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電子書)

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心蓉
图书标签:
  • 博物馆
  • 行政法人
  • 公共管理
  • 文化政策
  • 组织行为
  • 社会学
  • 台湾研究
  • 电子书
  • 观察研究
  • 非营利组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臺灣方興未艾的文化治理新主張

  行政法人是什麼?為何這種組織制度可以從16世紀英國發展至今,飄洋過海成為目前臺灣博物館及美術館領域中最具話題性的未來選項之一?而它秉持的「臂距原則」又是如何讓文化藝術組織的專業治理與政府分權、課責之間,維持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平衡關係?

  本書是熟稔博物館領域、並長期觀察國內外藝文機構館所發展的學者黃心蓉,對於這些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書中首先回溯了行政法人之本,除了爬梳行政法人制度借鏡始祖英國的歷史沿革,以及訪談英國行政法人機構內的專業從業人員外,還更進一步地深入討論了英國行政法人機構中的董事會、人事、財務及績效評鑑等層面與政府之間從磨合到共生的過程,並擴及對於歐洲其他國家的考察。最後,本書回到臺灣,從兩廳院等藝文機構改制的文化事務脈絡,分析不以信託制管理、獨具臺灣味的法人館舍問題,為臺灣藝文機構生態做了一次總整理。
典藏的边界:探寻知识与权力的交织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现代社会权力结构、知识生产机制以及文化机构运作逻辑的著作。它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艺术或历史领域,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宏大的社会结构层面,探讨在高度组织化、官僚化的现代体系中,知识是如何被定义、分配和控制的。 第一部分:知识的“铁笼”——现代官僚制与文化机构的结构性困境 本书开篇即对现代社会的两大核心特征——官僚制(Bureaucracy)的扩张与知识的专业化(Specialization)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作者认为,随着国家权力的精细化和市场逻辑的渗透,文化机构,特别是那些承担公共职能的知识殿堂,日益被卷入一场结构性的张力之中。 官僚化带来的制度惰性: 作者首先探讨了大型组织,尤其是受政府资助或直接管理的文化机构(如大型图书馆、国家级档案馆等),如何不可避免地陷入官僚化的泥沼。这种惰性体现在决策流程的冗长、对既有范式的过度依赖,以及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时反应迟缓。书中通过对多个机构内部规章、预算分配模型的分析,揭示了形式主义如何取代实质性的学术追求。当“合规性”成为最高指令时,真正具有颠覆性或批判性的研究和收藏活动便受到了隐形的制约。 专业壁垒的固化与知识的碎片化: 其次,本书深入分析了知识专业化的“双刃剑”效应。在追求精细化、垂直化分工的学术生产线上,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形成一个个难以逾越的“知识孤岛”。作者指出,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结果是,机构内部的沟通效率下降,跨学科的创新受阻。更重要的是,当专业人士的语言和方法论成为进入“殿堂”的唯一门票时,社会大众的普遍理解和参与度便被边缘化了。本书批判了这种将知识“圈禁”在精英阶层内部的做法,探讨了如何重建知识与社会之间的流通渠道。 第二部分:收藏的伦理与历史的建构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了收藏与典藏的本质——它们是如何参与到历史叙事和身份认同的构建之中。作者强调,每一次“收藏”或“不收藏”的决定,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权力意志。 谁有权决定“永恒”: 作者挑战了关于“客观性”的迷思,指出博物馆、档案馆所承载的物质遗存,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了复杂的社会选择、清洗和重新语境化的结果。书中对比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治气候下,国家对艺术品、文献资料的“征用”与“保护”行为。例如,对某些特定时期的政治宣传品的处理,或者对少数族裔文化遗产的纳入与排除,都揭示了权力机构如何通过物质载体来塑造主流的历史记忆,并合理化当前的社会秩序。 物质的缺席与在场: 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缺失的馆藏”。通过对某些被认为“不合时宜”或“不符合当前意识形态”的材料被系统性排除在官方记录之外的案例研究,作者揭示了信息审查和知识遗忘的机制。这些缺席的文本、图像或文物,往往比在馆藏中“安全”陈列的物品更能揭示出机构的真实立场和深层焦虑。 第三部分:透明度、公众参与与机构的自我反思 面对现代社会的质疑,文化机构如何应对?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改革的路径,强调了公众参与和机构透明度的重要性。 从“保管者”到“对话者”: 作者主张,机构的角色必须从被动的“知识的保管者”转变为主动的“社会议题的对话者”。这要求机构不仅要对自身的资金来源、决策过程保持高度的透明,更要积极地将其馆藏资源转化为激发公众思考和批判的工具。书中探讨了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在打破物理壁垒、实现资源再分配方面的潜力,同时也警示了技术本身可能带来的新的数字鸿沟和数据霸权问题。 解构叙事:重新编写典藏的故事: 最终,本书呼吁进行一场深刻的“叙事重构”。这意味着机构必须敢于审视其自身历史中的不公与偏见,主动邀请被边缘化的声音进入核心展示空间。它不仅仅是关于增加几个新的展品,而是关于对既有的价值排序体系进行颠覆性的挑战。只有当知识的生产和呈现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独白,而是多方参与的持续协商过程时,这些文化机构才真正能履行其作为社会良知和公共记忆守护者的职责。 本书适合所有关注知识社会学、文化政策、公共行政以及艺术史与档案管理领域的读者深入阅读和反思。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促使我们审视那些看似坚固、永恒的文化殿堂,其实正处在不断变化和自我矛盾的张力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心蓉
 
  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系副教授。

图书目录



緒論
第一章  行政法人及非部會公共組織緒論

英國的法人博物館
第二章  董事會篇
第三章  人事篇
第四章  財務及績效評鑑篇

世界及臺灣的法人博物館
第五章  歐洲各國國立博物館的自主化之路
第六章  行政法人在臺灣(Ⅰ) 
第七章  行政法人在臺灣(Ⅱ) 

附錄
行政法人法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057844
  • EISBN:978957905789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4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