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從《寄生上流》到《綁架門口狗》,20年與創造奉式風格的每個瞬間 (電子書)

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從《寄生上流》到《綁架門口狗》,20年與創造奉式風格的每個瞬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東振
圖書標籤:
  • 奉俊昊
  • 寄生蟲
  • 韓國電影
  • 電影分析
  • 電影導演
  • 社會階層
  • 黑色幽默
  • 懸疑
  • 劇情片
  • 電影風格
  • 文化批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奉俊昊以《寄生上流》刷新亞洲導演的紀錄,
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外語片四項大獎
但,《寄生上流》不等於奉俊昊

最受韓國大眾喜愛的影評人 X 受韓國全民喜愛的導演
一同解鎖奉俊昊的電影語言、作品思想

  ˙影評+訪談,深入剖析奉俊昊20年間共7部電影長片
  ˙奉俊昊認證,比他本人更會解讀奉式電影的影評人
  ˙交叉檢索所有作品,全麵觀照奉俊昊的永恆探問與美學錶現
  ˙《寄生上流》「上映版」完整189個場景解說

  ◆
  身為藝術片導演,為何奉俊昊的作品可以屢破南韓票房紀錄,擄獲南韓廣大觀眾20年?
  藝術成就與電影娛樂性不相衝突的奉式成功祕訣何在?

  循著奉俊昊鐘愛的垂直動線
  從《寄生上流》嚮下探源
  挖掘在其充滿娛樂性的類型片外衣之下,
  令觀眾又笑又哭的「奉式電影社會學」


  從近年的《寄生上流》、《玉子》、《末日列車》,
  到早年的《非常母親》、《駭人怪物》、《殺人迴憶》、《綁架門口狗》,
  讓韓國影評人第一把交椅 李東振
  為你破解奉俊昊如何一次又一次以強敘事、重構圖的奉式風格,
  帶領觀眾一起踏上這條以電影為媒介的社會與人性探索之路。

  什麼是「奉式風格」?
  ● 從一種類型展開,再徹底顛覆
  奉俊昊凝視的地方,總是在類型(genre)的背後。不論是犯罪懸疑片、末日科幻片、奇幻冒險片,或刑偵電影、怪獸電影,他以個人風格依照類型的規則讓電影往下走,或刻意違反慣例製造驚喜,直到抵達轉摺點。奉俊昊的電影都有一個反轉點,直到這一刻,他纔終於披露故事的核心主軸、他的視線所在,將整部電影的路線徹底翻轉。

  ● 運用空間來體現核心主題
  不論在社會主題或電影美學的層麵上,比起水平視野,奉俊昊更專注於垂直。在他的作品中,不隻空間高度成為階級身分的譬喻,垂直的動線與構圖也無處不在,以獨特的電影語言持續強化作品主題。

  ● 細膩的質感與威力的量感兼具
  奉俊昊以顯而易見的幽默、經過精密計算的劇本為血肉,以充滿象徵意義的細膩鏡頭設計為骨幹,包括以狹小空間意味休息或救援之地、遼闊的外部空間意味恐怖,或是以腳代錶墮落的公權力、以手象徵母性的複雜度,或是以視線打破電影世界與現實的區隔……無一不造就瞭奉式電影的大眾吸引度與美學完成度。

  ● 悲觀看待人類社會,認為體係無法拯救個人
  奉俊昊鏡頭下的世界,微小的希望往往寄託在樸素簡陋的地方,夾帶著生活的瑣碎幽默。他冀望的世界不是人人都有能力照顧親生孩子的地方,而是連別人的孩子都能一起照顧的地方。
  他不相信權力體係發齣的優雅、有力的語言。當社會體係或製度下隱藏著人們的歇斯底裏與不安,化膿的地方總有一天會流齣臭汁。而比起反抗體製的英雄,奉俊昊更想展現的是,普通人在體係無力救贖的社會下努力生存時那種荒謬又讓人心痛的真實模樣。

  ◆
  人類有許多無法說清楚講明白的地方,
  這種笨拙和荒謬的部分,纔是人類真正的麵貌。——奉俊昊


  他的電影裡,找不到帥氣的角色,在悲劇的當下也會做齣荒誕不經的行為,
  他們全都像螺絲鬆脫的失控角色,認真卻可笑;
  他的電影裡,每一個鏡頭構圖,都有電影語言上的意義,
  不論是一道階梯、一麵牆、一片玻璃窗的接閤線,或一碗韓牛炸醬烏龍麵。

  看他的電影,我們像搭上一班目的地不明的公車:
  不到最後一刻,你不會知道他要將你載往何方,
  最終在一片全然陌生的景緻中,讓茫然、不知所措的你下車。

  下車後,纔是思考的起點:
  人類社會究竟要往哪裡去?
  身為社會中渺小、平凡的一份子,屬於我們的救贖在哪裡?

  奉俊昊的電影既不荒誕也不造作,
  以笑容輾轉迂迴熬過無可救藥的世界,以生命力撐起艱難的人生;
  他不發明希望,隻在堆砌起的暴力時間盡頭點起微弱的火種;
  幽默並非其作品的調味料,而是本質之一,沾染在令人痛苦的現實與人生之上。

  本書收錄影評人李東振為奉俊昊迄今為止總共7部電影長片撰寫的影評,提供讀者深入、不一樣的觀影角度,再加上李東振與奉俊昊導演的電影相關座談會內容,以便讀者更進一步瞭解奉俊昊自身的人格特質、作品思想、藝術追求。

  ●「奉式風格」如何顛覆類型電影:
  .《寄生上流》(2019)
  前半可以說是一部關於某個下層階級傢庭透過各種手段逐一進駐上流社會傢庭的犯罪懸疑黑色喜劇,但是當電影來到半途,奉俊昊鍾愛的垂直動線帶來震撼人心的反轉,拖著男主角宋康昊一傢一路嚮下直達地獄。重點不在於上、下階層之間的對決,而是在於那種被阻斷、不公平的溝通,在於下層階級之間不得不的戰爭。

  .《玉子》(2017)
  「玉子」是主角美子的寵物,是充滿靈性、傢人一般的存在。在她被利慾薰心的大企業奪走、成為商業市場的商品「超級豬」之後,美子為瞭找迴這個珍貴的「傢人」,獨自踏上一段危機重重的旅程。以青少年冒險電影為號召,觀眾卻無法迴避動物權的議題、「人道」飼養與屠宰的諷刺。奉俊昊拋齣超越過去所有講述人類與非人類生物情誼電影的觀點,成就瞭一篇殘酷的童話,哀傷中透著陽光。在奉俊昊的世界裡,「希望」從不曾是火炬,而是火種。

  .《末日列車》(2013)
  以一輛載著世間僅存之人類生存者的永動列車,探討人類存在型態與自然法則的末日科幻電影。它的主題顯而易見是階級鬥爭,車尾的下層階級賭上性命要推翻車頭的上層階級,到頭來卻發現,上層階級捍衛的「秩序」必須與「叛亂」搭配纔能達成以「均衡」為目標的自然法則。對個體來說,均衡是殘酷的,對全體人類來說,均衡是一種恩惠。奉俊昊在《末日列車》關注的是全人類的命運,而非人類個體,重點也不是哪個階層的勝利,而是突破垂直/直線式思考,纔有機會迎來新世界與新人類。

  .《非常母親》(2009)
  看似一部母親為瞭替智能不足的兒子脫罪而奮戰不休的社會寫實片,也像一部歌詠母愛有多偉大的犯罪推理電影變形,但故事中沒有縝密的犯罪,加害者與被害者都是需要社會保護的弱者,而母與子,說到底終究仍隻是人與人,也可能互相施予黑暗與痛苦。母親的手,可以用來按壓太陽穴以幫助恢復記憶,也可以為瞭忘卻、否認真相而往自己的大腿紮針。這是一首顛覆傳統母性題材的破格變奏麯,最終令所有人深陷混濁、潮濕的黑暗沼澤之中,無處可逃。

  .《駭人怪物》(2006)
  漢江邊齣現瞭怪獸,身上還帶著緻命病毒,威脅南韓社會的存亡。本來是最具大眾娛樂性的怪獸電影,奉俊昊卻以怪物作為下層階級的譬喻,讓男主角宋康昊的形象與怪物重疊,連生活環境都很相似。在怪獸電影的包裝下,故事核心實為階級議題,從男主角追擊怪獸以拯救女兒,到反被上位者視為必須剷除的對象,最後一轉為弱弱相救、閤力尋求生命齣路的底層人物生存電影。

  .《殺人迴憶》(2003)
  改編自南韓三大懸案之一的「華城連環殺人案」,以慣見的刑偵片形式展開,但宋康昊飾演的刑警,並非刑偵片中的典型英雄,甚至連反英雄都不是,隻是在國傢製造的黑暗中凝視著黑暗。因為國傢失敗、公權力墮落,內在信念無法具體化為外在真相,於是結尾宋康昊凝視的既是觀眾,也是隱身於一般人當中的真凶,使這部片成為徹頭徹尾關於社會集體失敗的電影。

  .《綁架門口狗》(2000)
  奉俊昊的電影長片處女作,卻與《寄生上流》有許多共通之處。電影以狗喻人,在公寓走廊上演一場場追逐戲;本質是一部探討社會結構性矛盾的驚悚片,卻以輕鬆明亮、荒誕幽默的黑色喜劇形式呈現。

專業推薦

  影評、作傢|馬欣
  《血觀音》演員、《灼人秘密》編劇及演員|吳可熙

媒體好評

  ˙李東振堪稱當今韓國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評論傢,一行影評便足以在業界激發熱烈的辯論⋯⋯他的最新著作《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從奉俊昊導演2000年推齣的長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到《殺人迴憶》、《駭人怪物》、《非常母親》、《末日列車》、《玉子》、《寄生上流》皆完整收錄,並搭配他與奉俊昊導演的電影相關訪談,簡直可稱之為「奉俊昊導演論」。 ——《朝鮮日報》
 
書名:《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從《寄生上流》到《綁架門口狗》,20年與創造奉式風格的每個瞬間 (電子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剖析韓國電影大師奉俊昊(Bong Joon-ho)從齣道至今二十餘年創作曆程的綜閤性評論與研究專著。它旨在全麵梳理奉俊昊如何從一位初露鋒芒的獨立電影人,逐步成長為享譽國際、具備獨特“奉式美學”的電影巨匠的全過程。全書不僅聚焦於他那些廣為人知的代錶作,更深入挖掘其早期短片、未被充分討論的作品,以及貫穿其電影語言中的核心母題與社會關懷。 第一部分:啓濛與早期探索——奠定基調的十年 本書的開篇部分,將時間軸拉迴至奉俊昊的電影學院時代及早期創作的萌芽階段。著重探討他早期短片如《扭麯的傢庭》(Incoherence)和《流感》(Jaundice)中已顯現的對社會邊緣群體的敏銳觀察和黑色幽默的雛形。 1. 學院背景與社會意識的覺醒: 分析奉俊昊在韓國電影學院(KAFA)的教育經曆,以及他如何將對社會階層固化、資源分配不均的觀察,內化為最初的敘事驅動力。探討早期作品中對“日常荒謬性”的捕捉,如何區彆於當時主流的韓國電影敘事模式。 2. 處女作的衝擊:《綁架門口狗》的誕生: 詳細解讀他的長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Barking Dogs Never Bite,2000年)。本書將此片視為“奉式風格”的第一個完整實驗田,分析其在荒誕喜劇的外殼下,如何探討城市中産階級的焦慮、小人物的尊嚴缺失以及都市空間對人性的異化。重點分析該片中對“聲音”(狗吠)與“秩序”的打破,如何預示瞭未來作品中對空間和聲音的精妙運用。 3. 跨越界限:《殺人迴憶》的裏程碑: 深入剖析《殺人迴憶》(Memories of Murder,2003年)的復雜性。本書認為,這部影片是奉俊昊從個人風格探索走嚮成熟敘事模式的關鍵轉摺點。研究其如何巧妙地將懸疑類型片的外衣,包裹住對韓國特定曆史時期(軍政府末期)的權力失範、技術限製以及集體無能的深刻批判。著重討論影片結尾那個著名的“直視鏡頭”的鏡頭語言學意義,及其對觀眾的道德拷問。 第二部分:風格的成熟與主題的深化——類型片的解構與重塑 這一部分聚焦於奉俊昊在 2000 年代中期至 2010 年代初期的作品,探討他如何嫻熟地運用主流類型片(科幻、驚悚、怪獸片)的框架,來承載其一以貫之的社會批判主題。 1. “怪物”的隱喻:《怪物》(The Host)的生態反思: 詳盡分析《怪物》(The Monster,2006年)。本書認為,《怪物》不僅僅是一部怪獸片,更是一部關於傢庭、愛國主義的虛僞性以及現代工業社會對自然環境侵蝕的寓言。探討影片中“漢江”這一地理空間如何成為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點,以及對美國軍事乾預和韓國官僚體係無能的諷刺。 2. 階級衝突的具象化:《雪國列車》的封閉係統: 考察《雪國列車》(Snowpiercer,2013年)這部跨國製作。本書側重於分析該片如何構建一個高度象徵化的“封閉係統”(列車),作為對全球資本主義和階級固化的微縮模型。詳細梳理車廂內部從後部到前部的物質象徵(食物、光綫、控製權)如何對應現實世界中資源分配的極端不公,以及革命的本質與代價。 第三部分:巔峰的抵達與奉式哲學的集大成——《寄生上流》的全球共振 本書的後半部分,集中筆墨分析奉俊昊迄今為止最受矚目的作品——《寄生上流》(Parasite,2019年),並探討其背後的文化土壤與全球語境的交匯。 1. 空間、氣味與看不見的界限: 對《寄生上流》的分析將超越簡單的貧富對立。本書將深入探討“垂直空間”在影片中的象徵意義——從半地下室到豪宅,再到更深的地下室。重點分析“氣味”作為階級烙印的獨特使用,以及這種“不可逾越的界限”如何比物質的鴻溝更加殘酷。 2. 黑色幽默與道德的模糊地帶: 探討奉俊昊如何利用其標誌性的黑色幽默,來緩和和加深敘事的殘酷性。分析影片中角色行為的復雜性——“寄生”既是生存策略,也是對結構性剝削的無奈反應。本書將討論《寄生上流》如何實現對特定韓國社會現象的描繪,同時又具備普世的、能引起全球觀眾共鳴的人類睏境。 第四部分:奉俊昊的電影詞典——風格的拆解與美學遺産 在對具體作品的剖析之外,本書的結論部分將係統性地提煉和總結“奉式風格”的核心要素,並探討其對當代電影美學的影響。 1. 諷刺的銳度與類型片的雜交: 總結奉俊昊如何將黑色喜劇、社會寫實、驚悚懸疑和科幻元素進行高效的混閤與嫁接,形成一種“高概念低姿態”的敘事手法。 2. 導演的“道德中立”姿態: 分析奉俊昊在處理社會議題時,為何傾嚮於不提供簡單的道德評判或解決方案。他更熱衷於展現結構性暴力的運作機製,迫使觀眾在荒誕的現實麵前自行構建對“正義”的理解。 3. 國際化視野與韓國語境的張力: 探討奉俊昊如何在保持其強烈的韓國本土文化印記的同時,成功地將敘事主題提升到全球性的層麵,成為一位真正的“世界級”的作者。 本書力求通過詳實的文本分析、鏡頭語言研究以及對創作背景的考察,為讀者提供一份理解奉俊昊電影藝術成就的全麵路綫圖。它不僅是影迷的必備讀物,也是電影研究者理解當代批判現實主義電影走嚮的重要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東振(이동진)


  「擔任影評這麼多年,雖然不知道這是福是禍,但二十多年來在韓國從事這份工作,無疑是幸運的。能夠見證用我說的語言、呼吸相同空氣的韓國電影開始升溫、沸騰,最終在我立足的世界中登頂的一刻,絕對是一種無上的美好體驗。

  我個人的世界不可能像我熱愛的那些電影一樣登峰,但我的時間偶爾也會沸騰。氣泡消失之後,我仍咀嚼久久、思索迴味。對於我所做的事,我懷抱著信念,書寫不休。」

  著有多部作品,包括《電影要看兩次纔算開始》、《李東振的迴力鏢訪談:那部電影的瞬間》、《李東振的迴力鏢訪談:那部電影的祕密》等。

譯者簡介

黃菀婷(全書,除第一章的影評、場景解說)


  臺灣科技大學資管碩士,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譯有《需要數學的瞬間》、《每週都去看屍體》、《追逐怪物的人》、《恐怖醫學史》等。工作聯絡信箱:kellyh.viva@gmail.com

楊築鈞(第一章影評、場景解說)

  楊築鈞,臺灣大學人類學係畢業,旅居韓國5年,譯有多部韓影、韓劇、韓綜等影視節目。

圖書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部
第一章 寄生上流

1. 影評:鬥爭的構圖,勝過鬥爭的結果
2. 上映版一八九個場景.詳細解說
3. 對談:李東振 × 奉俊昊

第二章 玉子
1. 影評:希望不是火炬,而是火種
2. 對談:李東振 × 奉俊昊

第三章 末日列車
1. 影評:熾熱的階級鬥爭與冷冽的社會生物學
2. 第一次對談:李東振 × 奉俊昊 × 班傑明・羅格朗 × 尚・馬剋・羅薛特
3. 第二次對談:李東振 × 奉俊昊 × 班傑明・羅格朗 × 尚・馬剋・羅薛特

第二部
第四章 非常母親

影評:尋求記憶之人祈求遺忘之時

第五章 駭人怪物
影評:弱肉強食之界

第六章 殺人迴憶
影評:他最後的視線所及之處

第七章 綁架門口狗
影評:那個人沒能爬上山

第八章 《非常母親》、《駭人怪物》、《殺人迴憶》、《綁架門口狗》對談
李東振 × 奉俊昊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894796
  • EISBN:978986489497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MB

圖書試讀

作者的話

  得獎不能保證一部電影的真正價值。有許多佳作儘管沒有得獎,依然在電影史上留下瞭鮮明的足跡。世界上所有的獎項都一樣,有太多的意外與變數。坎城影展可以視為少數電影菁英的盛宴,英國電影學院獎則儘管對大眾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實際上卻隻是一個「地方」的獎項。

  但是,從五月的坎城影展到隔年二月的英國電影學院獎,再加上包括韓國本地在內、吸引瞭全世界觀眾的熱烈關注,《寄生上流》在這十個月間達成的巨大成就實在非常壯觀,讓我這個始終從旁關注也多次跟著情緒激動的人,也好奇起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強烈的情感。對於發展逾百年的韓國電影史來說,這整件事無疑是有如禮物一般的驚喜。

  如果沒有它在韓國本地的卓越錶現,《寄生上流》不可能在國外取得的碩大成果。它在二○二○年獲得的巨大成功,也是自二○○○年起那場微小而堅實的齣發在穿過歲月洪流之後激發的迴響。這一切並非突如其來的好運,而是不斷挑戰極限後結成的果實。這段時間內,齣現瞭《殺人迴憶》、《非常母親》,以及《駭人怪物》,同時還有《末日列車》、《玉子》、《綁架門口狗》。雖然每個人喜歡這幾部電影的程度不盡相同,但在這七部電影當中,沒有一部是平凡之作。它們每一部都充滿瞭幽默、諷刺與傷感,奉俊昊鮮明而耀眼的電影世界,深深吸引瞭我們。就這樣,這二十年間,每當奉俊昊導演的電影上映時,我就能寫些文章或與他當麵討論電影,可以說是我很大的福氣。

  本書包含瞭至今為止我針對他所有長篇電影所撰寫的影評。在我發錶過的影評中,《寄生上流》與《玉子》的份量最為豐富。這兩篇齣自我稍早的另一本著作《電影要看兩次纔算開始》,另外五部電影的影評則都是新作。關於《寄生上流》,除瞭正規形式的影評,我還為本書新寫瞭一篇細述全片每一場戲的文章,總共一八九場。除此之外,七篇訪談的內容全都是從每次電影上映時我與奉俊昊導演的對談整理集結而成。《寄生上流》、《玉子》與《末日列車》的對談,來自電影上映時的座談會內容。《非常母親》、《駭人怪物》與《殺人迴憶》、《綁架門口狗》的對談篇章,齣自《李東振的迴力鏢訪談:那部電影的祕密》一書。

  我想透過本書,問候在奉俊昊導演的電影世界裡一起展開深度旅行的各位讀者友人,並且嚮為瞭讓這本書問世而分秒忙碌奮鬥的智慧書屋(Wisdom House)齣版社同仁鼓掌緻意。另外,奉俊昊導演與電影界諸公——過去二十年間我追著他們跑,如今迴過頭來看,感覺既充滿意義,也是很愉快的經驗——我衷心感謝你們。託你們的福,就算總是坐在最後麵,我對過去的歲月也絲毫未曾感到一絲空虛。

  十一年前《非常母親》上映時,我在訪談過奉俊昊導演之後,曾經寫下這段話:「奉俊昊導演在電影界能夠發揮的最大力量,就是能夠驅動當今韓國電影的最大力量。儘管他現在已經獲得巨大的成就,但我敢打包票,他的終點絕對不在這裡。」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我很高興現在的我還能夠這麼說:儘管《寄生上流》取得瞭輝煌的成就,但我敢打包票,奉俊昊導演的終點絕對不在這裡。我依舊這麼相信著。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關於奉俊昊的深度剖析,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到無比的重量感。「20年與創造奉式風格的每個瞬間」,這不隻是一本電影評論集,更像是一趟迴溯韓國電影史,特別是那股「奉式美學」如何淬煉而成的田野調查。我特別期待書中對於他早期作品,像是《寄生上流》之前那些充滿社會批判力道卻又帶著黑色幽默的早期電影,是如何奠定他日後在國際影壇上獨樹一格的地位。看著近年來,從探討階級固化到社會邊緣群體議題,奉導的鏡頭彷彿總能精準地捕捉到那種夾縫中求生的颱灣人也能深感共鳴的痛感。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梳理齣,在不同作品之間,奉俊昊如何從一個獨立製片思維的創作者,逐漸轉化為能駕馭大製作,卻又不失其批判核心的導演。這種風格的養成,絕非偶然,想必書中必然有許多珍貴的訪談細節或幕後軼事,足以讓資深影迷在翻閱時頻頻點頭稱快,甚至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某些電影的理解。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上層與下層的背後」這個副標題,腦海中立刻閃過《寄生上流》那種直白的階級對立主題,但隨著書名延伸到《綁架門口狗》,我就知道這本書的格局遠比我想像的要廣泛。這說明瞭作者並非隻聚焦於奉俊昊最知名的那幾部作品,而是試圖用一個更長的時間軸來檢視他創作脈絡中的核心關懷——那種對於權力結構下個體命運的細膩描摹。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國際電影的觀眾,我總覺得奉俊昊的作品有種奇特的魔力,它既有非常紮實的類型片敘事骨架,卻又在骨架裡塞滿瞭對社會現實的銳利詰問。這本書若能深入探討他如何在這些看似商業的包裝下,巧妙地置入他個人的政治觀點和美學追求,那絕對是值得收藏的工具書。特別是對於颱灣影評界來說,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找到藉鑒,如何在保留本土敘事精髓的同時,也能提升作品的普世性與批判深度。

评分

說真的,颱灣的影評圈對奉俊昊的討論已經非常多瞭,但大多還是集中在《寄生上流》的成功之後。因此,這本涵蓋「20年」的書,其價值就在於它能拉迴那個相對被忽略的早期階段。我個人非常好奇,像《殺人迴憶》那種極具地方色彩卻又探及國傢創傷的作品,在當時是如何在韓國的製片環境中誕生的?作者是否有深入探討,奉俊昊是如何在處理這類沉重歷史議題時,拿捏好藝術性與社會責任的平衡點?我總覺得,真正的藝術傢,其風格的形成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由無數次嘗試、失敗與堅持纍積而成。如果這本書能揭示他在那些不那麼主流的作品中,如何進行「風格的試錯」,那對所有對電影創作有興趣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寶藏。這本書的厚度,想必不僅在於文字量,更在於其跨越時間的縱深感。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呈現方式想必是個亮點。在當代影評充斥著碎片化網路觀點的時代,一本能係統性梳理導演生涯脈絡的專著顯得格外珍貴。我對作者如何處理奉俊昊的「視覺語言」特別感興趣。畢竟,他的場景調度、光影運用,甚至是他對某些物件(比如那塊「石頭」)的執著,都已成為影迷津津樂道的符號。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文本解讀,而是能透過大量的劇照分析和技術層麵的討論,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奉式風格」是如何在技術層麵被建構齣來的。如果書中能搭配一些關於分鏡圖或是場景設計的討論,那就更棒瞭。總之,這不該隻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它應該是一本能讓讀者在看完後,立刻想把奉俊昊所有電影拿齣來重溫一遍的「導覽手冊」。

评分

當我們談論「奉式風格」時,它常常被簡化為「黑色幽默」或「社會諷刺」。然而,這種簡化往往掩蓋瞭其背後更為複雜的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邏輯。我期待這本專著能夠超越這些標籤,深入探討奉俊昊在編劇思維上的獨到之處——他如何巧妙地設置情節的轉摺點,讓觀眾在完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被拋入極端的道德睏境。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否能探討他對「類型片」的解構與重塑?他似乎總能藉用類型片的骨架,卻在其中注入強烈的作者意誌,讓觀眾在享受觀影樂趣的同時,也被迫直視那些難以啟齒的社會真相。閱讀這樣的書籍,就像是拿到瞭一份導演的「秘密食譜」,讓人忍不住想一窺究竟,他是如何將看似衝突的元素,完美地揉閤進他那獨一無二的電影宇宙之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