首先界定了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基本法律地位和经济学属性。景区经营权并非简单的租赁合同,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利与义务,涉及特许经营、资源使用权以及未来现金流的预期。研究探讨了其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如何在私有化激励与公共资源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重点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如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以及时间价值对定价模型的影响。 二、多元化定价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针对景区经营权定价的复杂性,本书详细比较和评估了多种主流的资产评估方法及其在旅游业特定情境下的适用性。 1. 现金流折现法(DCF)的深化应用: 重点讨论了如何准确预测旅游景区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客流量、平均消费水平和运营成本。这包括对宏观经济波动、旅游偏好变化以及政策监管风险的敏感性分析。同时,对折现率的选择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区分了不同类型景区(如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址、主题乐园)的风险溢价设定。 2. 市场比较法(Comparable Sales Approach): 探讨了在缺乏完全可比交易案例的市场中,如何通过调整可比项目的特征差异(如区位优势、品牌影响力、基础设施投入)来推导出合理的相对价值。 3. 期权定价理论的引入: 考虑到景区经营权包含的未来扩张、升级改造、产品创新等“等待”和“扩展”的灵活性,本书探讨了将实物期权(Real Options)理论应用于长期特许经营权的估值,以更好地捕捉经营者的决策价值。 三、影响定价的关键外部因素与风险分析 景区经营权的定价受制于多重外部环境因素。本书专门设立章节分析了这些关键变量: 1. 政策与监管环境: 分析了特许经营年限、回收条款、提成比例设置(Revenue Sharing)对初始投资决策和定价的影响。特别关注了政府监管强度、环保标准收紧等因素如何改变资产的净现值。 2. 基础设施与可达性: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如高铁、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对景区价值的提升效应,以及如何量化这种基础设施投入对经营权溢价的贡献。 3. 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 探讨了将生态承载力、社区参与度纳入定价模型的可行性。如何在定价中内化环境成本和社区共享收益的机制,确保长期经营的可持续性。 四、引入博弈论与拍卖机制设计 在实际的特许经营权授予过程中,通常采用招投标或拍卖形式。本书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审视了不同拍卖机制(如英式、荷式、密封式第一/第二价格拍卖)的效率与公平性。研究如何设计最优的招标规则,既能最大化政府的初始收益,又能防止“赢家的诅咒”(Winner's Curse),确保中标者有足够的投资动力和合理的利润空间。 五、新兴市场背景下的定价挑战 针对发展中地区和新兴旅游目的地,本书重点关注了其独有的定价挑战,例如:数据基础薄弱、法律框架不完善、市场投机性强等问题。提出了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如何通过分阶段定价、绩效挂钩支付(Performance-Based Payments)等创新手段来降低交易风险,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负责任的运营。 本书的价值与适用对象: 本书为政府部门在进行旅游资源资产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工具。它面向基础设施投资机构、大型旅游集团的战略规划部门、资产评估专业人士以及研究旅游经济与公共管理的高校师生。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和前瞻性的实践案例分析,本书旨在推动景区经营权定价从经验驱动向科学量化驱动转型,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最大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內容簡介
旅遊學研究的對象與路徑(代總序)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研究背景 31
一、實踐產生新問題 31
二、已有方法給不了答案 34
第二節 研究目的、思路與意義 35
一、研究目的 35
二、研究思路 36
三、研究意義 37
第三節 主要研究內容與創新 38
一、研究內容 38
二、創新點 4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41
一、研究方法 41
二、技術路線 42

第二章 研究回顧與評析
第一節 景區經營權的研究進程與回顧 45
一、中國內外景區經營權的研究進程與回顧 46
二、景區經營權的研究問題評述  51
第二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研究進程與回顧 59
一、景區經營權定價的研究進程 59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理論內涵 61
三、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應用研究 63
第三節 研究評述與啟示 64
一、既有研究的總結與評價 64
二、已有研究的啟示與思考 66

第三章 學理溯源
第一節 核心理論基礎 69
一、選擇權理論的源起及核心思想 69
二、實質選擇權的發展及理論脈絡 73
三、選擇權定價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78
四、實質選擇權理論的應用及其啟示 85
第二節 相關理論溯源 89
一、產權理論的溯源及其應用啟示 89
二、物權理論的溯源及其應用啟示 98
三、價值理論的溯源及其應用啟示 104

第四章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理論釋義與內涵認識
第一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概念內涵 114
一、旅遊景區 114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 118
第二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產權內涵分析 120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的產權權能 121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的產權路徑 124
第三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物權內涵分析 126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物權內涵認識的爭議 126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的物權內涵認識 130
第四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價值內涵認識 135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價值內涵認識的爭議 135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價值內涵新認識 136

第五章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評估邏輯與定價新思路
第一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意義與困境 141
一、景區經營權定價的實踐意義 141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基本原則 142
三、景區經營權定價的現實困境 144
第二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評估方法 145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主要方法 146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方法的總結與評價 157
第三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特殊性 162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評估的特殊性 163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關鍵點 165
第四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新思路——實質選擇權理論的視角 167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傳統思路 167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實質選擇權思路及步驟 169

第六章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實質選擇權特徵及其價值形成機制
第一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轉讓中的不確定性分析 173
一、外部不確定性 174
二、內部不確定性 178
第二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實質選擇權特徵分析 181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實質選擇權靜態特徵 182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實質選擇權動態特徵 183
第三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選擇權價值表現 185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的標的資產 185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的選擇權價值表現 187
第四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選擇權價值形成與演變機制 188
一、旅遊景區經營權的選擇權價值形成機制 189
二、旅遊景區經營權的選擇權價值演變機制 191

第七章 旅遊景區經營權實質選擇權定價模型與優化
第一節 實質選擇權定價模型的數理基礎 197
一、隨機過程 197
二、幾何布朗運動 199
三、伊藤定理 200
四、泊松跳躍過程 200
第二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的實質選擇權定價模型建構 201
一、問題描述與模型建立 201
二、模型求解與擴展 203
三、模型參數的影響分析 208
第三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實值選擇權定價模型的適宜性檢驗 210
一、適宜性檢驗的內容與思路 210
二、適宜性檢驗的方法 211
第四節 旅遊景區經營權實質選擇權定價模型的參數優化 212
一、波動率的內涵特點及其計算方法 212
二、旅遊景區波動率計算的優化研究 216

第八章 旅遊景區經營權實質選擇權定價的案例研究
第一節 冠豸山及其旅遊景區經營權轉讓實踐 221
一、案例景區——福建連城冠豸山 221
二、冠豸山景區經營權轉讓的實踐 225
第二節 冠豸山景區評估的適宜性檢驗及參數優化 227
一、適宜性檢驗的過程與結果 227
二、冠豸山景區波動率的優化實證 234
第三節 冠豸山景區經營權實質選擇權定價的量化評估 236
一、冠豸山景區經營權實質選擇權定價的計算結果 236
二、冠豸山景區經營權的投資臨界性分析 237
三、冠豸山景區經營權實質選擇權價值的敏感性分析 239
四、實質選擇權評估的投資啟示 241

第九章 傳統評估視角下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的對比研究
第一節 基於資源價值的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評估研究 243
一、問卷設計與調查實施 243
二、基於條件評估法的冠豸山旅遊資源非使用價值估算 246
三、基於旅遊成本區間法的冠豸山旅遊資源使用價值估算 255
四、旅遊資源視角下冠豸山經營權價值的總體估算 264
第二節 基於資產價值的旅遊景區經營權定價評估研究 265
一、與收益還原法的評估對比 265
二、與自由現金流量法的評估對比 266
第三節 評估對比與啟示 295
一、不同定價方法的結果對比 295
二、不同定價方法的結果評價 296

第十章 研究結論、對策建議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99
第二節 對策建議 302
一、優化方式 302
二、優化建議 305
第三節 研究不足與展望 311
一、研究侷限 311
二、研究展望 312
後 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35933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对这种聚焦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这种法律和经济交织领域的书籍,通常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它似乎离我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决策太远了。我买票进景点,关心的无非是价格、排队时间和游玩体验的好坏,背后那套复杂的“定权”流程,在我看来是幕后的“权力游戏”。不过,转念一想,正是因为这些幕后的定价和授权机制,才决定了我们最终在景区里看到的景象和服务质量。这本书深入到最底层的经济结构去分析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解构。我很好奇,在中国的具体案例里,政府角色的介入程度有多深?是主要通过行政命令设定指导价,还是更多地引入市场化的拍卖机制来决定谁能获得这个宝贵的经营权?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不同体制下,经营权定价的“潜规则”和“显规则”,那么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经济学著作,而成为了理解特定区域旅游产业治理模式的一部深度报告。

评分

我个人对理论书籍的接受度比较低,除非它能用非常生动的叙事方式把复杂的概念讲清楚。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更像是给管理学院学生或行业分析师准备的教材,感觉会充斥着大量的图表、回归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符号。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如何消化那些高度专业化的术语,比如“期权定价模型在特许经营权中的应用”这类概念。我更感兴趣的是,在现实操作中,当一个景区的自然生态条件面临破坏风险时,作者提出的定价模型是如何内置“环境成本”或“社会责任溢价”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区,其定价体系绝不能只盯着短期利润最大化。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人如何“赚钱”,而是如何“负责任地定价”。如果它能提供一个框架,帮助决策者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那么即便文字再晦涩,我也愿意花时间去啃一啃那些关键的章节。

评分

说真的,我对这类研究报告的阅读习惯,通常是先挑结论和摘要看,因为我更偏爱实际操作层面的建议,而不是冗长的理论推导。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台湾这边很多老旧的文创园区或特色农场,它们在转型升级时,常常面临的就是“这个 IP 的价值到底值多少钱?”的问题。我很好奇,作者如何处理“文化价值”和“稀缺性”这两个难以量化的指标,并将其纳入到冰冷的定价公式中去。比如,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街,它的经营权价值,是不是应该比一个新建的、纯粹追求视觉刺激的主题乐园更高?而且,书中提到“含中国案例”,这意味着它可能提供了广阔的地域比较视角。中国大陆市场体量庞大,政策变动快,对这类经济模型是一种极端的考验。如果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在海峡两岸都适用的“普适性定价原则”,那就太有价值了。毕竟,旅游业的核心是“体验经济”,而体验的价值,往往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难捕捉。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蛮硬核的,是那种研究“景區经营权”这种特定商业模式的定价策略的学术专著。对于我们一般喜欢到处跑的旅游爱好者来说,可能不太会直接去碰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书。不过,光是想到它里面会深入探讨如何给一个景点,比如日月潭、阿里山,甚至是某个还没开发好但潜力无穷的秘境,设定一个“使用权”或“经营权”的价格,这本身就挺引人入胜的。定价学问大啊,这价格订高了,游客望而却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问题;订低了,投资者回报无望,管理维护的质量自然也跟不上。我猜这本书里肯定会有很多关于成本效益分析、市场供需弹性、甚至政府监管和政策影响的复杂模型。如果真能将这些抽象的经济学原理,结合具体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成功或失败案例进行剖析,那对于理解景区背后的商业逻辑,绝对是极好的窗口。想象一下,它或许能揭示出为什么有些地方人满为患,有些地方却门可罗雀的深层原因,并非仅仅是风景美不美那么简单,背后一定有一套精密的价值评估系统在运作。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的投资往往是“重资产、长周期”的,一旦签下经营权,那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承诺。这种长期合同的定价,里面的风险对冲机制一定写得非常细致。我猜测,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应该在于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毕竟,十年后会不会出现颠覆性的交通工具?二十年后当地的消费趋势会不会完全改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经营权的当前价值。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否探讨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景区,其定价策略的差异。一个刚刚起步、需要大量投入引流的“蓝海”景区,其定价策略与一个已经成熟、依靠品牌效应维持客流的“红海”景区,其定价逻辑应该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清晰的案例对比,说明不同阶段的定价工具箱,那对于我们这些关心旅游产业动态的人来说,无疑是拓宽了视野,不再只停留在表面上看人潮汹涌或门可罗雀的简单判断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